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虚堂和尚语录 第五卷

虚堂和尚语录 第五卷

颂古

侍者 无隐 编

世尊忉利天为母说法。优填王思佛

紫金光聚照山河。天上人间意气多。曾敕文殊领徒众。毗耶城里问维摩

世尊因。乾闼婆王奏乐。其时山河大地。尽作琴声。迦叶起舞。王问迦叶。岂不是阿罗汉。诸满已尽。何更有余习。世尊云。实无余习。莫谤法也

有三尺剑。可以谒赵国。无千里眼。难以见悬丝。巍巍堂堂。三界大师

世尊因。外道问。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佛良久

有力量人终是别。等闲垂手便相应。何如夜半榑桑日。推上须弥最上层

罽宾国王。仗剑问师子尊者

夜阑天际堕金盆。膝上焦桐调转新。易水悲风轻按指。鸾胶难续断膓人

婆子烧庵

铁壁迸开云片片。黑山辊出月团团。就中明暗相凌处。天外出头谁解看

善财童子参五十三知识。末后到弥勒楼阁

大人境界终难到。到后如何说向人。不是当人知见力。莫将知见别疎亲

达磨见梁武帝

玉箫吹彻凤凰台。古殿深沉晓未开。满地落花春已过。绿阴空锁旧莓苔

楞严经云。吾不见时。何不见吾不见之处

石润非玉。水丽非金。大禹决而西[濂-兼+(朔-月)]。卞和泣而陆沈。美兮渺兮。错古砻今

昔有老宿。一夏不为师僧说话

冷冷寒溜泣秋[堅-臣+(虍-七+(一/谷))]。才会沧溟便泛舟。见说许由曾洗耳。可怜巢父更鞭牛

维摩经云。其施汝者不名福田

青山白云。碧溪萝月。画虎成狸。只得一橛

智者大师在南岳。悟法华三昧

好将真法供如来。花在幽岩险处开。一夜狂风吹欲尽。落英无数点苍苔

老子曰。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

青牛仙。去不虚传。常用虚中落断边。自是一生多蹇薄。夜深犹立古皇前

南岳思大禅师。因志公令人传语

一口吞尽三世佛。牙如剑树眼如铃。断弦不必鸾胶续。只要知音侧耳听

夫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笾[竺-二+豆]才陈见圣人。莫将生死较疎亲。清台历日烦君看。一岁终须有一春

倩女离魂

行吊先桃茢。丧车后纸钱。老胡门下客。宁可入黄泉

调达谤佛

万仞崖头[拚-ㄙ+ㄊ]得去。不知何处觅全尸。业风吹起再苏醒。却问如今是甚时

女子出定

野水浮轻楫。暖烟生紫蒪。晚来湖上望。多是罟鱼人

王常侍访临际。问。者一堂僧。还看经否

事到无心不苟欺。乌玄鹄白尚怀疑。自非亲见黄头老。争敢逢人泄漏伊

杨大年。参广慧琏和尚。发明有颂。八角磨盘空里走。金毛狮子变作狗。拟欲将身北斗藏。直须合掌南辰后

白石凿凿。韫尔美璞。君子道晦。君子斯乐

陈操尚书。一日与众官登楼。望见数僧。有一官人云。来者总是行脚僧。尚书云。不是。官人云。焉知不是。尚书云。待近与诸公勘过。须臾僧至。尚书召云。上座。僧举首。尚书云。不信道

