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南疆绎史勘本卷二十八

霅川温氏原本

古高阳氏勘定

目录

列传二十二

太湖:陆世钥、吴易、吴鉴、孙兆奎、沉自炳(弟自駉、华京、吴旦、赵汝珪、周瑞)、茹略文、李总兵(阙名)(任源邃、吴福之、徐安远)

长兴:金有鉴(王士麟、岑元泰)、徐昌明、姚志倬(张起芬)

海宁:俞元良

嘉兴:屠象美、陈梧、钱棅(郑宗彝)、(吴兴朱生附)

右太湖、浙西义兵列传第二十二。

◎案尔时长白荡、朱泾、四保汇等处揭竿联寨,出没无定。每以助饷名,殷户率遭剽敓;黠者辄豫贿免。湖道梗塞,久与官军持:是江南一劫也。嘉兴之徒,初无可观;惟长兴金、姚两路与湖兵相呼应。「原本」错落,兹以吴江孙烈士传证诸。

列传二十二

太湖:陆世钥、吴易、吴鉴、孙兆奎、沉自炳(弟自駉、华京、吴旦、赵汝珪、周瑞)、茹略文、李总兵(阙名)(任源邃、吴福之、徐安远)

长兴:金有鉴(王士麟、岑元春)、徐昌明、姚志倬(张起芬)

海宁:俞元良

嘉兴:屠象美、陈梧、钱棅(郑崇彝)

·太湖:陆世钥、吴易、吴鉴、孙兆奎、沉自炳(弟自駉、华京、吴旦、赵汝珪、周瑞)、茹略文、李总兵(阙名)(任源邃、吴福之、徐安远)

陆世钥,吴郡诸生,字兆鱼;以财雄于洞庭东湖。国变后,散财募士,保障乡里。苏州既降,约福山副总兵鲁之玙率众薄城焚堞以入。之玙战败死,钥乃遁归。

时湖傍诸生沉自征亦任侠自负,预备非常,造渔船千艘匿于湖。自征死,其弟中书舍人自炳、诸生自駉收其船以集兵;主事吴易因之起。易字日生,吴江人。生有膂力,跅弛不鞿。崇祯癸未进士,不谒选。福王立,见史可法于扬州;奇其才,题授职方主事,留之监军。乙酉奉檄征饷,未还而扬州失。六月,大兵徇吴江,县丞朱国佐以城降。诸生吴鉴,字子仪;欲起兵诛之。会黄蜚兵至自无锡,鉴喜,徒手入县庭骂国佐。国佐执送苏州郡守,询其党,抗声曰:『孔子、孟子、张睢阳、颜平原是也,何问为』!遂杀于胥门学士街。易闻而哀之,率众擒国佐,授鉴父汝延,令杀以祭鉴。于是与举人孙兆奎、诸生华京、吴旦及沉、陆辈谋举兵;旬日中得千余人,屯长白荡,出没五湖、三泖间,多所杀伤,道路为之梗。大兵之初至也,未习水战;易使部卒狎于水者,杂入农民散处湖畔,大兵将济,取民舟索人操之。前散处者咸集,乃棹至中流凿沉之,波溺无算。是时部郎王期升、吴景亶等起兵西山,克长兴;然兵不及易强,多弃之归易。唐王闻之,授兵部右侍郎兼右佥都御史,总督江南诸军。兵部侍郎杨文骢奏易斩获多,进为兵部尚书,封忠义伯。鲁监国亦授易兵部侍郎、长兴伯。

八月,总兵吴胜兆以舟师至,既败葛麟、卢象观等军,引兵追易。二十四日,出战塘口,夺胜兆舟二十。次晨大雨,不设备,为胜兆所袭,大败。易孑身走;父承绪、妻沈及女皆投水死,一军尽歼。华京先驱妻子入水,格杀数人;卒与大兵搏战,相持不释,同溺死。自炳及弟自駉、吴旦、赵汝珪等,皆战死。自炳,字君晦;自駉,字君牧;旦,字尔赤;汝珪,字子玉;京,字北舆:皆诸生中之有志行,知名于时者也。兆奎兵败将走,虑易妻女迁延或被辱;视其赴水然后行,遂为追者所获。械至江宁,见总督洪承畴,大言曰:『崇祯时有一洪承畴督师败绩,身死封疆;先帝亲祭十三坛,为文哭。今而又一洪承畴,为一人耶、两人耶』?承畴曰:『咄!尔无问一人、两人也,尔自为一人事可耳』。驱出斩之。

