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教不要组政党

──三十六年二月作──

抗战胜利后,出家的佛教徒与在家的佛教徒,建议组织政党或请领导组党者,亦尝嚣嚣然矣。然我不主张佛教组党,于本报及答申报记者问等,言之屡矣。他若大醒等代答不组党亦非一次。今二十八卷第二期海潮音又有梵波君说:‘大师虽然主张僧伽不应放弃国民的责任,且应从佛法中圆融广大慈悲平等的教义,以发挥其福国利民的效用。但他本身是立于超然地位的,特未向任何人作何活动的表示。他虽偶尔发表政治的理论,引起国人重视,这是他智慧的鉴照,与悲愿的流露,所谓智悲双运。他以超人的智慧从静观中见到适时应机的真理与实际的方便,认为是有益国家民族社会人群的,不忍自秘,发而为新的政治理论,这正是大乘法利益众生的活动运用。所谓佛法不离世间法,运用得当,一切法皆是佛法,绝非舍弃佛法,希图升官发财之政客可比也’。又‘我们对于各方关心此一问题者之答覆,是佛教徒应当组党……太虚大师可能有此提示,也有许多人向他建议,但他本人却无任何活动和领袖的企图’;也说明了一部分。然此文内“但他本身是立于超然地位的,从未向任何人作任何活动的表示”;又“但他本人却无任何活动和领袖的企图”,极力表扬我的清高,与我舍身为佛教为大众的态度,却不尽相同。我意若弘护佛法、利济人群,必须僧伽组织政党,必须我出领导者,我必不惜出为领袖而作任何活动。然这仍是大乘佛法利益众生的活动运用,绝非舍弃佛法。然我不主张僧伽组党,并不出而领导组党,可知不是为组党恐失僧伽清高,及为表示个人清高不出领导组党,而别有其不要组党的原因在。我尝提倡僧伽议政不干治,亦曾指导僧伽参加乡区代表县省参议国大代表之竞选。但我主张僧人以国民立场的公民资格竞选,并由僧众会员为主要份子之国省县三级佛教会的人民合法团体──宗教团体是文化团体、或自由职业团体──而发动,故用不著另组政党。

若组佛教政党,以出家僧徒领导主持欤?以在家信徒领导主持欤?前者则无论僧徒政治的学习经验,均不够条件,即令学习经验条件均够,但组党仅参预人民政权做议员欤?亦参预政府治权做官吏欤?做执军掌政司法的官吏,则非复宗教师的僧侣;做僧侣则同时不得是官吏,犹之做自由职业的律师则不得同时是司法的检察官或法官也。僧做代表人民议政的议员,固无不可,犹之商民农民工民自由职业民之为议员,仍得是商店经理或新闻记者。但政党无不以占多数组政府或分得掌政府治权的官位为目的。只参预人民议政,则无组织政党之需要。后者则在家信徒原有一部分的做议员做官吏的,组党或亦可更增加其人数。但佛教党以在家信徒为领导主持,则佛教徒向以出家僧徒为首众之制度,便为倒置而破坏。故在家信徒尽可参加各党各派或另组别种名义之政党,不应以佛教名义而组党。

复次、佛教信徒是国民党、青年党、民主社会党、民主同盟都有的,甚至共产党也不是没有,而无党无派的人则更多。要是组了佛教党,他们各有某党派或无党派的原来立场,既不能请他们改入佛教党,而佛教党已另成一党,便与他们各别疏隔了。我的学佛朋友及信徒,也是各党派无党派的人都有,加以哲学文艺及兴办文化教育慈善等之事业的关系,连各宗教或无宗教的人也多交谊。我领导了佛教党,则原有的各方面关联,也反减缩,所以佛教不要组党也。

但为对于伤害佛教者的辩护维持,及发扬佛教精神以兴办服务群众利济人群的各种文化教育慈善公益,需要各党派无党派的同情佛教者有一个联谊;尤其遇到教难的时候,共同起来防救。但我想担任联谊的,最好是觉群社。(见觉群周报第三十期)

  


猜你喜欢
  大慧普觉禅师普说 第十七卷·蕴闻
  卷七·赞宁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第四百七十一·欧阳竟无
  佛说金身陀罗尼经·佚名
  黄龙南禅师·惠洪
  大乘广百论释论 第七卷·护法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一·佚名
  卷之八·密云圆悟
  禾山普禅师·惠洪
  从沟通汉藏文化说到融合汉藏民族·太虚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十四·佚名
  第四卷·佚名
  卷二·净挺
  第十五 优波离[问]五法·佚名
  止观辅行搜要记卷第五·湛然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四十七·阮阅

      ●卷四十七·神仙门中  有逸士衣破衤阑衫,绿裤,黑束腰带阔三寸,一脚着一靴,一脚跣行。夏衣絮衫,冬卧冰雪,出气如蒸。自号蓝采和。尝舞拍板歌于市曰:“踏踏歌,蓝采和,世界能几何?红颜三春树,流光一掷梭。古人混

  • 卷一百三十八·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一百三十八射类五言古北园射堂新成     【北周】庾 信轩台聊可习仙的不难登转箭初调筈横弓先望堋惊心一鴈落连臂两猿腾直知王济巧谁觉魏舒能空心不死树无叶未枯藤择贤方至此传