李咸曾相壶丘子。随变难分丞自逃。输与高楼凝望者。炯然明可察秋毫

庞居士临示寂。以首藉于頔相公膝。嘱云。但愿空诸所有。慎勿实诸所无

欲识穷原处。何人为指迷。夕阳鸡犬外。桃李自成蹊

裴相国问僧。看甚么经。僧云。无言童子经。裴云。有几卷。僧云。两卷。裴云。既是无言。为甚却有两卷。僧无语

曾落石霜机外笏。又扶粗行到唐天。只将四海垂纶手。鰕蟹鱼龙一串穿

黄檗在南泉。作首座。甘贽请施财

抛来撒去互施呈。地狱门前鬼眼睛。觑破髑髅肝胆外。摩醯顶上复重明

陆亘大夫问南泉。肇法师也奇怪

裁书拟欲扣天阍。往往无人可共论。因得老生轻指拨。临风不觉暗消魂

钱唐镇使。在界上。凡见僧便问。若相契即留止宿。有二僧。从马大师处来。便问。大师有何方便。僧云。即心是佛。便被揖出。又有二僧。到亦如前问。僧云。非心非佛。亦被揖出

碧油幢下立功勋。韬略双全独见君。一自赤心来报国。边头刁斗不曾闻

寒山拾得。预知沩山来国清受戒

灵山一别无碑记。三度亲曾作国王。主丈再探知远近。眇然天地略玄黄

六祖谓门人云。吾欲归新州

兴在天南天尽头。未行先已到新州。来时无口去无伴。那更萧萧黄叶秋

让和尚云。道一江西说法。不见寄个消息来

老婆心切日忡忡。恐堕他家齑瓮中。消息得来胡乱后。江西宗派好流通

忠国师问紫璘供奉。甚处来。奉云。城南来。师云。城南草作何色。奉云。作黄色。师乃问童子。城南草作何色。童子云。作黄色。师云。只者童子亦可帘前赐紫对御谈玄

欲把枯膓尽底倾。出门不觉又叮咛。劝君及早回头去。莫待春风柳眼青

马祖因。百丈再参

啐喙之机类不同。飞星撒火髑髅空。偷心死尽难为活。忽见金乌出海东

百丈野狐

不落因果。突出野狐。人心似铁。官法如炉。不昧因果。得脱野狐。顶上无骨。颔下有须

黄檗因。临际自大愚归

拔树鸣条浩浩风。雨云翻覆在其中。千波万浪惊天地。到海方知信不通

禾山四打鼓

草履为冠松作钗。一般潇洒眼头乖。语音只在风檐下。终日无人不下阶

夹山云。路逢死蛇莫打杀。无底蓝子盛将归

担板汉。没拘束。饿死首阳山。誓不食周粟

来山云。我二十年住此山。未曾举着宗门中事。有僧问。承和尚有言。二十年住此山。未曾举着宗门中事。是否。山云。是。僧便掀倒禅床。山休去。至明日普请掘一坑。令侍者请昨日问话僧来。山云。老僧二十年。只说无义语。今请上座。打杀老僧。埋向坑中。若不打杀老僧。上座自着打杀。埋此坑中。其僧束装潜去

海运鹏抟日月忙。夜光潜透斗牛傍。非惟按剑屡生子。瞎眼波斯满大唐

麻谷一日纸帐内坐。以手巾盖头。披云入见便作哭声。良久出去法堂。绕禅床一匝再来。谷去却手巾而坐。云云。死中得活。万中无一。谷下床。作抽坐具势。云近前把。住云。前死后活。尔还甘否。谷云。甘即甘。阿师堪作甚么。云推开云。知道。尔前言不副后语

五十笑他先百步。何如骑马胜骑牛。不须重较多和少。归到家山即便休

风穴因。僧问。语默涉离微

以玉抵鹊。以鼠为璞。眇然视之。太虚寥廓

首山示众。诸上座不得盲喝乱喝。寻常向尔道。宾则始终宾。主则始终主。宾无二宾。主无二主。若有二宾二主。两个即成瞎汉。所以我若立尔须坐。我若坐尔须立。坐则共尔坐。立则共尔立。虽然如是。急着眼始得

宾主有无俱遣外。行藏须要出常情。无栖泊处开门户。月到中宵不敢明

南院因。僧问。赤肉团上。壁立万仞。岂不是和尚语。院云。是。僧便掀倒禅床。院云。尔看。者瞎汉乱做。僧拟议。院便打。趁出

日月无光杀气浮。揭天鼍鼓战豼貅。捷呼获下真番将。那个儿郎不举头

邓隐峰辞马祖。祖云。甚处去。峰云。石头去。祖云。石头路滑。峰云。千木随身。逢场作戏。便去。到石头。绕禅床一匝。振锡一下。问云。是何宗旨。头云。苍天苍天。峰无语。回举似马祖。祖云。汝更去。待他道苍天苍天。汝便嘘两声。峰又去。依前问。头乃嘘两声。峰又无语。回举似马祖。祖云。向汝道。石头路滑

