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月氏天子便白佛言。唯然世尊。至未曾有。菩萨大士所行难及。如是像类观察诸法。志于所趣终始没生。坐起语言亦无想念。佛言譬如天子幻师所化来往周旋。坐起经行而出言教彼无想念。如是天子。其有晓了诸法如幻。普现五趣不有所生彼则无想。其菩萨者不念于生亦无所起。用本愿故有所建立现有所生。天子复问。如尊所教而言。菩萨不念所生亦不往生。云何大圣如来至真。愍哀垂念所生之亲上忉利天。一时三月如来不为从王后摩耶而由生乎。佛告天子。菩萨不从王后摩耶所生常应如法。天子又问。如来至真云何生乎。佛言。天子。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设人观察推其本末。过去当来现在诸佛谁为母者。则当了之。智慧度无极是其母也。所以者何。天子。其三十二大人相。非从摩耶而所生。学大智慧真谛之谊乃能致此。自然成就如来之身。其十力者不从王后摩耶而生。本时奉行。智度无极。得十种力四无所畏十八不共诸佛之法。亦复不从王后摩耶而生。大慈大悲无见顶及不虚见。佛眼佛慧佛之辩才。知人心念所从来生。神足善权如是比类不可限量。皆因智慧所度无极。所以如来名曰为佛。斯诸功德悉为不从王后摩耶而生。天子当知。悉从大智度无极行学此道品。如来因斯致如是像无量佛法如来弘德。缘是之故名曰如来。是故天子。当作斯观。如来则从智慧度无极生。不因王后摩耶所生。天子又问。唯然世尊。智度无极法无有母。亦无所生亦无所灭。云何世尊。智度无极而生如来。佛言天子。因其法故号曰如来。其彼法者则无有生。亦无有终不生不灭。其无有生无终没者不起不灭。斯无色法则为智度无极所生。以故名曰智度无极生于如来。其所生者都无所生。亦不终没。亦无所起。佛言。天子。其不生不没不起不灭是则名曰智度无极之处所也。智度无极者如有所生如有所行。而智度无极者未曾有生亦无所行。天子又问。唯然世尊。智慧有想有分别。而依智慧。如有所生如有所行。佛言。天子。智慧无想亦无分别。假使智慧而有所想有分别者。则为不行智慧之事。所以者何。有所想念有所见者。则不应行也。设于智慧无所思想无所分别。彼能名曰奉行智慧。又问世尊。何谓依行。答曰。天子。其依行者无所言取何所依乎。佛语天子。无言取者则以放舍三界所生。其取言者则便不离三界所生。是故天子。演此教耳。其无言取何所依行。而生三界令有所依。天子又问。云何世尊。为诸声闻讲说经法度三界乎。佛告天子。吾为声闻欲界因缘而说经法。又如来身不得欲界。于色无色界为诸声闻而演经典。如来不得色无色界之所处。亦无所度而声闻众度于欲界。佛亦不得色无色界。而声闻众超度过出色无色界。又复天子不得三界不倚三界。计于空无柔顺之法不顺欲界。于三界中而无所慕。生于三界亦无所生不知所趣。天子。欲知何谓度者。贤圣之教但假言耳。推于正义无有度者无往无反。所以者何。观一切法无有度者。譬如虚空究竟自然。无有生者亦无所著。无有作者亦无所有亦无不有。观一切法亦当如斯。于是世尊说是语时。彼诸天众七万二千天。远尘离垢诸法法眼生。万六千天子宿殖德本。悉发无上正真道意。千菩萨德本普具得不起法忍。佛之威神令其裓上自然有华。自昔未有。各取此华供养如来。应时彼华普悉遍布忉利天上。
尔时天帝前白佛言。吾未会见如此辈华族姓子等奉如来者。月氏天子报天帝释。拘翼且听。今所散华如来上者。众人未曾见斯圣尊。所以者何。所因心见如来者。彼心忽然已过去灭而不可见。是故拘翼。有所见者一切诸法。皆为本空本所不见。拘翼又问。天子。今为见如来乎。答曰。见矣。拘翼察之。假使如来有色有为乃当见耳。设使如来有痛痒思想生死识者吾当见之。如来无色痛想行识。亦无合会亦无所有。五阴法想则无有想不可色观。又复向者拘翼所云。若见如来乎。如令如来见于我身。吾睹如来亦复如是。又问。天子。云何如来见尔身乎。天子答曰。如来在前便可启问。时天帝释前白佛言。云何世尊。见于天子。世尊告曰。不以色见。不以痛痒思想生死识见。不见过去当来现在。亦不以见凡夫之法。亦复不离凡夫之法。不见所学及与不学。亦不学成究竟诸法。不见罗汉法。不见声闻。亦不以见缘觉之地。无缘觉地。佛之所见为如此也。其作斯观则为正观。其正观者则无所见。其无所见则平等观不为邪观。