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渐教与进化论

──十九年十一月在四川大学中国文学院讲──

一 进化论在现代思想中之变迁

自昔思想界对宇宙万有的观察,有四派主张:一、亘古不变,二、循环消长,三、退化,四、进化。主进化者非始于近代,如古希腊之额拉吉来图哲学,与中国一派哲学所谓由椎轮而大辂、由茅茨土阶而峻阁崇楼,皆言后胜于前。至十九世纪以来,乃用科学方法证明宇宙人生是进化的,将前三派说法完全推翻,故可云在现代思潮中,是进化论独霸的时期。然于近代进化论中,又有唯物论系的、唯心论系的、组织论系的三种变迁,愈后的主张比较以前的完善。兹分举如次:

甲、唯物论系的进化论,约有四派:一、达尔文、拉马克之生物进化论:两氏均根据唯物主义──即十九世纪一般科学家依理化学研究之结果,断定一种原子之质与力为宇宙万有的基本,此原子能创造一切而不待他的创造,由此原子组成星云、太阳系、地球,以至矿、植、动物而有人类,都是原子的质和力之作用,推到精神思想也是此质和力的反应,是为唯物主义。达尔文、拉马克虽非理化学家,而亦以此为根据──,乃于生物的变迁作进化之主张。但关于进化的原因,达氏谓由于生物同类竞争,优者生存,劣者淘汰。拉氏则谓生物适应环境者存,不适应者灭。两说微别,其谓生物种类之由来,系从简单而趋复杂,则无异致。然此两氏专为生物学上的解释,尚未应用到哲学上、社会学上去。二、孔德、赫胥黎、斯宾塞等之宇宙的社会的进化论:乃将甲派学说推衍扩充,如孔德之实证论,赫胥黎之天演论,斯宾塞之综合哲学,均承认原子本体说。由此原子之质和力相吸相抗,而成此宇宙,演进而至人类,建此社会。又推到将来人类社会幸福圆满的黄金世界,而成其哲学上的进化论完全系统。三、马克斯之社会的阶级斗争进化论:其根据亦是唯物说,但只从社会经济上著眼,以为人类进化主因在经济。经济上生产手段起一度变更,则社会文化上有一度进步。

而社会间自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都有上下两层阶级相对峙,下层阶级与上层阶级斗争致胜之结果,社会随以进化。此后又有新兴的下层阶级为二次争斗,由是争斗不已,则社会进化不已。马氏虽亦属于唯物派,其学说却还另有一根据,即德国赫格尔用其正、反、合的辨证法所演出之人文史观者。在赫氏的时代,正是德意志帝国新兴时代,故谓现代世界文化之中心,已由巴比伦、埃及、印度、中华、英吉利、法兰西、而移转到德国。马克斯所说争斗而成的进化,大概引用赫氏此种辨证法。四、克鲁泡特金之生物的社会的互助进化论:此派反对竞争之说,大致谓生物及人类社会之进化,由于互助互爱。征诸一切生物,同类不互助者,虽强大、智巧必灭,而能互助者虽弱小愚拙亦存。克氏学说所根据,仍是唯物论,不过见到质和力另一方面的作用耳。以上四派,均以十九世纪根据原子本体说之唯物论为出发点,在最近欧洲哲学界中已是落伍者,在新物理学上已无成立之价值,起而代之者有以下诸说。