石头路崄人难到。到者方知滑似苔。两度三回虽跶倒。满身泥水又归来

南泉住庵。时一僧到。泉云。我上山作务。斋时做饭吃了。送一分来。其僧饭了。将家事一时打碎。就床上卧。泉伺久不来。遂归见僧卧。泉亦就卧。僧便起去

短裤长衫白苎巾。吚吚月下急推轮。洛阳路上相逢着。尽是经商买卖人

南泉云。心不是佛。智不是道

昨日因过竹院西。邻家稚子隔溪啼。山寒水肃半黄落。无数归鸦卜树栖

干峰示众。法身有三种病二种光

贝叶持来晓者疎。自称灵验世无如。依然还我唐人译。始有人知是梵书

琅[王*耶]因。僧问。清净本然

不设陷阱。不挥雪刃。一箭穿杨。神目不瞬。翻思昔日李将军。射虎之机犹是钝

大慈示众。山僧不解答话。只是识病。时有僧出。慈便归方丈

轻如毫末重如山。地角天涯去复还。黄叶殒时风骨露。水边依旧石斓斑

德山托钵

德山疑处问岩头。惹得浑家一地愁。父又咒儿儿咒父。冤冤相报几时休

雪峰问僧。甚处来。僧云。浙中。峰云。船来陆来。僧云。二途俱不涉。峰云。争得到者里。僧云。有甚隔碍。峰打趁出。僧过十年后再来。峰又问。甚处来。僧云。湖南。峰云。湖南与者里。相去多少。僧云。不隔。峰竖拂子云。还隔者个么。僧云。若隔则不到也。峰又打趁出。僧住后。凡见人便骂雪峰。有同行闻得去问。兄到雪峰。有何言句。便如此骂。僧举前话。被同行诟叱。与之说破。当时悲泣。常向中夜焚香。遥礼雪峰

见说闽山多蛊毒。千方百计避无由。殇中既有催魂鬼。一命还他方始休

雪峰住庵。有僧敲门。峰放身出云。是甚么。僧亦云。是甚么。峰低头归庵。僧举似岩头。头云。我当时若向伊道末后句。天下不柰雪老何

扶过断桥水。伴归明月村。只知途路远。不觉又黄昏

雪峰因。三圣问。透网金鳞。以何为食

新罗主丈遂宁钵。衲子家风那个无。一等看来如墨黑。谁能重与较锱铢

雪峰自着塔铭

风冷蒹葭雨作秋。倚门无意谒诸侯。明年再决龙蛇阵。塞北安南一道收

雪峰云。三世诸佛。向火焰里。转大法轮。云门云。火焰为三世诸佛说法。三世诸佛立地听

烈焰澜翻为说时。百千诸佛尽攒眉。梵音深远难明辨。只许韶阳雪老知

舡子嘱夹山。汝向后直须藏身处没踪迹

药贴明明说得亲。不知里面伪和真。谆谆教诫痴儿女。莫把方书误后人

夹山初住京口寺。因僧问。如何是法身。山云。法身无相。又问。如何是法眼。山云。法眼无瑕。时道吾在座下失笑。山请益。后散众。参舡子省发。后归聚徒道。吾令僧往问。如何是法身。山云。法身无相。又问。如何是法眼。山云。法眼无瑕。僧回举似道吾。吾云。者汉此回方彻

