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电告全日本佛教徒众

──二十六年七月自牯岭发──

东京芝公园增上寺日本佛教联合会转全国佛徒及军民公鉴:顷中日冲突已达危迫之极点,将陷中日民族于数载数十载相争相杀,卒致日本自杀,遗地球至惨之祸!抑悬崖勒马,速停一切军事行动,从平等外交以寻谅解途径,使中日民族终获真正携手,开人类大同之运,唯在日本之能系铃解铃与否而判!吾知日本佛教多优秀之士,且人民过半数为佛教信徒,此正宜大启慈心慧眼,以之自救救人时矣!惟贵会审察施行,并电复为幸。太虚叩、诜。(见海刊十八卷八期)


猜你喜欢
  力行品第九·佚名
  北山录卷第二·神清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法宝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四十九·澄观
  宗镜录卷第八·延寿
  卷第二十四·佚名
  卷八十九·佚名
  阿弥陀经疏·窥基
  甚么是佛学·太虚
  卷之二十四·纪荫
  大般涅槃经疏 第二十五卷·灌顶
  佛一百八名赞·佚名
  第七卷·圆瑛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二卷·宝亮
  往古品第十三·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三十四出 客请·孟称舜

    【七娘子】〔外上〕西藩独镇权非小,拜门墙,文官武寮。一子痴顽,病躯难保,教人日夜萦怀抱。一家世世挂朱衣,威声远播夜郎西。富贵勋名今已极,只愁膝下少佳儿。某久制西边,威权素著。前番兵犯境,饱掠而去,内外大臣,皆欲借名升赏。

  • 鲸背吟集·宋无

    (元)朱名世 撰仆粗涉诗书薄逰山水偶托迹于胄科未忘情于笔砚縁木求鱼乘桴浮每观千艘之漕饷势若龙骧受半载之奔波名如蜗角碧汉迢遥一似浮槎于天上银涛汹涌几畨战栗于船中今将所歴海洋山岛与夫风物所闻舟航所见各成诗一首

  • 宛陵羣英集巻六·汪泽民

    元汪泽民张师愚同编今体【五言律】元张师鲁题刘氏嘉秀园我爱刘氏园缓步寻芳蹊晚桃弄碧色春桂生丹荑茶鼎雨声沸酒壶禽语提欣然一笑赏有句为君题送胡夀卿之歙县吾忆新安路溪明山更竒半开金菡蓞不卷翠涟漪耕织乡无盗弦歌

  • 卷二百九十二·列传第五十一·脱脱

        李谘 程戡 夏侯峤 盛度 丁度 张观 郑戬 明镐 王尧臣 孙抃田况   李谘,字仲询,唐赵国公峘之后。峘贬死袁州,因家新喻,遂为新喻人。谘幼有至性,父文捷出其母,谘日夜号泣,食饮不入口,父怜之而还其母,遂以孝闻。

  • 卷二前赵录二·崔鸿

    刘聪上 刘聪字玄明一名载渊第四子也母张氏懐聪在孕梦日入懐寤以告渊渊曰此吉征也慎勿言自是十五月而生聪夜有日[一作白]光之异形体非常左耳有一白毫长二尺余甚光泽幼而敏悟好学博士朱纪大奇之

  • ●卷三十三·赵翼

    ○明初吏治《明史 魏观等传赞》云,太祖起闾右,稔墨吏为民害,尝以极刑处之。然每旌举贤良以示劝,不专任法也。尝遣行人赍敕赐平阳令张础、建阳令郭伯泰,旌其治行。又或因士民之请留良吏,辄进秩留任。并有坐事被逮,部民列善状

  • 卷三十二·杨士奇

    永乐二年夏六月庚午朔 秦王尚炳遣指挥陆荣等奉表笺贺册封赐荣等钞币○辛未○楚世子孟烷来朝 敕谕临边漫散官军人等曰尔等昔在兵戈艰难之际不得已漫散流杂寄身边塞苟延余生今年下已定虽欲来归无由自达特遣人赍敕谕尔

  • 卷二·蔡清

    <经部,四书类,四书蒙引钦定四库全书四书蒙引卷二明 蔡清 撰康诰曰克明徳【芟一条减五十七字】克明徳明字连上所谓明之者也徳自是明徳吴季子云明则众人之所同克则文王之所独此语有病盖以明之之明为明徳之明矣人多喜

  • 卷二·程廷祚

    钦定四库全书春秋识小録卷二上元程廷祚撰春秋职官考略中周三吏杜曰三吏者三公也曲礼云五官之长曰伯其摈于天子也曰天子之吏郑云谓三公也成二年王命委于三吏卿士杜曰卿士王卿之执政者诗皇父卿士史记厉王以荣公为卿士又

  • 卷一·顾镇

    钦定四库全书虞东学诗卷一宗人府主事顾镇撰国风案序风有二义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是也孔氏頴达曰诗以当国为别谓之国风周南周召之地郑谱谓在雍州岐山之阳文王受命作丰乃分岐邦周召之地以为二公采邑施先公之教于己所职

  • 礼记要义卷第二十一·魏了翁

    杂记下一虽有亲之大䘮犹为轻服者除有父之䘮如未没䘮而母死其除父之䘮也服其除服卒事反䘮服虽诸父昆弟之䘮如当父母之䘮其除诸父昆弟之䘮也皆服其除䘮之服卒事反䘮服注云没犹竟也除服谓祥祭之服也卒事旣祭反䘮服服后死

  •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十二·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录论结文二。初正结。疏无明根本等者。拣非枝末故。以依无明力而任持。托业识心而安住。故下文云。以有无明染法因故。即熏习真如。以熏习故则有妄心。以有妄心即熏习无明。不了真如法故。不觉念起现妄境

  • 劝发菩提心集卷下·慧沼

    翻经沙门慧沼撰受菩萨三聚净戒门 得舍门 自受菩萨戒门 八胜五想门 听法门 说法门 摄生方便门 求法门 入法门 应护正法门 六度依庄严论十种分别门 七似饶益门(谓似母等) 菩萨五悕望门 六决定应作门 六度

  • 卷之二·佚名

    高峰龙泉院因师集贤语录卷之二 六祖院住持小师 如瑛 编 入坛佛事门 加持法事陈情文 恭闻佛真法身犹若虗空。应物现形如水中月。言念臣僧某甲。幸处中华叨为释子。荷天地包含之德。感君师颁训之恩。意悟宗乘心无退

  • 女孝经·佚名

    唐朝散郎侯莫陈邈妻郑氏撰。体例模仿《孝经》,全书分开宗明义章、后妃章、夫人章、帮君章、庶人章、事舅姑章、三才章、孝治章、贤明章、纪德章、五刑章、广要道章、广守信章、广扬名章、谏诤章、胎教章、母仪章、举恶

  • 心泉学诗稿·蒲寿宬

    宋诗别集。6卷。蒲寿宬著。关于蒲寿宬的字号及其在宋末的人品节操,余嘉锡《四库提要辨证》论证甚详。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152《心泉记》云:“初,君行山间,得泉一泓,爱之,有会于心,即其所结庵,匾曰‘心泉’。”知心

  • 增一阿含经·佚名

    原始佛教基本经典。北传四部阿含之一。东晋僧伽提婆译。51卷(一作50卷)。因经文按法数顺序相次编纂,故名。相传原由前秦昙摩难提诵出梵本,竺佛念传译,昙嵩笔受,后经道安、法和考正,僧契、僧茂助校漏失,尽录偈颂。但译文未能尽

  • 梵女首意经·佚名

    一卷,西晋竺法护译。与有德女所问大乘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