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称赞大乘功德经

大唐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住法界藏诸佛所行众宝庄严大功德殿。与无央数大声闻众大菩萨俱。及诸天人阿素洛等无量大众前后围绕。

尔时会中有一菩萨。示为女相名德严华。承佛威神从座而起。稽首作礼而白佛言。何等名为菩萨恶友。新学菩萨知已远离。尔时佛告德严华言。我观世间。无有天魔梵释沙门婆罗门等。与新学菩萨。于无上菩提为恶知识。如乐声闻独觉乘者。所以者何。夫为菩萨。必为利乐诸有情故。勤求无上正等菩提。乐二乘人志意下劣。惟求自证般涅槃乐。以是因缘。新学菩萨不应与彼同住一寺。同止一房。同处经行。同路游适。若诸菩萨。已于大乘具足多闻得不坏信。我别开许与彼同居。为引发心趣菩提故。若彼种类善根未熟。不应为说大乘法教。令生诽谤获罪无量。

新学菩萨但应亲近久学大乘多闻菩萨。为于无上正等菩提。所种善根速成熟故。不应亲近乐二乘者。所以者何。彼障菩萨菩提心故。彼令弃舍菩提心故。彼令亏损菩提心故。彼令毁犯菩萨行故。菩萨宁当弃舍身命。不应弃舍大菩提心。发起趣求二乘作意。若诸菩萨劝诸有情。舍菩提心趣二乘地。若诸菩萨劝诸有情。舍菩提心造诸恶业。俱堕地狱受诸剧苦。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五无间受地狱苦。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预流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百千大劫受地狱苦。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一来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受傍生身或作饿鬼。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不还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造十恶业堕诸恶趣。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欲趣求无生果证。菩萨宁守大菩提心。入大火坑救诸含识。终不弃舍大菩提心。而同怯贼投涅槃界。

菩萨哀愍一切有情。于生死中轮转无救。初发无上菩提心时。一切天人阿素洛等皆应供养。已能映夺一切声闻独觉极果。已能摧伏一切魔军。诸恶魔王皆大惊怖。时德严华闻佛语已。重请佛言。何谓魔军。惟愿世尊哀愍为说。佛告德严华。若有闻说大乘法教。不生随喜不乐听闻。不求悟入不能信受。反加轻笑毁訾凌蔑。离间谤讟捶打驱摈。应知此等皆是魔军。是则名为乐非法者。性鄙劣者。求外道者。行邪行者。坏正见者。应知此等谤毁大乘。当堕地狱受诸剧苦。从彼出已生饿鬼中。经百千劫常食粪秽。后生人中。盲聋喑哑支体不具。其鼻匾[匚@虒]。愚钝无知形貌矬陋。如是渐次罪障消除。流转十方。或遇诸佛亲近供养。复闻大乘闻已或能随喜信受。因此便发大菩提心。勇猛精勤修菩萨行。渐次进学。乃至菩提。

诸佛世尊无别作意。为有情类说五乘法。由本愿力依法界身。于一切时。从诸毛孔任运流出无量法光。以一妙音等澍法雨于一众会无量有情。昔来信乐声闻乘者。闻佛为说声闻乘法。昔来信乐独觉乘者。闻佛为说独觉乘法。昔来信乐无上乘者。闻佛为说无上乘法。昔来信乐种种乘者。闻佛为说种种乘法。昔来信乐人天乘者。闻佛为说人天乘法。傍生鬼等。亦闻如来以随类音而为说法。若有昔来未闻法者。彼惟见佛处众默然。曾闻大乘而诽谤者。经无量劫堕大地狱傍生饿鬼及天人中备受苦已。闻大乘法即能随喜深生净信。便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时德严华闻佛说已。重请佛言。何谓大乘。此大乘名为目何义。世尊告曰。善哉善哉。汝能乐闻大乘功德。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此大乘名所目诸义。此乘综摄。笼驾弘远无所遗漏。故曰大乘。此乘功德甚深微妙过诸数量。故曰大乘。此乘坚固虚妄分别不能倾动。故曰大乘。此乘真实穷未来际无有断尽。故曰大乘。此乘寥廓该罗法界邈无边际。故曰大乘。此乘如海吞纳蕴积功德宝聚。故曰大乘。此乘如山作镇区域邪徒不扰。故曰大乘。此乘如空包含一切情非情类。故曰大乘。此乘如地普能生长世出世善。故曰大乘。此乘如水等润一切令无枯槁。故曰大乘。此乘如火焚灭诸障令无余习。故曰大乘。此乘如风扫除一切生死云雾。故曰大乘。此乘如日开照群品成熟一切。故曰大乘。此乘如月能除热恼破诸邪暗。故曰大乘。此乘尊贵。天龙八部咸所敬奉。故曰大乘。此乘恒为诸健达缚歌咏赞美。故曰大乘。此乘恒为四王梵释礼敬尊重。故曰大乘。此乘恒为诸龙神等敬事防守。故曰大乘。此乘恒为一切菩萨精勤修学。故曰大乘。此乘任持诸佛圣种展转增盛。故曰大乘。此乘圆满具大威德映夺一切。故曰大乘。此乘周给一切有情令无匮乏。故曰大乘。此乘威力犹如药树救疗众病。故曰大乘。此乘能害一切有情诸烦恼贼。故曰大乘。此乘能转无上法轮饶益一切。故曰大乘。此乘微妙甚深秘密不可宣说。故曰大乘。此乘神用绍三宝种能使不绝。故曰大乘。此乘能显世俗胜义理趣究竟。故曰大乘。此乘能显诸菩萨行无不具足。故曰大乘。此乘能显佛地功德无不备悉。故曰大乘。此乘利乐一切有情尽未来际。故曰大乘。此乘至功能建大义妙用无尽。故曰大乘。此乘幽玄下劣意乐不能信受。故曰大乘。此乘平等增上意乐方能信受。故曰大乘。此乘广大下愚不测而为轻笑。故曰大乘。此乘尊高上智能达常所宝玩。故曰大乘。此乘超过独觉乘等最上无比。故曰大乘。