乙、唯心论系的进化论:柏格森的创造进化论,为此派杰作。主张宇宙本体为一种“精神之流”,常在创出新生的过程中;精神极紧张时纯全是心理的世界,精神懈弛时乃有物理的世界。譬如然放火炮,当其冲激上升,只见光明──喻精神──;渐渐散落,乃为渣滓──喻物质──。并斥前唯物派的进化论无进化可言,谓彼以不变不灭之原子为万有本体,那么宇宙之间只是一些原质及力,搬来搬去分合聚散而已,既初无此新的质力发生,何能说是进化!柏氏学说全以哲学理论反对唯物主义。丙、组织论系的进化论:此派根据二十世纪新科学,澈底推翻原子本体说。据最近科学实验之结果,原子非不变不灭的,非独存的,仍有待于其他的条件为之组织──电子及时、空与格式等──;推之其他,复有待于其他的组织。故物质不为宇宙本体,而唯是现象;物理如是;心理亦然。心之现象亦待种种条件组织而成。证以爱因斯坦之相对论,凡物因主观之心与时间、空间之不同而成变异,可知心、物皆是组织而成的。此说颇近于佛法之众缘生义。但此论系中,又有微别之二派:一、突出的进化论:谓只要条件具备,就突然有个或物或心的“新有”出现。批评柏格森之说虽足推倒唯物派的进化论,然但有新生而无程序,仍不足以进化。而此派主张,则有依物理而生命,依生命而心理之次序,故有进化可言。二、全化的进化论:此依柏氏新创义及突出论程序义,更加一番可说为进化的标准义。谓有一些的组织条件具备而有物理,再加一些组织条件而有生命,更待组织条件完备而生起心理;生命支配物质,心理支配生命,乃有所谓理性,有所谓人格。多一番组织,即向更完全的方面进一步。以由不完全而渐进到完全的标准上,乃能充足说明宇宙万有所以在进化之理。

二 佛教对于万有变化的观察

佛教外之各宗教,对于宇宙、人生观,多主退化说。多谓今不如古;或云世界人类由天国堕落而来。佛教不然,对此观察有四点的分别:一、异生的流转:异生、指六道的凡夫众生,当其未觉时,随所造业之善恶而趣升沉苦乐之异类,佛陀观之极可悲悯,以其为不定的循环起伏故。二、二乘的还灭:声闻缘觉已超凡地而臻圣域,推溯身世来由,生于无明,爰从事断除一己的无明,无明灭则行灭,乃至老死灭而得解脱。佛对二乘圣人的宇宙观,乃在将异生的流转还溯其源而灭之。三、菩萨的进化,菩萨发心利生成佛,一方面灭除无明,一方面趋修佛德,经过三阿僧祗劫长久的六波罗密行,一步一步地上求下化。同时、并引导一切众生,跟著止恶修善,向最高尚最圆满的标准──成佛──作去。故此菩萨地之发心行事,乃可谓之真进化。四、佛陀的圆常:菩萨经过信、住、行、向、地、五十五层阶级而证佛果,就进化至极而到究竟的地位,横遍竖澈,莫非法身矣。然此中所应注意者:异生发心、二乘回心修菩萨行,皆有进化到佛果的可能性。

三 大乘渐教之进化论

教者、佛之教理。言渐教者,对于大乘教有一类主张顿超说者而立。顿超者,由凡夫地一跃而登佛地,既无进行之过程,即无进化可说。惟渐教循序渐进,乃足云进化。此段分八项说明之:一、括人、天、声、缘、菩、五乘的渐教,即佛法全部的教理。进化的时间不局于一世,空间不限于一界,近世之全化进化论──囿于人类──犹望尘莫及也!二、舍恶趣向善趣的进化:人天为善趣,修罗、畜、鬼、地狱为恶趣,凡人存心行事不合理性为恶,恶的人生当然与恶的宇宙相应,于是堕落恶趣。反之、合乎理性为善,做够人生道德,成就儒家所谓贤人、君子,即与善的宇宙相应而生善趣。舍恶趋善,是进化义。三、舍邪见起正信的进化:凡与大乘究竟的佛理相违之见,皆属邪见,而发菩提心者为正信。信又有立志之意,谓立定志向圆满佛果,即是发菩提心,即是正信。舍邪起信,是进化义。四、舍俗世求真常的进化:菩萨修学到初地以上,乃不为俗尘所染而一心向求真理,背尘合觉,是进化义。五、舍下乘住上乘的进化:菩萨中道疲厌,或生自求解脱的下劣之心;至七住位以上,则退怯之念决不复起。舍下住上,唯进无退,是进化义。六、从解行入亲证的进化:前此皆是菩萨依据教理而生悟解,由此悟解、从事修行之进化途程,对于法性法相之实境,尚未亲切明证;迨从七住而至初地、始真见道。到此地位,乃可说名真是菩萨。从行入证,是进化义。七、从菩萨至佛陀的进化:由初地到十地,菩萨随分修行,随分亲证,如舟顺流而进,直至成佛乃得圆满,是进化义。八、从佛陀度有情的进化: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佛虽进化至极,若有一众生未得度者,佛不舍弃,随类教化,使其循此渐教的轨道,咸能进达圆常究竟的地位。故佛证果之后,就度生一面观察,仍是进化义。

