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月氏天子便白佛言。唯然世尊。至未曾有。菩萨大士所行难及。如是像类观察诸法。志于所趣终始没生。坐起语言亦无想念。佛言譬如天子幻师所化来往周旋。坐起经行而出言教彼无想念。如是天子。其有晓了诸法如幻。普现五趣不有所生彼则无想。其菩萨者不念于生亦无所起。用本愿故有所建立现有所生。天子复问。如尊所教而言。菩萨不念所生亦不往生。云何大圣如来至真。愍哀垂念所生之亲上忉利天。一时三月如来不为从王后摩耶而由生乎。佛告天子。菩萨不从王后摩耶所生常应如法。天子又问。如来至真云何生乎。佛言。天子。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设人观察推其本末。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谁为母者。则当了之。智慧度无极是其母也。所以者何。天子。其三十二大人相。非从摩耶而所生。学大智慧真谛之谊乃能致此。自然成就如来之身。其十力者不从王后摩耶而生。本时奉行。智度无极。得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复不从王后摩耶而生。大慈大悲无见顶及不虚见。佛眼佛慧佛之辩才。知人心念所从来生。神足善权如是比类不可限量。皆因智慧所度无极。所以如来名曰为佛。斯诸功德悉为不从王后摩耶而生。天子当知。悉从大智度无极行学此道品。如来因斯致如是像无量佛法如来弘德。缘是之故名曰如来。是故天子。当作斯观。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不因王后摩耶所生。天子又问。唯然世尊。智度无极法无有母。亦无所生亦无所灭。云何世尊。智度无极而生如来。佛言天子。因其法故号曰如来。其彼法者则无有生。亦无有终不生不灭。其无有生无终没者不起不灭。斯无色法则为智度无极所生。以故名曰智度无极生于如来。其所生者都无所生。亦不终没。亦无所起。佛言。天子。其不生不没不起不灭是则名曰智度无极之处所也。智度无极者如有所生如有所行。而智度无极者未曾有生亦无所行。天子又问。唯然世尊。智慧有想有分别。而依智慧。如有所生如有所行。佛言。天子。智慧无想亦无分别。假使智慧而有所想有分别者。则为不行智慧之事。所以者何。有所想念有所见者。则不应行也。设于智慧无所思想无所分别。彼能名曰奉行智慧。又问世尊。何谓依行。答曰。天子。其依行者无所言取何所依乎。佛语天子。无言取者则以放舍三界所生。其取言者则便不离三界所生。是故天子。演此教耳。其无言取何所依行。而生三界令有所依。天子又问。云何世尊。为诸声闻讲说经法度三界乎。佛告天子。吾为声闻欲界因缘而说经法。又如来身不得欲界。于色无色界为诸声闻而演经典。如来不得色无色界之所处。亦无所度而声闻众度于欲界。佛亦不得色无色界。而声闻众超度过出色无色界。又复天子不得三界不倚三界。计于空无柔顺之法不顺欲界。于三界中而无所慕。生于三界亦无所生不知所趣。天子。欲知何谓度者。贤圣之教但假言耳。推于正义无有度者无往无反。所以者何。观一切法无有度者。譬如虚空究竟自然。无有生者亦无所著。无有作者亦无所有亦无不有。观一切法亦当如斯。于是世尊说是语时。彼诸天众七万二千天。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万六千天子宿殖德本。悉发无上正真道意。千菩萨德本普具得不起法忍。佛之威神令其裓上自然有华。自昔未有。各取此华供养如来。应时彼华普悉遍布忉利天上。

