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五折 钦召御敌

【黄钟引西地锦】[生上]为国愁添霜,何时净扫妖氛。[老旦]良人心事难安顿,见他镇日含颦。[生]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老旦]秋槐落叶深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生]我起身行伍,屡立战功。目今新天子即位临安,改元建炎,以下官有佐命之勋,累拜武胜定**节度使、开府仪同三司、充河北两路宣抚使、武昌郡开国公,食邑千户。夫人,我官已尊禄已厚矣,但一方虽然初定,二帝未有还期。我身受国恩,志存灭敌,可奈奸臣秦桧来自边庭,力倡和议,圣上听信,宠以相位。眼见得大功不遂,壮志难灰,如之奈何?[老旦]相公,你平生忠义,我所素知,但事已至此,只好付有定之数,切莫作无益之忧。[生]春人,将倾之厦,虽非独木能撑;已落之晖,尚有一戈可挽。满朝尽皆妇女,举国岂没男儿?[恨介]我岳飞一息尚存,决不与此贼共戴天。[老旦]倒不知后宫妃嫔在彼何如?想也不似仍前光景了。[生]夫人,你还不知道,闻得生宫妃嫔今在北方食不充腹,衣不充体,好不苦楚。你听我道来:【黄钟降黄龙】自逐边尘,齐挽双车,龙落羊群。后宫艳妃,塞北无衣,翻做穷贫。[生视老旦衣介]呀,今日何等时势,你还穿这等衣服?常闻主忧臣辱,御此绡纨何忍?我既怀二帝之忧,夫人亦须念两宫之苦。做夫妻同心合胆,苦乐难分。快将布衣来换了。[老旦]君以大义相规,敢不从命![换布衣介]

【其二】[换头]遵循,教诲谆谆。裙布荆钗,愿情安分。夫为将帅,况此危时,怎比寻常闺阃?醉辛,异乡穷苦,想到此繁华都尽,感触起忠因孝引,定怕奇温。[净扮天使上]

【引玉女步瑞云】[传言玉女]手捧丝纶,天上将星光润。【瑞云浓】指日见枪夜陨。此间已是岳府了,快报接旨。[生接介][老旦下][净]圣旨已到,跪听宣读。皇帝诏曰:除凶剪乱,救民本仁义兵,料敌出奇,命克必神明之将。兹尔湖北京西路宣抚使、武昌郡开国公岳飞,气吞强敌,志靖中原。念国步之方艰,顾戎心之未革,残虐不道,神理磨容。特授尔少保兼河南北诸路招讨使,遂整我师,奉行天讨。往底必禽之利,丕昭不世之勋。勉尔壮猷,钦予时命。[生如常谢恩,与净相见介][净]圣上为兀术南侵,好生惊恐。特烦讨御,早奏肤功。[生]强敌凭凌,主忧臣辱。既蒙天语,敢不星驰![净]下官告辞了。先行回奏,以慰圣怀。星使自天丹诏下,雕鞍照地数程行。[下][老旦、旦上]方才朝命为何?[生]圣上为兀术南侵,特加我为少保兼招讨使之职,命下官整兵御寇,正欲与夫人说知。[旦]爹爹素有尽忠之志,所谓天从人愿也。[老旦]相公几时起程?[生]钦命甚急,已分付孩儿岳云为前部,即刻便行了。就此拜别。【黄龙滚】[同唱]躬承纶温,躬承纶温,大展风云起。莫使豺狼,匹马还乡稳。远村遥水,王程偏紧。悬悬望,奏捷书,舒悲愤。[老旦、旦]世间好事惟忠孝,臣报君恩子报亲。[下][净、贴、末、丑扮将官上]节使横行西出师,军中杀气傍旌旗。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男儿得志时。[见介][众]禀元帅,小将军前部已发动了。[生]就此趱行。[生、众行介]

【其二】旌旗耀日新,旌旗耀日新,号令如雷震。眼底红埃,消做清波滚。报国丹衷,今当拿稳。才行动,马若腾,人思奋。

【尾声】尽奔驰,休迟钝,全凭一剑报君恩。直待扑灭狼烟恨始伸。

和战双方的斗争不可避免。宋史本传论曰:“盖飞与桧势不两立,使飞得志,则金仇可雪;桧得志,则飞有死而已。”这里下写出此种情势。

高宗本意在以战求和。但本剧以颂扬忠君爱国为主,故对高宗多所回护。

一幅岳家军雄壮的出征图。

 

猜你喜欢
  龚端·唐圭璋
  卷二十三·何汶
  荆溪林下偶谈卷二·吴子良
  丙集第三·钱谦益
  前集原序·罗椅
  蒋士铨·龙榆生
  五集卷十·乾隆
  卷73 ·佚名
  巻四·刘履
  卷十三·查慎行
  卷二百六十八·陈思
  忆菊·闻一多
  卷四百十八·曹学佺
  卷三百五十·陈廷敬
  第五十四出 衣锦回乡·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十七·陈焯

    <集部,总集类,宋元诗会钦定四库全书宋元诗会卷五十七兵部主事陈焯编郭 震渔者江柳弄风颦翠黛山花着雨湿臙脂却收短櫂拈长笛一叶舠中仰面吹老兵老来弓剑喜离身说着沙场更怆神任使将军全得胜归时不尽去时人云聚散虚空

  • 总目·徐倬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八御定全唐诗録总目     总集类卷一太宗皇帝 古体诗二十八首近体诗四十九首高宗皇帝 古体诗二首中宗皇帝 近体诗二首【附】聨句诗二首明皇帝  古体诗二首近体诗十七首德宗皇帝 