拘翼。欲知如来所观如斯无异。如是观者普见一切。名曰一切审观。是故如来名曰为佛。如来所兴不坏法界。于意云何。如来所见如是法者为见何等。答曰。世尊。如是如来不见名号亦无有色。于此所察则无法数无所兴造。又复问曰。唯然世尊。如佛所见。月氏天子见如是乎。答曰。拘翼。其有逮得不起法忍菩萨行者。于诸法界随顺住者。法不见法则无所有为自然法。又问。世尊。月氏天子得法忍乎。佛告拘翼。汝以自问月氏天子。当为发遣。于是天帝问月氏曰。仁者。为得不起法忍乎。天子答曰。于拘翼意无所从生有发起乎。答曰。不也。报曰。设无从生不有发起。云何逮得不起法忍。一切法界悉无所起此之谓也。其法界者不起不灭亦无所得。时天帝释心自念言。如今天子有所讲说。以为逮得不起法忍。以为亲近无上正真之道。月氏天子即知帝释心之所念。报天帝曰。拘翼。欲得法忍者不为亲近无上正真道。其不有起法忍。乃能亲近无上正真之道。又问。天子。何故说此。答曰。有所得者则堕颠倒亦无所得。其道心者无有成觉不起忍者。是曰无所从生。其无所起乃成正觉。又问。天子。道当何求。答曰。拘翼。其道心者当于己身自然求之。又问。其己身自然之者当于何求。答曰。其法不生。亦无生者亦无所生。当于彼求。当造斯求求如求意。不求名称而无所求。则无所求则无所住。时天帝释前白佛言。至未曾有。天中之天。月氏天子深入智慧巍巍难限。于何终没而来生此。于斯没已当于何生。月氏天子答天帝曰。假使幻士有所变化为男为女。为于何没而来生此。于是没已当复所趣。答曰。化者无所至趣。又其化者无有没生。所以者何。化者无想。答曰。拘翼。设使无想云何如是。斯幻化人往至于彼没来生斯。于此没已当生某处。设有斯念则非明智人所蚩笑。答曰。如是天子。诚如所云。今者拘翼所发问者亦复如是。一切诸法悉为如幻。而问如来。今此天子。于何所没而来生此。没斯何趣。于意云何。如幻所化宁有去来。岂可得见没所生乎。答曰。不也。所因化者欲有所兴有所造乎。答曰。无有所作。报曰。如是。其晓了一切诸法皆如幻化。则能示现去来没生。彼虽现此亦无想念亦无所作。于意云何。其于梦中睹色。若闻声者。鼻所嗅香。口所嗜味。身遭细滑。心所识法。宁可谓之实有所有。答曰。不也。天子报曰。如是拘翼。其有晓了诸法如梦如自然者。有所见闻心于诸法无所染污。亦不离尘。亦无所求。亦不忧戚。如所闻法悉分别之为他人说。于诸言声亦无所著。时天帝释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月氏天子不得所生不没不生。当以何义开化众生。群黎有生而有终没。于声闻之地不生不没。不生不没非菩萨地。云何菩萨之行当在生死游无央数亿百千劫。
佛告天帝。其有菩萨逮得成就不起法忍。不念于生亦无终没。犹如罗汉灭度已来积于百年。所以者何。观察菩萨亦复如是。菩萨者无吾我想。无他人想。菩萨所行又复过彼。不念于生无终没想。无有吾我他人之想。皆悉灭度。一切诸法无有本末。假使不了于是法者则无所觉。大悲菩萨设无数劫亿百千垓。游于终始不以懈倦。譬如男子于四徼道烧大屋宅无所复慕。行大慈者亦复如是。不惜身命在于五乐弃捐之。去于所乐欲如远大火。在于火中悉能忍之其身不烧。于意云何。其人所作为难不乎。答曰。甚难。天中之天。佛言。拘翼。菩萨所行复过于此。度脱一切诸欲尘垢。而现于生教化群黎。是故当观。菩萨大士超越一切声闻缘觉。逮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
尔时佛告天帝。向者仁问。于何所没而得生此。听佛所说。东方去斯九十二亿百千佛土。而有世界名曰积宝。其国有无央数众宝树木枝叶华实。各各别异经行游观。棚阁讲堂悉用七宝。彼国土地悉绀琉璃。以无央数百千众宝合成。积宝世界佛号宝场威神超王如来至真等正觉。现在说法。其佛国土无有二乘声闻缘觉之所教业。纯诸菩萨具足弘普周满佛土。其佛说法一会时。三十六亿菩萨逮得不起法忍。众适得忍寻则踊身在于虚空。四丈九尺动于三千大千世界。则无央数七宝百千莲华。自然布地无不周接。即从虚空诣他佛土。奉觐异国如来正觉。稽首归命咨问经法听所说谊。其佛兴来以十二劫。昼夜各三讲说经法。以故拘翼。当作斯观。其佛之界。诸菩萨众不可计亿。无有损耗众宝积聚。佛之国土无异聚名。无有山林溪谷诸渊。无谈语者无有众患。