始见春花归阆苑。又逢秋叶堕宫墙。思量世事如翻掌。谁得长生不死方

赵州因。僧辞。乃嘱云。有佛处不得住

有佛无佛不得住。三千里外无凭据。赵州赢得口皮光。却是者僧知落处

赵州访茱萸

世路风波只自知。见人多是不扬眉。呼灯隔夜书名纸。未审朱门复见谁

赵州庭前柏树子

有问自知无答处。却将柏树当门庭。摇风摆雨经年久。不似松根有茯苓

刘铁磨访沩山

春暖山桃次第红。翩翩蝴蝶斗芳丛。蓦然一阵狂风至。辊入花枝不见踪

南泉.归宗.麻谷.同去。礼拜忠国师

各将财本去经营。上国如天好趁晴。未出门时先算帐。如何得到凤凰城

丹霞访忠国师。值师睡次。见侍者耽源

踪迹由来久避秦。洞门深锁古台春。落花只为随流去。便有寻芳拾翠人

玄沙问镜清。不见一法。是大过患

雪老门高儿女盛。又能情重贵天伦。把家干蛊虽相似。也有贪杯落草人

玄沙访太原孚上座。适值在水楼上打水。沙云。相看。孚云。已相见了。沙云。甚么劫中曾相见。孚云。莫瞌睡。沙白雪峰云。已勘破了。峰云。作么生勘破。沙举前话。峰云。汝着贼了也

象王象子尽相随。岸上人看蹄蹈蹄。香草细飡知饱足。归来不待日头低

岩。头示众。大凡唱教。须从无欲中。流出三句。只是理论。咬去咬住。欲去不去。欲住不住。或时一向不去。或时一向不住

三文买个捞波子。摝蚬捞鰕得几年。逆顺短长休要说。谁家屋里灶无烟

岩。头因沙汰。在甘贽家过夏。补衣次。贽行过。头以针作劄势。贽遂整衣欲谢。妻问云。作甚么。贽云。说不得。妻云。也要大家知。贽举前话。妻云。此去三十年后。须知一回饮水一回噎。女子闻云。谁知尽大地人性命。被奯上座针锋上劄将去也

夜半三更来讨火。我骂尔兮尔骂我。相唤相呼归未归。也有无衣草里坐

石头因。药山问。三乘十二分教。某甲粗知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劄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

沩山云。老僧百年后。山前檀家。作一头水牯牛

百年犹恐没人知。名字仍将左胁题。入水入泥难放牧。仰山只得半边骑

沩山问仰山。甚处来。仰云。田中来

一日须来三五度。有时欢喜有时嗔。改头换面休疑着。元是尖檐帽下人

鼓山晏国师示众。鼓山门下。不得咳嗽

辽空一箭九重城。雪老门风尽有声。见说禁班宣号令。耶边浑不许人行

法华举和尚访琅[王*耶]

青郊鸣锦雉。绿水漾金鳞。安得郢中客。共歌台上春

兴化因。僧问。四方八面来时如何。化云。打中间底

塞北烟尘终载静。江南花木四时荣。不须特地分强界。万里山河似掌平

洞山。聪和尚。尝自负柴上山。路逢一僧。问。山上有柴。何故将去。山放柴于地云。会么。僧云。不会。山云。我要烧

此行莫拟几时回。此去应须到五台。若过曼殊放光处。殷勤为我记归来

云门示众。析半裂三。针个鼻孔在甚么处。为我一一拈出来看。自代云。上中下

昔年曾扣睦州关。负义忘恩当等闲。见说吴音俱变尽。语言浑似广南蛮

云门云。平地上死人无数

声如鸣玉静边闻。谁信幽人不见君。花到海棠将寂寞。绣衣犹把麝香熏

洞山冬夜吃菓子

拄天拄地黑如漆。不分昼夜是何物。拈来抛向屎坑中。火里红莲香拂拂

保福展和尚因。僧问。雪峰平生有何言句。得似羚羊挂角时。云。我不可作雪峰弟子不得

生平未审何言句。得似羚羊挂角时。拊击自然皆率舞。不须羌管隔云吹

大隋真和尚因。僧辞。隋问。甚处去。僧云。峨眉礼普贤去。隋竖起拂子云。文殊普贤总在者里。僧画一圆相。抛向背后。隋云。侍者将一贴茶。与者僧去

弥漫万树梨花雨。冻玉堤边水欲流。顷刻阳乌升太白。那时浑不见踪由

法云杲和尚示众。老僧熙宁三年文帐。在凤翔府供申。是年华山崩陷了八十里人家。汝辈后生茄子瓠子。那里知得

隔水何人歌竹枝。动人情思极幽微。夜深转入单于调。月朗风高听者稀

龙济示众。具足凡夫法。凡夫不知。具足圣人法。圣人不会

融峰强万丈。未话足先酸。若不缘云去。那知星斗寒

芭蕉示众。尔有主丈子。我与尔主丈子

尔有更须当面与。渠无背手夺将来。蓦然夜半化龙去。黑雨鸟风裂地雷

广德周和尚因。僧问。承教有言。阿逸多不断烦恼。不修禅定。佛记此人成佛无疑。此理如何。德云。盐又尽。炭又无。僧云。盐尽炭无时如何。德云。愁人莫向愁人说。说向愁人愁杀人

