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折

(智伯引缔疵上,诗云)周室中衰起战争,鸱张七国各屯兵。一从唐叔分桐后,政事分来在六乡,某乃智宣子之子荀瑶是也,国人号为智襄子,因某居长,称为智伯。这个是某家臣絺疵。某与范氏、中行氏、韩氏,魏氏、氏,世执晋国之政,职任六卿,惟某最强盛。前年灭了范氏、中行氏二家,彼土地人庶,尽为己有。今某心中还要将韩、魏、赵三家,一发并吞,废了晋侯,西晋土宇,皆归于某。那其间方为愿足。如今定了一计,于兰台设一筵席,请韩、魏、赵三子会饮。酒席之间,以礼问他求地,若与则巳。不与就起兵征伐。若去了三家,唐叔山河,不久入吾手也。谋计己定。絺疵,你去请三子来赴宴。疾去早来。(絺疵云)某奉工人令,着我去请三家主君,来赴兰台之宴,不敢久停久住,须索走一遭去。(下)(赵襄子上,诗云)世职为卿佐晋邦,先人生我弟兄双,智瑶强横相侵压,谨守身家死不降。某姓赵名无恤,世备晋国六卿之职。我先君赵筒子存日,曾使尹铎治晋阳,尹铎请曰:“以为茧丝乎?”以为保障乎?先君曰:“保障哉!”尹铎损其户数。先君曾谓某曰,晋国有难,无以尹铎为少,无以晋阳为远,以是为归。某佩服先君之言,谆谆在耳。自先君弃世之后,智襄子荀瑶为晋正卿,欺俺寡弱,有移晋柞之心。前年将范氏、中行氏二家绝灭,大肆强暴。不久祸及于俺三家。今日又在兰台设宴,请某与魏桓子、韩康子会饮,不知有何事,其中必有奸计。不去又不好,等韩、魏二子来,须索走一遭。(韩康子上,诗云)昔自先王戏削桐,世为卿职在河东。奈何荀氏强梁甚,要使三家入彀中。某韩康子是也,姓韩名虎,国人称为韩康子,世为晋卿。我晋国卿六人,独某与赵、魏相厚。今正卿荀瑶不道,欲并诸卿大夫,己将范、中行灭了,又欲侵及俺三家。今在兰台设宴,请俺三人,不知有何事,须索去咱,等赵、魏二子同行则个。(魏桓子上,诗云)邦国分茅建六卿,自惭继职守持盈。谁知衰世强凌弱,荀氏跳梁拥重兵。某姓魏名驹,国人称为魏桓子,职任晋卿。叵耐正卿荀瑶,常有吞并俺韩、魏、赵之心。今日设宴兰台.来请俺三人,须索社会则个。(行科云)前面不是二位公子,呀呀。赵韩二君拜揖。(二子还礼,云)荀氏招饮,不知其旨,咱须早赴则个。(做到科,门役报科,智伯上相见科,三子云)某等有何德能,敢劳上卿置酒相待。(智云)今喜邦家无事,谨请三位公子闲饮一番。(把盏科,智云)某自先世流传,支庶众多,土地窄隘。三公子采邑与某相邻者,敢借一二区,以供樵采,不拒幸多。(韩背云)某观智伯好利而愎,今索地于我,不与将伐我,不如与之。彼狃于得地,必请于他人,他人不与,必向之以兵,然后我得免于思,而待事之变矣。(转云)某有万家之邑,愿献左右(智云)多谢多谢。魏公子允否?(魏背云)无故索地,大夫必惧,吾与之地,智伯必骄,彼骄而轻敌,此惧而相亲,以相亲之兵,待轻敌之人,智伯之命,必不长矣。(转云)某亦有万家之邑,敢献左右。(智云)多谢多谢。赵公,蔡皋狼之地,与某食邑接境,欲求借为采邑,未知允否?(赵云)念无恤承先人基业,兢兢业业,惟恐失坠。土地人庶,皆先人遗祚,我公无故见侵,决不敢基命。必不见容,有死而已。(智云)赵公好不见机,你不见六卿之家,大半归我,韩魏各已献地,你就强梁,到得那里?岂不见范氏中行氏之例乎?(赵不答起身去科。智云)赵子好是无理也!地又不与,又不辞而去,怎寄干休?韩魏二公,咱三家点起甲兵,将赵氏不分老弱,一鼓擒灭。将他土地人庶,咱三人平分了,岂不好也?(韩魏云)谨奉教令。(正末豫让上,云)某姓豫名让,是智伯家一个家臣,今日我主人兰台没宴,会韩魏赵三君,适间我主人倚兵马强盛,问三家索地,韩魏各献万家之邑,独赵君不与,我主人当筵毁辱,逼的赵君逃席而去。我主人以为得志,还要伐他。我想来,主不备难,难必至矣。蜂蚁尚能螫人,况人君乎?我须索进劝一遭。(做到科,见科,云)主人,让闻我主索地,赵君避席,主人反欲见伐。且高而不危,满而不溢。先王谓志不可满,欲不可纵。赵君逃走。必有防备,若苦苦相侵,恐非善道,不可不可。(唱)

