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答 白 慧 问

问:迩来港中有甲乙二人,因问答心经“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句义,引起剧烈诤论。双方来往函件,数达十余,终无结论。然综观甲乙两方函件,论议中所夹带之枝末语言,都不免有所是非。但双方所持基本之意见,却有敌体不同之立场。为明双方立场起见,特将其所持基本见解,取要录述如下:甲之见解:‘空中之旨,以遮为表,即遮了情执始能表显真理,故心经不生不灭──皆为遮情而非表理。不但心经为然,即全部藏经。乃至十方诸佛莫不以此为旨趣,以必须执破情忘,其理自彰。换言之,必断烦恼而证菩提,离娑婆此岸,乃可到极乐彼岸。并认此为大乘了义之谈,如来之根本义’。乙之见解:‘空宗之旨,虽许以遮为表,然亦准以表为遮,即表示真理之后,情执不破而自亡,情执无实体性故。所以据心经而论,不生不灭……为表诸法空相之真理,理既表,情自亡,以明现则暗灭故,若云:全藏教典,十方诸佛,更是表理而非遮情。法华经云:诸佛如来唯以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为欲开佛知见故,示佛知见故,欲令众生悟入佛之知见故。是以大乘了义之谈,如来根本之义,则唯表真理,更无情执可破。所谓:本无烦恼,元是菩提;唯心净土,自性弥陀是也’。

按上甲乙两方见解,有极明显之分野;而双方所解,其理散见大小乘经。若经典不曾深究,理解未有心得者,见甲之言,必是甲而非乙;闻乙之语,又非甲而是乙。唯我大师教通三藏,学博中西,慧目一悬,邪正自别。因此弟子欲明甲乙二人所解孰是,特提三问,敬乞慈悲下一详确公正之批评!一、乙答甲之函,是否圆满?二、甲乙二人对于心经“不生……”之见解,谁为正确?三、甲乙二人之见解,谁是大乘了义之谈,如来根本之义?

答:一、乙答甲之函,理旨虽得,教诠则疏。二、甲之问题原就教诠,就教诠(空宗经论)判,甲之见解为正,但不应扩为全藏诸佛皆然。三、大乘之空、识、中三宗,皆自居大乘了义,如来根本;忘诠得旨皆对,则空以遮为表──执破情亡,其理自彰──;识以表成遮,中唯表无遮或即表已遮──元是菩提,本无烦恼──;甲空而乙中可知。太虚。二八,八,一四,在昆明。(见海刊二十卷九期)附注 原题“附香港寄来研究问题”,今改入问答。


猜你喜欢
  地狱名号·佚名
  萬如禪師語錄卷第三·佚名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论卷中·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二十七·佚名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佚名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八卷·世亲
  一切经音义卷第八·唐慧琳
  耶诞节正名·太虚
  华严念佛三昧论·彭绍升
  卷十(竺法护译)·佚名
  分别业报略经全文·佚名
  佛祖历代通载卷第三十二·念常
  卷四·佚名
  梵摩渝经全文·佚名
  七曜星辰别行法(自翼计者氐星不当房星当也)·一行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九十五·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九十五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龙云小集刘弇字伟明江西安福人登元丰二年进士复中词科歴官太学博士元符中有事南郊进大礼赋哲宗嘉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改著作佐郎实録检讨官卒尝读书石廊

  • 御选元诗卷七十八·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十八七言絶句十一玛鲁八月既望访古鼎上人时庭桂盛开因赋絶句以 赠桂花隂下坐谈空况在清虚玉府中海上满庭秋一色天香和露滴西风春晓香雾空蒙落月低六街官马散银蹏芙蓉帐底梦初醒卧聴栗留花外

  • 卷四十八 陈涉世家第十八·司马迁

    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庸者笑而应曰:“若为庸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1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适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

  • 五刑解第三十·王肃

    冉有问于孔子曰:“古者三皇五帝不用五刑,信乎?”孔子曰:“圣人之设防,贵其不犯也,制五刑而不用,所以为至治也。凡夫之为奸邪窃盗,靡法妄行者,生于不足,不足生于无度,无度则小者偷盗,大者侈靡,各不知节。是以上有制度,则民知所止,民知

  • 卷十七·李心传

     财赋四 岁用仓库户  国初至绍熙中都吏禄兵廪祖宗时中都吏禄兵廪之费全岁不过百五十万缗元丰闲月支三十六万宣和崇侈无度然后月支百二十万渡江之初连年用兵然犹月支不过八十万至淳熙末朝廷无事乃月支百二十万而非

