首页 / 正文

印光法师文钞(四卷) 目录

与大兴善寺体安和尚书

与友人论校经纲要书

与融明大师书

与悟开师书

复海曙师书

与四明观宗寺根祺师书

与佛学报馆书(节录)

复濮大凡居士书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一

复泰顺谢融脱居士书二

复邓伯诚居士书一

复邓伯诚居士书二

复邓新安居士书

与福建刘廷诚居士书

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复高邵麟居士书二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复高邵麟居士书四

与陈锡周居士书

与心愿居士书(代友人作)

与卫锦洲居士书

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一

复泰顺林介生居士书二

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一

与泰顺林枝芬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昆季书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与徐福贤女士书

与康泽师书

与谛闲法师书

与玉柱师书

与广东许豁然居士书(代康泽师作)

复丁福保居士论臂香书

与广东萧永华孝廉书(代康泽师作)

与某居士书(代了余师作)

与海盐某夫人书(代悟开师作)

与海盐顾母徐夫人书(代悟开师作)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复永嘉周群铮居士书

复弘一法师书

复无锡尤惜阴居士书

拟答某居士书(附某居士原书)

与高鹤年居士书

致谛闲法师问疾书

复弘一师书一

复弘一师书二

复汪梦松居士书

复陈慧超居士书

复郦隐叟书

复尤弘如居士书

复戚智周居士书一

复戚智周居士书二

复戚智周居士书三

复范古农居士书一

复范古农居士书二

复吴希真居士书一

复吴希真居士书二

复吴希真居士书三

与陆稼轩居士书

复刘智空居士书

复周智茂居士书

复某居士书

复黄智海居士书

复潘对凫居士书

与聂云台居士书

复乔智如居士书

复江易园居士书

复唐大圆居士书

复汪雨木居士书(附来书)

复盛机师书

与方远凡居士书

复慧朗居士书

复庞契贞书

复袁闻纯居士书

复袁福球居士书

与周法利童子书

与马契西书

复包右武居士书一

复包右武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一

复永嘉某居士书二

复永嘉某居士书三

复永嘉某居士书四

复永嘉某居士书五

复永嘉某居士书六

复永嘉某居士书七

复永嘉某居士书八

复永嘉某居士书九

复何槐生居士书

复周群铮居士书一

复周群铮居士书二

复周群铮居士书三

复周群铮居士书四

复周群铮居士书五

复周群铮居士书六

复周群铮居士书七

复洪观乐居士书

复汪谷人居士书

复徐蔚如居士书一

与徐蔚如居士书二

与徐蔚如居士书三

与徐蔚如居士书四

与徐蔚如居士书五

与徐蔚如居士书六

与徐蔚如居士书七

与丁福保居士书

复宁波某居士书

与友人书

复岳仙峤居士书

与扬州万寿寺寂山和尚书

复江西端甫黎居士书

与张连胜总戎书(代友人)

复张云雷居士书一

复张云雷居士书二

复张伯岩居士书

与谢融脱居士书

复顾显微居士书

复四川谢诚明居士书

与吴璧华居士书

复马契西居士书一

复马契西居士书二

复马契西居士书三

复马契西居士书四

复马契西居士书五

复马契西居士书六

复马契西居士书七

复马契西居士书八

复马契西居士书九

复马契西居士书十

与马契西居士书十一

与马契西居士书十二(戒磕头布上打印)

致陕西陈柏生督军书

复甬江某居士书

复徐蔚如居士书

复徐彦如轶如二居士书

致包师贤居士书

与弘一上人书

复法海大师书

复王与楫居士书

与永嘉某居士书

复黄涵之居士书一

复黄涵之居士书二

复黄涵之居士书三

复黄涵之居士书四

复崇明黄玉如书

复何慧昭居士书

复汤昌宏居士书

复安徽万安校长书

复郁智朗居士书

复某居士书

复张季直先生书

庐山青莲寺结社念佛宣言书

复河南第五军副司令部杨明斋书

复周孟由昆弟书

复冯不疚居士书

复马舜卿居士书

复裘佩卿居士书一

复裘佩卿居士书二

与方圣胤居士书

净土决疑论

净土法门普被三根论

宗教不宜混滥论(因讲经者每喜谈宗而发)

