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阅为性空者辨

──三十二年四月作──

性空宗有无缺点问题

且同认龙树、提婆及专宗龙树的论师等为性空者,而辨者乐为朋辅,因有申辨。兹先辨有无缺点中辨不缺行果:诚然,龙树是能破有无论的中道师,偏执空理的方广道人亦为所破。龙树、提婆与月称入中均宗佛华十一地,而智度亦广谈行果,何得说其缺行果?然必执此谓已圆满,对余大乘宗以不同方式、不同教据说行果较详晰处,决然排不容许,则恐非龙树意,而不免为末师偏蔽也。

次辨阿赖耶识:一、细心:龙树的论中诚寻得出,然此不过小乘论中亦说有“穷生死蕴”等之类、安立赖耶者固可引之以明无违,而性空者则不能以曾有片章只句,执已完具无缺;而正显其含而未弘,有待补充。如必执片言为已足,则犹老儒在儒书中寻得一二相似言句,谓佛法三藏及近代科学皆早具于儒,更无待于佛法与科学也。二、种子:执三世为实有,固可不立种子,然说三世幻相,将统如方广道人之看同龟毛兔角或空华耶?抑由刹那刹那生灭不常、相续不断说为幻有耶?如方广则无三世,说何三世幻有?如以不常不断明三世幻有,则摄过去含未来于现刹那,说种现生灭相续,正明三世幻有。且就性空者可陷于方广的三世无有,或萨婆的三世实有之笼统三世幻有,辨明非实有非实无的种现生灭幻有,不应为说三世幻有的性空者所欣受耶!三、唯识:说唯心者之不够了解性空耶?抑执性空之末师不够了解唯识耶?兹且不论。要知者,境心之理性俱空与事相俱幻,乃为性空者唯识者共同义,所以性空者力破心亦同境空幻,只是成唯识义,非破唯识。然幻相中有唯藉名言立的龟毛等,亦有可离名言而觉了的色识等。故再别为名言之“假”与“色识之实”,以明假依实立;并示遣假存实,别明执假为实是遍计,遣假存实是依圆。此中性空的依他幻有,固可以名辨显,但非全藉名言假立,亦可离言而唯由识显,了其不藉名言之自相,故不唯名而唯识。此唯识义,设非乐著言辨,但执比量否认现量者,固应同许。

再次、就空具不空净因,辨者许空宗不说,则无论其不说之原因是含而不说,或是不要,既未能悍然否认一切说空中具不空净因的大乘经论为非法,则在佛法已说有所缺,不已显然欤!何况空显之不空有二,一为真理,二为幻事。龙树自认空只为大乘初门,而空宗末师至月称,虽广以无自性破他,最后仍说唯佛有真自性。则空宗之不空义,为性空者未尝自外,而辨者诽拨,更为偏断!

从空到不空的问题要先明的,就是说性空、说真心、说唯识者所宗本的都是佛经,其宗本的佛经之集显于世,虽时有先后,其源于佛说则为大乘学者所同许。故不应只说从部派学者的思想演化而出,不过从部派思想演化上也可见到其联系耳。马鸣与龙树的孰为先后,便是真心论与性空论熟为先后。迦湿弥罗结集会上已有马鸣,则马鸣在先可知,不过马鸣未广以大乘论批判小乘学,故至龙树以性空广破盛行的一切有部,始与小乘分裂而显立大乘。性空为出三乘共观,遍一切法彻底的性空更为大乘所共由之要门,故于大乘教理上从空到不空,证之多分的大乘经论无问题。不过龙树开建的大乘,义本圆满;特为对治小有以奠定大乘初门,故盛说空,而即空之不空则未详说。至于大乘真心宗与唯识宗,决不如空宗末师或辨者所诬“不彻了一切空,要有点实在以立世出世法”的意思,其畅而明之的不空,只是说空者不能自外的空真理与空幻事。从真空理发挥真净性德以对离妄染,从空幻事显示种现识变。以对遣倒执,俾性空不落方广道人,幻有不落萨婆多部,而圆显性空幻有的中道实有。若通贯之台、贤圆教义,毋宁谓为不拘龙树言而善得龙树意者;而所谓“真正的性空者”,殆于龙树反为滞言而失意者欤?至中国宗派史,什只译传,梁武朝成实与三论对峙,三论宗始成立,遥尊什为开祖,故涅槃、地论、楞伽之真心宗,亦应较三论之空宗先成立,先真心、次性空、次唯识,亦略同印度马鸣、龙树、无著之程序。台、贤之综合,则为印度所无,兹不具论。