时义旗四列,多肆劫掠;惟世钥毁其家以充饷,敕勒部下妄掠一钱者罪必死,故其军独摄静。兵败,为僧去。明年春,吴江人周瑞字曼青,复聚众长白荡。官兵讨之败,八百人皆死;军声遂振,迎易入其营。已而入孙璋家饮。侦者知之,猝引大兵至,易与瑞并获,杀于杭州草桥门;璋父子亦死。

易部将茹略文字振先,余姚人。骁勇善战,少从军长兴,为千人长。浙西既降,略文携壮士千余人入太湖;从徐云龙破长兴,屡战有功。云龙死,乃归易;易优礼之,奏授总兵。每持长矛突阵;八月之败,略文手斫数十人,身被十余枪,血尽而仆。兵犹疑其佯死,连刃之。兵去,稍苏,捧其头以走;至浔溪,休于野庙。庙祝见而识之,曰:『子非茹某耶』?持之泣。傅以良药,百日愈。间行至长兴,访母及妻子,无一存矣。丙戌正月,又从军于麻湖,与大兵战,所杀过当;援绝乃亡。其将周志韬冲围出,收余众自保;鲁王遥授为参将。明年夏,兵败,赴水死。

「勘本」曰:读「明史稿」,于沉氏之序作自駉、自炳,皆诸生;当讹。而偕事者,有吴福之之名,其行实又略不载。以「佚史」总兵李某传较之,决非也;当从温氏所言为准。今「勘本」以福之事移纂吴稚山宗伯传后,庶几无间体裁。

太湖间与易同起兵而别分一路者,有总兵官李某(失其名与居);诸生任源邃、吴福之、徐安远等皆附焉。源邃深沉有大略,见所在起兵,往来游说,求可与成事者,皆不当意;喟然曰:『天下事,遂无可为乎?我视诸军皆儿戏耳』!及福之起兵,约源邃同就李氏,始合军,屡与大兵战。越三月,兵溃,总兵官李自刎死。源邃被执至溧阳,当事命之跪;曰:『若非明臣耶?见我不愧死,而尚欲屈我乎』!当事言:『子尚年少,盍姑待之』!源邃曰:『汝惟有待,故至此;我何待,速死耳』!福之,闽中礼部尚书钟峦子;自书绝命词于衣衿间,投湖死。安远字世珍,武进人。被擒,说之降;不屈,乃见杀。妻杨水、妾惠香,皆死之。

·长兴:金有鉴(王士麟、岑元春)、徐昌明、姚志倬(张起芬)

金有鉴,长兴人,字改玉。有膂力。乙酉六月,率里人许升、沈磊、沉士弘、金艳色等奉通城王盛澄为号,自署总兵;一战拔湖州,据守十余日,聚众万余。进攻长兴,不下;吏员王士麟引兵会之再攻,再败,士麟且战死。十月,有鉴战于吕山,盛澄遣金琪宇、毛蜚卿率兵二千来助,复不克;寻遣总兵贾应龙、杨象观、吴永昌、参将金筠鹿等合军夺城,复大败。回至梅溪,盛澄弟盛涤被围急,有鉴单骑援之,身中七矢;遂收健卒数十人间走宜兴山中,与岑元泰保守山寨。大兵逼,三战三北。及明年正月,复攻长兴,有鉴、元泰俱陷阵死。

徐昌明字闇本,初入卢象观军,署为监纪推官。既败,奔四安山,与有鉴合军。亦死于长兴西门。

是夏闰六月,长兴有姚志倬者,字子求,钱唐人;与参将方元章誓义举兵,以张起芬为将,破余杭、走于潜。战败,志倬逸去,元章死之。明年丙戌冬,合余众取江山,又不利;遂遁入括苍山中。既而,出怀玉山。其兄志元讹称志倬已降,因得脱;而志元被戮。乃走依詹兆恒,同破永丰。其后,迁徙无常。至乙未冬,入海攻崇明,殁于阵;浙东封仁武伯。起芬被执至杭,挫辱不屈;悬之树间,射杀之。平生不读书,刑讯时有诗云:『头能过铁身方显,死不封泥骨亦香』。

·海宁:俞元良

海宁俞元良字绥榖,祟祯进士。浙东既奉鲁王监国,画江而守;熊汝霖独以数百人渡海袭海宁,士民迎者以万计。汝霖欲择一人为主兵;时杭州搢绅之士避地居此,于其至也,咸来问讯。汝霖因敷陈大义,颇有感动,然多首鼠持论者。元良慨然曰:『事岂公一人事哉,元良敢独后』!遂任守城。寻败没。

