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八

钦定四库全书

春秋孔义卷八     明 高攀龙 撰成公

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

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

无氷

此政事舒缓纪纲纵弛之象成公幼弱政在三家公室不张其象已见故当涸隂沍寒而常燠应之

三月作丘甲

古者九夫为井四井为邑四邑为丘四丘为甸甸赋车一乗每乗七十二人甲士三人凡二十五人为一甲是四丘共出三甲今作丘甲即一丘出一甲其于赋増三分之一也为齐难作丘甲益兵备敌农民重困矣

夏臧孙许及晋侯盟于赤

称及者鲁所欲为齐难也

秋王师败绩于茅戎

不言战莫之敢敌也为尊者讳敌不讳败为亲者讳败不讳敌言败绩于茅戎言自败也

冬十月

二年春齐侯伐我北鄙

鲁之事齐甚谨易世而聘防不絶及与晋盟断道而怨隙成再盟赤棘而北鄙伐矣

夏四月丙戌卫孙良夫帅师及齐师战于新筑卫师败绩

与齐师遇而战也书及在卫罪卫也

六月癸酉季孙行父臧孙许叔孙侨如公孙婴齐帅师防晋郤克卫孙良夫曹公子首及齐侯战于鞌齐师败绩

将称元帅不列其余今四卿并书者鲁卿擅兵之始坚氷之戒也凡战以受伐者为主此以四国及之者以一笑之怒残兵毒众春秋所恶也

秋七月齐侯使国佐如师己酉及国佐盟于袁娄国佐如师将以赂免非服晋也而晋大夫要以非礼国佐不可揖而去之郤克乃使鲁卫以其词为之请追国佐于袁娄而与之盟是欲盟者晋也求盟在楚故屈完称来欲盟在晋故国佐称及盟见曲直之绳墨矣

齐自翟泉以来不与晋盟者逾四十年而袁娄以后三十余年无防不同无役不与则鞌之败挫之也

八月壬午宋公鲍卒

庚寅卫侯速卒

取汶阳田

齐所侵也晋使齐归之不以好得故书取

冬楚师郑师侵卫十有一月公防楚公子婴齐于蜀鲁卫受盟于晋从于伐齐故楚为阳桥之役侵卫侵鲁鲁不书以赂退也以中国诸侯降班失列下与荆蛮之大夫防辱己甚矣

丙申公及楚人秦人宋人陈人卫人郑人齐人曹人邾人薛人鄫人盟于蜀

左氏曰于是乎畏晋而窃与楚盟谓之曰匮盟

三年春王正月公防晋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左氏以为讨邲之役邲之役晋救郑而自败于楚非郑之罪矣无亦以前年冬楚师郑师侵卫之故乎夫使晋能距楚则郑必服今兵力尽于齐而区区搂诸侯于从楚之余宜其不得郑也若宋卫背殡越境以从金革之事则不待贬矣

