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年来海潮音之总检阅
一 海潮音的来历
海潮音之前身是觉社丛书,觉社丛书是一种定期季刊。民国七年夏间,蒋雨岩、陈元白、黄葆苍──即大慈──等在普陀听余讲佛学之后,邀至上海组一研究及宣传佛学团体, 名为觉社。先刊行余所著道学论衡及楞严摄论二书。旋于十月出版觉书──即觉社丛书──第一期,时著有出版“宣言”,可据为余十七年来佛教运动之一出发点。
二 十五年来海潮音的大关节
觉书出至民八之冬才满五期。时大慈购庵潜修于西子湖畔,余亦有住息一年之决计,爰议改觉社季刊为月刊,定名曰海潮音,其后之觉社亦即无形转移为海潮音社矣。至民九元月,海潮音乃初出现于世,在首卷第一期上,曾有“海潮音出现世间的宣言”,及余之“宣言”。
民十六年第八卷出版之初,革命军潮前锋已及长江流域,时代人心发生极度之繁变,余因有“海潮音之新希望”文发表。
第八卷于第十期,余因有远游欧、美之计划,而海潮音才财两困,遂发“要言”。
旋得泰县钱、王二居士继任维持,于十二期乃又有“告徒众书”。
其中余之宣言,尤足见余在中国之佛教运动前后一贯之精神。而第二卷出版宣言,亦颇关要。此第一卷海潮音,乃余在杭州编辑,托上海中华书局印刷发行者。然余为法缘所牵,竟未能在杭住定下来。是年夏间赴粤及夏初冬初两赴武汉讲经,故编辑之事,每于车唇船吻为之,深以为苦!九年春,既住持西湖兜率寺,十年又兼住持西湖净慈寺,十一年后在武昌开办佛学院,更无躬任编辑之暇晷。由此第二卷后之编发人员既转变频繁,而地址亦因就经济与人才之便利,迁释无定,兹制一表如下:
┌────┬───────┬───────┬───────────────┐ │卷 别 │编 发 人 员 │编 发 地 址 │ 附 注 │ ├────┼───────┼───────┼───────────────┤ │ │释善因 │汉口佛教会 │初汉口印,以印刷不良。二期后仍│ │第二卷 │史一如 编 │西湖弥勒院 │改沪中华书局印。编迁杭州弥勒院│ │ │陈仲喈 发 │北京大佛寺 │即兜率寺,九期起改史一如编,迁│ │ │ │ │北京。 │ ├────┼───────┼───────┼───────────────┤ │ │史一如 编 │北京东城大佛寺│六期前在北京编发,七期起 │ │第三卷 │陈仲喈 发 │武昌佛学院 │因史君兼任佛学院教员,迁 │ │ │ │ │武昌。 │ ├────┼───────┼───────┼───────────────┤ │ │是卷八期前同上│武汉佛学院编 │上卷七期后皆武昌正信印务 │ │第四卷 │,九期后因史君│汉口流通处发 │馆印,汉口佛经流通处发 │ │ │病改由唐大圆编│ │ │ ├────┼───────┼───────┼───────────────┤ │第五期 │唐大圆 │同上 │第九期起改由张化声居士任 │ │ │张化声 编 │ │编辑。 │ ├────┼───────┼───────┼───────────────┤ │第六卷 │张化声、会觉、│八期前同上 │第九期后,由余指导会觉、 │ │ │克全、满智 │九期后改庐山大│克全、满智在庐山编发,印 │ │ │ │林寺 │刷交上海泰东代办。 │ ├────┼───────┼───────┼───────────────┤ │ │四期前会觉编 │庐山大林寺 │第五期起迁上海佛化教育社 │ │第七卷 │ 克全发 │上海佛化教育社│,第八期起又迁上海法藏寺 │ │ │五期起唐大定编│上海法藏寺 │。 │ │ │ 谷馨山发│ │ │