·嘉兴:屠象美、陈梧、钱棅(郑崇彝)

大兵之下浙江也,传檄而定,兵不血刃,郡县皆置官吏矣。闰六月,令下薙发;嘉兴民猝起,不期而会者数千人,杀秀水知县胡之臣,婴城拒守。推翰林屠象美主其事(象美尝饬令备兵者也),迎镇将陈梧为帅;主事钱棅毁家充饷,吏部尚书徐石麒亦受盟。然皆文士不知兵,兵卒多市井子,甲仗、器械且不备。大兵在杭闻报,遣数百骑袭之。城上闻笳角声已胆落,陈梧率众御诸三塔湾,大败。象美出走,乱民追杀之。顷有诸生郑宗彝,字雪舫;袒臂呼市上,集者复千人,复与守者。十又六日后,饷不足;里民不便,潜通款于我营,引兵击杀之。城陷,遂被屠。宗彝与弟宗琦战死,一门俱自尽。石麒自缢,钱棅杀于湖。

「勘本」曰:镇将陈梧字肤公,上虞人;官都督佥事、定远将军。尝奉命西征,拥兵蛟关。后入舟山战败,死。以上诸传,皆与太湖兵同时起义者也。

按吾郡吴江旧县志载:『有施世杰者,字宾王,为故明诸生;着「酉戌杂记」,今已轶。往尝于同里顾氏见所钞记中「孙烈士传」,于湖兵之起讫最详。惟吴易之「易」作「易」;按诸史册,皆非也。今节其传之大凡,以补本史之不足,其略曰:

国朝顺治元年,定鼎燕都;洪河以北,秦、晋诸郡咸入版图。乃命豫王转西征之锐卒,回旗东指,定山东、略河南。二年,克广陵,自仪征渡江,下陪京、破太平。豫王留守金陵,遣贝勒王统水陵兵由苏州,定浙西。时大兵南渡,势如风雨。苏州既下,我邑叶令嵋弃官走,朱县丞廷佐迎降;众庶纷然,归命恐后。而举人孙兆奎者,素怀殉国之心,奋不顾难,与职方吴易等倡议兴复;散家财募水卒,旬日间得三千余人。遂拥易为主盟,而奎佐之。于六月朔,起兵湖中,传檄远近,广树声援。于是云间沉犹龙、昆山顾锡畴、秀水陈谟、平湖倪长圩等,皆同时应之。鲁王监国浙东,奎等遥受节制。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东西飚动,所在蜂起;吟啸四顾,舳舻雨集,皆奎等为之倡也。

先是,议者谓:『天下之势始于北,而终于南;一气之运,建于子而屈于午。本朝发祥辽左,五边为一;明自神宗以来,竭中华全力仅足搘拄。今荡除寇盗,混合南北良将精兵,所当披靡。江南所恃,惟在水战。而大众深入,擅湖山之利,诸险要悉为凭守;舟楫无所用其长,奇智无所运其权。大势若此,而妄有所图乎』?奎曰:『我岂不知国家大势不在江南,戎马及斯而强欲御之,何异游步于蹄涔、称戈于井底!但恨有明养士三百年,一旦至此,而南北诸臣死节寥寥、义声寂寂!我故欲一身殉之,藉以鼓义士之气、羞懦夫之颜,庶不负累世之厚泽、平生之壮志。其成败,听之而已』!遂整旅而行。闰六月,攻下邑城,廷佐被杀。进薄郡城,内外大扰。会明将吴志葵亦声言来攻,其前锋鲁瑟若集舟数千,突门先进,纵火焚公署;城中居民号呼相应,火光接天,易军在后。侍郎李延龄、中丞王国宝止有骑兵千余,悉屯于城之东南隅;登盘门瑞光寺浮屠以观外来兵势,相与谋曰:『近因薙发之令,故外衅得乘。然敌虽众,非有谋士、虓将、精骑、健卒,不过乌合之辈乘时剽掠,击前则后不支、击左则右不应。人众而嚣,是无纪律;穿城而进,是有轻我心。当权敛戌卒,避其锐气。俟过日中,其气必怠;突选马骑蹂而躏之,破其前锋,余必溃散,不足虑也』!乃秣马蓐食,厉兵以待。良久,见外兵弃仗,各运财物;因选兵百余出盘门,环城而转,多张旗帜为疑兵,扬言江宁援兵将至。外兵即纷纷引退城外;先以轻兵挑之,众乱,遂纵虎骑夹击,矢发如雨,大破之。乘胜逐北,杀千余人。前所遣骑,又突至阊门截杀;众争赴船,沸声若雷,悉皆奔散。城中民震惧,复闭门以守。易军亦退于离城数十里之大漾立营,往来为游兵,尝败官军于五龙桥。

