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父母恩重经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菩萨摩诃萨及声眷属俱。亦与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一切诸天人民及天龙鬼神。皆来集会。一心听佛说法。瞻仰尊颜。目不暂舍。佛言。人生在世。父母为亲。非父不生。非母不育。是以寄托母。胎怀身十月。岁满月充。母子俱显生堕草上。父母养育。卧则兰车。父母怀抱。和和弄声。含笑未语。饥时须食。非母不哺。渴时须饮。非母不乳。母中饥时吞苦吐甘推干就湿。非义不亲。非母不养。慈母养儿。去离兰车。十指甲中食子不净。应各有八斛四斗。计论母恩。昊天罔极。呜呼慈母云何可报。阿难白佛言。世尊云何可报其恩。唯愿说之。

佛告阿难。汝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父母之恩昊天罔极。云何若有孝顺慈孝之子。能为父母作福造经。或以七月十五日能造佛槃盂兰盆。献佛及僧得果无量。能报父母之恩。若复有人。书写此经。流布世人。受持读诵。当知此人报父母恩。父母云何可报。但父母至于行来。东西邻里井灶碓磨。不时还家。我儿家中啼哭。忆我即来还家。其儿遥见我来。或在兰车。摇头弄脑。或复曳腹随行。呜呼向母。母为其子曲身下就长。舒两手拂拭尘土。呜和其口开怀出乳。以乳与之。母见儿欢。儿见母喜。二情恩悲亲爱。慈重莫复。二岁三岁弄意始行。于其食时非母不知父。母行来值他座席。或得饼肉。不啖辍味怀挟来归。向其与子。十来九得恒常欢喜。一过不得憍啼佯哭。憍子不孝。必有五樀。孝子不怀。必有慈顺。遂至长大。朋友相随。梳头摩发。欲得好衣。覆盖身体。弊衣破故。父母自著新好绵帛。先与其子。至于行来。官私急疾。倾心南北。逐子东西。横上其头。既索妻妇得他子女。父母转疏。私房屋室共相语乐。父母年高气力衰老。终朝至暮不来借问。惑复父孤母寡。独守空房。犹如客人。寄止他舍。常无恩爱。复无濡被寒。苦辛厄难遭之。甚年老色衰。多饶虮虱。夙夜不卧。长呼叹息。何罪宿愆生此不孝之子。或时唤呼。嗔目惊怒。归儿骂詈。低头含笑。妻复不孝子。复五樀夫妻和合同作五逆。彼时唤呼。急疾取使。十唤九违。尽不从顺。骂詈嗔恚。不如早死。强在地上。父母闻之。悲哭懊恼。流泪双下。啼哭目肿。汝初小时非吾不长。但吾生汝。不如本无。佛告阿难。若善男子善女人。能为父母受持读诵书写父母恩重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一句一偈。一迳耳目者所有五逆重罪悉得消灭。永尽无余。常得见佛闻法。速得解脱。阿难从座而起。偏袒右肩。长跪合掌。前白佛言。世尊此经云何名之。云何奉持。

佛告阿难。此经名父母恩重经。若有一切众生。能为父母作福造经烧香请佛礼拜供养三宝。或饮食众僧。当知是人能报父母其恩。帝释梵王诸天人民一切众生闻经欢喜。发菩萨心。[口*睪]哭动地。泪下如雨五体投地。信受顶礼佛足。欢喜奉行。

佛说父母恩重经

猜你喜欢
  集大乘相论卷下·佚名
  卷二十二·赜藏主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九·唐慧琳
  大智度論卷第十六·欧阳竟无
  忆先品第二十二·佚名
  道行经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卷二·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五·瞿汝稷
  正源略集补遗·佚名
  法华文句记卷第一·湛然
  卷五·佚名
  卷第六·佚名
  卷第二十八·白岩净符
  孔雀王咒经卷上·佚名
  佛说续命经·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十四·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八十四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题畵集刘叔赣神宗朝中书舍人华山隠者图六王昔崩荡秦帝按劔兴虎争四十年方隅为之平豪气竟未己用民如不胜因河既为池起洮复坚城嘉哉诸老翁携手西山行避世

  • 卷四百五十三·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五十三白居易题裵晋公女几山刻石诗後【并序 一本此篇无此题序即题也】裵侍中晋公出讨淮西时过女几山下刻石题诗末句云待平贼垒报天子莫指仙山示武夫果如所言克期平贼由是淮蔡迄今底宁殆

  • 第五场·田汉

    报告员:从五岁起就没见过父亲的贝贝,怎么会认识玉良呢?由于嫉妒与邪恶的心理,王仲原不愿意贝贝跟她母亲去看她自己的父亲,便把她领到电影院看电影,还约了他的情妇俞芳子。玉良错过了和女儿见面的机会,跟着新群走。这时候,若英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十八·佚名

    弘治九年十月甲戌朔孟冬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黄镛齐世美分祭 长陵 献陵 景陵 裕陵 茂陵○遣仪宾杨淳祭 景皇帝陵寝○遣内官祭 恭让章皇后陵寝○丙子升南京刑部员外郎张赞为山西按察司佥事○赐岐王德安府观滩店田三百顷

