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第十二

嘉兴大藏经 法玺印禅师语录

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十二

嗣法门人性圆旋玑旋哲旋贤等编次

募疏

募修丕禅师并高僧普同三塔疏

豫章海昏之有同安者,唐朝古刹也。自同安和尚开山,而常察禅师居第二代,三代得丕禅师宗风大振,至今曹洞龙象遍天下,悉皆丕祖之脚下儿孙。由是列祖代振法席,指难数屈。山僧于壬寅年滥厕祖位,见道场在荆棘丛中,慨有兴复之志。兹喜殿宇佛像渐已就绪,每当鹤唳天霜,莺啼春老之际,拽杖拨草,寻获常察禅师之塔,犹存佛头峰顶。若开山并丕祖高僧普同诸塔,虽存有基址,而狐窠兔穴,风吹雨浸,将有所不忍闻,不忍见者夫?蛙虫朝迁暮返,弗忘其本,乌羽返哺,犹知报恩,岂忝在法门如秦人视越之肥瘠乎?或檀信长者,或曹洞后昆,闻风翕然,挥金助砌,当同阿育王造塔涌出,震旦大放光明,普天匝地,沾恩去也。勉旃望之。

化油疏

同安一室黑漆如如,自古日不能辉,从来月未可照,有无一片虚实成团。虽然天晓不露,何妨夜半正明?今告四方檀越,八表金汤,拈来投子油瓶,一任诸方定价,举出扬岐灯盏,发挥百宝光明。灯草藉以吐焰,琉璃因而普彻,到恁么时,太乙仙毕竟开眼,然灯佛自然眉舞。

化茶疏

冬风唤而不回,春阳发而点出。优游乎云霞堆里,茂盛乎雨露场中。收归没底篮间,快乐无烟火上。直教露者露而藏者藏,囊者囊而橐者橐。十方檀那有能信手拈来,投于宝镜清泉,烹于沩山巨釜,则卢同碗自浮香,赵州瓶自发润,不惟同安僧众两腋生风,亦且天台罗汉团圞沽味。设或有问:“如何若何?”山僧只对他道:“吃茶去。”

募锅偈

南泉打破锅,至今无人补,乞个没钱人,大家相与辅。同安则不然,偏觅有钱主,齑羹与粥饭,禅悦在此釜。

慧明庵募化药师禅期修建大佛殿

靖邑有水曰双溪,溯流而上四十里许。有庵名慧明,然慧明之名非无由也。盖此地上达曹溪,下通庐峊,其中往来参询衲子,决明己事,接续佛祖慧命。源头者未有不过此也。余癸巳秋应龙门请,经此一宿,至深夜经行,偶见四面峰头烟云吐秀,瑞色冲霄,语侍者曰:“不久于此必建梵刹。”迨至今春阳回,大地万物咸新,余与诸子乘时化道双溪,以效中峰,故事仍宿慧明,其主人持一册告曰:“某欲建立丛林,接纳云水,请和尚一语,导引大檀。”余深愧无文,不能动大方长者,聊举一则陈烂葛藤,以报诸君子。昔世尊与众游行次,以手指地云:“者一片地好建立梵刹。”帝释信手拈一茎草,插于地云:“建梵刹已竟。”世尊微笑。诸居士,者两古人虽则随处建立,不费纤毫,检点将来,不无败缺,怎似我融通。上座,要诸居士大家抛出玉粒金砖,各向慧明无阴阳地上建立琼楼玉殿,涌出丈六金身,到者里支无底锅,炊无米饭,接待往来,千饱万足,与诸居士同获真实功德,同证佛祖光明,达士高人不可不信,谨疏。

谷云峰化修主殿叙

道人动止如孤云野鹤,去住自由,本无定向。所以古德云:“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试看古人一言半句,意要衲僧如云如鹤,腾于霄汉之外,隐于洞壑之中。或出或没,了无所举,世未有出格超越如此也。惟我韫公动止澹然,有古人之气色,不以时闹动转。自嗣海门洞宗之后,乘一叶逆流,止于浔阳能仁白云祖席。后入匡山,结茅于天池之上。闻余主靖邑祖席以杖笠远来见访,余因邑中,于栖云相接,候事毕同入龙门室中两月,意有劈道寻石,门理聪翁旧隐,以便与龙门往来。偶有梅溪汤氏家明德居士,领众檀越,请插茅于后山,额名谷云,嘱余代告十方,同扶露柱,共补虚堂,余于是为叙。

为北京慈云寺募化大悲阁缘疏

盖因果之道杳渺难穷,世多惑于罔信者,惟功验之理,显然易见,人皆共得而趋之。何则吾佛从,无量劫中,以其身心并舍,财法兼施,故感依正二报,广大无涯,天上人间不堪比拟。故菩萨复以深重愿行,逐类现身,随方应迹,设慈悲法,破其悭贪,发其喜舍,使天下后世之人各各皆得由斯而入也。然而修道者果能效菩萨之行愿乎?效之则入道之缘有在矣。东城盔甲厂慈云寺乃都内七大名蓝之一也,有住持容辉上座志气高上,戒德精严,笃于撑持,勤于接待,真法门之良干也。山僧从豫章开法二十余年,亦因修造为虑,昨来京门,忝邀东堂挂搭一日,容公商之曰:“某有一未了之案,敢请决之乎?”山僧询其故,则曰:“此一片地曾为注水之场,万历间得翠峰和尚之所创立也。当清之时,有吾太祖了空自三韩而来,单瓢只杖,苦行年深,方得道场,丕振复得吾祖心,如担荷守成百废俱兴。大悲阁未造,基址尚存,不能就绪。由是心祖临寂之时,呼某入室,嘱之曰:‘此阁乃吾生平未了之愿,傥子得而述之,则吾寂光中知子矣。’”山僧一闻此举,不胜踊跃,曰:“此阁者,乃衲僧修道之所,众信崇福之门,有益于一方,留光于不朽,敢不愈加赞助乎?”山僧虽不能文,亦可以此继述之志,书告王公卿相,长者大檀,若男若女,或俗或僧,总祈大开宝藏,共成有相之功。信手拈来,同入无为之化,俾平地上涌出玉殿琼楼,虚空中突出金容宝相。金粟如来放光现瑞,大悲菩萨介福储祥,功德齐彰,果因不昧,想见者闻者亦必有以顿发兴起之念也夫?