  尔时天帝前白佛言。吾未会见如此辈华族姓子等奉如来者。月氏天子报天帝释。拘翼且听。今所散华如来上者。众人未曾见斯圣尊。所以者何。所因心见如来者。彼心忽然已过去灭而不可见。是故拘翼。有所见者一切诸法。皆为本空本所不见。拘翼又问。天子。今为见如来乎。答曰。见矣。拘翼察之。假使如来有色有为乃当见耳。设使如来有痛痒思想生死识者吾当见之。如来无色痛想行识。亦无合会亦无所有。五阴法想则无有想不可色观。又复向者拘翼所云。若见如来乎。如令如来见于我身。吾睹如来亦复如是。又问。天子。云何如来见尔身乎。天子答曰。如来在前便可启问。时天帝释前白佛言。云何世尊。见于天子。世尊告曰。不以色见。不以痛痒思想生死识见。不见过去当来现在。亦不以见凡夫之法。亦复不离凡夫之法。不见所学及与不学。亦不学成究竟诸法。不见罗汉法。不见声闻。亦不以见缘觉之地。无缘觉地。佛之所见为如此也。其作斯观则为正观。其正观者则无所见。其无所见则平等观不为邪观。拘翼。欲知如来所观如斯无异。如是观者普见一切。名曰一切审观。是故如来名曰为佛。如来所兴不坏法界。于意云何。如来所见如是法者为见何等。答曰。世尊。如是如来不见名号亦无有色。于此所察则无法数无所兴造。又复问曰。唯然世尊。如佛所见。月氏天子见如是乎。答曰。拘翼。其有逮得不起法忍菩萨行者。于诸法界随顺住者。法不见法则无所有为自然法。又问。世尊。月氏天子得法忍乎。佛告拘翼。汝以自问月氏天子。当为发遣。于是天帝问月氏曰。仁者。为得不起法忍乎。天子答曰。于拘翼意无所从生有发起乎。答曰。不也。报曰。设无从生不有发起。云何逮得不起法忍。一切法界悉无所起此之谓也。其法界者不起不灭亦无所得。时天帝释心自念言。如今天子有所讲说。以为逮得不起法忍。以为亲近无上正真之道。月氏天子即知帝释心之所念。报天帝曰。拘翼。欲得法忍者不为亲近无上正真道。其不有起法忍。乃能亲近无上正真之道。又问。天子。何故说此。答曰。有所得者则堕颠倒亦无所得。其道心者无有成觉不起忍者。是曰无所从生。其无所起乃成正觉。又问。天子。道当何求。答曰。拘翼。其道心者当于己身自然求之。又问。其己身自然之者当于何求。答曰。其法不生。亦无生者亦无所生。当于彼求。当造斯求求如求意。不求名称而无所求。则无所求则无所住。时天帝释前白佛言。至未曾有。天中之天。月氏天子深入智慧巍巍难限。于何终没而来生此。于斯没已当于何生。月氏天子答天帝曰。假使幻士有所变化为男为女。为于何没而来生此。于是没已当复所趣。答曰。化者无所至趣。又其化者无有没生。所以者何。化者无想。答曰。拘翼。设使无想云何如是。斯幻化人往至于彼没来生斯。于此没已当生某处。设有斯念则非明智人所蚩笑。答曰。如是天子。诚如所云。今者拘翼所发问者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悉为如幻。而问如来。今此天子。于何所没而来生此。没斯何趣。于意云何。如幻所化宁有去来。岂可得见没所生乎。答曰。不也。所因化者欲有所兴有所造乎。答曰。无有所作。报曰。如是。其晓了一切诸法皆如幻化。则能示现去来没生。彼虽现此亦无想念亦无所作。于意云何。其于梦中睹色。若闻声者。鼻所嗅香。口所嗜味。身遭细滑。心所识法。宁可谓之实有所有。答曰。不也。天子报曰。如是拘翼。其有晓了诸法如梦如自然者。有所见闻心于诸法无所染污。亦不离尘。亦无所求。亦不忧戚。如所闻法悉分别之为他人说。于诸言声亦无所著。时天帝释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月氏天子不得所生不没不生。当以何义开化众生。群黎有生而有终没。于声闻之地不生不没。不生不没非菩萨地。云何菩萨之行当在生死游无央数亿百千劫。