  • 卷九十二·志第四十一下·百官八·宋濂

        ◎百官八   元之官制,其大要具见于前,自元统、至元以来,颇有沿革增损之异。至正兵兴,四郊多垒,中书、枢密,俱有分省、分院;而行中书省、行枢密院增置之外,亦有分省、分院。自省院以及郡县,又各有添设之员。而

  • 卷四百三 列传一百九十·赵尔巽

      胜保 托明阿陈金绶 德兴阿   胜保,字克斋,苏完瓜尔佳氏,满洲镶白旗人。道光二十年举人,考授顺天府教授。迁赞善,大考二等,擢侍讲,累迁祭酒。屡上疏言事,甚着风采。历光禄寺卿、内阁学士。   咸丰二年,因天变上疏论时政

  • 宋史全文卷二十一下·佚名

    宋高宗十五丙寅绍兴十六年春正月戊寅,上谓大臣曰:『将来藉田,降诏须语简意足,使人晓然知敦本之意。汉文帝劝农之诏频年有之,不过数十语,当时民知务农,遂至富庶。』辛卯,上斋于内殿。壬辰,上亲飨先农于东郊,配以后稷,诣亲耕位,上亲

  • ○端王与溥俊·许指严

    拳匪之乱,实根于戊戌政变之反动力,而为之枢纽者,则端王与大阿哥溥俊是也。初,端王与李莲英极相得,太后常言:“端王载漪秉性忠诚。”故立其长子为大阿哥,实皆莲英为之道地耳。端王性粗暴,绝无意识及威仪,惟见太后极醇谨。每太后

  • 历代名贤确论卷一·佚名

    三皇三皇之化【六一】尧遗风【栁州】刑赏【东坡】比屋可封【东坡】鲧治水【王荆公 颍滨】许由【栁识 东坡】三皇之化六一曰夫至治之极也涂耳目以愚民之识畅希夷以合道之极化被而物不知功成而迹无朕古有臻于是者其大

  • 战国策卷八·鲍彪

    宋 鲍彪 注韩【分晋得南阳及颍□□交城定襄防城颍阳颍阴□社阳□东接汝南西接农得新安宜阳】康子三晋已破智氏将分其地段规谓韩王曰分地必取成臯韩王曰成臯石溜之地也【溜言其无积润】寡人无所用之段规曰不然臣闻

  • 卷二百六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二百六十六象纬考【十一】月五星凌犯【臣】等谨按马端临考月五星凌犯咸据诸史列占应今钦天监於月星相距之度分皆可预推盖由行度迟速经纬远近得之则端临所谓史氏记述岂足凭姑述故事广异闻者

  • 卷二百十八下·雍正

    <史部,诏令奏议类,诏令之属,世宗宪皇帝朱批谕旨>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二百十八下 朱批黄廷桂奏摺 雍正七年正月初八日四川提督【臣】黄廷桂谨 奏为分剿逆蛮仰仗 天威擒获贼首恭报大捷事窃【臣】於雍正六年十一月

  • 佛说胞胎经全文·佚名

    西晋月氏国三藏竺法护奉制译闻如是,一时佛游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於时贤者难陀。燕坐思惟即起诣佛。及五百比丘俱共诣佛所。稽首足下住坐一面。佛告难陀及诸比丘,当为汝说经。初语亦善。中语亦善。竟语亦善。分别其义。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十·澄观

    大文第五称扬佛德。既现既至任力称扬。自申罔极之情。显佛无涯之德。文分为二。初一眉间菩萨赞。后十十方菩萨赞。新众才集佛便现瑞。文不累书故编成次。以赞德相类结集。并之一处。乘现胜音之次。先举胜音之偈。后十

  • 万法归心录卷下·佚名

    禅分五宗僧问。达摩西来直指一心。因甚六祖以下。枝分五派。各家独立门庭。施设差别异相。师曰。如金作器。器器皆金。似火分灯。灯灯是火。虽然枝茂叶盛。其根本乎一体。汝若智眼洞明。自然了法无二。临济(镇州慧照

  • 卷三十一·性音

    宗鉴法林卷三十一 集云堂 编 大鉴下十二世 隆兴府黄龙慧南禅师(慈明圆嗣) 室中常问僧曰。人人尽有生缘在。上座生缘在何处。正问答时却伸手曰。我手何似佛手。又问诸方参请宗师所得。复垂脚曰。我脚何似驴脚。三十

  • 茶笺·闻龙

    明代茶书,1卷,明闻龙撰。龙字隐鳞,一字仲连,晚号飞遁翁,四明(治今浙江宁波)人。工诗博学,崇祯时举贤良方正,坚辞不受,年八十一卒。事具《鄞县志》及《宁波府志》。此书凡千余字、无序跋,有《续说郛》本(卷三七)、《古今图书集

  • 词苑萃编·冯金伯

    清代词话专集。24卷。冯金伯辑录。此书专辑词家的掌故佚闻,以及后人的辨证品评等言论。作者在自序中曾谈到,前此同类书籍有徐釚的《词苑丛谈》,但“惜其序次错综”,又惜其引用前人著述时不注出处,为了补偏救弊,才又重编《词

  • 词学集成·江顺诒

    清江顺诒辑。八卷。卷首有铁岭宗山序和自撰“凡例”九则。序称此辑“寻源竟委,审律考音,取诸说之异同得失,旁通曲证,折衷一是。所以存前人之正轨,示后进之准则”。是书经宗山参订,条分缕析,分列子目,卷一曰源、卷二曰体、卷三

  • 楞严经玄义·智旭

    亦称《大佛顶经玄义》、《首楞严经玄义》。佛典注疏。明崇祯十二年(1639)智旭撰述、道昉参订。二卷。是唐般刺密帝译《楞严经》的注释书。含五重玄义:释名、显体、明宗、辨用、教相。重刻于崇祯十七年(1644)。今见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