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汝州首山念禅师

禅师讳省念。生狄氏。莱州人也。幼弃家。得度于南禅寺。为人简重。有精识。专修头陀行。诵法华经。丛林畏敬之。目以为念法华。至风穴。随众作止。无所参扣。然终疑教外有别传之法。不言也。风穴每念。大仰有谶。临济一宗。至风而止。惧当之。熟视座下。堪任法道。无如念者。一日升座曰。世尊以青莲目。顾迦叶。正当是时。且道个什么。若言不说。而说又成埋没先圣。语未卒。念便下去。侍者进曰。念法华无所言。而去何也。风穴曰渠会也。明日念与真上座。俱诣方丈。风穴问真曰。如何是世尊不说说。对曰。勃姑树头鸣。风穴曰。汝作许多痴福何用。乃顾念曰。何如。对曰。动容扬古路。不堕悄然机。风穴谓真曰。何不看渠语。又一日升座。顾视大众。念便下去。风穴即归方丈。自是声名重诸方。首山在汝城之外。荒远处。而念居之将终身焉。登其门者。皆丛林精练衲子。念必勘验之。留者才二十余辈。然天下称法席之冠。必指首山。尝问僧。不从人荐得底事。试道看。僧便喝。曰好好相借问。恶发作么。僧又喝。念曰。今日放过即不可。僧拟议。念喝之。又问僧。近离何处。曰襄州。曰夏在何处。曰洞山。念曰还我洞山鼻孔来。僧曰不会。念曰却是老僧罪过。又问僧。近离何处。对曰广慧。曰穿云不渡水。渡水不穿云。离此二途。速道。曰昨夜宿长桥。念曰。与么则合吃首山棒也。曰尚未参堂。曰两重公案。僧曰恰是。念曰耶耶。又问僧。近离何处。对曰襄州。曰有事相借问。得么。对曰便请。念曰鹞子过新罗。僧入室。念便喝。其僧礼拜。便打之。僧曰。如何是不生不灭法。曰新罗人吃冷淘。夜有僧入室。念曰谁。僧不对。曰识得汝也。僧笑。念曰。更莫是别人么。因作偈曰。轻轻踏地恐人知。语笑分明更莫疑。知者只今猛提取。莫待天明失却鸡。尝谓众曰。佛法无多子。只是汝辈。自信不及。若能自信。千圣出头来。无奈汝何。何故如此。为向汝面。前无开口处。只为汝自信不及。向外驰求。所以到这里。假如便是释迦佛。也与汝三十棒。然虽如是。初机后学。凭个什么道理。且问汝辈。还得与么也未。良久曰。若得与么。方名无事。又曰。诸上座。不得胡喝乱喝。寻常向汝道。宾即始终宾。主即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即是两个瞎汉。又曰。我若立。汝须坐。我若坐。汝须立。坐即共汝坐。立即共汝立。虽然如是。到这里。著眼始得。若也定动中间。即千里万里。何故如此。如隔窗见马骑相似。既然如此。直须子细。不得掠虚好。他时后日。赚著汝。有事近前。无事珍重。因举。临济曰。今日更不用如何若何。便须单刀直入。还有出来。对众证据者么。时有僧出。礼拜起便喝。临济亦喝。僧又喝。临济亦喝。僧礼拜。临济曰。须是这僧即得。若是别人。三十棒。一棒校不得。为这僧会宾主句。他一喝不作一喝用。且道前一喝是。后一喝是。那个是宾。那个是主。所以老僧寻常向汝道。这里一喝不作一喝用。有时以喝作问行。有时作探竿影草。有时作踞地师子。有时作金刚王宝剑。若作问行来时。须急著眼始得。若作探竿影草时。你诸人合作么生。若作踞地师子时。野干须屎尿出始得。若作金刚王宝剑用时。天王也须脑裂。只与么横喝竖喝。总唤作好道理商量。却既知如此。也须亲近上流。博问先知。自己亲证始得。莫与么掠虚。过却平生。他时后日。因果历然。僧问。学人乍入丛林。乞师指示。曰阇梨在老僧会。多少时。对曰已经冬夏。曰莫错举似人。乃曰。若论此事。寔不挂一元字脚。便下座。尝作纲宗偈曰。咄哉拙郎君(汾阳注曰。素洁条然)。巧妙无人识(运机非面目)。打破凤林关(荡尽玲珑性)。著靴水上立(尘泥自异)。咄哉巧女儿(汾阳曰。妙智埋圆融)。撺梭不解织(无间功不立)。看他斗鸡人(旁观审腾距。争功不自伤)。水牛也不识(全力能负。不露头角)。念道被天下。移宝安山广教院。众不过四十辈。老于宝应。淳化三年十二月初四日。留僧过岁。作偈曰。吾今年迈六十七。老病相依且过日。今年记取明年事。明年记著今年日。至明年十二月初四日。升座辞众曰。诸子谩波波。过却几恒河。观音指弥勒。文殊不奈何。良久曰。白银世界金色身。情与无情共一真。明暗尽时都不照。日轮午后示全身。午后泊然而化。阇维得五色舍利。塔于首山。嫡嗣昭禅师。