【仙吕】【点绛唇】便待将韩魏平吞,逼的赵正逃遁。偏咱呵安稳,则待要独霸乾坤,全不怕后代人评论。

(智云)我好意请他饮酒,地又不与,又不告而去,兀的不气杀我也。(正末唱)

【混江龙】休为—朝之忿,不思量旋踵丧其身。上个尊周朝皇帝,下不闻阃外将军,独自兴心独门立,却不道半山天子半由臣。待驱兵领将,积草屯粮。平白地要把邻邦困。可不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智云)豫让,你言差矣。想晋国卿相,惟我居首,兵多人盛,又得韩魏二子。协心助翊。今合兵攻伐。他若拒敌,一鼓成擒;他若不拒守,决水围灌,无有不成功者。你倒来替他回护,触恼我心。(正末云)巨闻忠臣不怀情于君;孝子不畏死于父;存忠尽节,受斧钺而无怨。主公,今上有周朝天子,不尊王命,无故索地,与咱是人情,不与是正理。今日无故称兵,大不祥也。(智云)如今天王法令不行,周祚衰微,天下诸侯,互相吞并,强者霸,弱者亡,我不乘时,非为智也。(正末唱)

【油葫芦】今门周室虽微礼尚尊。(智云)某为晋国陪臣,位列正卿,不为小也。(正末唱)咱则是臣下臣,怎敢侵夺他境界起烟尘?便待要开堤灌水把军围闲,攻城掠野把民蒿混。却不道德不孤,必有邻。(智云)我削除赵氏,谁不服我?(正末唱)便待要除根

剪草绝了髫龀,做的个安门己损他人(智云)我立下些基业,贻厥孙谋也。(正末唱)

【天下乐】我则怕远在儿孙近在身。(智云)我兵车较多,三倍于赵,又合韩魏之兵甲,屠灭赵氏,亦何难哉?(正末唱)自古为君先爱民。圣人道不患寡而患不均。若是近大臣,远佞人,则这的是经纶天下本。

(智云)韩魏二君,我一开口就与万家之邑。如何赵氏全不敬?我地与不与犹小可,如何坏我席面,逃走去了,羞我这一场,怎肯干罢也。(正末云)主人,与咱的不是怕我;不与的也不是慢我。主人听臣说来:(唱)

【哪吒令】为甚魏柜子,但言的便允?为甚韩康子,但索的便肯?为共赵襄子不辞而便奔?见他外面而服,非咱中心臣顺,都是些假热佯亲。

【鹊踏枝】主公是智超群,也不合势威人。全不肯去暴除邪,发政施仁。好勇兴兵起军,全不肯偃武修文。

(智云)我初意饮宴,元非恶意。偶然请地,触我怒发,决不轻恕也。(正末唱)

【寄生草】平白地恩翻成怨,善变做嗔。不寻思治国安邦论,常怀着篡位同谋衅,偶兴败国亡家忿。主公呆民伐罪仿成汤,推位让国学尧舜。

(智云)昔日商纣无道,武王伐之,立下这等久运基业。我今更除赵氏,是亦吊民伐罪。(正末云)昔者纣王无道,以酒为池,经肉为林。使男女裸体相淫。杀贤拒谏,轿侈无度。今日赵襄子有何罪?(唱)

