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日本三千万佛教徒可起来自救救国民矣

──二十九年四月在星洲作──

我洲同亚、种同黄、文同华、教同佛之日本三千余万佛教徒,犹忆民国二十六年“八一三”沪战未起之前,我致“东京芝公园增上寺日本佛教联合会”之电文否?更追溯而上,犹忆民国二十一年‘一二八’沪战初停后,我宣布的‘因辽沪事变中日策安危’一文否?这两篇文字,都是劝告日本人及日本佛教徒速设法止息对于中国侵略之妄动,归还中国一九二0年‘九一八’以前领土与行政之完整,由平等外交途径,解决多年悬案,恢复民族感情,以实行中日携手,免由自相残毁,终被欧、美来解决,或相扼相杀数年数十年而不解,竟至日本完全灭亡。然以民国二十一年后,日本野心军阀对中国肆行侵略不已,及民国二十六年‘八一三’前,接日本佛教联合会复电,惟见日本全国人民,全不明了中国真相,遂演成三十二个月来中日的惨祸!

民国二十六年‘七七’以来中国的抵抗战,是死里求生,实出万不得已。而日本的侵略战,则为完全不须要的,被贪、忿、痴、慢驱使的浪费行动,实同生里求死。时至今日,中国固然被日本摧残蹂躏烧杀侵掳等到惨不可言,但另一方面却在开创建立生长著,确已起死回生;而日本则消耗尽数十年来所积蓄的物力人力,仍得不到一点可以占定下来徐图苏息的征兆,确将戕生垂死!换言之,日本已再没有什么暴力可进害中国,若循现势下去,不速自救,则唯有等待崩溃的到来而自杀自亡了。由此、现在我要为日本三千余万佛教徒忠告的,不复是兼顾中日均同利益的意义,乃是完全从利他的悲悯心,为日本佛教徒自救及救其国民而言的了。

一、日本人民一般的错误,恐怕因受了贪功妄进的侵略军阀和野心“支那通”等的虚伪宣传蒙蔽,完全不明白中国真相;以为“中国已赤化,普遍排斥日侨在中国的工商业,所以非派防不可”。这于八一三前“日本佛教联合会”答我的复函,可推想而知。殊不知这都是对中国怀抱侵略野心的日本军阀支那通恶意制造出来的妄语,全非事实。

九一八以前及以后的中国人民,固然亦时有仇日的言论,或抵制日货等行动,但这都是日军阀侵略中国所生的反应;日本人如稍能反省,便可知道。若要中国人对日本释嫌归好,应一变对中国的暴逼高压为平等相待。然日本军阀只顾伪造中国赤化,排日的谣言,一方面欺蒙日本国民,一方面为进兵中国的借口。然事实上,国民政府二十一年至二十五年都于征伐红军,虽经西安事变,因共产党军表示复从国民政府而容纳,苟非日军阀肆行压逼而侵及中国领土及行政之完整,则中国的政府和人民,择邻国为友必在于日本,而文化经济亦必可增进互相提携关系。

乃日军阀为贪、慢、痴心所蔽,浅见短视,妄以为历史上多数的蒙古人及满清人曾用兵力及汉奸灭亡过中国,错认优势的日军,并利用汉奸的傀儡组织,便可征服今日的中国。忘了近代的中国,有英、美、法、俄等复杂国际关系支持著;且清季以来中国民族的自救运动,已到了精力弥满高涨的时代,万非孤单腐溃的宋末、明末可相比。

二、日本野心的军阀和支那通,更有太不够认识中国民族领袖蒋委员长的错误,日本的军阀和支那通,往往以李鸿章、袁世凯等中国以前的首脑人物比蒋,以为可用兵力征服,或者可用汉奸来分化;殊不知蒋为第一流军事家,在卢山集训军官时的演说,早已预见到近三年抗战的情状,绝非日本现在的任何军人能企及。既有远见又有坚强意志,未发动抵抗则已,一发动后,自必抵抗到底,岂能被日本兵威所屈!且蒋在率领国民革命军奠都南京以后,虽几经退职,不旋踵即重起,已见他为全国唯一重心,离他不可。至二十一年后、他的刻苦耐劳,竭忠尽智,以为国为民服务,取得全民及海外华人之一致钦服。尤其‘七七’抗战之后,不唯成为中国国内军民大团结的最高领袖,且亦为国际所信仰的伟大人物,绝非二三寡廉鲜耻的落伍旧官,或投机取巧的摇动份子所能使之分化,所以、王克敏、梁鸿志的傀儡不能生效,换上汪精卫还是一般无效。