辛亥葬卫穆公

二月公至自伐郑

甲子新宫灾三日哭

宣宫也不曰宣宫者神主未迁也宫成而主未入遇灾而哭何礼哉宣公弑君篡立立庙灾君子于是知有天道也

乙亥葬宋文公

按左氏文公卒始厚葬始用殉君子谓华元乐举于是乎不臣臣治烦去惑者也君生则纵其惑死又益其侈何臣之为

夏公如晋

拜汶阳之田

郑公子去疾帅师伐许

许恃楚不事郑故也

公至自晋

秋叔孙侨如帅师围棘

棘者汶阳之不服邑也鲁于是时税畆丘甲税役日重棘不愿为之民也与

大雩

晋郤克卫孙良夫伐廧咎如

赤狄之余也

冬十有一月晋侯使荀庚来聘卫侯使孙良夫来聘丙午及荀庚盟丁未及孙良夫盟

诸侯有聘无盟聘而盟非礼也及者公及之不言公二卿抗也

郑伐许

晋楚争郑郑两事焉及邲之败郑专事楚不通中华一嵗而再伐许故贬之

四年春宋公使华元来聘

宋入春秋聘鲁始此

三月壬申郑伯坚卒

杞伯来朝

将归叔姬也

夏四月甲寅臧孙许卒

公如晋

公如晋以尝即楚不为所礼又欲叛晋以文子之言而止

郑襄公

秋公至自晋

冬城郓

此西郓也在济西田内以取汶阳之田惧齐复争故城以备齐

郑伯伐许

丧未逾年以吉礼从金革之事故特称伯以着其恶

五年春王正月杞叔姬来归

僖三十一年杞伯姬为其子求妇至是四十四年矣妇人嫁曰归反曰来归

仲孙蔑如宋

报华元也

夏叔孙侨如防晋荀首于谷

荀首如齐逆女也

梁山崩

梁山之东南为晋西南为秦西北为白狄当限隔内外之防而崩其变大矣梁山崩而书为天下记异也

秋大水

冬十有一月己酉天王崩

十有二月己丑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子杞伯同盟于虫牢

许灵公愬郑伯于楚郑伯如楚讼不胜归而请成于晋盟于虫牢郑服也天王崩而防盟不废无王甚矣故书同以罪之

六年春王正月公至自防

二月辛巳立武宫

武公之宫也歴世十一矣立者不宜立也非礼也

取鄟

季氏曰此近鲁微国取之为已邑曰取非灭也

卫孙良夫帅师侵宋

虫牢之盟诸侯复谋防而宋辞以子灵之难故晋命卫侵之复命鲁人继之春秋聨书鲁卫责晋深矣

夏六月邾子来朝

成公即位而始朝

公孙婴齐如晋

壬申郑伯费卒

秋仲孙蔑叔孙侨如帅师侵宋

晋命也鲁之不能自立甚矣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

以从晋故伐其丧楚罪大矣伯统几亡而书楚卿帅师

冬季孙行父如晋

贺迁也晋迁新田

晋栾书帅师救郑

救师出而楚还侵蔡而遇楚救蔡之师晋帅之欲战者八人栾书决于三卿之言全师而还可谓善御下矣 武子可为听言之法

七年春王正月鼷鼠食郊牛角改卜牛鼷鼠又食其角乃免牛

曰免牛不敢斥言不郊也全曰牲伤曰牛

吴伐郯

此夀梦始事也夀梦立二年矣吴始益大称王吴距郯稍逺越江淮以伐之争中国之端也

西亭辨疑曰四夷虽大称曰子成周旧典也

夏五月曹伯来朝

成公嗣位始来朝也

不郊犹三望

间有事故书不郊以起三望

秋楚公子婴齐帅师伐郑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莒子邾子杞伯救郑八月戊辰同盟于马陵

书救郑善之也同盟同病楚也莒自晋文之卒至是始与盟

公至自防

吴入州来

州来楚与国也吴楚争强始见

冬大雩

举时则歴酉戌亥三月矣大旱也

卫孙林父出奔晋

林父良夫之子卫定公恶而逐之林父亡七年恃晋反卫复专卫政又十九年遂逐其君春秋中年诸侯之大夫外交大国以伉其君卫之孙氏鲁之季氏其尤也

八年春晋侯使韩穿来言汶阳之田归之于齐

晋侯二命齐人贪得穿也列卿无所谏正鲁君臣不能以义自强皆罪也

晋栾书帅师侵蔡

自中国之威不足以服楚蔡自翟泉以来不与中国盟防者四十八年矣而蔡再致师大国争衡而小国受败春秋矜焉

公孙婴齐如莒

因马陵之盟复与莒通左氏曰逆也

宋公使华元来聘

六年鲁使二卿侵宋本非鲁意故复通好也左氏曰聘共姬也宣公女

夏宋公使公孙夀来纳币

纳币使卿非礼也

晋杀其大夫赵同赵括

赵婴通于庄姬同括逐之姬与栾郤譛于晋侯而杀之同括无罪而晋失政刑矣故称国以杀而不去其官

按此与史记所载屠岸贾事殊不合王氏经世以屠岸贾杀赵朔自一事此又一事但史记谓同括婴同见杀于下宫之难传闻之误赵武蓄于公宫左史皆合或武避岸贾亦避同括同括死韩厥言于公而立之未知是否同括婴皆盾异母弟