时有浙东人李九成假名建义,以战舰千号,宵昼劫掠,民罹其毒。兆奎与易密谋歼之;伪为结好,以弛其备。约以期日,两军合营。或以军形羸弱,大敌方强,不宜自翦羽翼;奎曰:『不然!今日之势,正如寸刃剚鲸、空拳搏虎,所恃以号令人众者,惟此区区之信义耳。若纵彼焚劫,且假成为名,则所在之民谁非寇仇;是敌未至,而先自败矣』!于是密约乡豪以为内应。八月七日,遣骁将许某统十三艘往讨。先有黑气如长堤,直扑李营而陨;北风大起,尘埃障天。未几,复大雾,咫尺不相睹。兵已渐逼,李营之众咸喜,以谓吴军来合营也。俄而炮声大起,兵已四集,李众大溃。九成冲围西走,兵塞其前;大惊,弃仗就缚。至烂溪,斩之;所俘妇女皆遣还。当时起事诸人,或潜行泽国、啸聚水乡,未尝见大敌;拥众一、二千,即志气盈溢,以谓黄金横带、列土分茅,指日可俟。缘是人无战心,兵至冲敌,甚有自相违贰而溃者。惟奎整辑戎卒,戒无侵掠,众颇效命。

已而,贝勒王留内院张存仁守临安以拒浙东,自将步骑十余万鼓行而东;遂自崇德,进攻嘉兴易军。探者遥见红盖映日、旌旗蔽天,势如长蛇,横亘数十里。旋围其城,炮声不绝。甫一昼夜,城遂破。复分兵攻下旁近郡邑,咸设兵固守。贝勒王振旅还京,行至八斥,兆奎等以神枪来击,颇多伤者。又明将黄蜚兵卒数万在太湖中,其军势较诸营为最强;乍前乍却,以观世事。奎劝易致书于蜚,欲与之合;而蜚已由吴淞江屯泖湖,将出云间合沉犹龙军。李延龄将八百骑自苏追杀之,李成栋复将舟师合战,蜚军大溃;遂擒蜚,余众悉降。江宁以南、钱唐以北,惟易、兆奎一军而已。

七月二十日,嘉兴总镇李遇春兵五十四艘过吴江,自平望至白龙桥列陈三十里,易与兆奎来击。会陈湖沉某至(当是自炳、自駉也),适吴、沉两军相为犄角,遇春兵败而退。几,吴提督胜兆军至,与战,互有胜负。兆奎留易守营,自率锐卒伏芦苇中;昏时大兵过之,为奎所袭,杀伤甚众。胜兆回军,易众皆酾酒相贺;而奎戒其下谨备无懈,盖知胜兆之将大集兵一举而扑灭也。俄而胜兆合四郡兵至石桩桥,诸港路皆断绝。易军无见粮,营中震慑;劝奎走海。奎曰:『今四围皆兵,即欲走海,其可至乎?事之不济,我将横尸水上,遂「以身许国」之志;岂能窜伏海洋,苟求存活邪』!黎明,大兵鳞集,八面环攻;炮火雷飞,箭若雨注。会阴雨连旬,易营泞滞;举炮炮不震,持弓弓弦解。奎往来督战,自寅至午,官兵益多;易众内溃,自相击杀赴水者不可悉数。奎见势不可为,乃与父诀;先沉妻子于河,视其死而后自溺,父死于兵。易与骁骑数人易服乘小船南走;父亦遇害。余兵尽为大兵所俘:八月二十二日事也。自六月起,至此未三月,而全军尽没。奎溺水气未绝,为兵所缚;至苏州,王国宝欲降之,不屈。乃解赴江宁见洪承畴,奎厉声诘之曰:『先帝时闻督师洪承畴死,亲祭哭之;今而又一洪承畴,为一人邪、两人邪』?承畴无以应,曰:『汝无问一人、两人也!汝自为一人事耳』!驱出斩之。兆奎临刑,怡然赋诗,颜色不变。时年三十有九。