日本基于上述两重的迷误,遂造成不易救药的自戕。然日本人民或日本佛教徒,若能勇于自救,则犹未全失挽回的余地。

我爱惜日本民族,我尤爱念日本的佛教徒。我于民国十五年出席日本召开全国的佛教东亚大会,并承招游日本全国的名山佛地,从通都大市以至古刹深林,一月间有百余处受著数万数千数百佛教徒的欢迎,处处闻到对于圣德太子颂扬,谓日本的文明和明治维新宪法,皆以圣德太子的十九条法令为根据,故圣德太子实为日本民族文化的建立者;而圣德太子实为日本民族文化的建立者,而圣德太子之为中国南岳慧思禅师的后身,更是全日本佛徒公认的事实,故口口声声以酬报中国的恩德为言。何况日本佛教徒现代新兴的学术研究和社会工作,又在在足为中国借镜。所以、日本实由首先承受中国佛教以为其民族文化的基本,至唐代由僧空海创造日本字母而获奠定,然后陆续输入中国的政治文艺,及宋、明之世的儒家理学,迨明治维新后更吸收了近代西洋的科学和工业。接受了印度佛法、中国儒学、西洋科学和工业的世界三大文化,陶铸为日本民族文化,建成与欧、美列强竞雄的国家,亦诚有其深堪爱敬之处,所以昔年太戈尔也曾对日本怀著与中印提携而复兴亚洲的热望。

但日本一部分军阀、财阀,因承受了近代欧洲的侵掠原素,从甲午一战而胜中国,便存了征服灭亡中国的恶心,由是处心积虑,终至演成近年的凶暴恶行,不唯完全失却了亚洲各民族的友爱热情,且将自毁其由圣德太子以来所建立的国家文化,曷胜可惜!然日本人民必有爱护其民族文化的心念,尤其日本佛教徒,更有圣德太子建立的国家和文化,将被狂妄军阀毁灭的痛感!诚能以此唤醒全日本的人民,共同起来要求撤退侵入中国的军队,回复民国二十年九一八以前的中国领土与行政的完整,则虽日本壮丁已死伤百余万,数十年储积的武力财力已消耗殆尽,但中国的飞机飞到日本仅投传单,尚丝毫未把日本的东京大阪有所残毁。趁中国始终只求平等自主的和平,尚无报复侵害日本的时候,固犹可退而自保,徐图苏息。此不唯日本全国人民之福,亦日本民族保存千百年文化历史于将来悠久绵远不绝之幸!

若日本三千万佛教徒,犹不能速唤起全日本国民,共同作完全撤退侵华日军之运动,仍听任疯狂军阀胡闹下去,则恶贯满盈的日子不久就到,不唯侵入中国的日军,不久要完全覆灭,绝少生还希望,而日本繁盛都市之被灭轰毁,海陆空军之被消灭,全国发生大骚动,原有的一切政治和经济机构大崩溃,亦必次第实现,而日本的佛教徒和全国人民,亦将在玉石俱焚下同归惨灭!

日本三千万的佛教徒乎!可以速速起来自救而救日本国民矣。(见海刊二十一卷六期)

 


猜你喜欢
  上三·元照
  青年修养与佛教·太虚
  第三十卷·佚名
  如来无过功德品第八之三·佚名
  佛说师子奋迅菩萨所问经·佚名
  卷中·佚名
  念佛一法至极稳当·印光
  观世音菩萨授记经·佚名
  觚语四则·心圆
  无碍解道·佚名
  十二缘生解迷显智成悲十明论·李通玄
  正法华经卷第八·佚名
  御制神僧传序·朱棣
  卷之一·密云圆悟
  论出家·印光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谷城山馆集卷八·于慎行

    (明)于慎行 撰○五言律诗懐寄张玉阳年丈二首怊怅前年别绵绵岁月征积薪从古叹投杼至今惊春雪梁园道秋江建业城行踪何处问愁絶鴈来声聚散年来事茫然思不禁薄游交道浅久宦世情深别日枫林梦愁时桂树吟悠悠大河水讵尽尺书心

  • 词余丛话提要·杨恩寿

    《词余丛话》三卷,清杨恩寿着。杨恩寿,字鹤俦,号蓬海,又号朋海,别署蓬道人。湖南长沙人。生于一八三四年(道光十四年)[注],一八五八年(咸丰戊午)优贡生,一八七〇(同治庚午)举人,光绪初授盐运使衔,升候补知府,历年生活,实际多是在云南、

  • 卷一·孙默

    钦定四库全书十五家词卷一       宁孙默编吴伟业梅邨词上词者诗之余也乃诗人与词人有不相兼者如李杜皆诗人也然太白菩萨蛮忆秦娥为词开山而子美无之也温李皆诗人也然飞卿玉楼春更漏子为词擅场而义山无之也欧阳

  • 卷一百二十三·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一百二十三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崧坪小稿李维字仲方肥乡人门下侍郎平章事沆弟雍熈二年进士召试中书知制诰为翰林学士歴工部尚书栁州观察使有集二十卷休沐端居有懐希圣银阙琳房视草

  • 卷四·沈德潜

    庄昹昹字孔旸,江浦人。成化丙戌进士。官翰林,授检讨。以谏谪官,后迁南京吏部郎中。天启初追谥文节。【端午食赐粽有感】蓬莱宫中悬艾虎,舟满龙池竞箫鼓。千官晓缀紫宸班,拜向彤墀贺重午。大官角黍菰蒲香,彩绳万缕云霞光。