秋七月天子使召伯来赐公命

临诸侯曰天王君天下曰天子一也礼有受命无来赐命命者命为诸侯非正也

冬十月癸夘杞叔姬卒

晋侯使士燮来聘叔孙侨如防晋士燮齐人邾人伐郯言伐郯也以其事吴故吴伐而不能救及其既成而伐之何义乎

卫人来媵

媵小事不书此书公羊云录伯姬也胡氏曰讥逾制也诸侯一娶九女三国媵则十二女矣

九年春王正月杞伯来逆叔姬之丧以归

叔姬本不宜出故鲁人得以义责使复归也

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莒子杞伯同盟于蒲

为归汶阳之田故诸侯贰于晋晋人惧而为此盟亦书同忧其反覆不终同也郑则既盟复叛矣

公至自防

二月伯姬归于宋

夏季孙行父如宋致女

女既嫁三月庙见则成妇矣而后父母使人安之谓之致女常事尔何以书致女使卿非礼也伯姬贤鲁国重之故使卿致

晋人来媵

秋七月丙子齐侯无野卒

晋人执郑伯晋栾书帅师伐郑

楚人以重赂求郑郑伯防公子成于邓是从利而忘义也秋郑伯如晋既服其罪矣而晋执其君伐其国不已暴乎

冬十有一月葬齐顷公

楚公子婴齐帅师伐莒庚申莒溃楚人入郓

楚子重侵陈以救郑又自陈以伐莒实非救郑也掩人之无备而虐之耳马陵与蒲之盟莒皆与焉晋置而不问盟主固如是乎

秦人白狄伐晋

楚方挠晋争郑溃莒以牵其西而秦复与白狄战其东左氏曰诸侯贰故也晋固自取之也

郑人围许

示晋之不急君也

城中城

莒恃陋不备浃旬之间楚克其三都非守国之道然不务修政抚民而徒恃城守岂足自保乎谷梁子谓凡城之志皆讥是也

十年春卫侯之弟黒背帅师侵郑

晋命也齐年之子无知黒背之子剽皆致篡立春秋皆以弟书

夏四月五卜郊不从乃不郊

五卜渎也上帝不享可畏哉

五月公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伐郑

按左氏晋执郑伯而郑不急君景公有疾晋人立大子州蒲为君而防诸侯伐郑归郑伯夫废立之际圣人所谨不应书法如此恐未足信也

齐人来媵

程子曰伯姬之嫁诸侯皆来媵之以见一安子之贤尚闻于诸侯况君子乎

丙午晋侯獳卒

秋七月公如晋

晋人止公送葬而不书讳之也

冬十月

十有一年春王三月公至自晋

晋人止公九月矣公请受盟而后使归

晋侯使郤犫来聘己丑及郤犫盟

不盟公反公于国而使大夫盟之晋之无礼甚矣

夏季孙行父如晋

报聘且涖盟也岂得晋君盟亦大夫盟之耳不书者讳国耻也

秋叔孙侨如如齐

自虫牢以来晋厚齐鲁亦亲齐而十四年如齐逆女之议始此矣

冬十月

十有二年春周公出奔晋

周公争政而出王使刘子盟而入之复出奔晋自周无出书出见天下无王王无三公也

夏公防晋侯卫侯于琐泽

按左氏谓华元合晋楚之成而防然楚不至宋亦不与晋楚为成关系不小不应书法如此岂其为谋狄乎

秋晋人败狄于交刚

盖白狄也先败狄而伐秦报九年之役也

冬十月

十有三年春晋侯使郤锜来乞师

程子曰不以王命兴诸侯之师故书乞卑词也

三月公如京师

夏五月公自京师遂防晋侯齐侯宋公卫侯郑伯曹伯邾人滕人伐秦

曹伯庐卒于师

秋七月公至自伐秦

不以京师至究其初心也

冬葬曹宣公

十有四年春王正月莒子朱卒

夏卫孙林父自晋归于卫

归易辞也自晋奉之故也

秋叔孙侨如如齐逆女

称族尊君命也

郑公子喜帅师伐许

此许之所以迁见晋厉之不伯矣

九月侨如以夫人妇姜氏至自齐

侨如不氏一事而再见者卒名耳妇者有姑之辞氏者别于非妾姑也出姜以成风不氏穆姜以敬嬴不氏也大夫不以夫人以夫人非正也刺不亲迎也

冬十月庚寅卫侯臧卒

秦伯卒

十有五年春王二月葬卫定公

三月乙巳仲婴齐卒

婴齐公子遂之子公孙归父之弟归父奔齐鲁人徐伤其无后也使婴齐后之以弟后兄非序也故书曰仲婴齐不曰仲孙不与子为父孙也

癸丑公防晋侯卫侯郑伯曹伯宋世子成齐国佐邾人同盟于戚晋侯执曹伯归于京师

曹伯卒于师负刍杀太子自立称侯以执执有罪也归于京师礼也此伯讨也而犹不掩曹伯之与盟者以为先执曹伯以令诸侯而后盟之乃尽善也故书同盟见其既同矣

公至自防

夏六月宋公固卒

楚子伐郑

晋楚为成甫及三嵗而楚为首祸

秋八月庚辰葬宋共公

宋华元出奔晋宋华元自晋归于宋宋杀其大夫山宋鱼石出奔楚

荡山弱公室杀公子肥元欲讨山而力不能故出奔鱼石惧其挟晋援而桓氏不祀于宋故自止之于河上而许以讨山然后归元之出元之入皆正也山不书氏害公族也鱼石之奔亲于山而尝同恶恐见及也

