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

  ●卷五·仁爱门

  《孟子》七篇论君与民者居半,其余欲得君,盖以安民也。观杜陵:“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胡为将暮年,忧世心力弱。”《宿花石戍》云:“谁能扣君门,下令减征赋。”《寄柏学士》云:“几时高议排金(君)门,各使苍生有环堵。”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而志在“大庇天下寒士”,其仁心广大,异夫求穴之蝼蚁辈,真得孟子所存矣。东坡问老杜何如人,或言似司马迁,但能名其诗耳;愚谓老杜似孟子,盖原其心也。〔《溪》卷一〕

  韦苏州〔《赠李儋》〕云:“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郡中燕集云:“自惭居处崇,未睹兹民康。”余谓〔有官〕君子当切切作此语,彼有一意供租,专事土木,而视民如仇者,得无愧此诗乎?〔同上,同上卷二〕

  贾生终童欲轻事征伐,大抵少年躁锐,使经(绵)历老成,当不如此。昔人欲沉孙武于五湖,斩白起于长平,诚有谓哉。尝爱老杜云:“慎勿吞清(青)海,无劳问越裳。大君先息战,归马华山阳。”又有:“安得壮士挽天河,净洗甲兵长不用。”“安得务农息战斗,普天无吏横索钱。”“愿戒兵犹火,恩加四海深。”

  “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其愁歉(叹)忧戚,盖以人主生灵为念。孟子以善言阵战为大罪,我战必克为民贼。仁人之心,易地皆然。〔黄常明,同上卷一〕

  临川〔《送望之守临江〕》云:“黄雀百(有)头颅,长行万里余。因君今(想因君)出守,暂得免苞苴。”使能行此言,则虐生类以饱口腹,刻疲民以肥权势者寡矣。其诗才二十字耳,崇(敦)仁爱、抑奔竞皆具焉,何以多为?〔同上〕

  杜云:“筑场怜穴蚁(蚁穴),拾穗许村童。”人谓有仁爱民物意。临川《咏促织》云:“只向贫家促机杼,几家能有一钩丝!”愚谓世之严督征赋〔而〕

  不恤疲瘵之有无者,虽魁然其形,实微虫智尔。〔《溪》卷六〕

  元结刺道州,承兵贼之后,征率烦重,民不堪命,作《舂陵行》,其末云:“何人采国风,我欲献此诗。”以传考之,结以人困甚,不忍加赋,尝奏免税租及和市杂物十三万缗,又奏免租庸十余万缗,因之流亡尽归。乃知贤者所存不特空言面已。〔《丹阳集》、《韵语阳秋》卷六〕

  范文正《淮上遇风》云:“一棹危于叶,旁观欲(亦)损神。他年在平地,无忽险中人”虽弄翰戏语,卒然而作,险(兼)济加泽之心,〔可见〕未尝忘也。

  〔黄常明《溪诗话》卷七〕

  元道州《舂陵行》云:“所愿见王官,抚养以惠慈。奈何重驱逐,不使存活为?”“逋缓违诏令,蒙责愿(固)所宜。”又云:“守官贵守道(五字作“亦云贵守官”),不爱能适时。”《贼退示官吏》云:“使臣将王命,岂不如贼焉?

  令被征敛者,迫之如火煎。谁知(能)绝人命,以作时世贤。”子美志之曰:“今盗贼未息,知民疾苦,得结辈十数人(公)为邦伯,万姓气吐(物吐气),天下少安,立可待已(矣)。”余谓漫叟所以能然者,先民后己,轻官爵、重人命故也。观其《石鱼诗》云:“金鱼吾不须,轩冕吾不爱。”此所以能不徇权势而专务爱民也。杜“乃知正人意,不苟飞长缨”,可谓相知深矣。〔同上,同上卷六〕

 

  ●卷五·友义门

  苏武李陵在武帝时,同为侍中,金兰之义素笃。武拘于匈奴,明年而陵始降。

  虽逆顺之势殊,悲欢之情异,然朋友之谊,此心常炯炯也。观陵海上劝武使降之言,非不切至,而武之所以告陵者,不过明吾忠义之心而已,而未尝一语及陵之叛。若告卫律者则不然,尽辞诟詈,归之于不忠不臣之科,而此以节义临之,几使恧死,此亦可以见于陵厚矣(也)。后武得归,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故李太白《苏武》诗云:“渴饮月窟水(冰),饥餐天上雪。东还沙塞远,北怆河梁别。