  佛告天帝。其有菩萨逮得成就不起法忍。不念于生亦无终没。犹如罗汉灭度已来积于百年。所以者何。观察菩萨亦复如是。菩萨者无吾我想。无他人想。菩萨所行又复过彼。不念于生无终没想。无有吾我他人之想。皆悉灭度。一切诸法无有本末。假使不了于是法者则无所觉。大悲菩萨设无数劫亿百千垓。游于终始不以懈倦。譬如男子于四徼道烧大屋宅无所复慕。行大慈者亦复如是。不惜身命在于五乐弃捐之。去于所乐欲如远大火。在于火中悉能忍之其身不烧。于意云何。其人所作为难不乎。答曰。甚难。天中之天。佛言。拘翼。菩萨所行复过于此。度脱一切诸欲尘垢。而现于生教化群黎。是故当观。菩萨大士超越一切声闻缘觉。逮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尔时佛告天帝。向者仁问。于何所没而得生此。听佛所说。东方去斯九十二亿百千佛土。而有世界名曰积宝。其国有无央数众宝树木枝叶华实。各各别异经行游观。棚阁讲堂悉用七宝。彼国土地悉绀琉璃。以无央数百千众宝合成。积宝世界佛号宝场威神超王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其佛国土无有二乘声闻缘觉之所教业。纯诸菩萨具足弘普周满佛土。其佛说法一会时。三十六亿菩萨逮得不起法忍。众适得忍寻则踊身在于虚空。四丈九尺动于三千大千世界。则无央数七宝百千莲华。自然布地无不周接。即从虚空诣他佛土。奉觐异国如来正觉。稽首归命咨问经法听所说谊。其佛兴来以十二劫。昼夜各三讲说经法。以故拘翼。当作斯观。其佛之界。诸菩萨众不可计亿。无有损耗众宝积聚。佛之国土无异聚名。无有山林溪谷诸渊。无谈语者无有众患。罗汉缘觉无食饮者。所以者何。斯诸菩萨昔以乐法悦豫为食。今此天子从积宝世界没来诣此处忉利天。故来见佛稽首归命咨问经典。为无数人演斯经法广解其谊。又复欲令诸余菩萨具足兴发于斯法忍。佛言。天帝。月氏天子佛欲释命当护正法受持奉行。如来灭度之后。最于末世法欲尽时。当住此阎浮提。于彼世时当授人民如是比像深妙之法。优奥无量精进将养。化不可计亿百千人住斯法忍。法没尽后人间终没。生兜术天弥勒菩萨所。启受于此诸佛世尊微妙之道化。于无量百千天子立无从生。或发无上正真道意。弥勒菩萨成正觉时。住阎浮提十岁供养。弥勒如来及诸弟子与二万人俱。舍家之地离家为道。行作沙门启受经法。尽其形寿常持正法。佛灭度后。而以此法将济群生。悉当复值于斯贤劫千佛兴者。次第供养九百九十六佛世尊。悉于大圣净修梵行。过七十五江河沙劫。寻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号曰日曜如来至真等正觉。其佛土名一切具足。

