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从沟通汉藏文化说到融合汉藏民族

──二十七年九月在汉藏教理院讲──

今天、本院欢迎喜饶大师,还有格桑委员及与喜大师同来的根桑格什、杨质夫先生。对喜大师,我们全体员生同有极深的敬仰!因为、喜大师在西藏佛法研究上、修持上,是一位很有地位和权威的老格什,为近来内地在佛法上有信仰和研究者的众所知识。去年、喜饶大师受中央为五大学聘作学术上的演讲;顷又为国民参政会之参政员。这次、到本院来游览参观,因得欢迎为全体员生演讲,的确是很有殊胜的机缘,这就是欢迎喜大师的缘起本院名汉藏教理院,固在专门研究佛教学理,而同时还含有沟通汉藏文化和联络两民族间感情的意义;然实际还是在沟通汉藏的教理工作。以佛法讲:大概分为教、理、行、果的四个阶段。行与果是以教理为基本的。教即是从释迦如来以及三乘圣者果海中流出的教典。在平常大约把教典分成三大系统:即巴利文、汉文、藏文是。在此教典的系统上,或此有彼无、或此无彼有,所以都有必须沟通的意义。现在于藏文移译为汉文的移译风气,今本院等在内地已大打开。但有些从印度传来重要的经论,在汉文是有,而为藏文所无,现在还少有人从事译汉文为藏文的工作;且在西藏连这种风气还未有人提倡。这是要希望以喜大师在西藏的资望,把它提倡起来的。这是关于教的。

理、即汉藏彼此向来各别所宗尚、所阐扬的佛法上重要道理。近来关于西藏的,如菩提道次第义、中观月称义等,也都有人在注意翻译及研究讲习了。在这种意义上,内地所有的禅、台、贤各宗义理,有许多已经是喜大师知道的;也希望将此种带到西藏去阐扬,一开拓西藏向来所传的风尚。

每个民族文化,因地域、时期、皆有一种风俗习惯上的范围;从好的方面说,往往由此能达到人心统一;从坏的方面说,有时也因此而滞塞、拘泥。内地从本人在武昌办佛学院作一般的佛学研究之后,将中国各宗向来的成见,已使之打开。喜大师此次到内地来,固然一方在宣扬西藏文化,同时也能观察到内地的风俗环境与佛学思想,希望将来能使西藏也在向来传统的束缚上解放出来。这样、才能做到汉藏教理的彻底沟通,同时、也澈底做到了汉藏两民族文化和感情的沟通。这就是今天欢迎喜饶大师的特殊意义。(见海刊十九卷十期)

  


猜你喜欢
  明网菩萨光品第一·佚名
  卷第六十七·德清
   第十七則 香林坐久成癆·胡兰成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佛陀波利译)·佚名
  指月录卷之二十八·瞿汝稷
  寸丝不挂·佚名
  第四卷·慧沼
  信力入印法门经卷第四·佚名
  卷第十四(第三诵之一)·佚名
  说无垢称经疏卷第五(末)·窥基
  第七 质多相应·佚名
  卷十三(法眼宗)·佚名
  卷下·熊十力
  卷第二十·李通玄
  卷第二十·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高安道·隋树森

    高安道,生平事迹不详。其一生甚为落拓,怀才不遇,混迹风尘,放浪形骸,当为一穷愁潦倒文人。元·钟嗣成《录鬼簿》将其列于“方今才人闻名而不相知者”四人之中。明·朱权《太和正音谱》将其列于“词林英

  • 卷九十一·冯惟讷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九十一    明 冯惟讷 撰 梁第十八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鄣人也好学有俊才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引为记室寻为国侍郎还除奉朝请奉

  • 卷六十四·陈起

    钦定四库全书 江湖小集卷六十四     宋 陈起 编黄大受露香拾藁 夏侯湛周诗成观者叹曰此非徒温雅乃别见孝悌 之性渊明高卧北窗兴寄篇什平生【阙】     心之死靡变古之君子其於天命民彞三纲五常大伦大法之

  • ●滿洲實錄卷二·佚名

      乙酉歲至戊戌歲(萬曆十三年至二十六年)   ◆乙酉歲至戊戌歲(萬曆十三年至二十六年)   【太祖宥鄂爾果尼洛科(見圖)】   太祖瘡愈率兵復攻翁鄂洛城克之眾將欲殺鄂爾果尼洛科太祖曰二人射我乃鋒鏑之下各為其主孰不