  泣把李陵衣,相〔看〕泪成血。”盖亦是意〔语〕尔。〔《韵语阳秋》卷八〕

  石林诗话〔载〕:元丰间东坡系狱,神宗本无意罪之。时相因举轼《桧》诗:“根到九泉无曲处,岁寒唯有蛰龙知。”且云:“〔陛下〕龙飞在天,轼以为不知己,而求知地下之蛰龙,非不臣〔而〕何?”得章子厚从而解之,遂薄其罪。

  而王定国《见闻录》云:东坡在黄州时,上欲复用,王禹玉以“岁寒惟有蛰龙知”

  激怒上意,章子厚力解遂释。予观东坡自狱中出,与章子厚书云:“某所以得罪,其过恶未易一二数。平时惟子厚与子由极口见戒,反复甚苦。某强狠自不以为然。”

  又云:“异时相识,但过相称誉,以成吾过,一旦有患难,无复相哀惜(者)。

  唯子厚平居遗我以药石,及困急,又有以救恤之,真与世(俗)异矣。”则知坡系狱时,子厚救解之力为多,《石林诗话》不妄也。〔同上,卷五〕

  东坡归阳羡时,流离颠踬之余,绝禄已数年,受梁吉老十绢百丝之赆,可见非有余者。李宪仲之子チ以四丧未举而见公,则尽以赠之,且赠以诗曰:“推衣赠(助)孝子,一溉滋汤旱。谁能脱左骖,大事不可缓。”章季默三丧未葬,亦求于公,公亦〔有〕以助之,有“不辞毛粟施,行自丘山积”之句。其高〔谊〕

  盖出于天资矣。〔同上,卷二○〕

 

  ●卷五·幼敏门

  《西清诗话》云:鲁直少警悟,八岁能作诗,《送人赴举》云:“送君归去明主前。若问旧时黄庭坚,谪在人间今八年。”此已非髫稚语矣。〔渔隐丛话》前集卷四七〕

  《桐江诗话》云:〔世传〕山谷七岁,作牧童诗云:“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短)笛风斜(吹)隔陇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同上〕

  林杰幼而聪惠,言发成文,质莹凝脂,音清扣玉。六岁请举童子,父肃为当府大将,性乐善道,家聚群书,又妙于手谈。当时名公多与之交。及有是子,益大其门。廉使崔侍郎手与之迁职,词云:“家藏万卷,学富三冬。”杰五岁,父因挈行云云。后业词赋,颇振声光。有《仙客入壶中赋》云:“仙客以变化随形,逍遥放情。处于外,则一壶斯在;入其中,则万象皆呈。飞阁重楼,不是人间之状;奇花异草,无非物外之名。”至九岁,谒大夫卢贞、常侍黎埴,无不嘉奖。

  寻就宾荐,日在宴筵。侍御李远、支使赵格深所知仰,不舍斯须。《和赵支使咏荔支》尤佳,云:“金盘摘下排朱颗,红壳开时饮玉浆。”副使郑立《奇童传》,制使刘潼序以贻之。〔《闽川名士传》〕

  王元之〔济州人〕年七八岁已能文。毕文简公为郡从事始知之。问其家,以磨面为生,因令作《磨诗》。元之不思以对:“但存心里正,无愁眼下迟。若人轻着力,便是转身时。”文简大奇之,尝(留)于子弟中讲学。一日,太守席上出诗句“鹦鹉能言争似凤”,坐客皆未有对。文简写之屏问。元之书其下:“蜘蛛虽巧不如蚕。”文简叹息曰:“经纶之才也。”遂加以衣冠,呼为小友。至文简入相,元之已掌书命矣。〔《闻见后录》卷一七〕

 

  ●卷五·志气门

  《蔡宽夫诗话》云:太白之从永王,世颇疑之。唐书载其事甚略,亦不为明辨其是否。独其诗自序云:“夜半(半夜)水军来,浔阳满旌旃。空名适自误,追胁上楼船。从赐五百金,弃之若浮烟。辞官不受赏,翻谪夜郎天。”然太白岂从人为乱者哉!盖其学本出纵横,以气侠自任。当中原扰攘时,欲藉之以立奇功耳。故其《〔东〕巡歌》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之句。至其卒章乃云:“南风一扫胡尘静,西入长安到日边。”亦可见其志矣。大抵才高意广,如孔北海之徒,固未必有成功,而知人料事,尤其所难。议者或责以之猖獗而欲仰以立事,不能如孔巢父、萧颖士察于未萌,斯可矣。若其志,亦可哀矣。