吾意不以一宗派学者立场而以全部佛法立场,佛法五乘与大乘三宗,实可融贯且实应融贯者。隋唐之台、贤与宋初永明、明末蕅益等都曾融贯之。惟台、贤于大乘三宗不免有所抑扬。真心为圆实,性空、唯识为偏权,则仍落排蔽。永明、蕅益又语焉未详。吾意佛证离言,宗门直指,亦大乘各家所共宗;而佛祖应机施教,故般若、中论非不了,而非其机者之不了,则有待于余经论以成其了。而各宗学者每欲扬自宗独胜而抑他宗为劣,致令一部分经论被排隐蔽,执性空者仍不免,故因是而发之。(见海刊二十四卷五期)


猜你喜欢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三卷·圆照
  佛说百佛名经全文·佚名
  卷中·佚名
  八圣道分品第八·佚名
  卷第四十八(禽畜生部中虫畜生部下)·宝唱
  卷七·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六十一卷·宝亮
  天然和尚像·函昰
  虔诚的心·佚名
  卷第八·佚名
  净土十疑论·智顗
  卷第三十三·佚名
  卷之三十一·别庵性统
  毗尼日用切要·读体
  在仰光与宇对薛宝珍谈话·太虚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彭定求

        卷20_1 【相和歌辞·前苦寒行二首】杜甫   汉时长安雪一丈,牛马毛寒缩如猬。楚江巫峡冰入怀,   虎豹哀号又堪记。秦城老翁荆扬客,惯习炎蒸岁絺绤。   玄冥祝融气或交,手持白羽未敢释。   去年白帝雪在山

  • 外集卷二·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外集卷二言志幽通赋          【汉】班 固系高顼之?冑兮氏中叶之炳灵飖凯风而蝉蜕兮雄朔野以飏声皇十纪而鸿渐兮有羽仪于上京巨滔天而泯夏兮老遘愍以行謡终保已而贻则兮里上仁之

  • 卷八十五·志第三十五·百官一·宋濂

        ◎百官一   王者南面以听天下之治,建邦启土,设官分职,其制尚矣。汉、唐以来,虽沿革不同,恒因周、秦之故,以为损益,亦无大相远。大要欲得贤才用之,以佐天子、理万民也。   元太祖起自朔土,统有其众,部落野处,

  • 卷八十九·志第五十六·柯劭忞

      ○礼九   △谥法   至元三年,追谥成吉思汗以下诸汗,是为上尊谥之始。三十一年,世祖崩。夏四月甲午,成宗即位,丙午,右丞相完泽及文武百官议上大行皇帝尊谥。壬寅,为坛于都城南七里。甲辰,遣司徒兀都带、平章政事不忽

  • 外篇 汉书五行志杂驳第十一·刘知几

      鲁文公二年,不雨。班氏以为自文即位,天子使叔服会葬,毛伯赐命,又会晋侯于戚。上得天子,外得诸侯,沛然自大,故致亢阳之祸。案周之东迁,日以微弱。故郑取温麦,射王中肩,楚绝苞茅,观兵问鼎。事同列国,变雅为风。如鲁者,方大邦不足

  • 卷五十六·苏辙

    <史部,别史类,古史>钦定四库全书古史卷五十六      宋 苏辙 撰李斯列传第三十三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厠中防食不洁近人大数惊恐入仓观仓中防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斯乃叹曰人之贤

