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乘渐教与进化论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讲──
一 进化论在现代思想中之变迁
自昔思想界对宇宙万有的观察,有四派主张:一、亘古不变,二、循环消长,三、退化,四、进化。主进化者非始于近代,如古希腊之额拉吉来图哲学,与中国一派哲学所谓由椎轮而大辂、由茅茨土阶而峻阁崇楼,皆言后胜于前。至十九世纪以来,乃用科学方法证明宇宙人生是进化的,将前三派说法完全推翻,故可云在现代思潮中,是进化论独霸的时期。然于近代进化论中,又有唯物论系的、唯心论系的、组织论系的三种变迁,愈后的主张比较以前的完善。兹分举如次:
甲、唯物论系的进化论,约有四派:一、达尔文、拉马克之生物进化论:两氏均根据唯物主义──即十九世纪一般科学家依理化学研究之结果,断定一种原子之质与力为宇宙万有的基本,此原子能创造一切而不待他的创造,由此原子组成星云、太阳系、地球,以至矿、植、动物而有人类,都是原子的质和力之作用,推到精神思想也是此质和力的反应,是为唯物主义。达尔文、拉马克虽非理化学家,而亦以此为根据──,乃于生物的变迁作进化之主张。但关于进化的原因,达氏谓由于生物同类竞争,优者生存,劣者淘汰。拉氏则谓生物适应环境者存,不适应者灭。两说微别,其谓生物种类之由来,系从简单而趋复杂,则无异致。然此两氏专为生物学上的解释,尚未应用到哲学上、社会学上去。二、孔德、赫胥黎、斯宾塞等之宇宙的社会的进化论:乃将甲派学说推衍扩充,如孔德之实证论,赫胥黎之天演论,斯宾塞之综合哲学,均承认原子本体说。由此原子之质和力相吸相抗,而成此宇宙,演进而至人类,建此社会。又推到将来人类社会幸福圆满的黄金世界,而成其哲学上的进化论完全系统。三、马克斯之社会的阶级斗争进化论:其根据亦是唯物说,但只从社会经济上著眼,以为人类进化主因在经济。经济上生产手段起一度变更,则社会文化上有一度进步。
而社会间自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都有上下两层阶级相对峙,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斗争致胜之结果,社会随以进化。此后又有新兴的下层阶级为二次争斗,由是争斗不已,则社会进化不已。马氏虽亦属于唯物派,其学说却还另有一根据,即德国赫格尔用其正、反、合的辨证法所演出之人文史观者。在赫氏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帝国新兴时代,故谓现代世界文化之中心,已由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华、英吉利、法兰西、而移转到德国。马克斯所说争斗而成的进化,大概引用赫氏此种辨证法。四、克鲁泡特金之生物的社会的互助进化论:此派反对竞争之说,大致谓生物及人类社会之进化,由于互助互爱。征诸一切生物,同类不互助者,虽强大、智巧必灭,而能互助者虽弱小愚拙亦存。克氏学说所根据,仍是唯物论,不过见到质和力另一方面的作用耳。以上四派,均以十九世纪根据原子本体说之唯物论为出发点,在最近欧洲哲学界中已是落伍者,在新物理学上已无成立之价值,起而代之者有以下诸说。
乙、唯心论系的进化论: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为此派杰作。主张宇宙本体为一种“精神之流”,常在创出新生的过程中;精神极紧张时纯全是心理的世界,精神懈弛时乃有物理的世界。譬如然放火炮,当其冲激上升,只见光明──喻精神──;渐渐散落,乃为渣滓──喻物质──。并斥前唯物派的进化论无进化可言,谓彼以不变不灭之原子为万有本体,那么宇宙之间只是一些原质及力,搬来搬去分合聚散而已,既初无此新的质力发生,何能说是进化!柏氏学说全以哲学理论反对唯物主义。丙、组织论系的进化论:此派根据二十世纪新科学,澈底推翻原子本体说。据最近科学实验之结果,原子非不变不灭的,非独存的,仍有待于其他的条件为之组织──电子及时、空与格式等──;推之其他,复有待于其他的组织。故物质不为宇宙本体,而唯是现象;物理如是;心理亦然。心之现象亦待种种条件组织而成。证以爱因斯坦之相对论,凡物因主观之心与时间、空间之不同而成变异,可知心、物皆是组织而成的。此说颇近于佛法之众缘生义。但此论系中,又有微别之二派:一、突出的进化论:谓只要条件具备,就突然有个或物或心的“新有”出现。批评柏格森之说虽足推倒唯物派的进化论,然但有新生而无程序,仍不足以进化。而此派主张,则有依物理而生命,依生命而心理之次序,故有进化可言。二、全化的进化论:此依柏氏新创义及突出论程序义,更加一番可说为进化的标准义。谓有一些的组织条件具备而有物理,再加一些组织条件而有生命,更待组织条件完备而生起心理;生命支配物质,心理支配生命,乃有所谓理性,有所谓人格。多一番组织,即向更完全的方面进一步。以由不完全而渐进到完全的标准上,乃能充足说明宇宙万有所以在进化之理。