明年,易子复集溃散,徇至嘉善见执;械送杭州,死之。

「梦华潭丛录」载:『或传孙孝廉兵败,执至白下;洪经略与之有旧,问曰:「先生在兵间,审知扬州阁部史公果死邪?抑未死邪」?孝廉曰:「经略从北来,审知故松山殉难督师洪公果死邪?抑未死邪」?洪乃大恚,呼麾下驱出斩之』。与施传异。温氏即引施传之言为准;附此备参。杨氏跋语中亦载施世杰所作「孙烈士传」,谓世杰有「丹桂楼杂制」二十六种,「酉戍杂记」其一也;书已散佚,惟烈士一传犹有缮写者。其深识时势、明于兵机、议论卓荦,足以补死事诸臣传之阙。

又案孙、吴之后,有朱生者起兵南浔;为吴兴朱文肃(国桢)诸孙也。时帅其众数千,出没吴淞、泖淀间,北拒王师,转战白龙桥北。寻败,受执,语不屈;大帅断其喉殪。友人某,潜抱尸以楮封喉殓之,归其家。其妻某氏,一恸而绝;既苏,日夜哭,竟断肠死。杨氏曰:『朱生事,余得之郑元庆「湖录」「五行考」中,惜也逸其名。虽然,其名逸而其人自磊落轩举于宇宙间,盖以扶天纲而立人纪者也。昔年舟过淞、泖间,或谓余曰:「国初有朱少师之孙某,举义旗屯兵于斯;战败死难」。是时残照在空,水天混一;慨然想见异军苍头特起,舳舻雨集、旍旆星罗,雷斧轰輘、风樯闪旸;回既坠之日、嘘已烬之灰,雄魂毅魄长在太虚,髣佛有云车霓裳猎猎然从空而下。噫!事往百数十年已,觉其人凛凛犹有生气。若彼陈演、谢升、李建泰、魏藻德之徒名秽史册,亦克寿世于无穷,然而人皆不屑齿其名;即偶齿其名而唾骂随之,不啻狗彘焉。呜呼!怖矣!

猜你喜欢
  卷二十·本纪第二十·神宗一·张廷玉
  ●崇禎長編卷之六十一·汪楫
  第五十二回 关提督粤中殉难 奕将军城下乞盟·蔡东藩
  卷之九十七·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三百八十·佚名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卷之四·佚名
  卷之二百三十九·佚名
  卷之五百五十六·佚名
  皇王大纪卷五·胡宏
  卷十四·宇文懋昭
  一○一○ 两广总督巴延三等奏抽改《通鉴纲目续编》数目折·佚名
  ·昭忠祠碑记·丁曰健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二·丁传靖
  卷六十七 仲尼弟子列传第七·司马迁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叶阊·唐圭璋

      阊字史君,号秋台,又号直庵,金华人。咸淳间,守南康。元军至,迎降。   摸鱼儿   倚薰风、画阑亭午。采莲柔舻如语。红裙溅水鸳鸯湿,几度云朝雨暮。游冶处。最好是、小桥芳树寻幽趣。绣帘低护。任凉入霜纨,月侵冰簟,长夏

  • 卷174 ·佚名

    连文凤 晚步 不知风露寒,深坐翠微间。 对酒秋花尽,看云暝鹤还。 钟声黄叶寺,樵唱夕阳山。 安得吟身健,长随白日间。 连文凤 王昭君 使者相随出汉宫,辞君上马去匆匆。 只因自恃好颜色,不把金

  • ●卷十。恩叙五·梁章钜

    道光十九年九月十九日本处奏:军机处行走满、汉章京,自道光十六年九月保奏之后,已逾三年。臣等留心察看,择其行走勤慎者数员,公同酌拟。刑部笔帖式崇祥,请作为候补主事,遇有本部题选咨留主事缺出,即行奏补。理藩院笔帖式崇泰,请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二百六十三·佚名

    万历二十一年八月壬午朔霍州及洪洞县地震有声○先是御史徐申奏北台不宜多选南台不必避籍吏部都察院议南台回避原非 祖制盖御史职在紏察管差特其一事若概以南直人回避本贯委非政体今次取到人数严加精选以少为贵查北省

  • 卷之二百二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题今献备遗后·项笃寿

    是编凡四十有二卷计二百四人所可考信者仅仅有此他所遗佚良不知其几也诸君子者勲名徳业即人人殊要之皆以心术为本而以正直忠厚行之故其立朝也有蹇蹇谔谔师师之风其居乡也有雍雍肃肃温温之度而卑卑庸庸赫赫可喜者不与焉

