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牢固品第六十六

於是舍利弗语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为行不牢固耶。须菩提报言:如是如是,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为行不牢固。何以故?般若波罗蜜无有牢固。乃至萨云然亦无有牢固。亦无不牢固。何以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不牢固尚不可得。乃至萨云然亦不可得见。何况有牢固。若干百千色欲天子意念言:诸有善男子善女人。发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行般若波罗蜜者当为作礼。既行般若波罗蜜而不中道取证。堕罗汉辟支佛地。以是故当为作礼。於等法不取证故。须菩提语诸天子言:菩萨於等法不取罗汉辟支佛证。不足为奇。为阿僧祇人盟誓。亦不见有人而欲度脱众生。是乃为奇。以是故。菩萨发意为阿耨多罗三耶三菩者为欲降伏众生。欲降伏众生者则为欲降伏虚空。何以故?当知虚空众生皆悉寂故。众生亦空虚空亦空。如虚空之无牢固。众生亦无牢固。诸天子。以众生无有牢固故而结盟誓。是故菩萨摩诃萨为甚奇特。为众生结盟誓者,则为与虚空共斗所。为众生结盟誓者亦不见众生。亦寂结盟誓亦寂故。菩萨闻是不恐不懈不难不怯。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五阴寂故众生亦寂。云何五阴寂故众生亦寂。以五阴寂故六波罗蜜寂。以五阴六衰寂故内外空寂及有无空亦寂。以五阴六衰寂故十八性亦寂。五阴寂故三十七品四禅四等及四空定四无碍慧亦寂。以五阴寂故佛十种力四无所畏大慈大悲及十八法萨云然亦寂。菩萨闻是诸法皆寂。意不恐怖不难不怯。是为行般若波罗蜜。佛告须菩提,何以故?菩萨不恐不懈为行般若波罗蜜。须菩提言:世尊,以无所有故不恐。以寂静故不懈。菩萨以是无所有寂静故。不恐不懈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恐畏懈怠亦不可得见故。菩萨闻是恐畏亦不可得复不恐怖。是为行般若波罗蜜。何以故?恐畏皆不可得见故菩萨摩诃萨如是行者,诸天梵释皆为作礼。不但诸天释梵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礼。乃至首陀会诸天皆为行般若波罗蜜菩萨作礼。须菩提,十方现在诸如来无所著等正觉。皆念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为具足五波罗蜜。为具足萨云若。须菩提,若十方诸佛念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者,当知是菩萨成就佛不久。须菩提,一恒边沙人悉使为魔。一一魔者所将官属如一恒边沙。假令尔所魔及将尔所官属。欲共坏乱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者,终不能坏。有二事魔不能中道坏菩萨。何等为二。一者观诸法皆空。二者不舍众生。复有二事魔不能坏。何等为二。一者所作如所言:二者常念诸佛菩萨。如是行般若波罗蜜。诸天皆来劝助慰劳言:善男子,今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不久。是故莫得舍空无相无愿之行。如是行者无所归仰者而受其归仰。无有依护者则为作依护。无有覆盖者而为作舍。为冥者作大明。为盲者作眼目。何以故?是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十方诸佛及众菩萨比丘僧众。皆共称扬说其名故。须菩提,譬如我说法时。称扬赞叹宝造菩萨及识挽菩萨。我说法时称誉妙乐佛国中诸菩萨修梵行者,我亦常称誉彼诸正士。亦如十方诸佛欢喜颜色。叹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从初发意菩萨欲具足行佛道。至阿耨多罗三耶三菩成萨云然。十方诸佛亦复欢喜颜色称誉说之。所以者何。少有菩萨有能顺行应佛业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佛以欢喜颜色称誉诸菩萨。为赞叹动还者不动还者,佛告须菩提,有行阿惟越致菩萨行般若波罗蜜者,亦有未受记莂菩萨行般若波罗蜜有。佛为是辈说法。佛亦复赞叹说之。若有菩萨在妙乐佛国所学者,佛亦赞叹说之。诸佛所可欢喜颜色赞叹说者,复次须菩提,诸可行般若波罗蜜菩萨。知诸法无所生未得无所从生。知诸法空亦未得无所从生。知诸法净亦未得无所从生。知诸法无所有无有坚固亦复未得无所从生。诸佛欢喜颜色赞叹是辈菩萨。称誉说其名字。是辈菩萨摩诃萨。以为灭罗汉辟支佛地。当受记莂於阿耨多罗三耶三菩地。有行般若波罗蜜菩萨者,诸佛皆欢喜称誉赞叹之。亦当住於阿惟越致地逮萨云然。复次须菩提,闻说般若波罗蜜时。亦不狐疑不卻不懈。如来无所著等正觉所说教。是菩萨当复至妙乐佛所。闻是般若波罗蜜妙乐佛土彼诸正士见是间。善男子善女人。亦复欢喜。是人曾行般若波罗蜜故来生是间。亦当复得深般若波罗蜜。如诸佛教住於阿惟越致地。须菩提,是故当知。般若波罗蜜音声多有所饶益。般若波罗蜜音声尚有所饶益乃尔。何况有行般若波罗蜜。所行如教住於萨云然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不离如教祝不离如者则为无所有。云何住萨云然。世尊,解脱如者无所得法。谁住如者,谁住如中。谁逮觉者,谁住於如。谁说法者,如尚不可得见。谁有住如者,谁逮觉者,是处不然。佛告须菩提,如汝所言:如者无生亦无有灭。如住无异不生灭者,谁当住是中成阿惟三佛者,谁说法者,是皆无所有。释提桓因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者甚深。菩萨欲成阿耨多罗三耶三菩甚难得。何以故?亦无住如者亦无成阿惟三佛者,亦无说法者,虽无所见无所有。闻是不恐不怖。须菩提语释提桓因言:拘翼。如拘翼所言:菩萨甚奇甚特。於深法中亦无狐疑亦无追喜。诸法皆空谁狐疑有进退意者,释提桓因语须菩提。如尊者所言:但说空事无所罣碍。譬如仰射空中箭去无碍。尊者须菩提所说亦无所著。