  〔《渔隐丛话》前集卷五〕

  苏子由云:李白诗类其为人,俊发豪放,华而不实,好事喜名,不知义理之所在也。语用兵,则先登陷阵不以为难;语游侠,则白昼杀人不以为非:此岂其诚能也?白始以诗酒奉事明皇,遇谗而去,所至不改其旧。永王将据江淮,白起而从之不疑,遂以放死。今观其诗固然。唐诗人李、杜称首,今其诗皆在。杜甫有好义之心,白所不及也。汉高祖归丰、沛,作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高帝岂以文字高世者!帝王之度固然,发于中而不自知也。白诗反之,曰:“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守四方!”

  其不识理如此:老杜赠白诗有“重与细论文”之句,谓此类也哉。〔同上〕

  《高斋诗话》云:荆公《题金陵此君亭》诗云:“谁怜直节生来瘦,自许高才老更刚。”宾客每对公称颂此句,公辄颦蹙不乐。晚年与平甫坐亭上视诗牌曰:“少时作此,题榜一传,不可追改。大抵少年题诗,可以为戒。”平甫曰:“此扬子云所以悔其少作也。”〔同上,卷三四〕

  《石林诗话》云:荆公以意气自许,故诗语惟其所向,不复更为涵蓄,如:“天下苍生待霖雨,不知龙向此中蟠。”又“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又“平洽险秽非无力,润泽焦枯是有才”之类,皆直道其胸中事。后为郡(群)

  牧判官,从宋次道尽假唐人诗集,博观而约取,晚年始尽深婉不迫之意。乃知文字虽工拙有定限,然必视其幼壮;虽公,方其未至,亦不能力强而遽至也。〔同上〕

  《石林诗话》云:苏明允至和间〔来〕京师,既为欧阳、文忠公所知,其名翕然。韩忠献诸公皆待以上客。尝遇重阳,忠献置酒私第,惟文忠与一二执政,而明允乃以布衣参其间,都人以为异礼。席间意气兀不少衰。明允诗不多见,然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而(如)《读易诗》云:“谁为善相应嫌瘦,后有知音可发(废)弹。”婉而不追,哀而不伤,所作自不必多也。〔同上卷三八〕

 

  ●卷五·述志门

  余尝(昔)官展(辰州),尝借诗集于士人,中有小篇(编)序云《成都〔集》乃〕天庆中进士叶沆〔所〕作,止百篇,时有可观,如《闲居感怀》云:“身闲难报国,语直易伤时。”《村墅》云:“夜庭和月扫,秋户拂云开(关)。”

  亦可想见其胸襟也。〔《溪诗话》卷八〕

  和靖与士夫诗未尝不及迁擢,与学子诗未尝不言登第。视此为何等,随缘应接,不为苟难亢绝如此。老杜云:“本无轩冕意,不是傲当时。”“钟鼎山林各天性,浊醪粗饭任吾年。”道义重而〔不〕轻王公者也。阮孝绪,南平王〔致书〕

  要之不赴,曰:“非志骄富贵,但性畏庙堂。使のば可骖,何异骥绿?”〔同上卷二〕

 

  ●卷五·求意门

  《复斋漫录》云:“书当快意读易尽,客有可人期不来。世事相违每如此,好怀百岁几回开。”其后又寄黄充,前四句云:“俗子推不去,可人废招呼。世事每如此,我生亦何娱。”盖无己得意,故两见之。”〔《渔隐丛话》后集卷三二〕

  胡氏评诗曰:鲁直《过平舆怀李子克(先)》诗:“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题徐孺子祠堂》诗:“白屋可能无孺子,黄金(堂)不是欠陈蕃。”二诗命意绝相似,盖叹知音者难得耳。”〔同上卷三二〕

  苕溪渔隐曰:《锡宴〔清〕明日》绝句云:“宴罢回来日欲斜,平康坊里那人家。几多红袖迎门笑,争乞钗头利市花。”《清明日》绝句云:“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都来(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二诗何况味不同如此,亦可见其老少情怀之异也。〔同上卷一九〕