  • ◎清史馆·费行简

    清史馆有前代之实录、方略、会典事例、国史稿本、可据前事,则少为整齐排比。后事之待编纂者,固寥寥无几也。赵次珊自奉天都督还朝,不甘野处,自愿编修清史以酬故君。袁氏即如其意,以畀之。然赵氏虽起词林,仅工帖括,着者尝接其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十八·纪昀

    礼略 【八】凶礼○凶礼大丧及山陵制丧期天子吊大臣服天子为大臣及诸亲举哀诸侯及公卿大夫为天子服皇太后长公主及三夫人以下为天子服挽歌季孝为举主服郡县吏为守令服师弟子相为服朋友相为服△大丧及山陵制(臣)等谨按郑

  • 第八章 由疑惧到认罪 三 我离开了家族·溥仪

    为什么把我和家族分开?我到很晚才明白过来,这在我的改造中,实在是个极其重要的步骤,可是在当时,我却把这看做是共产党跟我势不两立的举动。我认为这是要向我的家族调查我过去的行为,以便对我进行审判。 我被捕之后,在苏联

  • 何泽传·欧阳修

    何泽,广州人。父鼎,唐末为容管经略使。泽少好学,善长诗歌。考中进士,当洛阳县令。唐庄宗喜欢打猎,多次踏坏农民庄稼,泽就躲在田间等待庄宗,挡住马劝告说“:陛下还没能够统一中国以停止战争,却暴敛疲惫民众以供军粮。现在庄稼快

  • 刑法三·徐松

    定赃罪国朝之制,凡犯赃者,据犯处当时物准上估绢平赃。如所犯赃去见禁处千里外及赃已费用者,皆于事发处依犯时中估物价约估,亦依上估绢平赃,兼具赃物已费、见在,其生产之类有无蕃息,及以赃转易得物,皆具言之。内有经赦,即言在赦

  • 颜习斋先生年谱卷下·颜元

    甲子(一六八四)五十岁正月,国公玉来请执贽,先生以其年长于己,辞之。 二月,王五公先生卒,先生闻之大恸!已而闻其目不瞑,叹曰:“五公不瞑目矣,吾之目其可瞑耶!”初志寻父,以事恩祖不遂,及归宗,值天下多故,又思为父母立一血嗣

  • 律吕阐微卷二·江永

    婺源 江永 撰律率从来言律者皆云黄钟九寸既得九寸用三分损一益一以生十一律其法似巧妙一若天地生成有此法与数者洎生至仲吕不能复得黄钟说者曰律吕之数徃而不返夫律吕效法天地者也天地之气今岁节气既终来岁节气即续

  • 春秋纂言卷八·吴澄

    <經部,春秋類,春秋纂言  欽定四庫全書春秋纂言卷八      元 吳澄 撰成公【名黑肱宣公之子母穆姜在位十八年夫人齊姜】元年【辛未定王十七年○晉霸景十年○蔡景二年○曹宣五年○衛穆十年○鄭襄十五年○陳成

  • 制分·韩非

    夫凡国博君尊者,未尝非法重而可以至乎令行禁止于天下者也。是以君人者分爵制禄,则法必严以重之。夫国治则民安,事乱则邦危。法重者得人情,禁轻者失事实。且夫死力者,民之所有者也,情莫不出其死力以致其所欲;而好恶者,上之所制

  • 庄公·庄公十六年·左丘明

    【经】十有六年春王正月。夏,宋人、齐人、卫人伐郑。秋,荆伐郑。冬十有二月,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滑伯、滕子同盟于幽。邾子克卒。【传】十六年夏,诸侯伐郑,宋故也。郑伯自栎入,缓告于楚。秋,楚伐郑,及栎,为

  • 应破之迷梦与应生之觉悟·太虚

    ──二十九年三月在科仑坡播音台广播──今日承锡兰政府电台邀来广播。我以为科仑坡是东方的日内瓦,东方各民族的文化,可以佛教为联络线,而锡兰最适宜创立佛教的和平国际联盟,专以弭兵息战实现和平为目的。要改造争杀的人

  • 卷之三十二·纪荫

    宗统编年卷之三十二 诸方略纪(下) 大清(天下一统都顺天)。 世祖章皇帝(平定天下在位一十八年)。 甲申顺治元年。 冬十月能仁储和尚开堂国清。储入台。深入东掖山。三年迹不出。天台邑宰文可纪。请住国清景德寺。众恳

  • 苦阴经·佚名

    佛说苦阴经,一卷,失译人名。即中阿含经中苦阴经上之别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