猜你喜欢
  卷第二十三·元来
  金刚寿命陀罗尼经法·佚名
  卷八·佚名
  卷第九·如卺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一·欧阳竟无
  二十八、久响龙潭·慧开
  第三章 摩诃三摩多之王系·佚名
  [第六品]行双论·佚名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四·虚舟普度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四卷·佚名
  论富强·印光
  复王实居士书·太虚
  卷第三·佚名
  卷第九·德清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歴代诗话卷一·吴景旭

      甲集上之上  三百篇  关雎  小序闗雎后妃之徳也先儒议其诗虽若专美太姒而实以深见文王之徳序者徒见其词而不察其意遂壹以后妃为主而不复知有文王失之矣至于化行国中三分天下皆以为后妃所致则是礼乐征伐皆出

  • 越绝卷第十一·袁康

      越绝外传记宝剑第十三   昔者,越王句践有宝剑五,闻于天下。客有能相剑者,名薛烛。王召而问之,曰:“吾有宝剑五,请以示之。”薛烛对曰:“愚理不足以言,大王请,不得已。 ”乃召掌者,王使取毫曹。薛烛对曰:“毫曹,非宝剑也。夫

  • 东都事略卷九十六·王称

    列传七十九  安焘字厚卿开封人也举进士调蔡州推官召试爲秘阁校勘出爲荆湖北路提防刑狱会行新法而奉行之吏或异趣爲髙或迎合求进而焘平心以奉诏条号无所倚时司农以符檄风天下如免役増寛剰造簿供手实散青苗等事天下争

  • 资治通鉴后编巻一百二十·徐乾学

    宋纪一百二十【起重光大荒落十一月尽黓敦牂十二月凡一年有二月】髙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徳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绍兴三十一年十一月己巳朔邵宏渊遣统领崔皋及金人战于定山败之 壬申以知潭州张浚判建康府召王权还以李显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三百七十一·佚名

    嘉靖三十年三月己丑朔 孝肃皇后忌辰遣长宁伯周大经祭 裕陵○辛卯○升吏部左侍郎李默为本部尚书南京右都御史欧阳必进为工部尚书○壬辰○虏酋俺答以去岁冬自宣府求贡朝议不准入春请求益数屡叩宣大各边陈款其子脱脱复率