佛教以孝为本论

如来随机利生浅近论

持经利益随心论

竭诚方获实益论

挽回劫运护国救民正本清源论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金陵三汊河法云寺放生池疏

金陵三汊河法云寺增设佛教慈幼院疏

普劝施资助刻大藏疏

吉林哈尔滨创建极乐寺疏

杭州弥陀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杭州南高峰荣国禅寺重修宝塔疏(代住持振机作)

佛顶山万年水陆募缘疏(此其悬叙下叙事不录)

杭州石经山弥陀寺募修葺殿堂寮舍并浚放生池疏

募建普陀山轮船码头疏

天台山上方广寺募修三圣殿疏

普陀山伴山庵募修大殿疏(代撰)

启建普门无遮普度胜会大道场募缘疏(代撰)

上海残疾院劝捐疏

募修永嘉罗汉山景德禅寺疏

庐山青莲寺启建莲社缘起疏

普陀山法雨寺募修天王殿及鼓楼疏

嘉兴真如寺开念佛堂专修净业缘起疏

南京三汊河法云寺募铸幽冥大钟疏

法雨寺罗汉装金募缘疏 (代撰)

法雨寺建如意寮募缘疏(代撰)

印施极乐图序(代撰)

重刻佛说阿弥陀经序(代撰)

重刻弥陀略解圆中钞劝持序

随自意三昧校正重刻序

石印普陀山志序

绍兴何阆仙家庆图序

募设千僧斋序(代在家善人作)

重刻明宋文宪公护法录序

重刻龙舒净土文题词并序(代王弘愿作)

佛学指南,佛学起信编,六道轮回录总序

重刻安士全书序一

重刻安士全书序二

袁了凡四训铸板流通序

四书蕅益解重刻序

法华入疏序

普贤行愿品疏钞撷序

金刚经次诂序

金刚经线说铸板流通序

赞礼地藏菩萨忏愿仪重刻序

拣魔辨异录重刻序

拣魔辨异录石印序(代企觉居士赵希伊作)

三十二祖传赞序

净业良导序

佛学初阶序

释教三字经序(代明天启时,蜀东忠州聚云寺,吹万老人释广真作。)

刘圆照居士摸象诗序(以彼作(照)图章故开端画一圆相)

佛学述要铸板流通序

格言联璧重刻序

不可录重刻序

不可录敦伦理序

普济禅寺打交盘万年簿序(代了余和尚作,但打交盘未改十方)

别庵统祖新公堂序(代茂量师作)

眠云公堂序(代法雨书记僧作)

通智法师公堂序(代悟开大师作)

立山老人派下子孙公堂序(代开如和尚作)

募建药王篷序(代撰)

法雨寺万年簿序(代开如和尚作)

化闻老人公堂序(代开如和尚作)

白华庵法谱序(此系悬叙下叙事不录)

香积会斋僧规约序

圆通庵万年簿序(代永悟和尚作)

永悟和尚公堂序(代本人作)

初机净业指南序

药师如来本愿功德经重刻序

修正管理寺庙条例并护教文稿序

江慎修先生放生杀生现报录序

厦门流通佛经缘起序

法如庵万年簿序(节录悬叙)

傅大士传录序

观河集重刻序

观无量寿佛经石印流通序

佛光月报序

募修云谷禅师塔院序

西方公据重刻序

乐清虹桥净土堂序

阿弥陀经直解序

十三经读本序

以大乘入楞伽经断食肉品诫神勿享肉食序(代安徽黟县卢智睿居士作)

扬州普照寺同戒录序

重刻水陆仪轨序

金山江天禅寺传戒序

鄞县至邱隘镇修诸桥梁征信录序

观无量寿佛经善导疏重刻序

净土释疑序

京师第一监狱于甲子元旦普说三归五戒序

金刚经石刻序

佛遗教经解刊布流通序

心经浅解序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缘起序

教观纲宗释义纪重刻序

上海世界居士林佛学研究丛书序

金刚经功德颂序

儒释一贯序

近代往生传序

慈悲道场忏法随闻录序(俗称梁皇忏)

因果录序

生西金鉴序(后改作净土清钟)

