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法建在果证上
──二十三年四月在南京中国佛学会讲──
这次到南京来,为世界佛学苑事,要与班禅大师面商,因为时间短促的缘故,本没有预备讲什么。昨天晚上与黄忏华居士谈论佛法上的问题,觉得一般研究佛学的,近来于佛法上生出很多的疑难,今天特把‘佛法建在果证上’提出来一说,贡献给研究佛学的诸君,藉资参考。整个的佛法,即所谓教法、理法、行法、果法。
一、教法:有言教与身教二种。言教,即是佛陀说法的言语,现存的经教,即是依据佛的言语结集而成的文字。身教,即是根据佛陀现身的行为与诸弟子制定的律仪,及表现佛的威仪相好,功德庄严的塔像之类。儒家‘礼仪三百,威仪三千’,与佛律‘三千威仪,八万细行’,这都是身教。
二、理法:是教法之中所诠表的意义,有确定的范围而显了表现的概念,是包括在经与律两者而又详之以论者。以确定范围所表显的意义,即为理法。
三、行法:根据圣教所诠表的真理,于事实上去实践实行,即是行法。
四、果法:如果依据真理而去实践躬行,必定收到实际的效果,即是果法。此理行果三者,皆基本于教,依教明理,由理起行,因行得果,这是最显然的程序;所以果依行,行依理,理依教;在此程序上,佛法应该建立在教法上才对。今谓佛法建立在果证上,因为在果法上才能证明教理行的真实。虽在程序上似有颠倒,然试问果依行,行依理,理依教,而教又从什么生起呢?
虽则理以教而显,果以行而收,而佛法之所以留存在世间的经律仪像,皆依证得了佛果之后,以自觉之心而去觉他,这才是教法产生的原始,所以教法乃是从果法而来的。
但是、果的意义甚广泛,而此非就普通事物的因果而言,乃专指圣果以言者。圣果有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四沙门果;有辟支佛;有佛果。出家修学佛道,所谓‘勤修众善,息灭诸恶’;修沙门行,至于了脱三界生死,断尽一切烦恼,而堪受人天供养者,即阿罗汉果、辟支佛果、佛果。佛果在圣果中为最殊胜,最无上,圆证涅槃菩提。圣果、是圣者所得;所谓圣者,即是发无漏智而证真理的人,这是三乘见道以上的通称,至极的圣果,乃是佛果。
依据上面的分类,佛果是最高无上的,究竟至极的,其所证与三乘圣果不同;所以果法又有大小及浅深之差别,小乘的自证圣果非究竟,故不能以教法去普济;如云:自救不暇,还有什么余力济世救人呢?
一般以历史眼光考证佛法的人,研究教理,往往生出很多的疑难。然而佛陀遗流的教法,非是平常人的言语文字心理思想所能推测的。因为佛法所建立,是以佛果与圣果为根据的。倘若没有佛果与圣果,则佛法无从建立,更无所谓佛法。倘若没有佛果与圣果的自证智力,而以普通的思想来观察判断,当然有很多疑难之处,这因为普通的思想太幼稚的缘故!
一、教法建在果证上 无论大乘或小乘的经典里,在每一法会之中,有很多闻法的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以及十方诸佛菩萨同来集会,总数有百千万亿,或恒河沙之多,如果以普通的人事来比照,未免太神话了吧!以为经典里面所记载的人物,大概是想像的!因为有很多经典里所描写的主角或配角,太不近乎人情世事。固然、一切大小乘经典里所描写的事物,在世间普通人情上、有很多难解决的问题;但佛法不是神话的,想像的,是有超世间的果证作根据的。即如小乘经虽比较近乎人情,但如果完全根据人情来探究,还有很多讲不过去,何况大乘教理呢?如密宗的经咒与仪轨,是释迦牟尼佛灭度七百年之后,在印度南天竺国铁塔里有一位金刚萨埵传授给龙树菩萨,由龙树传与龙智,乃发扬光大,而印度、而中国、而日本。又如此次班禅应各界之请,将于四月二十八日,在杭州重建的时轮金刚法会,这时轮金刚法、相传是从香拔拉国传授出来的,香拔拉国虽就在人间,人间却遍处找不著,故与印度南天竺国铁塔里面的金刚萨埵,一样的不知其何在!如果以历史来考证,则又安有历史可证实?又如华严经,传说是龙树菩萨在龙宫背诵出来的。法相宗的瑜伽师地论,是弥勒菩萨应无著菩萨之祈请,从兜率陀天降下到人间的瑜遮那讲堂为无著等人讲说的。有因缘成熟者,能睹弥勒菩萨的光明,或闻法音,如果没有因缘的众生,则光无从去睹,法亦无从去闻了!又如大乘律的梵网经里面的记载,由千华台上卢舍那佛传之千释迦,再传之千百亿释迦,这些更非是普通人的心理可能证明了。如果以普通的思想,或以人间的历史来推测,密宗经咒与华严经、瑜伽师地论等,便都不可靠,近乎神话,寻不到它的基础。但佛法是有不可思议的佛果法、圣果法、作基础的,故须证得了佛果之后,乃能判别他的真实与虚伪,或三乘圣人乃稍有这种能力与才干,因为六神通中的漏尽通,无学圣果方得;如证得了六神通,这种疑方可没有。
因为圣人有神足通,有什么疑难去问他,自己不能解答,可入禅现通,上天去请问弥勒或什么菩萨。我们看见很多经典里面,记载阿罗汉往天上或龙宫去的故事,如果我们有了神足通,就可以证实。所以未证圣果的人,对于教法有很多疑难之处,事所当然,理所必至,亦情有可原了!