  • 皇宋通鉴长编纪事本末卷第九十一·杨仲良

      哲宗皇帝   宣仁垂帘皇太妃附   元丰八年三月戊戌,哲宗即位。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皇后为皇太后,德妃朱氏为皇太妃。应军国事,并太皇太后权同处分,依章献明肃皇后故事。如向来典礼有所阙失,命有司更加讨论。是月辛丑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佚名

    万历十六年八月壬午朔升福建右参议杨德政本省副使○御史陈效奏腻夷就平善后宜毖都匀原设总兵驻建武所今议移驻建越当马湖冲要叙马泸旧设兵备一道驻长宁近年裁革今议复设专驻马湖而叙泸之属并在整饬与建越总戎文武同事

  • 卷之五百五十八·佚名

    光绪三十二年。丙午。夏四月。戊戌朔。享太庙。上亲诣行礼。内记  ○诣仪鸾殿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壬子皆如之。内记  ○谕军机大臣等、有人奏、同治五六年闲。山东黄崖教匪一案。至

  • 八一一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续缴应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佚名

    八一一 署两江总督萨载奏续缴应禁书籍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六年十月初六日署理两江总督臣萨载谨奏,为续缴应禁书籍,仰祈圣鉴事。窃照江宁书局收缴违碍书籍,屡经奏明委员解京,并经前署督臣陈辉祖请再展限一年,饬属实力购缴,奏

  • 卷二十·朱轼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二十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十二南朝宋袁粲袁粲字景倩陈郡阳夏人父濯早卒粲幼孤祖豹哀之名之曰愍孙伯叔并当世显荣而愍孙饥寒不免母王氏躬事纺绩以供朝夕愍孙少好学有清才随伯父洵为吴郡拥敝衣读书

  • 二十四年·佚名

    (丁亥)二十四年清光緒十五年春正月1月1日初一日,己丑。詣勤政殿,親上大王大妃寶齡八旬稱慶致詞箋文。王世子陪參。仍受賀、頒赦。敎文若曰:「今天其命歷年,迓綿籙於三始令節,每歲願如此日,擧縟儀於八旬慈齡。爰推一團胥欣,庸敷

  • 读大学法·胡广

    朱子曰语孟随事问答难见要领惟大学是曾子述孔子説古人爲学之大方而门人又传述以明其旨前后相因体统都具玩味此书知得古人爲学所向却读语孟便易【去声】入后面工夫虽多而大体已立矣○看这一书又自与看语孟不同语孟中只

  • 孟子集疏卷八·蔡模

    宋 蔡模 撰离娄章句下【凡三十三章】孟子曰舜生于诸冯迁于负夏卒于鸣条东夷之人也【诸冯负夏鸣条皆地名在东方夷服之地】文王生于岐周卒于毕郢西夷之人也【岐周岐山下周旧邑近畎夷毕郢近丰镐今有文王墓】地之相去也

  • 春秋列国世纪编原序·李琪

    春秋一书事变至繁经文至约接王政之末流则可稽世道之升降备伯事之终始则具见中夏之盛衰详列国之离合则足究人心之聚散夫以二百四十二年之记一百二十四国之行事国各有史晋乘楚杌故典旧章册书浩博是非纷纠而春秋以万八千

  • 卷十八·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七存旧尚书注疏卷第七甘誓考异古本经威侮五行威作畏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不作弗下皆同注夏启嗣禹位位作立宋

  • 道行经远离品第十八·佚名

    佛言复次须菩提,梦中菩萨摩诃萨不入阿罗汉地。不入辟支佛地。不乐索其中。亦不教他人入其中。心亦不念般若中诸法。梦中视不般若中为证。心悉常在佛。如是须菩提,阿惟越致菩萨摩诃萨。当知是阿惟越致相。复次须菩提,菩萨

  • 佛说秘密三昧大教王经卷第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臣施护等奉 诏译尔时圣观自在菩萨摩诃萨。白金刚手菩萨摩诃萨言。我今于汝大仪轨中。我亦授与三摩地法。何以故由能观想此三摩地故。即能获得一切如来大自在法。而为一切三

  • 传授经戒仪注诀·佚名

    《三洞珠囊》引本诀,当为六朝道经。述传授经戒仪轨,包括太玄部十卷经目。大渊忍尔《五斗米道教法》认为恐怕是北朝末期作品。

  • 法句经·佚名

    又名《法句集经》、《法句集》、《昙钵经》、《昙钵集》、《法集要颂经》等。佛教经典。古印度法救撰,1卷。中译本有古代葛氏、竺得炎、支谦、法炬、法立、僧伽跋澄、佛念,天息灾等人古汉语译本,现代有法舫、了参等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