  胡氏评诗曰:澶渊之役,王介甫以滑“丞相莱公功第一”,张文潜以为“可能功业尽莱公”。大抵人之议论,各有所见,故尔不同。今具载二诗,识者当能辨之。介甫《澶州》诗云:“去都二百四十里,河流中间两城峙。南城草上(木)

  不受兵,北城楼橹如边城。城中老人为予语,契丹此地经钞虏。黄屋亲〔乘〕矢石间,胡马欲踏河冰渡。天(大)发一矢胡无酋河冰亦破沙水流。欢盟从此至今日,丞相莱公功第一。”文潜《听客话澶渊事》诗云:“忆昔胡来动河朔,黄(渡)河饮马吹胡角。澶渊城下冰载车,边风萧萧千里赊。城上黄旗坐真主,夜遣六丁张猛弩。雷惊电发一矢飞,横射胡酋贯车柱。犬羊无踪大漠空,归来封禅告成功。自是乾坤扶圣主,可能功业尽莱公?”〔同上卷二○〕

  《谈苑》曰:余知制诰日,与余恕同考试。恕曰:“夙昔师范徐骑省为文,骑省“其”有《徐孺子亭记》,其警句云:“平湖千亩,凝碧乎其下;西山万叠,倒影乎其中。”他皆常语,近得舍人所〔作〕《涵虚阁记》,终篇皆奇语。自渡江来,未尝见此,信一代之雄文也。”其相推如此。因出义山诗共读,酷爱一绝云:“珠箔轻明拂玉墀,披香新殿斗腰肢。不须看尽鱼龙戏,终遣君王怒偃师。”

  击节称叹曰:“古人措辞寓意,如此之深妙,令人感慨不已。”〔同上卷一四〕

猜你喜欢
  卷四百四十六·彭定求
  张枢·唐圭璋
  卷八·陈廷敬
  第三出 闺哄·李渔
  第二十七出 拆书·陆采
  第十一出 投吴·梁辰鱼
  冯玉兰夜月泣江舟·臧懋循
  荆溪林下偶谈卷四·吴子良
  ●词辨下卷·沈雄
  续词品·杨夔生
  四集卷六十五·乾隆
  卷504 ·佚名
  卷三百·曹学佺
  御选明诗卷十二·康熙
  卷二·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王玉峰

    第二十一齣 荣饯【女冠子】〔外上〕风细香飘。淸署尘飞不到。惟满架图书围遶。公馀后。半日乘閒。开尊祖道。爲保障贤劳。寄言谈笑。老夫前日见新状元才德兼全。吾甚爱他。欲招他爲壻。谁知他已有妻子。却不好强得他

  • 卷八百四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四十九可朋可朋丹棱人好酒自号醉髠玉垒集十卷今存诗四首耕田鼓诗农舍田头鼓王孙筵上鼔击鼓兮皆为鼔一何乐兮一何苦上有烈日下有焦土愿我天翁降之以雨令桑麻熟仓箱富不饥不寒上下一般赋洞

  • 卷四百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四百十九元稹连昌宫词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一作自】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一作小年选进因曾人】上皇正在望仙楼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

  • 锺繇华歆王朗传第十三·陈寿

    锺繇字元常,颍川长社人也。先贤行状曰:锺皓字季明,温良笃慎,博学诗律,教授门生千有馀人,为郡功曹。时太丘长陈寔为西门亭长,皓深独敬异。寔少皓十七岁,常礼待与同分义。会辟公府,临辞,太守问:「谁可代君?」皓曰:「明府欲必得其人,西

  • 卷二二三 唐紀三十九·司马光

      起昭陽單閼(癸卯)七月,盡旃蒙大荒落(乙巳)十月,凡二年有奇。   代宗睿文孝武皇帝廣德元年(癸卯,公元七六三年)   秋,七月,壬寅,羣臣上尊號曰寶應元聖文武孝皇帝。壬子,赦天下,改元。諸將討史朝義者進官階、加爵邑有差。冊回

  • 卷一·佚名

    度训解第一题解:度训,是对法度的解说。天生民而制其度,度小大以整,权轻重以极,明本末以立中。立中以补损,补损以知足。爵以明等极,极以正民,正中外以成命。正上下以顺政。自迩弥兴自远,远迩备极终也。明王是以