四 大乘渐教有圆满的进化理论与事实

在第一段所述近代最新的全化进化论,虽通缘生义、及渐进渐圆义,但局人类的心境,以人格为最全标准,而无一最高上、最圆满的恒常究竟标准,为人人向上进步之的。以佛理判之,仍属异生的转化而非进化。唯大乘佛教,昭示吾人已具有自觉心,及观万有通三世的理智──理论──,依此自觉心以运用其理智,改正其一向不良的习惯,养成良好的习惯,止所当止,作所当作,以修学具体的梵行,努力向上,历劫不退,终可历经进化阶级而至于究竟。故唯大乘渐教有圆满的进化理论与事实。(濮冠云记)(见西来讲演集)

  


猜你喜欢
  卷十(临济宗)·佚名
  卷第十六·道宣
  一切经音义卷第六十七·唐慧琳
  卧如来·佚名
  目录·李通玄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三·佚名
  大方广佛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第二十一·澄观
  弘覺忞禪師北遊集卷第一·道忞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六(本)·窥基
  卷第十八·呆翁行悦
  佛说老母经·佚名
  大般涅槃经集解 第五十卷·宝亮
  般若灯论释 第十五卷·清辨
  卷第二·霁仑超永
  入就瑞白禪師語錄卷之八·明雪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莫蒙·唐圭璋

      蒙字养正,霅川(今湖北)人。曾为县丞。绍兴年间,自右朝奉郎监饶州浮梁县景德镇税,擢知通化军。   江城子   贺人生子   长庚入梦夜何其。月波迟。露华滋。珠褓犀帷,生此宁馨儿。天上麒麟人不识,森石果砢,骏权奇。  

  • 卷之一○·魏庆之

      含 蓄   总 说   篇章以含蓄天成为上,破碎雕镂为下。如杨大年西昆体,非不佳也;而弄斤操斧太甚,所谓七日而混沌死也。以平夷恬澹为上,怪险蹶趋为下,如李长吉锦囊句,非不奇也;而牛鬼蛇神太甚,所谓施诸廓庙则骇矣。珊瑚

  • 第十二出 惊破·陆采

    【杏花天】〔老旦上〕婚姻自古天排列。纵人意不容伊拆决。枉劳口舌百千折。到底终须定迭。姻缘姻缘。事非偶然。行事在人。成事在天。好笑我的相公。把女孩儿许下王仙客。又要番悔。今被老身再四苦劝不过。只得许允

  • 卷一百六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六十一衣类【附帕】五言古新制布裘        【唐】白居易桂布白似雪呉绵软于云布重绵且厚为裘有余温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谁知严冬月肢体暖如春中夕忽有念抚裘起逡巡丈夫

  • 卷八百二十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八百二十八贯休大蜀皇帝夀春节进尧铭舜颂二首尧铭金册昭昭列圣孤标仲尼有言巍巍帝尧承天眷命罔厥矜骄四德炎炎堦蓂不凋永孚於休垂衣飘颻吾皇则之小心翼翼秉阳亭毒不遑暇食土堦苔绿茅茨雪滴君

  • 卷一百三·毕沅

      ◎宋纪一百三 ∷起屠维作噩正月,尽二月。   ○高宗受命中兴全功至德圣神武文昭仁宪孝皇帝   建炎三年金天会七年   春,正月,庚辰朔,帝在扬州。   京西北路兵马钤辖翟兴诉翟进死事于朝,乞遣重臣镇守。诏以兴为

  • 明神宗显皇帝实录卷之五百五十七·佚名

    万历四十五年五月甲子朔○丙寅予原任吏部尚书孙丕扬妻田氏祭一场开矿合葬丕扬列名并祭○戊辰以端阳节颁赐二辅臣上尊珍馔○己巳大学士方从哲吴道南言考察后吏部又有推升翰林科道之本虽黜陟有间总之与察典相关更望 皇