佛说如是大乘名义体用殊胜诸功德时。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六种震动。空中天乐百千万类。不鼓自呜。诸妙天花缤纷乱堕。无量天子无数声闻。闻此法音睹斯瑞应。皆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百千俱[并*氐]新学菩萨。同时证得无生法忍。

尔时阿难即从座起。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此法门甚为希有。能普利乐一切有情。当以何名奉持流布。佛告阿难。此经名为称赞大乘功德。亦名显说谤法业障。以是名字汝当奉持。时薄伽梵说此经已。阿难陀等无量声闻。德严华等无数菩萨。及诸天人阿素洛等一切大众。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信受奉行。

称赞大乘功德经

猜你喜欢
  卷一百四十一·佚名
  林野奇禪師語錄卷第八·通奇
  保护龙华古刹·太虚
  评层化论与盘化论·太虚
  費隱禪師語錄卷第七·费隐通容
  牧雲和尚七會餘錄卷之三·牧云通门
  圣多罗菩萨一百八名陀罗尼经·佚名
  卷第二十四·志磐
  转法轮品第二十六之一·佚名
  三 明 论·太虚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一卷·马鸣
  全国教育会议提议案·太虚
  频毗娑罗王诣佛供养经·佚名
  卷五·佚名
  卷第二十七·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百六十二·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二刘昭禹刘昭禹字休明桂阳人【一云婺州人】在湖南累为县令後署天策府学士终岩州刺史集一卷今存诗九首括苍【一作王几】山尽日行方半诸山直下看白云随步起危径极天盘瀑顶桥形小溪

  • 卷八十六 刺客列传第二十六·司马迁

    曹沫者,鲁人也,以勇力事鲁庄公。庄公好力。曹沫为鲁将,与齐战,三败北。鲁庄公惧,乃献遂邑之地以和。犹复以为将。齐桓公许与鲁会于柯而盟。桓公与庄公既盟于坛上,曹沫执匕首劫齐桓公,桓公左右莫敢动,而问曰:“子将何欲?”曹沫曰

  • 卷四百二十三·列传第一百八十二·脱脱

        吴泳 徐范 李韶 王迈 史弥巩 陈埙 赵与{竹忌} 李大同 黄 杨大异   吴泳,字叔永,潼川人。嘉定二年进士,历官为军器少监,行太府寺丞,行校书郎,升秘书丞兼权司封郎官,兼枢密院编修官,升着作郎,时暂兼权直舍人院。

  • ●簷曝雜記卷三·赵翼

    ○粵西灘峽粵西灘與峽皆極險。府江之昭平峽,橫州之大灘,右江之努灘、雞翼灘,左江之歸德峽、果化峽,余皆身經其地,而昭平峽最險。余初至桂林,由水路赴鎮安任。先是大雨十七晝夜,是日適晴。巳刻自桂林發舟,日午已至平樂。舟子忽