  • 清经世文编选录·佚名

    请开台湾米禁疏条陈台湾事宜状治台湾私议台湾设官庄议上福节相论台事书台湾城工可缓议与程梓庭制府书上杨中丞书上某兵备论治台书议复水师李提督台湾治略筹防之策(二条)乞总署代奏下忱书论日人经营台湾论台湾亟宜变法种

  •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佚名

    八四八 军机大臣和珅等奏遵旨将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并《一统志》纂办情形折乾隆四十七年二月十七日*臣和珅、臣曹文埴谨奏:窃臣等纂办《一统志》,钦奉谕旨:将原任刑部尚书张照事迹补入《松江府志》,其各省志书内有

  • 夏侯详传·姚思廉

    夏侯详,字叔业,谯郡谯县人。十六岁时,父亲去世,服丧期间因哀痛过度而伤害了身体。在墓前的茅屋中居住三年,曾有三只脚的鸟飞来栖在门上,大家都感到奇怪。服丧期满,刺史殷琰召去补主簿之缺。宋朝泰始初年,殷琰以豫州反叛朝廷,宋

  • 樊叔略传·李延寿

    樊叔略,是陈留人。父亲樊观,在魏朝做官时,任南兖州刺史,河阳侯,被高氏所杀。樊叔略被处以腐刑,在殿省供役使。身高九尺,很有志气。颇遭嫉妒。内心不安,于是逃到函谷关西。周文帝器重他,安置在自己身边,授职都督,荫袭爵位为侯。大

  • 李邦宁传·宋濂

    李邦宁字叔固,钱塘人。初名保宁,宋时一小太监。及宋朝灭亡,便随瀛国公见世祖,留在内廷供职。为人机敏,很合帝意。帝令他学蒙古语及诸蕃语,能较快通解,于是更得到信任,授御学库提点,升章佩少监,迁礼部尚书,提点太医生事。成宗即位

  • 三十三年·佚名

    (丁亥)三十三年清康熙四十六年春正月1月2日○丙辰,刑林溥六次,溥以爲:「往申潽家示疏草,潽以爲:『家有老母,何可妄爲如此事?』雖不極力挽止,以老親之故止之。」林泓供,作書授以徵,使傳於溥事,一如前招。又以春澤不見慶科,父兄爭執,大

  • 卷十二·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防卷十二燕礼第六之二席工于西阶上少东乐正先升北面立于其西正义郑氏康成曰乐正扵天子乐师也凡乐掌其序事乐成则吿备 敖氏继公曰乐正先升亦变扵射礼也北面立

  • 中阿含经卷第二十四·佚名

    东晋罽宾三藏瞿昙僧伽提婆译因品第四(有十经)(第二小土城诵)因.处.二苦阴增上心.及念师子吼.优昙愿.想最在后(九七)中阿含因品大因经第一我闻如是。一时。佛游拘楼瘦。在剑磨瑟昙拘楼都邑。尔时。尊者阿难闲居独处。宴坐思惟

  • 叙·呆翁行悦

    列祖提纲录叙住金陵栖霞寺古闽嗣祖沙门大依撰吾宗自大智以下。典模大备。诚所云三代礼乐也。洎南宋后。稍凌夷衰微矣。有明二百余年。岌岌於广陵散熹庙间。诸老先后。高建旗鼓於江东南。嗣而两宗门下。莫不家发丰城之

  • 巴西:未来之国·茨威格

    《巴西:未来之国》由斯蒂芬·茨威格著,完美地再现了巴西的过去,更寄托了茨威格对人类文明的全部希望。这里的“未来”并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甚至不是指科技、艺术等文化形式,因为文明发达的欧洲社会也难逃两次世界大战的

  • 使署闲情·六十七

    四卷,六十七辑着。范成序有云:『公(指六十七)本于使署之余,作诗歌以适闲情,因有是集一卷;余与修志时,已采入「杂着」中矣。既而志事已竣,公又搜集近时台湾诗文若干首,不暇补入;公既珍惜此邦之文献,且不忍没人之长,因即移己之集之名

  • 宋史纪事本末[四库本]·陈邦瞻

    纪事本末体中国宋代史专著。陈邦瞻撰。最早刻于万历三十三年(1605),是为原刻本。后有淮南巡抚黄吉士的合刻本,明末有江苏太仓张溥的论正本以及清代的江西书局本、广雅书局重刻本等10余种版本。1977年中华书局出版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