  于是月上天子。谓月氏曰。于斯世尊授仁者决。当成无上正真之道。而今如来独与欢豫。偏见愍念而授决乎。月氏天子答月上曰。如来至真永无所欲。亦无所难。亦无疑结。假使授决无所悕望。若有菩萨学开士行。以故如来而授决耳。何因如来独当欢豫。偏见愍念而授决乎。又问。天子。当何以欢豫之信当于信求。又曰。假使于心而想心者计于彼人。无欢信者无所受取。无受取者第一欢豫。计于彼信其无瑕秽。无欢豫者乃为信乐。若于言辞无所言者。乃为信乐。彼则未曾无欢豫信也。亦无结恨。是故天子。假使有人求欢豫信。便当修行无言辞法。所精进行如无所行。亦无不行无忧无喜。所以者何。其法界者亦无有行。亦不不行不进不怠。月上天子谓月氏曰。所可名曰菩萨学者为何谓乎。月氏答曰。所谓菩萨学者。则无有身亦不护体。又无有舌亦不护口。又无有心亦不护意。是为菩萨第一之学也。所谓学者其无所受亦无所行。若无所起亦无不起。是为菩萨学也。又复问曰。仁者。学斯如来授决乎。答曰。天子。吾不学此而见授决。所以者何。学如此者不得吾我及我所耶。其不念知有所学斯名曰学也。天上世间不能得短亦无有失。若有念言我有所学。则不为趣于正业也。不逮平等。用自谓言我所学故。又问曰。以何等事谓逮平等也。答曰。天子。假使行者不上不下不处中间。不著所行不有所作。有所行者而无所造是菩萨行。其作斯念是为尊法此卑贱法于斯诸法。晓了平等不为二念。如是行者谓逮平等。又问曰。于今仁者。逮何等法乃为如来所见授决。月氏答曰。亦不蠲除凡夫之法。亦不逮成诸佛之法。如来以此授吾之决。吾于是法无所断除。又于诸法亦无所得故见授决。又问曰。计如是者愚冥凡夫悉当得决。所以者何。亦不蠲除凡夫之法。斯则名曰为凡夫矣焉致佛法。又重问曰。何故解凡夫法乎。月氏答曰。吾以空义为诸法界解佛法耳。其本际者实无有本也。谓空法界可灭乎。答曰。不能也。本际无本岂可获乎。答曰。不也。是故天子。吾说此言。亦不灭除凡夫之法。亦不逮成诸佛之法。如来以此授于吾决。又复问曰。空与法界本际无本有言辞乎。答曰。无也。假使空与法界本际无本。无有言辞道无言说。于今云何授仁者决。答曰。天子。今授吾决犹如空义。诸法之界本际无本。是为诸法之所归谊。如法无法受决。亦如授别亦如。授别竟者亦复如是。等觉亦如。逮成无上正真之道。亦复如是。于是月上天子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月氏天子入深智慧巍巍难及。佛告天子。菩萨以逮成法忍者。其法如是有所分别。若发道谊演经典者。解脱一切法界之事。又其法界所可讲说。亦无言辞宣畅示众。所以者何。理于法界无有言辞亦无所说。计如法界人界亦如。如众生界佛界亦如。佛界法界亦如。假使菩萨入此谊者。则能独立不从他受。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

猜你喜欢
  卷第八·通云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二·智旭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卷第三·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石雨禪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卷第五十(地狱部下)·宝唱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唐慧琳
  卷第二十九·佚名
  二七 起世因本经·佚名
  卷上·德辉
  佛说菩萨本业经·佚名
  卷第十四·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一百二十七 日者列传第六十七·司马迁

    自古受命而王,王者之兴何尝不以卜筮决于天命哉!其于周尤甚,及秦可见。代王之入,任于卜者。太卜之起,由汉兴而有。司马季主者,楚人也。卜于长安东市。宋忠为中大夫,贾谊为博士,同日俱出洗沐,相从论议,诵易先王圣人之道术,究遍人情

  • 第五章 复明运动(附钱氏家难)(八)·陈寅恪

    论列朝诗集既竟,请略述钱柳复明之活动。今就所存材料观之,关于牧斋者不少,若多加考述则非本文之主旨,故择其关于河东君者详言之,其他牧斋活动之主要者亦稍稍涉及,聊见两人同心同志之梗概也。河东君在崇祯甲申以前之作品,如陈

  • 卷之七百二十九·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七 地理略五·纪昀

    地理略 【五】金○金金之先世居肃慎地太祖起兵伐辽攻黄龙府南取辽阳进克临潢拔中京又西掠云中乃入居庸并幽冀还都会寍建国号金太宗时尽 得辽故地于是遣将分徇河南州县执宋二帝关陕山东以次俱下寻破西京宋高宗南渡乃立

  • 刘景传·脱脱

    刘景,字可大,河间人。四世祖刘怦,也就是朱滔的外甥,唐右仆射、卢龙军节度使。父刘守敬,南京副留守。刘景生来正直朴实、好学,善做文。燕王赵延寿征辟为幽都府文学。应历初,迁右拾遗、知制诰,为翰林学士。九年(959),周人侵犯燕

  • 承晖传·脱脱

    承晖,字维明,本名福兴。好学,渊博而贯通经史。继承父亲益都尹郑家塔割剌讹没谋克爵位。大定十五年(1175),被选拔充当符宝祗候,升笔砚直长,转任近侍局直长,调任中都右警巡使。章宗做皇太孙时,选任侍正。章宗即位,升近侍局使。孝