  • 路史卷十五·罗泌

    后纪六疏仡纪黄帝纪下帝鸿氏帝鸿氏,釐姓,帝律生帝鸿,是为帝休。母方纍氏,感掖晶而生,生而多祥。黄帝厌,帝休是立。正朔服度一,仍黄帝之故,故亡思亡为,不虑不图,而臻至治。治四十有七载,卒葬雝,雝之鸿冢是矣。在秦汉,皆列祀典。生白

  • 宋微子世家第八·司马迁

    王连升 译注【说明】商朝末年,商纣王荒淫无道,庶兄微子启、箕子和王子比干谏而不听,微子逃走、箕子佯狂为奴。王子比干以强谏故,被剖腹而死。孔子称他们为“殷之三仁”。周武王灭商后,访微子与箕子,并找到

  • 欧阳[危页]传·姚思廉

    欧陽[危页]字靖世,长沙临湘人。是本郡豪族。祖父欧陽景达,在梁代任本州侍中。父亲欧陽僧宝,任屯骑校尉。欧陽[危页]年轻时正直,有思辩能力,因为非常信守言行而在岭表很闻名。父亲死后因悲痛而消瘦了很多。累积的家产全部让

  • 邝英杰·周诒春

    邝英杰 字少侯。年三十一岁。生于广东新寗。已婚。初学于广州岭南学堂。宣统二年。毕业于天津北洋大学矿科。授拔贡及进士。宣统三年。授翰林院编修。民国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哥仑比亚大学。习矿学及地质学。民国二

  • 广名·孔鲋

    讳死,谓之大行。死而复生,谓之苏。疾甚,谓之阽。请天子命曰未可以戚先王,请诸侯命曰未可以近先君,请大夫命曰未可以从先子。空棺谓之榇,有尸谓之柩。馈死者,谓之赗;衣服,谓之禭。埋柩,谓之殔。殔、坎,谓之池。圹,谓之竁。下棺,谓之

  • 卷六·诗汇·李贽

    〔凡八十六题,计一百四十八首〕【四言长篇】读书乐并引  曹公云:“老而能学,唯吾与袁伯业。”夫以四分五裂,横戈支戟,犹能手不释卷,况清远闲旷哉一老子耶!虽然,此亦难强。余盖有天幸焉。天幸生我目,虽古稀犹能视细

  • 春秋属辞比事记卷三·毛奇龄

    翰林院检讨毛奇龄撰会盟【会而后盟也】隐六年夏五月辛酉公会齐侯盟于艾桓十二年夏六月壬寅公会杞侯莒子盟于曲池秋七月丁亥公会宋公燕人盟于谷丘冬十一月丙戌公会郑伯盟于武父十七年春正月公会齐侯纪侯盟于黄齐将谋纪

  • 卷三十四·江永

    欽定四庫全書禮書綱目卷三十四     婺源江永撰祭法    吉禮一補祭法有虞氏禘黄帝而郊嚳祖顓頊而宗堯夏后氏亦禘黄帝而郊鯀祖顓頊而宗禹殷人禘嚳而郊冥祖契而宗湯周人禘嚳而郊稷祖文王而宗武王【禘郊祖宗謂祭

  • 卷七十二·顺治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孝经衍义卷七十二天子之孝制国用汉灵帝好为私稸收天下之珍货每郡国贡献先输中署名为导行费【先入此费以为引导然后收受贡献】吕强上疏谏曰天下之财莫不生之阴阳归之陛下岂有公私而尚方敛诸郡之寳中府

  • 卷三百六十八·佚名

    △初分遍学道品第六十四之三复次善现,菩萨摩诃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应观色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受想行识若常若无常。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色若乐若苦。不可戏论故不应戏论。应观受想行识若乐若

  • 生命的奇迹·茨威格

    《生命的奇迹》是茨威格早期作品之一。一位年迈的画家受人委托,需要完成一幅圣母的画像,用来装饰教堂的祭坛。在寻找作为圣母的模特过程中,老画家遇到年轻的犹太少女艾斯特。孤苦无依的艾斯特,在与老画家的相处中逐渐被种

  •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佚名

    《上清太霄隐书元真洞飞二景经》,早期上清派经典之一,约出于东晋南朝。《无上秘要》已引此书。原为《太上玉佩金铛太极金书上经》之一部分,后分出单为一篇。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篇叙述五离解过移死度生之法。内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