收放随时虽有准。出门入户恐难论。长安路子君须到。莫向深村草里蹲

资福示众。隔江见资福刹竿便回

望见刹竿回首去。脚跟三十谩轻酬。人言阆苑花千树。不直仙家十二楼

鲁祖凡见僧来参。便面壁而坐

泉石膏肓不可医。晓钟吟到夕阳时。天然句子终难得。几向风前暗皱眉

修山主悟空法眼。行脚到地藏院。避雨向火道话。地藏入来附火。乃问。山河大地。与上座自己。是同是别。修云。不别。藏竖起两指而去

火炉头话几多般。自己同时作么观。直下起来呈两指。山河大地黑漫漫

翠岩。夏末示众。一夏与兄弟。东说西话

发言先要心无愧。遣事应须理处长。莫学里晡扌耪摺4映聊捍砩塘

猜你喜欢
  卷第六·德清
  老子化胡经·佚名
  易理与佛法·太虚
  佛说大乘不思议神通境界经卷上·佚名
  圆悟佛果禅师语录卷第十八·圆悟克勤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二十九卷·圆照
  僧 制 今 论·太虚
  覆赵慧纶居士书·太虚
  卷第九·佚名
  金刚錍·湛然
  五家正宗赞序·绍昙
  卷第九十六·霁仑超永
  卷第十·元来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卷第四十九·澄观
  佛说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经疏神宝记卷第三·善月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刘应李·唐圭璋

      应李字希泌,号省轩,建阳人。初名棨。咸淳十年(1274)进士,调建阳簿。入元不仕。至大四年(1311)卒。编有事文类聚翰墨大全传于世。   祝英台近   登武夷平林   濯沧浪,歌窈窕,云日弄微霁。屏倚曾空,鹤去几何岁。尚留洞

  • 第一折·佚名

    (冲末扮李德义同搽旦王腊梅上)(李德义云)小可汴梁人氏,嫡亲的五口儿家属。哥哥李德仁,小生李德义,嫂嫂陈氏,浑家王氏,小字腊梅。我根前无出,哥哥有个孩儿,唤做神奴儿。俺两房头则觑着那孩儿。这个家私,都是哥哥、嫂嫂掌把着。

  • 卷七·方回

    钦定四库全书 瀛奎律髓卷七      元 方回 编风怀类 晏元献类要有左风怀右风怀二类男为左女为右今取此义以类凡倡情冶思之事止於妓妾者流或记辞寓讽而有正焉不皆邪也其或邪也亦以为戒而不践可也 五言【十二首

  • 卷九十·陈元龙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歴代赋彚卷九十音乐箫韶九成赋【以曲终九成百  唐兽皆舞爲韵】阙 名圣人顺天道防人欲布和以调其性宣乐以察其俗气将道志五声发以成文化尽欢心百兽率而叶曲茫茫大空乐生其中声随化感律与天通交四气

  • 卷七十五 眭两夏侯京翼李传第四十五·班固

    眭弘字孟,鲁国蕃人也。少时好侠,斗鸡走马,长乃变节,从嬴公受《春秋》。以明经为议郎,至符节令。 孝昭元凤三年正月,泰山、莱芜山南匈匈有数千人声,民视之,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围,入地深八尺,三石为足。石立后有白乌数千

  • 杂传第三十七·欧阳修

    ○翟光邺翟光邺,字化基,濮州鄄城人也。其父景珂,倜傥有胆气。梁、晋相距于河上,景珂率聚邑人守永定驿,晋人攻之,逾年不能下,景珂卒战死。光邺时年十岁,为晋兵所掠,明宗爱其颖悟,常以自随。光邺事唐,官至耀州团练使。晋高祖时,历棣