├────┼───────┼───────┼───────────────┤ │ │唐大定 │上海四川路一一│第四期起,由楞伽山民编, │ │第八卷 │楞伽山民 编 │二号 │本年经费由玉慧观支持。 │ │ │玉慧观发 │ │ │ ├────┼───────┼───────┼───────────────┤ │ 九 │钱诚善编 │ │第八期终,余宣告停刊,钱 │ │第十卷 │王诚普发 │泰县居士林 │、王二君发心为继续维持, │ │ 十一 │ │ │乃迁泰县三年。 │ ├────┼───────┼───────┼───────────────┤ │ │满智编 │ │因佛学书局来接洽担任印发 │ │第十二卷│佛学书局发 │佛学书局 │,遂改每年津贴该局五百元 │ │ │ │ │以上办之。 │ ├────┼───────┼───────┼───────────────┤ │第十三 │法舫芝峰大醒编│佛学院编 │十三卷法舫编,十四卷九期 │ │ 十四卷│佛学书局发 │ │前芝峰编,十期起大醒编。 │ ├────┼───────┼───────┼───────────────┤ │ │大醒、法舫编 │佛学院发编 │十五卷起改在汉口印刷。 │ │第十五卷│止安发行 │ │ │ └────┴───────┴───────┴───────────────┘
第九卷由泰县佛教居士林出版,又曾于第一期发表海潮音继续出版之新希望。至十卷第六期爰作“第九年海潮音之回顾”一文,第八期又作“本刊第十年前六期之回顾”一文,以总评正兹一年半来之论著,盖前此余犹每为编印前之审订,至兹余以事繁不能负其责,乃为事后之评阅。然十卷之后,一、因余益无暇顾及,二、因编者之能力已强,余于本刊仅负筹款及撰文之责,而审稿评文均不复有之。
第十二卷,改由满智、法舫、芝峰、大醒相继编辑后,余于此刊之担子,渐可交卸与佛学院学员。而形式与质量方面,亦时有改良进步。而两年来王恩洋居士长期撰述之人生学,尤为希有可贵之作品!但编者与其他作者偶因尖锐之笔锋,间由狭隘偏激紧张而惹起诤论,亦或有失于以前平容宽弘之阔达气度,此固期望本刊编者主撰者保持本刊深观广行之原旨!对于普及之净土法门,引令入胜;对于新兴之法相唯识,及日本之东密、台密,西藏之黄教、红教,予以抉择融贯扶植;对于台、贤,亦宣扬其长处;而戒律中心之声闻三藏,及中观之龙树,与实证之禅宗,尤须作贯成一气之阐发!同时亦希望读者了解本刊对于时人所趋之或有抑扬,皆出补偏救弊,勿递生歧视而起忮心。但能持之有故,言之成理,或可披浅似而发深真,或足施方便而探究竟,投寄本刊,皆可代为宣露,使如来无量无数之大权善巧法门,咸得以开阐无遮,靡所遗漏焉!