【醉扶归】则为他好奢侈行谗佞,剔孕妇削贤心,因此上吕望兴师过孟津,血浸朝歌郡。为甚把武王扶持做了至尊?这的是法正天心顺。

(智云)豫让,你不替我展江山夺社稷,到来比张比李的说我。我心决意吞并赵氏,再有苦谏的。定行斩首。叉出豫让去。(正末出外,云)古者大子有诤臣七人,虽无道不失其天下;诸侯有诤臣五人,虽无道不失其国;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父有诤子,则身不陷于不义。今我主人陷于不义,岂可自政安逸?当力谏则小。(做复回科,唱)

【金盏儿】扭回身,上阶跟。(智云)豫让,你又来了,再若阻当我,一剑挥之两段。(正末唱)见他恶哏哏画色十分愠,剑横秋水气凌云。折末尸骸横百段,热血污黄尘。忠臣个怕死,怕死不忠臣。

(智云)左右,与我拿下豫让,斩讫报来。(众拿科)(韩、魏劝,云)主公不可。今欲早伐,先斩家臣,于军不利。待平了赵氏,斩之未迟。(智云)看二君之面,教豫让权寄下这一颗头,待除了赵氏,不道肯轻饶了你哩。(正末云)谢我主不杀之恩。主公不听豫让之言,后悔之晚也。

【赚煞】少不的有国不能投,有家应难奔,无粮草先逃下庶民,血沥沥尸横刀门刎。少不的事君能致其身,把我这志常存,须有用着我的时辰,主公呵咫尺征袍渍血痕。直等到外无救军,内遭危困,那时节一腔鲜血报君恩。(下)

(智云)豫让去了也。韩魏二君,咱急整人马,攻伐赵氏去来。(并下)

猜你喜欢
  卷三十·彭定求
  史愚·唐圭璋
  甲集第八·钱谦益
  运命的逻辑·徐志摩
  中夜钟声·林徽因
  后序·郭则沄
  序·郭则沄
  卷四十·唐圭璋
  三集卷四十五·乾隆
  卷三十六·陆游
  卷264 ·佚名
  原序·冯惟讷
  提要·苏泂
  卷一百二十八·佚名
  御选明诗卷三十五·康熙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邹应龙·唐圭璋

      应龙字景初,泰宁人。乾道八年(1172)生。庆元二年(1196)进士第一。庆元六年(1200),秘书省正字。开禧元年(1205),著作佐郎。嘉定三年(1210),起居舍人,出知赣州。嘉熙元年(1237),拜端明殿学士,签书枢密院事兼权参知政事。三年(1239)罢。进

  • 杨適·唐圭璋

      適字安道,慈溪人。隐居大隐山,以行义闻于乡里,人称大隐先生。嘉祐六年(1061),以荐授将仕郎,试太学助都,不赴。卒年七十六。自署慈川逸民。   长相思   题丈亭馆   南山明。北山明。中有长亭号丈亭。沙边供送迎。  

  • 卷三百十一 列传九十八·赵尔巽

      哈攀龙子国兴 任举 冶大雄 马良柱 本进忠 刘顺   哈攀龙,直隶河间人,其先出回部。乾隆二年一甲一名武进士,授头等侍卫。以副将发福建,除兴化城守副将。迁总兵,历河南南阳,福建海坛、漳州诸镇。以母丧去官。十三年,高宗

  • 卷二百六十六 列传五十三·赵尔巽

      叶方蔼 沈荃励 杜讷子廷仪、孙宗万 徐元珙 许三礼 王士祯韩菼 汤右曾   叶方蔼,字子吉,江南昆山人。顺治十六年一甲三名进士,授编修。江南奏销案起,坐夺官。寻授上林苑蕃育署丞。事白,还故官。康熙十二年,充日讲起居

  • 东都事略卷三十四·王称

    列传十七  荆罕儒冀州信都人也少为盗晋天福中诣范阳事燕王赵延寿延寿从耶律徳光入京师以罕儒为密州刺史髙平之战周世宗既戮败将何徽樊爱能等乃择骁勇士为将以为招收都指挥使以功擢至团练使建隆初加郑州防御使改晋州

