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念观音菩萨的精神
──二十八年十二月在仰光观音山讲──
各位都有信仰佛法的因缘,在中国所盛行的是大乘佛教,“大慈大悲”,就是“观音菩萨”。信观世音菩萨,凡有所求,都能得到感应。因为观音菩萨,是救苦救难 ,故大家都信仰观世音菩萨。所以仰光有观音寺、观音山、观音亭、观音堂。各位今日到观音山,均能消除苦难,增长福报。观世音菩萨的慈悲,救苦救难,如各人所求的,皆能成就。我们每日所念的心经中观自在菩萨,这就是观世音菩萨。因为观世音菩萨有般若的智慧,照见五蕴皆空,所以能救苦救难。平常人执五蕴为世界、为我,就是不能照见五蕴皆空,有自、有他、有人、有我。要能照见五蕴皆空,则人我、是非皆能消除。真正见到无人无我,则能以众人苦难为苦难,这样才能成为无我的大慈大悲,才能成立大公无私的伟大人格,发挥救苦救难的功用。
我们知道观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故建立观音道场。但我们要体念观音的智慧,这才真能为观音的弟子。心经中谓“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及“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所以观音能除一切苦,均是以般若力量,因没有人我对待,则身心圆融无碍。各位能来到观音菩萨这里,都要无人无我,这样、各人当体即是观音菩萨了。这就是我今天贡献给大家的。(苇舫记)(出佛教访问团日记)
(附注)原文无题。
猜你喜欢 后出阿弥陀佛偈·佚名 无形品第八十一·佚名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五·佚名 卷二·佚名 北方毗沙门天王随军护法真言·佚名 宗镜录卷第四十二·延寿 卷下一(注撰非少立名标显)·道宣 卷第三十五·德清 四分律卷第五(初分之五)·佚名 卷之二十·别庵性统 成实论大意·太虚 卷十一·佚名 佛说庄严菩提心经·佚名 第三十卷·佚名 卷三百一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