  • 第五卷 工业一·缪荃孙

    秣陵之民善织,织,巨业也。元有东西织染局。《明史》:正德元年,尚衣监请造诸色绢丝、纱罗、织金、闪色、蟒龙、斗牛、飞鱼、麒麟、师子、通袖、膝裥,并胸背飞仙、天鹿诸件。《南都察院志》亦言,年例龙衣各色花素、缯彩、纱绫

  • ●牧令书卷二十二 事汇·徐栋

    安肃徐栋致初辑 外攘内安斯教养裕而政无余矣顾致用不厌其详而推类必要于尽凡有事关牧民而分之不能悉分者总归一编附于各类之后曰事汇庶无分之不备之憾云 李塨 王植 顾炎武 田文镜 潘杓灿 王植 袁守定 严如熤 黄可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六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四 洪武四年夏四月癸未朔,复召岳州府知府蒋思德为户部尚书,以侍仪使韩宽为户部侍郎,杨冀安为礼部侍郎。 置梧州府守御千户所。 甲申,享太庙。 诏大都督府同知荥阳侯郑遇春、佥都督庄龄往临濠开

  • 告子上篇·王夫之

    一告子说“性犹杞柳”,“犹湍水”,只说个“犹”字便差。人之有性,却将一物比似不得,他生要捉摸推测,说教似此似彼,总缘他不曾见得性是个甚么;若能知性,则更无可比拟者。 孟子斩截说个“善

  • 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一·胡广

    钦定四库全书论语集注大全卷十一先进第十一此篇多评弟子贤否凡二十五章【厚斋冯氏曰此篇多评弟子贤否故以次于夫子言动之后○赵氏曰评其贤则能者劝评其否则不能者勉无非教也然此篇称贤者三倍于否亦足以见贤之众矣】

  • 春秋辨义卷二十八·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哀公一丁未○敬王二十六年元年○晋定十八齐景五十四卫灵四十一蔡昭二十五郑声七曹阳八陈闵八杞僖十二宋景二十三秦恵七楚昭二十二吴夫差二春王正月公即位楚子陈侯随侯许男围蔡左传报栢举也蔡于是请迁于

  • 卷六·吴浩

    <经部,五经总义类,十三经义疑  钦定四库全书十三经义疑卷六华亭呉浩撰周礼陈其殷注云殷众也谓众士也王制诸侯上士二十七人其中士下士数各居其上之三分郑盖引之以证其众按序官中士佐上士则倍之下士佐中士亦倍之下士

  • 卷七·孔颖达

    钦定四库全书毛诗注疏卷七汉郑氏笺 唐陆德明音义 孔頴达疏国风郑序缁衣羙武公也父子并为周司徒善于其职国人宜之故羙其德以明有国善善之功焉笺父谓武公父桓公也司徒之职掌十二敎善善者治之有功也郑国之人皆谓桓公武

  • 卷一·梁益

    钦定四库全书诗传旁通卷一      元 梁益 撰国风周南周国名周祖后稷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嫄为帝喾元妃生后稷弃而复收故名曰弃儿时防戯好种树麻菽【树艺也】及为成人遂好耕农尧举以为农师舜封之于邰号曰后稷别姓姬

  • 卷五百二·佚名

    △第三分现窣堵波品第五之三尔时天帝释白佛言:世尊,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不离一切智智心。以无所得为方便。於此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经典。至心听闻受持读诵。精勤修学如理思惟。广为有情宣说流布。或有书写众宝严饰。复持种

  •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九·佚名

    后秦弘始年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译第四分世记经地狱品第四佛告比丘。此四天下有八千天下围绕其外。复有大海水周匝围绕八千天下。复有大金刚山绕大海水。金刚山外复有第二大金刚山。二山中间窈窈冥冥。日月神天有大威力。

  • 辟支佛因缘论卷下·佚名

        失译人名今附秦录  王舍城大长者悟辟支佛缘  波罗奈国王月出悟辟支佛缘  拘舍弥国王大帝悟辟支佛缘  拘舍弥国王悟辟支佛缘  波罗奈国王亲军悟辟支佛缘  转轮圣王最小子悟辟支佛缘  王舍城大长

  • 永济融禅师住关东广宁普慈寺语录卷上·佚名

    书记 师住 妙印 录师于顺治庚子年。自千山回广宁时。城守白护法领众檀越。建双峰禅院。见魔党嫉妒。心欲力抵。辛丑正月八日。城守领僧俗众檀越。请师于城里普慈寺开堂。以证邪宗。师在北镇山兴隆庵。受帖进寺。白

  • 原善·戴震

    中国清代伦理学著作。戴震著。在清乾隆四十二年(1777)曲阜孔继涵刻《戴氏遗书》本。论述了哲学、政治、伦理方面的基本观点。在自然观上,坚持一元论的观点,认为宇宙间的人和物都是阴阳二气化生而成的。把仁、礼、义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