  • 卷三·佚名

    正月十五日(甲申),常青奏言:十二月二十七日,接到署守备陈邦光两禀。一称:『林爽文等于十一月二十七夜,抢劫大墩营盘,游击耿世文等全军俱陷。二十九日,即攻入彰化县城,知府孙景燧、理番同知长庚、前署彰化县事俸满同知刘享基、署

  • 明名臣琬琰録卷六·徐紘

    (明)徐纮 撰蕲国武义康公神道碑铭(有序)  宋濓皇帝即位之三载混一华夏声教所被罔间遐迩梯山航海奉贽献琛上念熊罴之士不二心之臣东征西伐宣力有年方将胙土分茅以定功赏而都督康公薨于陜西上闻之嗟悼不已既勅有司穿土作

  • 第六章 伪满十四年 五 第三次做“皇帝”·溥仪

    京津旧臣,闻皇上就任执政,疑尊号自此取消,同深悲愤。即曾任民国官吏如曹汝霖、汪荣宝等,亦以名义关系甚重为言。臣以皇上屡次坚拒,及最后不得已允许之苦心,详为解释,闻者始稍知此中真相,而终无以尽祛其疑。这是我就任执政一

  • 第一章 我的家世 二 外祖父荣禄·溥仪

    醇贤亲王有四位“福晋”①,生了七子三女。他去世时,遗下三子一女,最长的是第五子,即我的父亲载沣,那年八岁,承袭了王爵。我的两个叔父,五岁的载洵和三岁的载涛,同时晋封为公爵。我家从此又开始蒙受着新的“

  • 五六 新闻检查·邹韬奋

    谈起香港的新闻检查,却有它的饶有趣味的别致的情形,虽则在我们主张言论自由的人们,对于新闻检查总觉得是一件无法欢迎的东西。香港原来没有什么新闻检查处,自从受过海员大罢工的重大打击之后,惊于舆论作用的伟大,害怕得很,才

  • 任法第四十五·管仲

    圣君任法而不任智,任数而不任说,任公而不任私,任大道而不任小物,然后身佚而天下治,失君则不然,舍法而任智,故民舍事而好誉。舍数而任说,故民舍实而好言。舍公而好私,故民离法而妄行。舍大道而任小物,故上劳烦,百姓迷惑,而国家不治

  • □□第五十五(阙)·墨子

    (阙)

  • 卷九·胡士行

    钦定四库全书尚书详解卷九     宋 胡士行 撰洛诰第十五         周书大甲复亳成王卜洛而伊尹周公告归所以处大臣之变严万世之防也然周尚有顽民未定故公未得遽去召公既相宅周公徃营成周【使】使来告卜

  • 题慈氏菩萨像·太虚

    民十九、度旧历元旦于泉州小雪峰,发现兹古铜像,旋由转逢长老携至南普陀。今考定其确为慈氏菩萨,乃供奉兜率陀院,并印映之以广瞻仰。民二二,二,二,太虚敬识。

  • 十不二门指要钞卷下·知礼

    宋四明沙门知礼述三修性不二门三。初标。修谓修治造作即变造三千。性谓本有不改即理具三千。今示全性起修则诸行无作。全修在性则一念圆成。是则修外无性。性外无修。互泯互融故称不二。而就心法妙为门。二性德下。释

  • 目录·佚名

    序二开堂疏二卷一上堂小参晚参一卷二上堂小参晚参二卷三上堂小参晚参三卷四上堂小参晚参四卷五上堂小参晚参五卷六上堂小参晚参六卷七上堂小参晚参七卷八上堂小参晚参八卷九上堂小参晚参九卷十普说一卷十一普说二行实

  • 宝庆四明志·罗濬

    南宋地方志。庆元知府胡榘修,方万里、罗濬撰。二十一卷。始撰于宝庆三年(1227),成书于绍定元年(1228)。四明即庆元府,治今浙江宁波市。是书据张津《乾道四明图经》重加增订,依其体例,前十一卷为郡志,分叙郡、山、水、产、赋

  • 上清天心正法·饶洞天

    北宋道士饶洞天传《天心正法》,《通志·艺文略》著录《上清天心正法》三卷。南宋邓有功重订为二卷,又加增补, 即今《道藏》七卷本。卷一、二当即原《天心正法》,大旨以符咒招神役鬼,驱邪治病。卷三至卷五载符箓咒诀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