三 十五年来海潮音的大波澜
海潮音第一年在余之编辑中,颇卜圆满之好誉。而十二期以有善因法师□□论之预告,曾引起本刊社董宜昌王咏香居士等,函杭质问,以为有同外道之□□相传,故弄玄虚。旅以善师在第二卷发表唯性论,知□□即是“唯性”,亦即释然。至第四卷而与内学院诸子时有违诤:先有唐君慧瑞──后出家名大敬──与吕君秋逸有释尊生卒年代之抗辩;继而又有聂君耦庚与史君一如关于因明作法之争论;及乎景君昌极主张“无相分种”,亦旁起激诤,隐然成为武昌与南京两相对峙之佛学思潮,实为一时之盛况。复因予有对辨唯识圆觉宗、三重法界观,曹溪禅之新击节等文,于台贤之说不无所绌;而至五卷有持松法师据贤首义以争为判教之最胜者;并有守培禅师主张一切法空义,抨及印光法师之高提净土,而陕西王莲尊居士竟斥本刊袒守培而排印光,则稍涉意气矣。其实本刊盖谓可从种种不同立场以标奇竞秀,各尽厥致,而无执一非余之见也。第六卷余对于当时东密、藏密等传华之偏激趋势,发言纠正,而一部分倾倒于咒术者,裂痕渐深。而第七卷则因欧阳居士批评天台教义,乃有兴慈法师等,于本刊据天台宗义与辨论者。第十卷登载康藏学法团大勇、大刚等如律的护持三宝一文,与印光法师等之尊孔者,在一二年间亦引起不少之风波。其对于常惺法师等之辩正,提倡律仪之功殊不可没。十二三卷间,因守培师据空义横拨唯识,历经数次之辩争。尤于十四五卷编撰者关密宗之议论,激生之反影为最大。而十二卷以来对于人物之臧否,亦时引起波折,如佛学书局之干预编辑等,皆出于是。斯亦可以观十五年来法海之澜,而可为将来著佛学思想史者之所取材矣。
四 大检阅之结论
佛教定期刊物之较伟大者,民初有佛学丛报与佛教月报,佛教月报亦为余所编,惜仅出四期为止。佛学丛报虽只十二期,其质精量富,至今犹有可考之价值。自民七觉书出版至蜕变为十五年之海潮音以来,其并行之有价值者,前有内学年刊,亦才五期而止。后起者为现代佛教与威音月刊。现代佛教虽只十期,然实承现代僧伽而来,故亦有四五年之历史;而今之人海灯尚步其后尘。威音之继续今亦五六年矣。居士林季刊,佛学半月刊,正信周刊等,则为一团体之宣传物;其他日刊、三日刊、周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及南洋之慈航等,十五年来殆不下百余种,尚鲜有继续至三年以上者。本刊取材之精审或有不逮于佛学丛报、内学者,而博大悠久,流行遍全国各省以及南洋各埠东西洋各国,所阐扬者关于各时代各方域整个佛教之各方面者,实无有逾于本刊,不惟求之国内无其比,即衡以东邻日文佛教月刊之最伟大者,亦无多让。且专主精审每陷于狭隘,惟博大故乃悠久。固须有三四分深造独得之微言奥义为骨干!尤须有六七分应变适宜之大权活用为精神,乃能由十五年而五十年百千万年以无穷尽!盖宫室不起虚空,莲华实生淤泥,知佛法藏之因应众生心而施设,握佛法之纲而随机化导一代一代之人心,庶可无愧于海潮音之名恉耳!本刊虽有或失之滥,或失之杂,然其瑕未尝掩瑜,其疵不足累纯,变不离宗,引趋正觉,而可免于杂家使人漫羡无归之讥者矣!
觉社丛书五期,曾出有觉社丛书选本。而海潮音十周年后,则曾出有海潮音文库。文库编印未精,希望至二十卷时,有精读二十年海潮音其人,慎选严勘,在十分中择取二三分之可垂久远者,另编印成海潮音文库,并附以检读二十年海潮音之总目索引,则为余检阅后未雨绸缪之思也。今检阅中尚拟有十五年来之大事纪,十五年来之大文章二节,以一提本刊中所记关于佛教大事及各篇鸿制钜著之纲要,乃以时间不及,篇幅过长,故省去;如有人能为另撰二文以补成之者,则尤余之所盼望也!(见十六卷一期)
(附注)本编广引各文,今概略去以免繁重。
猜你喜欢 评朱执信君覆林直勉李南溟二君书·太虚 卷二十七·彭绍升 成实论 第十四卷·佚名 佛法学习初步·李叔同 现观庄严论序·太虚 卷第三十七·佚名 大圣文殊师利菩萨赞佛法身礼·佚名 大乘庄严经论 第九卷·无著 卷十八·赜藏主 卷第三十五·佚名 檀腻羁缘品第三十九·佚名 胜鬘宝窟卷下(之本)·吉藏 善見律毗婆沙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十八·佚名 楞伽义记序·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