二 佛教对于万有变化的观察
佛教外之各宗教,对于宇宙、人生观,多主退化说。多谓今不如古;或云世界人类由天国堕落而来。佛教不然,对此观察有四点的分别:一、异生的流转:异生、指六道的凡夫众生,当其未觉时,随所造业之善恶而趣升沉苦乐之异类,佛陀观之极可悲悯,以其为不定的循环起伏故。二、二乘的还灭:声闻缘觉已超凡地而臻圣域,推溯身世来由,生于无明,爰从事断除一己的无明,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而得解脱。佛对二乘圣人的宇宙观,乃在将异生的流转还溯其源而灭之。三、菩萨的进化,菩萨发心利生成佛,一方面灭除无明,一方面趋修佛德,经过三阿僧祗劫长久的六波罗密行,一步一步地上求下化。同时、并引导一切众生,跟著止恶修善,向最高尚最圆满的标准──成佛──作去。故此菩萨地之发心行事,乃可谓之真进化。四、佛陀的圆常:菩萨经过信、住、行、向、地、五十五层阶级而证佛果,就进化至极而到究竟的地位,横遍竖澈,莫非法身矣。然此中所应注意者:异生发心、二乘回心修菩萨行,皆有进化到佛果的可能性。
三 大乘渐教之进化论
教者、佛之教理。言渐教者,对于大乘教有一类主张顿超说者而立。顿超者,由凡夫地一跃而登佛地,既无进行之过程,即无进化可说。惟渐教循序渐进,乃足云进化。此段分八项说明之:一、括人、天、声、缘、菩、五乘的渐教,即佛法全部的教理。进化的时间不局于一世,空间不限于一界,近世之全化进化论──囿于人类──犹望尘莫及也!二、舍恶趣向善趣的进化:人天为善趣,修罗、畜、鬼、地狱为恶趣,凡人存心行事不合理性为恶,恶的人生当然与恶的宇宙相应,于是堕落恶趣。反之、合乎理性为善,做够人生道德,成就儒家所谓贤人、君子,即与善的宇宙相应而生善趣。舍恶趋善,是进化义。三、舍邪见起正信的进化:凡与大乘究竟的佛理相违之见,皆属邪见,而发菩提心者为正信。信又有立志之意,谓立定志向圆满佛果,即是发菩提心,即是正信。舍邪起信,是进化义。四、舍俗世求真常的进化:菩萨修学到初地以上,乃不为俗尘所染而一心向求真理,背尘合觉,是进化义。五、舍下乘住上乘的进化:菩萨中道疲厌,或生自求解脱的下劣之心;至七住位以上,则退怯之念决不复起。舍下住上,唯进无退,是进化义。六、从解行入亲证的进化:前此皆是菩萨依据教理而生悟解,由此悟解、从事修行之进化途程,对于法性法相之实境,尚未亲切明证;迨从七住而至初地、始真见道。到此地位,乃可说名真是菩萨。从行入证,是进化义。七、从菩萨至佛陀的进化:由初地到十地,菩萨随分修行,随分亲证,如舟顺流而进,直至成佛乃得圆满,是进化义。八、从佛陀度有情的进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虽进化至极,若有一众生未得度者,佛不舍弃,随类教化,使其循此渐教的轨道,咸能进达圆常究竟的地位。故佛证果之后,就度生一面观察,仍是进化义。
四 大乘渐教有圆满的进化理论与事实
在第一段所述近代最新的全化进化论,虽通缘生义、及渐进渐圆义,但局人类的心境,以人格为最全标准,而无一最高上、最圆满的恒常究竟标准,为人人向上进步之的。以佛理判之,仍属异生的转化而非进化。唯大乘佛教,昭示吾人已具有自觉心,及观万有通三世的理智──理论──,依此自觉心以运用其理智,改正其一向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止所当止,作所当作,以修学具体的梵行,努力向上,历劫不退,终可历经进化阶级而至于究竟。故唯大乘渐教有圆满的进化理论与事实。(濮冠云记)(见西来讲演集)
猜你喜欢 卷十(临济宗)·佚名 卷第十六·道宣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七·唐慧琳 卧如来·佚名 目录·李通玄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一·澄观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一·道忞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本)·窥基 卷第十八·呆翁行悦 佛说老母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宝亮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五卷·清辨 卷第二·霁仑超永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八·明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