  • 卷之二十四·佚名

      顺治三年丙戌二月戊寅朔祭大社大稷遣固山额真宗室韩岱行礼  ○以故明进士王崇简、张丕吉杜芳、周爰访乔廷桂、岳映斗。为内翰林国史院庶吉士。  ○己卯。升户部理事官喀凯、为通政使司通政使。  ○以总兵

  • 朱氵此传·刘昫

    朱氵此,幽州昌平县人。曾祖父名利,曾任赞善大夫,死后追认礼部尚书。祖父名思明,曾任太子洗马,死后追认太子太师。父亲名怀王圭,玄宗天宝初年,侍奉范阳节度使裴宽当衙前将,授予折冲将军头衔。安禄山、史思明叛乱期间,一直提升到

  • 舆服二·徐松

    大驾卤簿【宋会要】政和七年正月二十七日,礼制局言:「昨讨论大驾六引,开封牧乘墨车,兵部尚书、礼部尚书、户部尚书、御史大夫乘夏缦,已经冬祀陈设讫。所有驾士衣服,尚循旧六引之制,宜行改正。况天子五辂,驾士之服各随其辂之色

  • 卷十八·佚名

    复次善男子,菩萨若修十种法者,即得净命。何等为十。一者远离谄求利养。二者远离为利养故矫现其相。三者远离为利养故虚言激诱。四者远离恶求利养。五者远离非法利养。六者远离不净利养。七者不耽著利养。八者不染爱利养

  • 卷一百五(达摩笈多译)·佚名

    △善住意天子会第三十六之四破二乘相品第七之二尔时善住意天子赞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大士。仁今真是聪辩利智。快说如斯甚深空忍。文殊师利言:天子。我非如是聪辩利智。夫利智者,则是一切婴儿凡夫。何以故?天子。一切凡夫

  • 卷一百一十(阇那崛多译)·佚名

    △贤护长者会第三十九之二尔时会中。有月实胜上童真。从座而起。合掌白佛言:世尊,云何见色因。云何见欲因。云何见见因。云何见戒取因。佛告月实。智见智境。愚见愚境。智者见诸姝丽美色。了知秽恶。唯是肉段。筋骨脓血

  • 佛说海意菩萨所问净印法门经卷第十一·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复次海意。复有二法。于大乘中而能多作。一者精进修七觉支。二者深心说觉支法。复有二法难作。一者不住尽智。二者无生智忍。复有二法多作。一者善行

  • 集一切福德三昧经卷中·佚名

    姚秦三藏鸠摩罗什译  尔时佛告净威力士。善男子。云何菩萨摩诃萨净戒庄严。谓戒净无缺不舍学戒。愍于毁禁极敬持戒。净身三业净口四过净意三业。自成十善教他十善。不自称誉不起戒慢勤进修戒。头陀德中心不动转。住

  • 后序·松源崇岳

    曹溪的流。东入日国二十余派。出自松源者居其十。而天泽一支。尤衍松源之流。毒吾国也。如此之多且久矣。然其语录双卷。旧版湮灭。而副墨之子。亦将为乌有焉。今时至於挽近陈烂之类。往往灾木。此犹未免无焰之秦。岂

  • 云溪俍亭挺禅师语录卷之十七·净挺

    弟子智湛智曙编疏引万寿修水陆道场募疏梁武修水陆于金山商受诸臣并得度秦庄襄王范睢穰侯白起王剪皆乘善力出离苦趣见于世典者可考也或者谓放光弹指他狱都空何必献花酌水始名忏摩翻经吹贝乃称荐拔呜呼噫嘻非通论矣刹那

  • 中州名贤文表·刘昌

    地方诗文合集。文三十卷,诗七卷。明刘昌编纂。刘昌字钦谟,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正统十年(1445)进士,历官河南提学副使,迁广东参政。此编即其提学河南时所编。刘氏在此为官九年,多有馀暇,为表彰中州先贤,乃选许衡(河南沁阳人)

  • 摄生总要·洪基

    明·洪基辑。收有《摄生秘剖》4卷,《陈希夷房中玄机中萃纂要》 (又名《房中奇术》) 2卷,及《精订摄生种子秘剖》2卷。后附“继嗣珍宝”、“金精直指”,以介绍嗣育、房中内容为主。现存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重刊巾箱本

  • 巡台退思录·刘璈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

  • 申子·申不害

    法家著作之一。战国时期申不害作。《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二篇,《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六篇,今仅存有《大体》一篇,收录在《群书治要》第36卷中。《玉函山房辑佚书》也辑录其片断。内容是论述驭臣之道,阐发术治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