猜你喜欢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四·佚名
  一六 大般涅槃经·佚名
  广大宝楼阁善住秘密陀罗尼经卷下·佚名
  卷第二(尽第一经五纸五行)·澄观
  金刚顶瑜伽降三世成就极深密门一卷·佚名
  四分尼戒本(并序)·怀素
  趣入阿赖耶品第六·佚名
  瑜伽師地論卷第四十·欧阳竟无
  卷第一百四·霁仑超永
  佛说弥勒下生成佛经(义净译)·佚名
  佛教行愿俱进会发趣文·太虚
  卷第二·李遵勖
  佛说光明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大乘起信论裂网疏卷第五·智旭
  西方合论 第五卷·袁宏道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友仁·唐圭璋

      友仁字仲父,晋陵(今江苏常州)人。官永州郡丞。   水调歌   金石萃编云:郡丞晋陵张友仁仲父,以   绍定庚寅二月十六日游澹岩,赋水调歌   石屋势平旷,峭壁几巉岩。妙哉天造地设,谁复谓神剜。畴昔涪翁题品,曾说人寰稀

  • 第二十出 毒谮(双凋家麻韵)·丁耀亢

    【字字双】(丑)对众欺心实可夸,不怕。张开佞嘴似老鸦,堪咤。平生惯骑两头马,胆大。短胡抹墨脸花花,请骂!自家不是别人,宣府生员吴义是也。只囚沈经历箭射了严阁老的尊像,俺来报个信儿,或者奉承的欢喜。大小赏个官

  • 卷一百九十四·列传第八十一·忠义二·宋濂

        ◎忠义二   张桓,字彦威,真定藁城人。父木,知汝宁府,因家焉。桓以国子生释褐,授滑之白马丞,入补中书掾,擢国子典簿。拜陕西行台监察御史,以言事不合去。未几,汝宁盗起,桓避之确山。贼久知桓名,袭获之,罗拜请为帅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四十·佚名

    万历四十三年十二月癸卯朔谕内阁朕览文书见卿等所奏具见忠君为国之意所请诸事朕面谕已明白知道了前者朕恭诣 圣母几筵前行礼毕召百官于宫门外朕与卿等正议国事卿等奏请皇太子讲学皇孙就传朕传待禫服后次苐举行卿等方

  • 卷之一千四十五·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六十三·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三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 吴臣 诸葛恪【聂友】 滕胤 孙峻【孙綝华融】 濮阳兴孟仁 丁固 范慎 诸葛恪字元逊大将军瑾长子也少有儁才机辩警速嘲谑如流

  • 李应祥传·张廷玉

    李应祥,湖广九溪卫人。凭借武生身份随军作战,累积战功做到广西思恩参将。万历七年(1579),巡抚张任征伐十座敌营,其中有李应祥的一份功劳。就在原地设置三个镇,修筑城池驻兵防守,李应祥正负责营建事务,正好提拔为松潘副总兵,主