  • 宛丘集补钞·吴之振

    张耒七夕歌人间一叶梧桐飘,蓐收行秋回斗杓。神宫召集役灵鹊,直渡银河云作桥。桥东美人天帝子,机杼年年劳玉指。织成云雾紫星衣,辛苦无权容不理。帝怜独居无与娱,河西嫁得牵牛夫。自从嫁后废织纴,绿鬓云鬟朝暮梳。贪欢不归天

  • 唐音原序·杨士弘

    襄城杨伯谦好唐人诗五言七言古诗律诗絶句以盛唐中唐晚唐别之凡几巻谓之唐音音也者声之成文者也可以观世矣其用意之精深岂一日之积哉葢其所録必也有风雅之遗騒些之变汉魏以来乐府之盛其合作者则録之不合乎此者虽多弗取

  • 志三 五行志·薛居正

    昔武王克商,以箕子归,作《洪范》。其九畴之序,一曰五行,所以纪休咎之征,穷天人之际。故后之修史者,咸有其说焉。盖欲使后代帝王见灾变而自省,责躬修德,崇仁补过,则祸消而福至,此大略也。今故按五代之简编,记五行之灾沴,追为此志,以

  • 第四○二验充名单同治十一年十二月十二日一二二一四--七·佚名

    淡水分府向,提验谢焕光,并堂谕准予充当头份街庄总理名单承税总差朱忠计开:验充总理谢焕光〔堂谕〕准给谕戳承充头份庄街总理,第该处附近内山,应即小心,督同乡保巡缉,无令匪徒潜入可也(注)。〔同治拾壹年〕

  • 韩秀传·李延寿

    韩秀,字白武,昌黎人。祖父韩宰,为慕容亻隽的谒者仆射。父亲韩景,皇始初年投奔魏。官拜宣威将军,骑都尉。  韩秀历任尚书郎,赐爵为遂昌子。文成帝称赞韩秀聪慧机敏、清晰明辩,才干足以担任皇帝的喉舌,于是任命他负责传递皇上

  • 庾准传·刘昫

    庾准,常州人。父亲光先,天宝年中(742)任过文部侍郎。准凭借门荫入仕,与宰相王缙亲近,缙马上引见他任郎中、知制诰,升为中书舍人。准文学知识很少,而凭借长相柔媚进朝,也不是属于儒人之流,被当时人们非常看不起。不久又调为御

  • 卷九十九·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九十九步军统领提督九门巡捕三营步军统领一人掌管门禁锁钥统率八旗步军三营将备以肃清辇毂协理刑名部臣一人掌参酌刑律所属文职十有七人武职六百六十人员外郎二人主事二人掌句检旗营簿书○

  •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一百六十四·佚名

    大明太祖高皇帝实录卷之一百六十四 洪武十七年八月丙寅朔,上谓廷臣曰:“治天下者,不尽人之财,使人有余财,不尽人之力,使人有余力,斯二者人皆知之,至于不尽人之情,使人得以适其情,人或未知也。夫使人得以适其情者,不以吾之所欲而

  • 子张篇·孔子

    子张曰:“士见危致命,见得思义,祭思敬,丧思哀,其可已矣。”子张曰:“执德不弘,信道不笃,焉能为有?焉能为亡?”子夏之门人问交于子张,子张曰:“子夏云何?”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

  • 鲁昭公问鲁一国迷何也晏子对以化为一心第十三·晏婴

    晏子聘于鲁,鲁昭公问焉:“吾闻之,莫三人而迷,今吾以鲁一国迷虑之,不免于乱,何也?”晏子对曰:“君之所尊举而富贵,入所以与图身,出所与图国,及左右逼迩,皆同于君之心者也。犒鲁国化而为一心,曾无与二,其何暇有三?夫逼迩于君之侧者,距本

  • 无情说法·佚名

    洞山良价禅师,当他初次见云岩禅师的时候,问道:“有情说法,说给谁听?”云岩:“有情听!”洞山:“无情说法时,谁能听到?”云岩:“无情能听到。”洞山:“你能听到吗?&rdquo

  • 大乘义章 第三卷·慧远

    大乘义章 第三卷远法师撰义法聚中此卷有八门(四谛义 四缘义 五果义 六因义 四空义 五法三自性义 六种相门义 八识义)四谛义九门分别(一释名 二开合辨相 三染净因果分别 四理事分别 五十六圣行分别 六

  • 神相全编·陈抟

    十三卷,旧题宋陈抟撰,明袁忠彻订正。《明史》称“忠彻相术不殊其父,世所传轶事甚多”,且“颇好读书”;著有《人相大成》、《凤池吟稿》、《古今识鉴》等。此书《明史·袁忠彻传》未言及,明、清《艺文志》亦不著录,当为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