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 么 是 物
这一个问题,我因读了陈君公博之“物”的根据和解释而提出的。但在这里我先要声明一句:我对于陈君的主张和态度,乃相对赞成而不是反对的。然以陈君只说明他思想的出发点是物,而未见明画出物和非物的界线,使别人可以知道陈君所根据的物是什么?所排斥的非物是什么?所以似乎须更下一番正名析辞的工夫才可。这便是我提出这一个问题的缘起。
为造成思想系统的便利起见,我虽亦相对的赞成一元论。但我确知事实是无元的,不是一元、二元、多元的,这里姑置勿论,且来一查看陈君所谓的物和非物。陈君谓:‘首提出“物”作思想上的根据,并不一定要与唯理派挑战’。又谓:‘既相信一元论,那么不是唯物、必是唯心’。据此看来,则陈君所根据的物,似乎是西洋哲学中实在论派的实在。所排斥的非物,似乎是西洋哲学中观念论派的观念。观念即是“共相的理”,反之、即实在应指“自相的事”。西洋哲学书上或译观念论为理性派与理想主义及唯心论,实在论为经验派与现实主义及唯物论。据义、观念论应译为唯理论,实在论应译为唯事论。陈君虽辨用“唯物”一名,于“唯理”、“唯心”二名则杂用之。但唯理论并不是唯心论,而唯事论中却有唯心论,例柏克来、休谟等。则陈君果为排斥唯理派而根据唯事派的事呢?抑排斥休谟等唯心论而主张唯物论的物呢?已使人不知其命意何在了。
陈君在“中国学说与唯物”的一节内,谓:‘但这样方法和穷至道理,是能关了门玄想得出吗’?又谓:‘非拿物作对象不可,若拿心作对象,是没有方法能穷至道理的’。又谓:‘程、王两位都研究过佛学,王阳明更由佛复返于儒。我们时常看他们的学说,论起性命,时时都夹著禅理的。程、王犹复如此,其他可推而知’。又谓:‘我还不是极端唯物论者,我不过恐怕人们流于玄想和空谈,更恐怕一般革命党流于主观的革命,所以单拿“物”作思想上的出发点;所以、与其叫我是主张唯物,还不如叫我是主张物观’。就这几段看来,则陈君排斥的,是所谓关了门的玄想;所谓心,所谓佛学,所谓禅理,所谓玄想和空谈,所谓主观的革命。回转来看他归纳在所根据的“物”以内的,则引大学和朱熹语录,已将“物”及“事”、与物事关系的“理”,皆括入“物”的范围了。引王阳明、程明道的所说,将明善、诚正等伦理,五官感觉等心理,圣人众人的情绪,亦括入“物”的范围了。最后自称主张“物观”,亦大致是朱熹“即物穷理”的意思。则陈君既自否认主张唯物,亦不主张除了物便没有心,仅是要先根据“物”,然后再说到“心”等;除去各人自私的意见,以根据万物遍通的情理。是则已置实质不问,但在形式上主张“即物穷理”,反对臆谈玄想而已!已与前一节所谓“相信唯物”的自语矛盾了!又陈君说“物”为“本体和质素与关系和现象”,倒也概括得事物及理,没什么不合。但于本体和质素上,加以实践科学的头衔;关系和现象上,加以社会科学的头衔,则便莫明其妙了。有所谓实践科学与社会科学对称,颇属闻所未闻。康德的哲学,有译为纯理批判与实践批判者,所云实践批判可说为社会科学的哲学,而决不是与社会科学相对称的东西。与社会科学相对称者,大抵称自然科学;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所述明的,不外现象和关系。现象即事物,包括物和心等;关系及理法;至于本体和系统,指宇宙事物的本体和宇宙组织的系统,所谓的质素,或即本体,或即现象,用不著另出,可让哲学去处理,科学可置而不问。所以代陈君来说一说,不如曰:所谓“物”实包含两种意义:一种是哲学的本体和系统,一种是科学的现象和关系。
看到陈君西洋学说与唯物的一节,觉得尤其胡乱到不可开交。欧洲中古的思想界转折而入于唯神,这一句极对。但所谓‘希腊哲学的宇宙时代,无论一元论、二元论、多元论,无不根据于物’,即便不无可怪了!一元、多元且不说,专拿二元来说,假使以根据于物的唯物为一元,那末二元论必更有根据于心的那一元了。既说有二元论,又怎么可说无不根据于物呢?再说到福禄特尔和卢骚,若福禄特尔固如陈君所说,仅可谓是反对唯神论,而主张极端的自我唯心论者,又怎样胡扯到唯物派中去呢?