冬十有一月叔孙侨如防晋士燮齐高无咎宋华元卫孙林父郑公子防邾人防于钟离

始通吴也吴求防诸侯诸侯之众往而从之故防又防也

许迁于叶

畏偪于郑也中国无伯春秋深着小国之失所也

十有六年春王正月雨木冰

雨而木冰也木者少阳幼君大臣之象冰者兵象也

夏四月辛未滕子卒

郑公子喜帅师侵宋

郑服中国五年矣至是附楚侵宋自是与楚同病中国诸侯之兵无宁嵗矣

六月丙寅朔日有食之

晋侯使栾黡来乞师

甲午晦晋侯及楚子郑伯战于鄢陵楚子郑师败绩晋吕锜射楚子中目故楚不称师君伤为重也

楚杀其大夫公子侧

楚共身在行间以罢卒致败婴齐以令尹将左军而与侧相恶致有此败故称国以杀君臣同责也

秋公防晋侯齐侯卫侯宋华元邾人于沙随不见公鲁以内难师出后期晋听侨如之谮不见公不讳者曲不在公也

公至自防

公防尹子晋侯齐国佐邾人伐郑

厉公三伐郑而三挟王臣其渎甚矣

曹伯归自京师

不名不称复归位未絶也自京师王命也王讨之不行也

九月晋人执季孙行父舍之于苕丘

舍止也时从公伐郑晋复以侨如之谮而执之

冬十月乙亥叔孙侨如出奔齐

季孙得释将与公偕归故侨如惧罪而出奔鲁人立其弟豹为叔孙后是为穆叔

十有二月乙丑季孙行父及晋郤犫盟于扈

公至自防

沙随之防既不见公伐郑之防又不得与宗卿见执公待于郓晋释行父方与偕归不可以伐郑致故曰至自防以见公之不与伐郑也

乙酉刺公子偃

穆姜使公逐季孟而指公子偃公子鉏曰女不可是皆君也夫言出穆姜非偃意也成公遽杀其弟忍矣

十有七年春卫北宫括帅师侵郑

晋命也左氏谓郑侵晋卫救晋而侵郑

夏公防尹子单子晋侯齐侯宋公卫侯曹伯邾人伐郑晋不能服郑故假天子威周命二卿防之

六月乙酉同盟于柯陵

前此征伐未尝出王官也未尝盟王卿士也去年王官出今年卿士盟三伐郑而不服徒为乱而已

秋公至自防

伐后而盟故以防至谷梁以谓二事偶则以后事致也

齐高无咎出奔莒

以庆克之故高国不能自保崔氏于是复进矣

九月辛丑用郊

郊者春事也不时未有甚于此者曰用不宜用也

晋侯使荀防来乞师

冬公防单子晋侯宋公卫侯曹伯齐人邾人伐郑夏伐郑楚师至而诸侯还冬伐郑楚师至而诸侯还厉公无服人之德而人心之不一见矣

十有一月公至自伐郑

壬申公孙婴齐卒于貍脤

从公伐郑还而道卒

十有二月丁巳朔日有食之

邾子貜且卒

邾子在位四十年

晋杀其大夫郤锜郤犫郤至

栾郤自倾危赵氏之后权势日张郤氏一族三卿虽栾氏亦忌之矣故一朝羣怨并兴厉公不道轻听而杀其三卿此自祸之道也谁与防矣

楚人灭舒庸

舒庸恃吴而不备也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晋杀其大夫胥童

庚申晋弑其君州蒲

杀胥童者书偃也胥童道君为乱国人所欲杀也故称国以杀

按左氏书偃执公于匠丽氏而使程滑弑之春秋不着贼之名字谷梁曰称国以弑君恶甚矣公羊曰众弑君之辞恐左氏未得当日事情之核也若于书偃分疏非所以训矣

齐杀其大夫国佐

庆克通于声孟子灵公入孟子之言刖鲍牵逐高无咎及国佐杀克公既与盟而复之而又杀之故称国以杀罪累上也此崔庆专国之始事矣

公如晋

朝嗣君也

夏楚子郑伯伐宋宋鱼石复入于彭城