栖真常住长年念佛序

归宗精舍同修净业序

台湾佛教会缘起序

吴淞佛教居士林发隐序

佛化随刊序

佛川敦本学校缘起序

千佛图颂并序

佛法要论序

普陀体仁施棺会缘起序

三圣堂万年簿序

蔡伯伦居士嘤鸣集序

教诲浅说序

横超莲社缘起序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重刻木板序

阿弥陀经白话解释序

欲海回狂普劝受持流通序

寿康宝鉴序

归心堂跋

梵网经心地品菩萨戒疏注节要跋

石印异僧守松草书心经跋(以字迹相连不能割裂故未印)

清世宗御制普陀法雨寺碑文跋(乙卯年代赵希伊作)

六度室跋(代唐烋子作)

心归净处跋(与刘智空居士作)

项伯吹先生定海县监狱讲经参观记跋

往生论注跋

大总统教令管理寺庙条例跋

药师如来本愿经重刻跋

闻经室跋

信愿念佛决定往生浅说跋

莲荣堂跋

邓璞君义庄跋

释迦如来真身舍利来仪记(代撰)

释迦如来玉像来仪峨嵋山万年寺毗卢殿记(代撰)

陕西南五台山大觉岩西林茅篷专修净业缘起记

书华严经讼过记(代宽慧师作)

重修普陀太子塔兼造荷华池栏杆碑记(代了余师作)

普陀海岸道头创建水泥牌坊重修回澜亭碑记(代了余师作)

无著老人创建常明庵缘起碑记(代化宏师作)

砌普陀山仙人井功德碑记(代戒如作)

江苏兴化刘庄场贞节净土院碑记

陈圣性贞女贞孝净业记

乌程周梦坡居士夫人诞期放生碑记

循陔小筑发隐记

佛顶山路旁造铁栏杆碑记(代文质和尚作)

济南净居寺重兴碑记

常明庵万年念佛会碑记

普陀普济寺化身塔记

普陀法雨寺化身塔记

镇海李太夫人燃灯照海记

重修百丈大智怀海禅师塔院记

重造小白岭五佛镇蟒塔功德碑记(代撰)

金陵妙悟律院垂裕记

甲寿径缘起碑记

九江居士念佛林莲社缘起碑记

五台山秘魔岩中庵石窟接引佛装金记

岳运生居士往生记

汪含章夫人往生记

徐母杨太夫人生西记

陆西林居士感应记(民国十五年孟秋)

乌尤山寺新建藏经阁记(山在四川嘉定乐山县)

乌尤山普同塔记

创建菩提精舍缘起碑记

创建西方三圣殿功德碑记(代华德师撰)

螺头庙东照寺重修地母庙碑记

今彩大师往生记

赵尊仁居士往生记

沙健庵居士往生记

沈翊仙居士脱难记

永春重修东关桥观音灵感记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一(代了清师作)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二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三

潮阳佛教分会演说四

味精能挽劫运说

岳步云为亲所设佛堂说

普劝爱惜物命同用清明素皂以减杀业说

息灾卫生豫说

因果为儒释圣教之根本说

普劝戒杀吃素挽回劫运说

冯平斋宜人事实发隐

康母往生纪念册发隐(为康寄遥作)

江母郭太夫人西归事略发隐

陈了常优婆夷往生事迹兼佛性发隐

大慈悲室发隐

马母姚夫人往生事实发隐

曹云荪了义居士捨宅为念佛林发隐

裘焯庭先生与其夫人双寿序发隐

孙母林夫人事实发隐

崔母孙夫人往生传发隐

慈悲镜发隐

唐氏先茔附青莲尼塔发隐

唐孝子祠校发隐

广东高州佛学研究会缘起(代何剑菁作)

上海佛学编辑社缘起

常斋会题词并缘起

乐清柳市募建净土堂缘起

请净权法师讲法华经启(代法雨监院作)

请净权法师讲弥陀疏钞启(代法雨住持作)

宁波功德林蔬食处开办广告

启建水陆寿筵小参(代友人)

对灵小参(代撰)

启建水陆对灵小参(代友人)

定海张总戎荐亲对灵小参(代撰)