卢骚大概皆知道他是一个要破弃人群的文化而返归自然的玄想家,略同我们中国的老、庄;以卢骚谓人生而自由,谓即从唯物论而来,那末、老庄等无不讲人生而自由,老庄等玄想家亦皆是陈君所谓的唯物论者了!亦是陈君的同调了!然则陈君又更进一步而连“臆说玄想”也不反对了!黑克尔与科尔伯克的学说,诚为构成马克斯思想的要素,然使西洋哲学中而有唯理派或唯心派的话,那末、黑克尔正是唯理的唯心派了,而且是近于唯神派的。陈君也把他拉为实在论或唯物派,未免太不对了!至于马克斯的唯物或唯经济史观,其实质是取之科尔伯克的;而其阶级斗争的史观,则是应用黑克尔的辩证法以演成的。
陈君的道德论和唯物,只有两点意思:第一点、道德是根据于社会的经济构造而有时代性的,第二点、所以道德是相对而不是绝对的。这种道德论、固是可以相对赞成的,“衣食足而后知礼义”,便是这种意思。但要知经济也是造成道德中众缘的一缘,也不是绝对因。换言之,即没有绝对因,所以也没有一元论了。但我在这里,并没有对于陈君所根据的物反对或赞成,我只是犹不知道陈君所谓的物是什么?提出来要问个清楚罢了!陈君在这段文内,又引“君子言有物”的物来说,物的范围更扩充的无边大了。以“言有物”的物,即是“物名”的物,“名之所名”与“名之本身”,都叫做物。既然一切都叫做物,自然随便根据什么,──根据幻梦以至根据屎溺,都是根据物了。有什么根据物与不根据物的区别,要来说这些闲话呢!
原来中国的这个“物”字,含义的广狭是大有不同的,不应当先立定了一种根据于物的主观意见,向书上去找些与这个物字有关的议论,附会为自家所根据的物,假使这样做去,结果有消灭自家根据的危险。所以、陈君要根据物以为思想的出发。似乎不可不先将物是什么弄清楚了,乃有可说。中国的物字,据我看来,自狭到广,可有这样的几种:一、是常识上眼看得见手拿得牢的一个一个个体,一个人身以至一粒尘颗都是。二、是科学上所谓物之次性与初性,即是五官所觉的色、香、味、触等,与数理上有长广厚、与热度、重量、时速等可测算得定的。专以这两类叫做物,是物的本义,与唯心相对而称唯物的物,应专指这两类的物而言。三、是以现象和关系、本体和系统,都叫做物,则假使有心的话,便也包括在其中了。这便是凡存在的都叫做物,与此相对的非物便是不存在,便是玄想空谈的子虚乌有。然中国的物字,其范围犹可扩张,故四、例云:无之为物,名之为物,这物字即是意义,即是概念,则不存在、子虚、乌有等概念,亦可叫作物。这个物字,便与佛典上那个法字用得一样普遍了。说到这里,陈君根据物,岂不与子虚、乌有同了吗?岂不成了大笑话吗!所以我说:结果有消灭自家根据的危险。
陈君原是经济学博士,最好还是专门谈谈他所研究的经济学罢。如其要这样中国西洋经济道德无所不谈的谈法,结果弄到我们不知道陈君所根据的物是什么!这是我因读了陈君那篇大文所提出的一点意见。(见海刊十一卷十一二期合刊)
猜你喜欢 优婆塞戒经卷第四·佚名 卷二十六(上)·佚名 佛说沙曷比丘功德经·佚名 佛说辟除贼害咒经·佚名 致宁达蕴居士书(二通)·太虚 卷十四·聂先 佛说胜义空经·佚名 佛说帝释所问经·佚名 受用三水要行法·义净 虚堂和尚语录 第六卷·智愚 卷第二(地字号)·朱时恩 卷二·佚名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唐慧琳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四卷·佚名 金刚三昧经论卷中·元晓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