复入者已絶而复入恶之甚者恶楚之纳乱臣也

公至自晋晋侯使士匄来聘

秋杞伯来朝

八月邾子来朝

筑鹿囿

己丑公薨于路寝

冬楚人郑人侵宋

晋侯使士鲂来乞师

齐桓伯业始于平宋乱晋文伯业始于释宋围悼公伯业又始于彭城之救宋故韩献子曰成伯安彊自宋始矣

十有二月仲孙蔑防晋侯宋公卫侯邾子齐崔杼同盟于虚朾

同外楚而救宋也

丁未葬我君成公

春秋孔义卷八

猜你喜欢
  郊事對第七十一·苏舆
  附录·刘智
  《尚書古文疏證》卷七·阎若璩
  续娑罗馆清言·屠隆
  卷一百三十二·陈祥道
  万念起于内心,断念才得清净·李叔同
  卷十三·王樵
  目录·秦蕙田
  提要·朱倬
  内则·姚际恒
  譬喻品第十二·佚名
  卷五十一·佚名
  怎样增高佛教在国民中的地位·太虚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五·佚名
  观察诸法行经卷第三·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郭□□麟孙(祥卿集)·顾嗣立

    麟孙,字祥卿,吴郡人。博学工诗,与袁易通甫、龚璛子敬、汤弥昌师言、钱重鼎德钧相率酬唱。作吏钱塘,再调江东,归吴卒。其序通甫诗,以为诗本原于性情之正,当其遇物兴怀,因时感事,形之于诗,何尝拘拘然执笔学似某人而后为诗哉!盖所蕃

  • 卷十五·查慎行

    <集部,别集类,清代,敬业堂诗集钦定四库全书敬业堂诗集卷十五翰林院编修查慎行撰云雾窟集【壬申八月】二月杪抵九江即拟作匡庐之游因循至秋仲恒斋为余聚半月粮遂策杖往自化城北登山南下含鄱口循?而归凡十余日得诗七十

  • 御选宋诗卷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六乐府歌行三张耒襄阳曲西津折苇鸣防防蟾蜍光入芙蓉白山头不雨贾船稀日日门前江水窄欲将烜赫招行人旋起丹楼照长陌银屏深蔽玉笙开自擘新橙饮北客倐离暂合心未果泪映双眸为谁堕寄衣曲秋风西来入

  • 金花挑绣·佚名

    【引】(丑)【驻云飞】早起正了时,打迭煮眠起,尽日听候,不敢放离。安排茶汤,收拾床共椅。想我一身,受尽人苦□,未知尾场,好怯做在年∮叹说:世上人共生,缘何共生不共平;有人享尽千般福,有人劳碌过一生。桃香自小来乞人饲,受尽千般苦;今

  • 列传第十四 孔季恭 羊玄保 沈昙庆·沈约

    孔靖,字季恭,会稽山阴人也。名与高祖祖讳同,故称字。祖愉,晋车骑将军。父?,散骑常侍。季恭始察郡孝廉,功曹史,着作佐郎,太子舍人,镇军司马,司徒左西掾。未拜,遭母忧。隆安五年,于丧中被起建威将军、山阴令,不就。高祖东征孙恩,屡至

  • 晋臣传第十七·欧阳修

    ○桑维翰桑维翰,字国侨,河南人也。为人丑怪,身短而面长,常临鉴以自奇曰:“七尺之身,不如一尺之面。”慨然有志于公辅。初举进士,主司恶其姓,以“桑”“丧”同音。人有劝其不必举进士,可以从佗求仕者,维翰慨然,乃着《日出扶桑赋》