祭盛寅怀文(代了余师作)

祭韩山曦居士文(代法雨常住作 居士品行端方为商界中冠)

阿弥陀佛像赞

胡嘉科祭祖母文(代撰)

疯僧像赞

观世音菩萨本迹感应颂卷首像赞

净土问答并序

为在家弟子略说三归五戒十善义

示某比丘尼(系世家妇出家者 代友人作)

戒堂小食榜

幽冥戒牒

示陈生

示净土法门及对治瞋恚等义

昭文古会杀生致祭辩讹(即安徽黟县祭昭明太子之会)

世界佛教居士林新林落成颂

募刻华严经普回向颂

题憨山大师六咏手卷(契真系李国松法名)

题心佛阁

题明心见性之斋

题仙佛合宗处

为梨园会首某上堂

大云月刊出版祝词

东瀛佛教会来山欢迎词

李母黄太夫人墓志铭

潘对凫居士望七大庆颂

王欣甫居士懿行颂

王母蒋太夫人西归颂

蕴空张夫人西归颂(本名蕴宣 法名蕴空)

王母杨太夫人懿行颂

龚圆常夫人写经瑞应颂

金刚经劝持发隐

观世音菩萨三十二应发隐

嘉言录题词

佛说轮转五道罪福报应经集解题词

泥金绘像普门品颂

附录

念佛三昧摸象记

劝毁淫书说

戒烟神方(千万不可加一味药,加则不灵。)

原跋

普劝发心印造经像文(附)

印造经像之机会

印造经像之方法

发愿文之程式

写时画时之注意

阅览佛学经书翻动时减少罪过之注意(附)

唐义净三藏法师西域取经诗(附此以见闻法之幸)

附录安士全书印造经文发明

附录证通法师西资社同誓文

普为现在印送受持以及永远展转流布增广文钞者回向颂曰

猜你喜欢
  卷第九十四·李通玄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五卷·圆照
  摄大乘论疏卷第七·佚名
  佛 学·太虚
  卷第六·佚名
  佛说父母恩重经·佚名
  正法华经卷第十·佚名
  新刻轻重仪后序·道宣
  一字奇特佛顶经卷中·佚名
  卷四百一十·佚名
  卷第二十七·雷庵正受
  富那奇缘品第五十六·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四十七卷·宝亮
  卷第四十三·智旭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十二卷·宝亮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六十四·彭定求

        卷64_1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姚崇   二室三涂光地险,均霜揆日处天中。石泉石镜恒留月,   山鸟山花竞逐风。周王久谢瑶池赏,汉主悬惭玉树宫。   别有祥烟伴佳气,能随轻辇共葱葱。   卷64_2 【故洛阳

  • ●词旨下·陆辅之

    ○警句凡九十二则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徐臣,二郎神,春词。]雁足不来,马蹄难驻,门掩一庭芳景。[同上。]闷来弹鹊,又搅碎、一帘花影。漫试著春衫,还思纤手,熏彻金猊烬冷。动是愁端如何向,但怪得、新来多病。嗟旧日沈腰,如今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七·佚名

    正德十三年冬十月丁卯朔享太庙驸马都尉马诚代行礼○泰宁等卫都督孛来罕等差头目塔卜歹等各贡马贺 万寿圣节赐宴并金织衣彩叚等物有差○戊辰 上渡黄河○庚午升都督佥事张铭为都督同知万全都司都指挥使都勋为都督佥事皆

  • 卷之八百三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五五四 寄谕各省督抚实力访查《一柱楼诗》等应毁各书·佚名

    五五四 寄谕各省督抚实力访查《一柱楼诗》等应毁各书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大学士 公阿<桂>、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各省督抚,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十五日奉上谕:逆犯徐述夔身系举人,且自其高曾以来均在本朝食毛践土,厚泽涵濡,

  • 任窻传·姚思廉

    任窻字彦升,乐安博昌人。父亲任遥,齐朝时为中散大夫。身长七尺五寸。很小时就极好学,很早就出了名。宋丹陽尹刘秉征辟他为主簿。当时任窻十六岁,赌气得罪了刘秉的儿子。过了很久,为奉朝请,推举为兖州秀才,拜授太常博士,提升为