  • 钦定续通志卷一百六十七 金石略一·纪昀

    金石略 【一】 (臣)等谨按金石之文传小学之源流资经史之考核非徒嗜其奇古与夫波磔之足供临抚也自考工载嘉量之铭礼记述孔悝之鼎 法训微言阐昭后世辨牺尊为象形识舜管之用玉先王制器尚象之精赖三代彝器犹有存者周秦以后

  • 历代名贤确论卷八·佚名

    成王上卜年卜世【孙邰】翦桐叶封弟【栁州】辨周礼田制【颍滨】周制事在末【老泉】成王周公恭信【东坡】卜年卜世孙邰曰周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夫帝王括囊宇宙位重忧崇天生利民非乐兆民之上故君民者遇夫圣则

  • 百济国传·沈约

    百济国,本来和高丽国都在辽东以东一千多里,以后高丽国占领辽东,百济国占领辽西,百济国的都城叫做晋平郡晋平县。义熙十二年(416),朝廷以百济王余映当使持节,都督百济诸军事、镇东将军、百济王。高祖称帝,余映晋号镇东大将军

  • 姬文胤传·张廷玉

    姬文胤,字士昌,华州人。乡试中举,天启二年(1622)授滕县知县。文胤到任刚三日,白莲教徐鸿儒起义,进攻滕县,百姓十分之九都加入了义军。文胤把其吏卒驱赶到城上去抵御,总共不足三百人,他们一看到义军便逃走了,只剩下数十人。文胤

  • 李谦若·周诒春

    李谦若 字叔和。年三十二岁。生于河南开封府。叔振鹏。永久住址。江苏苏州萧家巷六十八号。已婚。子一。女一。初学于河南高等学堂。上海震旦学院。及复旦公学。光緖三十三年。以官费游美。入康奈尔大学。习土木工科

  • 杂卦卷十一·孔颖达

    《周易·杂卦》第十一《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相类,或以异相明也。[疏]正义曰:上《序卦》依文王上下而次序之,此《杂卦》孔子更以意错杂而对辨其次第,不与《序卦》同。故韩康伯云:“杂卦者,杂糅众卦,错综其义,或以同

  • 文明正统纪·胡兰成

    如今是西洋人的历史已经走尽头了,世界惟有我们中国人来领导才又开创得新时代。今年花发去年枝,我们就要查查西洋人的与我们的出身根底,看看人类的文明是怎样的起头,怎样的在历史上的雨露风日里花谢又花开过来的。这话要从

  • 附卷下·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周官新义附卷下    宋 王安石 撰考工记二玉人之事镇圭尺有二寸天子守之命圭九寸谓之桓圭公守之命圭七寸谓之信圭侯守之命圭七寸谓之躬圭伯守之天子执冒四寸以朝诸侯天子用全上公用龙侯用瓒伯用将继

  • 卷第十·智旭

    嘉兴大藏经 阅藏知津(第卷-第卷) 阅藏知津卷第十 北天目沙门释智旭汇辑 大乘经藏 方等部第二之九 佛说缘起圣道经(四纸欠) (南效北良) 唐大慈恩寺沙门释玄奘译 说佛初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道理,而成正觉。

  • 凡例·书玉

    题前悬叙三义门者。和尚止持会集。尚遵贤宗法式。今释依行。岂敢违越。  题为一书之总。故先释。人是能汇集者。故次释。行诸久远。恐茫昧故。偈乃所诠正文。故后释。  集中五十四偈。三十七咒。各以事类首标。录

  • 叙·江味农

    蒋叙金刚经讲义,为江味农居士之遗著。此著在居士生前,既因病魔时扰,未克写定。殁后,又因种种障碍,几至佚失。是岂无上甚深之秘机,未可轻易宣露,抑众生福薄,未能仰契大法耶。否则何以魔障重重,若是之甚也。余与居士缔交二十余年

  • 人本欲生经注·道安

    一卷。晋代释道安撰。道安,俗姓卫,常山扶柳(今河北省冀县)人。为天竺高僧佛图澄弟子。从小父母早亡,由外兄孔氏抚养。七岁启蒙,十五岁对五经文已相当通达,转学佛法。十八岁出家为僧,二十四岁左右受业佛图澄。因他记忆力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