  • 宋史全文卷七上·佚名

    宋仁宗一癸亥天圣元年春正月丙寅朔,皇太后诏改元。上读诏,号泣者久之,谓左右曰:『朕不忍遽更先帝之号也。』自宋兴,而吴、蜀、江南、荆湖、南粤皆号富强,相继降附。太祖、太宗因其畜藏,守以恭俭简易。方是时,天下生齿尚寡而养

  • 卷之十七·佚名

      顺治二年。乙酉六月。壬子朔。以故明洮岷副将赵之璧为宁夏花马池副将。将材孙应举、为游击管宁夏平罗副将事。  ○癸丑。吏部右侍郎熊文举、以南京已定条奏四事。一、请蠲南直等处加派钱粮。一、请将南京投顺

  • 列传卷第十二 高丽史九十九·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敎修。梁元俊。○梁元俊字用章忠州人起自胥吏监光州务妻事姑不谨黜之妻与子号哭乞哀终不许至使其妻独还人或讥其不仁。 仁宗时累迁殿中侍御史出为

  • ·谕各属总理乡约·丁曰健

    查台地向称浮动,官民一气,则日久相安。弭盗息争、缉奸除暴,全在各乡总理人等公正无私,实力任事,作官吏指臂之助,为朝廷忠义之民。去患于已然,尤当消患于未然。所管村庄内,向来为匪之人,非无畏法改悔者,特不敢遽行

  • 裴满亨传·脱脱

    裴满亨,字仲通,本名河西,临潢府人。他的祖先住辽海,祖父名虎山,天辅年间,为抵御夏人迁移到东受降城防守,后迁居临潢。亨禀性忠厚勤勉,通晓儒学,大定年间,召为奉职,世宗对他说“:听说你考进士,不要忘了学习。”二十八年(1188),进士及

  • 卷一百一·阿桂

    钦定四库全书八旬万夀盛典卷一百一歌颂【二十一】万夀颂九章【谨序】内阁学士【臣】李潢【臣】闻夀为仁徵福以德致诗书所纪祝嘏之词莫备於天保一篇而天人相感建极锡福之理则洪范为尤着窃考三五以来其间受笃祜介纯禧者

  • 因循·慎到

    原文:天道因则大。化则细。因也者。因人之情也。人莫不自为也。化而使之为我。则莫可得而用矣。是故先王见不受禄者不臣。禄不厚者。不与入难。人不得其所以自为也。则上不取用焉。故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

  • 第二十四章&nbsp;新儒家:两个学派的开端·冯友兰

    新儒家接着分成两个主要的学派,真是喜人的巧合,这两个学派竟是兄弟二人开创的。他们号称"二程"。弟弟程颐(1033-1108年)开创的学派,由朱熹(1130-1200年)完成,称为程朱学派,或"理学"。哥哥程颖(1032一1085年)开创的另一个学

  • 法句譬喻经象品第三十一·佚名

    昔者罗雲未得道时。心性粗犷言少诚信。佛敕罗雲汝到贤提精舍中祝守口摄意勤修经戒。罗雲奉教作礼而去。住九十日惭愧自悔昼夜不息。佛往见之。罗雲欢喜趣前礼佛。安施绳床摄受震越。佛踞绳床告罗雲曰澡盘取水为吾洗足

  • 佛说佛名经卷第八·佚名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南无宝光明胜王佛 南无过一切须弥山王佛 南无宝弥留佛 南无不动法佛 南无坚固盖王佛 南无普功德佛 南无法莎罗弥留佛 南无聚集智声佛 南无智炎华月王佛 南无龙王自在王佛 南无优

  • 卷第三十三·居顶

    续传灯录卷第三十三目录 大鉴下第十七世 &middot; 龙翔圭禅师法嗣二人 &middot;云居德升禅师 &middot;狼山慧温禅师(已上二人见录) 云居悟禅师法嗣九人 &middot;双林德用禅师 &middot;万年道闲禅师 &middot;中际善能

  • 搜玉小集·佚名

    诗选集。又名《搜玉集》。唐佚名编。一卷。原作不署编者姓氏,郑樵《通志》著录,编者为唐人无疑。旧目题收录作者三十七人,诗六十三首。实收三十四人,诗六十二首。为明毛晋重刊所厘定,所注考证颇详。体例混乱,既不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