  • 卷六·舒赫德

    甲戌徐绩奏言臣于二十日移营梁土闸地方距临清五十余里阿思哈兵到防齐进发是日戍刻接临清州知州秦震钧副将叶信禀称十七十八两日贼人并未攻城十九日三更时有贼众用大车三辆装载秫稭板片木料蜂拥而来欲烧攻南门官兵于

  • 唐鉴卷二十四·范祖禹

    昭宗天祐元年正月全忠杀崔将刼帝迁都引兵屯河中丁巳帝御延喜楼全忠遣牙将冦彦卿奉表称邠岐兵逼畿甸请帝迁都洛阳帝未及下楼宰相裴枢以得全忠遗书促百官东行戊午驱士民号哭满路骂曰贼臣崔召朱温来倾覆社稷使我曹流

  • 卷之一百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舆服五·徐松

    衮冕【宋会要】真宗咸平五年二月,大理寺丞李坦言:「臣闻礼行于郊而百神受职焉,礼行于社而百货可殖焉殖:原作「极」,据本书《舆服四》引坦奏改。。是故礼者,治国之柄;服者,饰身之仪。前代成规前:原作「历」,据本书《舆服四》引坦

  • 钦定南巡盛典卷八十九·高晋

    奏议【臣】等谨按刘勰有云唐虞之世敷奏以言奏者进也言敷于下情达于上也帝王圣神广运涣号聿颁于时百尔臣工祗服训词敷陈政要故在上者莫不有以进考夫为治之説而为之试其言以要其功至若时届省方鸿仪懋举礼俗政事教治诸大

  • 卷17·吴缜

    《萧瑀传》云:“晋王为皇太子,拜太子太保、同中书门下三品。帝曰:‘三师以德导太子者也,礼不尊则无所取法。’乃诏师入谒,太子出门迎拜。”今案晋王之为皇太子也,太宗以司徒长孙无忌为太子太师、同中书门下三品。〈同三品自

  • 离色离相分第二十·朱棣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   【陈雄曰】色身者。三十二相也。具足者。无一而亏欠也。备三十二行而具足是相。三十二行。法身中有之。欲见法身如来。识自本心

  • 菩萨璎珞经卷第十二·佚名

    (一名现在报)    姚秦凉州沙门竺佛念译  清净品第三十四  尔时长老邠耨文陀尼子白佛言。世尊。今闻如来至真等正觉说三世法。诸天人民八部鬼神皆兴供养。宿卫菩萨摩诃萨进成佛者。当来过去现在诸佛。演说三世

  • 卷第十八·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第十八大唐三藏义净奉 制译诸大弟子及佛自说业报尔时诸耆宿苾刍。告具寿因缘曰。具寿蜜性。已说业报讫。次至具寿说。于时因缘即说颂曰。九十一劫时  我在亲慧城见毗钵尸佛  欲入大都

  • 石榴籽·伊迪丝·华顿

    夏洛蒂-阿什比在家门口的台阶上停下了脚步。夜色涂抹着三月里这个明媚的下午,喧嚣的都市生活正达到高潮。她转身背对那一切,在老式大理石地面的门厅站了一会儿,然后将钥匙捅进了锁孔。里扇门窗垂挂着的吊帘使室内的光线

  • 颐庵文选·胡俨

    二卷。明胡俨撰。胡俨,字若思,江西南昌人。洪武二十年 (1387)以举人授华亭 (今上海松江)教谕。建文初,迁桐城知县。永乐初,擢翰林院检讨,与解缙等同直内阁,迁国子祭酒。兼翰林侍讲掌院事。洪熙元年(1425)加太子宾客,

  • 便宜十六策·诸葛亮

    一卷。旧题汉诸葛亮撰。考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亮之著述详列于传后,无是书之名。故宋代晁公武《郡斋读书志》疑附托者所为,甚为有据。《文献通考·经籍考》著录此书名作《武侯十六策》,引晁氏之言曰十六策者,一治国,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