罗汉缘觉无食饮者。所以者何。斯诸菩萨昔以乐法悦豫为食。今此天子从积宝世界没来诣此处忉利天。故来见佛稽首归命咨问经典。为无数人演斯经法广解其谊。又复欲令诸余菩萨具足兴发于斯法忍。佛言。天帝。月氏天子佛欲释命当护正法受持奉行。如来灭度之后。最于末世法欲尽时。当住此阎浮提。于彼世时当授人民如是比像深妙之法。优奥无量精进将养。化不可计亿百千人住斯法忍。法没尽后人间终没。生兜术天弥勒菩萨所。启受于此诸佛世尊微妙之道化。于无量百千天子立无从生。或发无上正真道意。弥勒菩萨成正觉时。住阎浮提十岁供养。弥勒如来及诸弟子与二万人俱。舍家之地离家为道。行作沙门启受经法。尽其形寿常持正法。佛灭度后。而以此法将济群生。悉当复值于斯贤劫千佛兴者。次第供养九百九十六佛世尊。悉于大圣净修梵行。过七十五江河沙劫。寻得无上正真之道为最正觉。号曰日曜如来至真等正觉。其佛土名一切具足。
于是月上天子。谓月氏曰。于斯世尊授仁者决。当成无上正真之道。而今如来独与欢豫。偏见愍念而授决乎。月氏天子答月上曰。如来至真永无所欲。亦无所难。亦无疑结。假使授决无所悕望。若有菩萨学开士行。以故如来而授决耳。何因如来独当欢豫。偏见愍念而授决乎。又问。天子。当何以欢豫之信当于信求。又曰。假使于心而想心者计于彼人。无欢信者无所受取。无受取者第一欢豫。计于彼信其无瑕秽。无欢豫者乃为信乐。若于言辞无所言者。乃为信乐。彼则未曾无欢豫信也。亦无结恨。是故天子。假使有人求欢豫信。便当修行无言辞法。所精进行如无所行。亦无不行无忧无喜。所以者何。其法界者亦无有行。亦不不行不进不怠。月上天子谓月氏曰。所可名曰菩萨学者为何谓乎。月氏答曰。所谓菩萨学者。则无有身亦不护体。又无有舌亦不护口。又无有心亦不护意。是为菩萨第一之学也。所谓学者其无所受亦无所行。若无所起亦无不起。是为菩萨学也。又复问曰。仁者。学斯如来授决乎。答曰。天子。吾不学此而见授决。所以者何。学如此者不得吾我及我所耶。其不念知有所学斯名曰学也。天上世间不能得短亦无有失。若有念言我有所学。则不为趣于正业也。不逮平等。用自谓言我所学故。又问曰。以何等事谓逮平等也。答曰。天子。假使行者不上不下不处中间。不著所行不有所作。有所行者而无所造是菩萨行。其作斯念是为尊法此卑贱法于斯诸法。晓了平等不为二念。如是行者谓逮平等。又问曰。于今仁者。逮何等法乃为如来所见授决。月氏答曰。亦不蠲除凡夫之法。亦不逮成诸佛之法。如来以此授吾之决。吾于是法无所断除。又于诸法亦无所得故见授决。又问曰。计如是者愚冥凡夫悉当得决。所以者何。亦不蠲除凡夫之法。斯则名曰为凡夫矣焉致佛法。又重问曰。何故解凡夫法乎。月氏答曰。吾以空义为诸法界解佛法耳。其本际者实无有本也。谓空法界可灭乎。答曰。不能也。本际无本岂可获乎。答曰。不也。是故天子。吾说此言。亦不灭除凡夫之法。亦不逮成诸佛之法。如来以此授于吾决。又复问曰。空与法界本际无本有言辞乎。答曰。无也。假使空与法界本际无本。无有言辞道无言说。于今云何授仁者决。答曰。天子。今授吾决犹如空义。诸法之界本际无本。是为诸法之所归谊。如法无法受决。亦如授别亦如。授别竟者亦复如是。等觉亦如。逮成无上正真之道。亦复如是。于是月上天子前白佛言。唯然世尊。月氏天子入深智慧巍巍难及。佛告天子。菩萨以逮成法忍者。其法如是有所分别。若发道谊演经典者。解脱一切法界之事。又其法界所可讲说。亦无言辞宣畅示众。所以者何。理于法界无有言辞亦无所说。计如法界人界亦如。如众生界佛界亦如。佛界法界亦如。假使菩萨入此谊者。则能独立不从他受。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经卷中
猜你喜欢 卷第八·通云 增壹阿含经卷第三十九·佚名 法海观澜卷第二·智旭 卷二百三十二·佚名 卷八十三·佚名 卷第三·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石雨禪師法檀敘·石雨明方 卷第五十(地狱部下)·宝唱 一切经音义卷第九十·唐慧琳 卷第二十九·佚名 二七 起世因本经·佚名 卷上·德辉 佛说菩萨本业经·佚名 卷第十四·宗密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