  • 卷六·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大清会典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六吏部考功清吏司考察凡天下文官三载考绩以定黜陟在内曰京察在外曰大计京察之制三品京堂由部开列事实具奏候旨四五品京堂请特简王大臣验看分别等第

  • 卷83·陈邦瞻

    ○北伐更盟宁宗嘉泰四年春正月,韩侂胄定议伐金。时金为北鄙鞑靼等部所扰,无岁不兴师讨伐,兵连祸结,士卒涂炭,府库空匮,国势日弱,群盗蜂起,民不堪命。有劝韩侂胄立盖世功名以自固者,侂胄然之,恢复之议遂起。聚财募卒,出封桩库黄金

  • 胡子衡齐序·胡直

      胡子衡齐序  胡子之书曰衡齐,既成,而长洲令曾凤仪氏刻之,属不侫贞序焉。夫胡子何以称衡齐也?衡者平也,所以平低昂而使之当也;齐者和也,所以和诸味而使之成也。胡子之所为衡齐也,其大指曰:吾儒与他道角,吾处吾胜而求彼负,以

  • 卷十一·马骕

    <经部,春秋类,左传事纬钦定四库全书左传事纬卷十一    灵璧知县马骕撰孔子用鲁【昭七年】九月公至自楚孟僖子病不能相礼乃讲学之苟能礼者从之及其将死也召其大夫曰礼人之干也无礼无以立吾闻将有达者曰孔丘圣人之

  • 庄渠遗书·魏校

    文集。明魏校撰。十六卷。校字子才,昆山(今属江苏)人。其先祖本姓李,居苏州葑门之庄渠,因自号庄渠。弘治进士。曾官南京刑部主事、郎中、兵部郎、广东提学副使,太常寺卿。致仕卒。谥恭简。有《周礼沿革传》、《春秋经

  • 永嘉郡记·郑缉之

    又作永嘉记、永嘉志、永嘉地记。南朝宋郑缉之撰。已佚,今有清陶珽辑本,刊于《说郛》,王谟《汉唐地理书钞》辑本,清末孙诒让辑本。所记永嘉郡(今浙江温州、丽水)山川、乡亭最为详悉,旁及物产、佚闻、传说。其辑本是研究

  • 欧游杂记·朱自清

    朱自清著。开明书店1934年9月初版。本书为作者1932年5月至6月游历欧洲5国12处名胜的纪行文集,除《序》之外,收入《威尼斯》、《罗马》、《莱茵河》、《巴黎》等游记10篇,附录《西行通讯》2篇。《威尼斯》、《佛罗伦司

  • 绿林之雄·平江不肖生

    《绿林之雄》收录短篇小说十一篇:《一个三十年前的死强盗》、《皋兰城楼上的白猿》、《虾蟆妖》、《侠盗大肚皮》、《绿林之雄》、《近代侠义英雄传》等。在下有一个十多年的同乡老友张君,为人甚是精明干练,思想也甚新颖

  • 药房樵唱·吴景奎

    元诗别集。3卷。吴景奎撰。《四库全书》曾据浙江鲍士恭家藏本编入别集类。卷首有至正十八年(1358)宋濂序。据此序,可知本集为吴景奎之子吴履与门人黄琪编辑并刊行于世。卷1为五言古风、七言古风、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 诸法无行经·佚名

    梵名Sarva -dhar=ma^pravr!tti-nirdes/a 。凡二卷。姚秦鸠摩罗什译。收于大正藏第十五册。阐说诸法之实相,原无善恶等分别。同本之异译,有隋代阇那崛多译之诸法本无经三卷、宋代绍德等译之大乘随转宣说诸法经三卷,皆收于

  • 梵天火罗九曜·一行

    梵名Brahma -horanavagraha 。全一卷。唐代僧一行(683~727)撰。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图像部分收于第九十二册。本经为密教有关星宿仪轨之经典。内容解说拜祭九曜星宿之诸种作法,如祭祀之方位、供物、所持之真言等,并举出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