  • 第十七卷 宋·缪荃孙

    周孝侯斩蛟桥题字在宜兴拓本高二尺八寸,广二尺。正书大字四行,行三字,字径四寸半。跋八行,行九字,字径寸许。晋征西将军周孝侯斩蛟之桥奕修宰义兴寄东坡书斩蛟桥石刻,余归自泉南□思亦藏真迹,恍不知何在。怏怏数日,忽记有两木

  • 三一○ 谕内阁准刘纯炜在四库全书馆总校上行走·佚名

    三一○ 谕内阁准刘纯炜在四库全书馆总校上行走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乾隆四十年十一月二十一日,内阁奉上谕:据军机大臣奏,刘纯炜呈请在四库全书处効力等语。刘纯炜着准其在四库全书馆总校上行走。钦此。(军机处上谕档

  • 庆童传·宋濂

    庆童字明德,姓康里氏。祖父明里帖木儿、父斡罗思,皆封益国公。庆童因是功臣子孙,从仁宗朝起就授官职,历任大宗正府掌判、上都留守、江西河南二行省平章政事、太府卿,再任上都留守,出任辽阳行省平章政事。在辽任职期间,为政宽

  • ●岁华纪丽序·韩鄂

    夫以氤氲未判混然标有物之名清浊肇分炳尔载流形之域自此二仪并建五德相生星躔潜运于璇玑日舍不停于黄道春萌夏育八节爰授于人时秋肃冬终四气克成于岁序泊乎时新舜历蓂换尧阶均阴阳于十二管中分昼夜于一百刻内光阴电逝

  • 礼一九·徐松

    祀诸星政和三年,议礼局上《五礼新仪》:司中、司命、司民、司禄坛各广二十五步。风师、雨师、雷师坛高三尺,四出陛,并一壝,二十五步。风师坛广二十三步,雨师、雷师坛广十五步。又言:「本朝都城坛壝之制,风师在城之西,雨师在城之

  • 咸丰九年八月初七日·曾国藩

    黎明开船,逆风逆水。以十除人曳牵而上,未刻至隆平。团首胡玉堂来接,团勇沿江岸迎送。湾泊二刻许,复开行。傍夕至武穴。广济县方令来接。方名大提,巴陵人,附生,保至令职。厘金等局委员李宗涑、胡夏初、童焕藻、单发轫、曾纪潢

  • 读书续録卷三·薛瑄

    杨山曰人性上不容添一物此言当深翫大莫大于道观于海者难为水逰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物格是知逐事逐物各为一理知至是知万物万事通为一理知至乃知性知天也心静不存则放逸动不察则差错应事差错由心不专一太极者至极之理

  • 卷十八·程端学

    <经部,春秋类,春秋本义钦定四库全书春秋本义卷十八    元 程端学 撰成公【名黑肱宣公子母穆姜】元年春王正月公即位义见文公即位二月辛酉葬我君宣公义见葬桓公无冰义见桓十四年○宋氏曰宣

  • 卷上·刁包

    孔子天地也,朱子日月也,二程子嗣天地而开日月之先者也。非天地则日月无安顿处,非日月则天地亦何以灿然于天下万世哉。今之学道者,须自梁溪登考亭,自考亭登尼山,纔不差却路径。仁义礼智之德,配乎元亨利贞,故曰天德。教养刑赏之

  • 双桥随笔卷三·周召

    凤县知县周召撰张宗绪戒子书穷通有命读书未必得功名不读书则流为市侩矣手目甚严力行未必到圣贤不力行则趋入禽犊矣吾行后儿辈当时时痛省刻刻提撕念念追忆箕裘步步不忘父母谢絶无益之事屏去损我之友嬉逰笑谑鬬叶呼卢凡

  • 高东溪集·高登

    一名《东溪集》。诗文别集。宋高登撰。二卷。登字彦先,号东溪,漳浦(今属福建)人。宣和间为太学生。靖康祸起,曾与陈东伏阙上书,请诛蔡京、童贯等六贼。绍兴二年,举于礼部,以廷对过于切直,授富山主簿,又改任右县令。以不肯为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