  • 目录·贺铸

    钦定四库全书     集部三 庆湖遗老诗集目録   别集类二【宋】 卷一 歌行 卷二 古体上 卷三 古体中 卷四 古体下 卷五 近体五言 卷六 近体诗长句上 卷七 近体诗长句下 卷八 五言絶句 六言絶句 卷九 七言絶句

  • 吴激词作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吴激(?——1142)字彦高,号东山,建州(今福建建瓯)人。吴栻子,米芾婿。宣和四年(1122)至钦宗靖康二年(1127)间,使金被留,仕至翰林待制。皇统二年(1142)出知深州(今河北深县),到官三日卒。《金史》卷一二五有传。工诗文,书法俊逸,绘

  • 卷八·王夫之

    ◎焦、胡列传(赵印选王永柞附) 焦琏,字瑞庭,陕西人。以行伍起家,积功最,历官参将,为平蛮将军杨国威中军官。崇祯十六年,张献忠破永州,游骑掠全州,国威起师御之,琏为前锋,败贼于黄沙驿,击降贼党唐苗子,遂复永州。 隆武元年,国威挟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五百五十一·佚名

    嘉靖四十四年十月甲子朔时享 太庙遣驸马都尉谢诏代 钦天监进明年大统历颁赐百官 升左春坊左谕德林树声为太常寺卿管南京国子监祭酒事 起原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谭纶巡抚狭西升顺天府府丞冀炼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河南 升广

  • 卷之二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一八四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未设书局无拣存未还书籍折·佚名

    一八四 云南巡抚李湖奏滇省未设书局无拣存未还书籍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八日臣李湖跪奏,为遵旨覆奏事。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七日,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开,内阁抄出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各省购办遗事,闻外省各设公局办理,云云

  • 卷五·胡一桂

    钦定四库全书史纂通要卷五元 胡一桂 撰周诸侯鲁鲁周公旦周武王弟也王伐商周公佐王定天下封於少昊之虚曲阜【今兖州仙源县】是为鲁公周公不就封留佐王子伯禽代封於鲁伯禽即位之後管蔡反淮夷徐戎并兴伯禽率师伐之肸【

  • 孝昭纪·李百药

    孝昭皇帝演,字延安,神武皇帝第六子,文宣皇帝同母弟。幼时俊伟不凡,早有大志,深受武明皇太后宠爱。魏元象元年(538),封常山郡公。文襄执政后,派中书侍郎李同轨入霸府做诸弟的师傅。帝览阅文籍,能够追究其意旨却不喜好辞采。常

  • 周书·康诰·佚名

    成王既伐管叔、蔡叔,以殷余民封康叔,作《康诰》、《酒诰》、《梓材》。惟三月哉生魄,周公初基作新大邑于东国洛,四方民大和会。侯、甸、男邦、采、卫百工、播民,和见士于周。周公咸勤,乃洪大诰治。王若曰:「孟侯,朕其弟,小子封

  • 五种成败章第五·佚名

    已知要得佛。要中竟要作要并得要已竟并要已,更无当要。当礼应无所著。名闻无有量。所语言说譬如明月明为弟子得明知畏脑罪从生能坏幹已知五种阴得明成败如有当稽首听。佛言:行道者当知。五阴出入成败。譬如人命欲尽在呼

  • 佛学在今后人世之意义·太虚

    ──十九年二月在厦门大学讲──一 佛学的定义  二 佛学对于文化之意义  三 佛学对于哲学之意义  四 佛学对于道德之意义一 佛学的定义要想把整个的佛学加以如实的说明,予一般人以一个完整的概念,那是须费很

  • 脸·松本清张

    《春雪》开拍了。如果是话剧的话,可以满不在乎地演下来,可一拍电影,竟是这样沉不住气。原因我自己明白;《白杨座》演出的对象只是市内的为数不多的观众,而电影却是面向全国范围内无数的观众。不知道谁要看。我一想到电影拍

  • 医医小草·宝辉

    医论。清宝辉编。一卷,附一卷。辉字玉珊,自号西湖钓叟,荆州(今湖北江陵)人。为扬州名医叶子雨门生。曾游历川、广、闽、浙等地,博览古籍。撰有《易知录》、《医籍选》等。认为金元诸家对寒、温、疫三证的治法各有所偏,故撰

  • 伤寒论注·柯琴

    清·柯琴编注。四卷。书成于1669年。柯氏在编注此书时,贯串了“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不专为伤寒一科”的思想,对《伤寒论》原文逐条逐句地加以研究、校正。编法上的特点是“以证为主分篇汇论,挈其大纲,详其细目。证

  • 棠村词·梁清标

    词集。清梁清标(1620—1691)撰。一卷。清标字玉立,一字苍岩,号棠村,直隶真定(今河北正定南)人。崇祯进士、官庶吉士。入清,授编修,累迁至兵、刑、户各部尚书,晋保和殿大学士卒。著有《蕉林诗文集》。其词集单行,初刻于钱塘,流

  • 尚史·李锴

    一○七卷。清李锴撰。李锴字铁君,镶白旗汉军,自署襄平,即盛京辽阳州地人,大概为其祖籍所在。康熙中,邹平人马骕作《绎史》,采摭百家杂说,上起鸿荒,下迄秦代,仿袁枢纪事本末之体,各立标题以类编次,凡所引证悉录原文,虽若不相属而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