  • 卷一百十五·阿桂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八旬万寿盛典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十五歌颂【三十五】万夀集千字文赋翰林院编修【臣】游光绎国家受命绵远列圣安乂积和充盈玑衡守正渊岳效灵左言回面坚昆写诚帝心默顾百禄是并庸以晋

  • 第一章·叙论·梁启超

    今天下言治术者,有最要之名词数四焉:曰国家思想也,曰法治精神也,曰地方制度也,曰经济竞争也,曰帝国主义也。此数者皆近二三百年来之产物,新萌芽而新发达者,欧美人所以雄于天下者,曰惟有此之故。中国人所以弱于天下者,日惟无此之

  • 倪文卿·佚名

    倪文卿先生小传倪先生名淦字文卿江苏丹徒人丹徒倪氏为望族贸迁海上者屈指盈数十人而先生实为巨擘先生初经理永和行及总理清记公司嗣兼元成运输公司总经理其间复被举为上海运输公会会长京江公所同鄕会董事转运公所上海

  • 十二年·佚名

    (戊申)十二年清乾隆五十三年春正月1月1日○甲子朔,召見諸承旨于重熙堂,命有父母人早退。○下綸音于八道四都曰:「農者,民之所以資生,唯其勤孜之方,若無待乎勸焉,而每歲元朝,必下勸農之敎,誠以性有勤怠,力有贍乏。乏且怠者,不有以勸

  • 論衡校釋卷第二十一·黄晖

      死偽篇   傳曰:盼遂案:係引墨子明鬼篇文。其小異處,當兼采他書。「周宣王殺其臣杜伯而不辜,宣王將田於囿(圃),杜伯起於道左,執彤弓而射宣王,宣王伏韔而死。「囿」當作「圃」。爾雅釋地:「鄭有圃田。」釋文:「本或作〈困,木

  • 卷四·吴廷华

    钦定四库全书仪礼章句卷四同知呉廷华撰乡饮酒礼第四【乡在王城外近郊逺郊百里之内天子六乡诸侯三其地有州党族闾比其官有乡老乡大夫州长党正族师闾胥比长乡大夫三年賔贤能行此礼凡养老诸饮酒礼皆用之于五礼属嘉礼当第

  • 卷一·张虙

    钦定四库全书月令解卷一       宋 张虙 撰孟春之月孟春者斗建寅之辰也汉志云引达於寅则寅引也夏正爲正月日在营室正月之中三统历云日在室十四度元嘉历云日在室一度疏谓月令据其大略不细与历同日与斗建常相合

  • 佛说百佛名经全文·佚名

    隋天竺三藏那连提耶舍译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大菩萨众。及大诸天。帝释天王,大梵天王,四天大王。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无量百千大众。前後

  • 宗镜录卷第十五·延寿

    问。既博地凡夫。位齐诸佛者。云何不具诸佛神通作用。答。非是不具。但众生不知。故华严宗云。诸佛证众生之体。用众生之用。所以志公和尚歌云。日昳未。心地。何曾安了义。他家文字有亲疏。莫起功夫求的意。任踪横绝

  • 序·济悟

    嘉兴大藏经 鹤峰禅师语录序戒公编其本师鹤峰和尚语录三造安山觅序。初却之以不文。次却之以隐。再却之以疾。戒公曰先师行履所重敦朴。非老叔之真实语不足以光。先师虚文何益。况现坐道场者。往往以声势凌人。且无

  • 云庄集·刘爚

    宋代诗文别集20卷。刘爚著。《宋史》本传称作者曾有《奏议》、《史稿》、《经筵故事》、《东宫诗解》、《礼记解》、《讲堂故事》及《云庄外稿》等著作。南宋嘉定十五年(1222)李为其集作序称,另外还有《云庄续稿》及

  •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佚名

    《上清太极真人神仙经》,撰人不详。从内容文字看,盖系南北朝或隋唐上清派道士编集。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正一部。本书辑录数种六朝上清派经典法诀。主要有《太极真人服四极云牙神仙上方》、《清灵真人说神宝经》、《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