  • 恩幸传序·李延寿

    人是像鲍鱼那样腥臭,还是像兰花那样芳香,全在于他日常积累所致。就一般人而言,可以学好也可以变坏。那么齐桓公信任管仲,就可以兴邵陵的霸主之师,亲近易牙,就被囚死宫内。同是作为霸主的齐桓公,前后尚有如此高下之别,何况低于

  • 论语集说卷九·蔡节

    宋 蔡节 撰阳货第十七【凡二十六章】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子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嵗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

  • 卷二·王元杰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谳义卷二     元 王元杰 撰桓公公名允惠公子隐公弟桓王九年即位谥法曰辟土服远曰桓经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程子曰桓公杀君而立不天无王之极也而书春王正月以天道王法正其罪也朱子曰书即位者是鲁

  • 四称第三十三·管仲

    桓公问于管子曰:“寡人幼弱惛愚,不通诸侯四邻之义,仲父不当尽语我昔者有道之君乎?吾亦鉴焉。”管子对曰:“夷吾之所能与所不能,尽在君所矣,君胡有辱令?”桓公又问曰:“仲父,寡人幼弱惛愚,不通四邻诸侯之义,仲父不

  • 箴膏肓补遗·郑玄

    僖二十二年宋公及楚人战于左氏以为不用子鱼之计至于军败身伤所以责襄公也而公羊善之云虽文王之战亦不是过郑箴膏肓云刺襄公不度徳不量力引考异邮至襄公大辱师败于徒信不知权谲之谋不足以交邻国定逺疆也此是讥师败

  • 佛说弘道广显三昧经卷第三·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信值法品第六  尔时阿耨达龙王。心甚悦豫。又及龙王五百太子。宿发无上正真道意。闻佛说是。寻即皆得柔顺法忍。忻心无量各乐供养。辄为如来施饰宝盖。进上世尊。同时白佛言。圣师如来至真

  • 从容录重刻四家语录序·行秀

    自佛祖拈花。迦叶微笑。虽云默露宗风。殊觉浑沦透漏。更逢后来好事儿孙。不知重惜家宝。各各拚身失命。平地生尘。澄波动浪。乱散空华。欺摇捏目。讹传众口。公案多端。天童雪窦残唾。既苦不收。圜悟万松梦语。又多不

  • 卷第九·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九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祖旁出世家第五之一 南岳旁出世家   ·(二世)南岳僧照禅师   ·南岳大善禅师   ·枝江慧成禅师   ·蓝谷慧超禅师   ·巴丘慧耀禅

  • 天台四教集解卷上(并序)·从义

    余治平四年冬於郡西之妙果而寄讲焉明年夏诸新学请事文墨消释高丽观师所录天台四教于时权以霅川之科分节文之起尽散集诸部法言解释义之纲要未逾二旬乃成三卷题目谓之四教集解焉艹创才毕尚未琢磨便为学者传写流布世人咸

  • 破山禪師語錄卷第十九·海明

    當陽玉泉嗣法門人印正等編雜偈二遊靈谷寺偶來靈谷法堂上,坐聽松聲遞遠鐘,莫是誌公時說法?廣長舌底露機鋒。過七佛菴拄杖敲開七佛頭,濃濃法乳四泓流,崖前石虎多驚怪,吼起獰龍逐浪遊。宿閱藏菴半是街頭半是山,鬧叢叢地自閑▆,夜

  • 农政全书[标点本]·徐光启

    是我国明代的一部重要农书,作者徐光启。全书共60卷,约70万字,是经过陈子龙修改加工过的。主要版本有平露堂本、《四库全书》本、万有文库本等。此书分农本、田制、农事、水利、农器、树艺、蚕桑、蚕桑广类等12个门类,

  • 摄论章·佚名

    佛典注疏。作者和卷数不详。敦煌遗书藏本。存斯2048号,首残尾存。尾题:“《摄论章》卷第一。仁寿元年(601)八月二十八日瓜州崇教寺沙弥善藏在京辩才寺写《摄论》疏,流通末代。比字校竟。”现题系据内容所拟。本书是世

  • 集文字禅·蕰上

    明末清初释蕰上著。释蕰上是明末清初诗僧群体中的一员,虽声名不彰,但其集句诗集《集文字禅》一卷却相当特别。《集文字禅》是专集惠洪《石门文字禅》而成,是今可知唯一一部严格意义上的诗僧集僧诗的集句诗集,而且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