  • 陆睿传·魏收

    陆睿,字思弼。他的母亲张氏,字黄龙,本来是恭宗的宫人,恭宗把她赐给陆丽,生下了陆睿,陆丽死时,陆睿才十多岁,便袭承其父的爵位为抚军大将军、平原王。陆睿性情沉静文雅,虚心好学,礼贤下士。年龄还未满二十,时人就以宰辅之才来称许

  • 阔里吉思传·宋濂

    阔里吉思本汪古部人,沙陀雁门之后。其曾祖阿剌兀思剔吉忽里,随太祖平乃蛮有功,死后追封为高唐王。祖父孛要合,征西域有功,封北平王,娶阿剌海别吉公主为妻,死后先追封高唐王、赵王,加赠宣忠协力翊卫果毅功臣、太傅、仪同三司、

  • 卷十三·赵汝愚

    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十三宋 赵汝愚 编君道门用人一上真宗乞用宿旧大臣以小人为戒谢 泌臣伏覩诏书以近日不逞之徒所陈述者皆闾阎猥媟之事臣闻古先哲王询於刍荛察於迩言者盖虑视听壅蔽故采此以达於物情亦罕闻用

  • 卷一百四十八·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四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三十六存旧礼记正义第四十六【宋板】学记第十八礼记十一郑氏注【古本】礼记第十一学记第十八礼记郑氏注【足利本】发虑宪求至必由学乎【学记】

  • 明行道六成就法敘·佚名

    佛說一切法,為度一切心,若無一切心,何用一切法。誠哉斯言也!眾生一念不覺,所以萬慮齊彰。三毒開四生之門,十使引六道之路,五塵障成作之智,六思蔽妙觀之境;致使大圓失光明之元照,平等轉憎愛之情想。由是輪

  • 王文端公集·王家屏

    十四卷。明王家屏撰。王家屏字仲伯 (一作忠伯),山西山阴人。隆庆二年(1568)进士,累官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卒,谥文端。家屏有 《王文端奏疏》,已著录。据 《明史·艺文志》记载,其集凡二十卷。《千顷堂书目》作

  • 东里子论印·冯泌

    印学论著。清冯泌著。冯泌, 字仁可, 号东里子, 里籍和事迹不详。为秦爨公弟子。此文附于秦氏 《印指》 后。所言 “今为学者计, 不贵执古人之成规, 而第当审时代为因革。夫古印朴, 今印华; 古印圆劲, 今印方板; 古印

  • 医门法律·喻昌

    综合类著作。清喻昌撰。六卷。昌有《尚论篇》 已著录。喻氏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于顺治十五年(1658) 始撰是书。所谓“法”,即辨证论治的法则; 所谓“律”,为防止医生临证之失,提示禁例,故以“法律”为名。全书二十三

  • 七侠五义·石玉昆

    近代白话章回小说。石玉昆《三侠五义》的重订本。《三侠五义》于光绪五年(1879)刊行,至光绪十五年(1889),俞樾(曲园)始见此书,遂予重订、改名,于同年由广百宋斋刊行,作者署“石玉昆述,俞曲园重订”。卷首有光绪十五年七月既

  • 五月·穆时英

    20世纪三十年代的上海成为国际性的大都市,生命在都市空间中被重新思考。穆时英以他所敏锐感知到的现代情绪,穿透"五月"的都市寓言,透过男女两性以恋爱为名义所进行的自我找寻的失败,言说了物质与人性的冲突。

  • 凰求凤·李渔

    一名《鸳鸯赚》。传奇。 清李渔撰。二卷。三十出。渔有《笠翁传奇十种》已著录。此剧乃十种曲之一。 约清初成书。据作者所著小说《连城璧》中《寡妇设计赘新郎,众美齐心夺才子》改编。写金陵书生吕曜才貌双全,妓女许

  • 观普贤经·佚名

    大乘佛教经典。全称《佛说观普贤菩萨行法经》。1卷。该经叙述了佛涅槃前3个月,于古印度毗舍离国大林精舍为诸弟子讲述观普贤行的“一实之道”的故事,颂赞了普贤菩萨的东方净土妙国,宣称普贤观行“不入三昧(禅定),但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