二、理法建在果证上 经云:‘无始时来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诸趣,及涅槃证得’。此谓无始时来一切法所依的东西,即是第八阿赖耶识。倘没有阿赖耶识,则没有所谓诸趣的六道,亦没有所谓涅槃。换言之,其所以有生死流转的诸趣及解脱诸趣的涅槃者,因为有第八阿赖耶识的缘故。但于此有先决的问题,即是证实诸趣流转生死的有无,这是世间道理;所谓涅槃,这是出世道理。所以、要流转的世间道理,及涅槃的出世道理成立之后,乃可再讨论第八阿赖耶识有无的问题。
然而诸趣流转之说,决非一般人所推测或想像得到的,在我们的上面有天,下面有畜生、地狱、饿鬼,虽然人与畜生,我们可以见得到的,但地狱、饿鬼在什么地方呢?或者也有人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遇见鬼。又如:科学家发现人灵交通,以及乩坛上先哲临坛降乩等事,在事实上、发见的亦只有人、畜生、鬼。余者所谓地狱、天,只在经典上传说著,不易在人事上显然的表示出来。因之、诸趣流转六道轮回的学说,不能成立了。既然、诸趣流转不能建立,更无所谓涅槃证得。只此诸趣流转的理,且非鬼神教,以及普通人的知见可推测出来,又何况出世的涅槃及为一切法所依的阿赖耶识呢?因为我们的人类,不易解说证明一切,所以在佛法理论上的学说,未证得圣果位不易明了,更不易讲解得出来。所以我们在没有证得天眼通、宿命通以前,当然自身他身多身所行之事,皆不能够知道,而生死流转的诸趣,无始以来所造的业果,不断地薰习在阿赖耶识之中,因之不断地在生死苦海里面流转著,这在未有证得佛果的我们,自不容易了知个中真理。
三、行法建在果证上 勤修戒、定、慧,三十七道品,六波罗密,这都是佛法修行的行法,这都是普通人行不来的行法。即以六波罗密之第一布施而论,布施有三种:一、财施,二、法施,三、无畏施。财施又分三种:一、内财施,二、外财施,三、内外财施。所谓内财施,即以身命布施,如金刚经云:‘以恒河沙等身命布施’;以身喂虎等布施,这都是普通人行不来的布施。所谓内外财施,如妻子儿女都可牺牲,都可布施与人,这也是我们普通人不易行的。
可是、大乘菩萨都能行得到,他们证得生空、法空,了知没有实常的身命,没有自性的生死。因此、以身命去作济世救人之用。因为济世救人,所以将所有的身命财产以及妻子儿女应有尽有的布施给他人,难行能行,这才是大乘菩萨入世的精神!这唯有证得圣果的人,才有这伟大的精神表现!
所以佛法底教、理、行三者,皆是建立在究竟圆满的果证上,如果没有究竟圆满的佛果为基础,则教、理、行三法不易施设。修学佛法,其重要的途径,在信解、修证。然而时丁末法的今日,什么都带有怀疑色彩!如果对于佛法的教也起怀疑了,则于佛法的理,便无确实的安立,还讲什么行与证呢?但是、有些虚伪假造或相似的教法,亦可藉考证以辨其真假。然若能以信心接受教理而去实践躬行,自然有证果之一日。但是世间若没有证果之人,则普遍地劝人修行五戒、十善之法,普遍地劝人立志学佛,虽不失人间乐报,终不免有多少陷于混沌错误的怀疑。如果有人能证得圣果,具六神通,则自然能挽回既倒之狂澜。住持佛教宏扬佛法的沙门,于此应深注意!(灯霞记)(见海刊十五卷六期)
猜你喜欢 卷第四十五·李通玄 卷第五十三·李通玄 卷五百六十九·佚名 二部僧授戒仪式缘起·书玉 卷第三·佚名 瑜伽师地论卷第八十·玄奘 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第四·佚名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九·佚名 卷二十五·佚名 佛教对于中国文化之影响·太虚 观音义疏记卷第四·知礼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九(本)·窥基 复希声居士书·太虚 第十一品 道分别·佚名 卷五百四十六·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