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候尔特意识学与佛学
美国的候尔特,在哲学上是个新实在论者,在心理学上是个行为主义者;其说明意识的学说,曾译在东方杂志上。我前者评行为主义的心理学,尝举了佛学内唯根论来比较。现在候尔特的意识说,越发近于唯根论了。唯根论上的前六识说,与唯识论的不同,只是唯识论上的第六意识之一部分。唯识论上的第六意识与唯根论上的意识,区别如次:
┌前 五 识┌同时意识……………┐ │ │ ┌散位的─┤ 唯识论┤第六意识┤独头意识┤眠位的─┼唯根论的前六识 │ │ └定位的…┤ └后 二 识└清净意识……………┘
唯根论见于佛学的大佛顶经。它所说的前六识,大约同于候尔特所指的意识,亦一般心理学者所认为心理学全领域的意识,这种的意识,且不能为唯识论的第六意识全领域,况能包括八大系情识团的佛学心理学全域。但近代科学者,将第六意识一部分以外的活能力,属归物体中去了。唯根论亦将以属到六根或根尘内去了,故只将第六识一部分为前六识。换言之,亦不过定义不同、分类不同而已。
大佛顶经之大意云:‘根、尘同源,知识虚现,由尘发“知”,因根有“相”,“相”“知”无性,同于交芦。知识之用,起于六根’。根者、即反应之神经也。尘者、即刺激之物体也。同源者、同是实在或阿陀那也。由尘发知,由物体刺激而发现感觉知觉的知识历程也。因根有相,因神经反应而有知识中所经验割切的时空事物的切面相也。此切面相与其知识,为虚现之关系作用、而非实体构成于逻辑的名辞和数理,故曰:知相虚现无性同于交芦也。观此、可知候尔特的意识,等于唯根论的前六识也。然以唯识论言:此属十二处的不了义学,乃小乘学之破除神我等迷谬者;新实在论及行为主义心理学,亦以此破除灵魂等谬执者,是其特长,但未是究竟的了义。进言究竟的了义,则“实在”即为根尘同源的第八阿陀那识;实在各自冲动而显现实在为根尘物体的,即是第七末那识;由尘──本质尘、根──净色根刺激反应而现的知识境界,一部分可如候尔特所说的意识;尚有其深细不易观验的,则为同时意识和前五识及清净意识,共有八大系情识团和其组成的关系。于是任何可知不可知界的实在,皆离不了八识团的变和现,而不越出八识团以外,于是乃成了唯识论了义学。在仅仅研究一科之学的,虽用不著研究到此,然若候尔特一流以新实在论哲学鸣的,于此似不能不注意及之罢!这是我对候尔特的忠告!在中国一般幼稚又幼稚的洋学鬼,当然没有受我这忠告的程度!(见海刊九卷一期)
猜你喜欢 卷第二·居顶 卷之三·佚名 维摩经略疏垂裕记卷第六·智圆 摄大乘论释论 第八卷·世亲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二十卷·马鸣 卷五·野竹福慧 法昌遇禅师·惠洪 卷七·佚名 卷五百三十一·佚名 卷三十四(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一·佚名 会昌以前中华佛教之三大系·太虚 金色童子因缘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八·佚名 第五 度多迦学童所问之义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