江西黄檗山募请书本藏经缘疏

豫章新昌黄檗山唐代敕赐报恩光孝禅寺,乃希运祖师之道场也。因元明之后,渝为荒岑,复得宗源,老宿祖位重来,四十余年劳心苦志,不惮寒暄燥湿,始获插草栽松,重新殿宇佛真堂[門@( /大)]靡不庄严。见请亦庵和尚说法斯间,弘扬向上,但思祖席具兴,唯缺藏经一事。夫藏经者,乃丛林之大观,人天之要,具不可缺也。缺之不足以知先德,不足以启后人,不足以明大道,不足以解玄微。及其往古型仪,历来修证,又奚足以稽之哉?纵能悟彻根源,未免管窥佛法,有负世尊四十九年,三百余会尘说刹说,为人彻头彻尾之婆心也。此为继往开来,承音接响之务,可不急乎?故宗源老宿每欲计此,未得其人。幸有孙允吉公者,发坚固心,行广大行,叩浙省嘉郡泥首,振铃三越岁,乃感檀度施若干册,以全藏较之,十有二耳,余为先师重刻录,附藏寓嘉禾之。天宁见公往来酬酢,唯以藏经为事,因为代书数语,遍告王公宰辅诸上善人,然而大藏真诠,非祖庭莫能持载,十方金玉,非胜事莫能动摇。黄檗乃天下之祖庭檀越,乃僧众之恃怙,有祖庭无佛法,山不钟灵。有僧众无檀那,人无起色。今公此举可为最胜,莫缺之端,谁云妄求奢诞之事,想能施之人,所施之法?定是同归未遂之事,既遂之心,必为兼得之矣。伏愿指日告成,功德无量。

杂着

曹溪憨山师翁墨迹跋

尝闻吾祖憨山老人,五十余年说法于南北两地,往往多于金紫行中。其与宰官居士往来交接者,不知几何人也。究承传受益契法,盟心久约,不忘始终一致者,不甚多见。初闻有伯玉汪公每以诗文勖望,不虚矢志之因。续闻有右武丁公每于军戎崇敬,不轻患难之为。再闻有牧斋钱公扫庵谭公巾瓶从事,不忘法道之隆。虽则知其大概,不知其审也。何也?山僧开法二十余年,已来总居江右,未免地广人稀,闻师翁者多,见师翁者少,及乎得师翁手书垒积者,万无一矣。不期昨来嘉禾,得接牧公项居士,乃金明介之法嗣,襄毅公之后裔,入道殊深,弘法既久,布网垂钩,大有生活之手,真红尘中特出之金毛也。山僧正叹服不知其何异焉,忽晤其叔寄庵居士,径于书笈中取一轴,见示曰:“先君楚东历官,粤东别驾,与憨大师往来相契,话道因缘,幸存其迹,和尚其一游目乎?”山僧得之欣然,读之不暇,遂袖归旧寓,细赏其由,始知楚东先生乃吾憨祖腹心中人也,第知楚先生,知憨祖寄居士,知山僧,则又知牧公,知金明皆祖先垂庇,非项府信响法门有自哉,因此源源故为之跋,时乙卯八月日也。

为瑞庆庵开山碑记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言其本业有成,可以随缘得化也。古人建丛林,立宗旨,轰霹雳于晴空,鼓波涛于陆地,亦皆以道德为本。故在君则安天下之民,在臣则摄天下之政。仕之用以敷治,居之用以滋身。圣贤用以设教,佛祖用以度迷。鬼神不能窥,人物不能量,如斯妙道可不进之乎?而无为公生地武邑,晓世空华,发无师之智,欲求出世之方,弃爱缘如敝屣,乐善法如醍醐。走建昌云居颛愚老人祝发,按圆通法派,取讳音问,号无为。数年精进,持诵勤行苦行,知有向上大事,便能直下追寻,为般若中勇夫也。受方融大师具戒,有志观方,游泳诸祖道场,参礼诸大知识。得是非不落之机,入见闻不涉之理。钉抽楔去,实往空归,复思崖居穴处,木食荷衣,是返本里止,宿下高泉。得瑞卿叶居士尽底盘桓,延至梅园结茆三载,惟居士植众德本,种广福田,不忘灵山之委嘱,遂就址营庵,命名瑞庆。俾世生传续千古,留云四众有依皈之处,乡党得焚祝之场,记其楹前堂后,殿楼舍立,于西东记其像,释迦为中,应真为护。大士宝光列于左右,饔餐不继,衣钵无充,仍施田粮若干,为僧恒产铛,实藉以无虞,房廊足以容众。公来索记,余语坐问焉,公曰:“远郭七十里景,定癸丁奇,峦踞其上,曲水绕其前。”余曰:“此季约之萧斋,维摩之石室,公得而居之,则吾圆通法派可衍,公之本业又可崇矣。”因是援笔记之,以证将来之缘起也。

同安规约

夫出家者离亲别族,未尽天伦,礼佛投师,求其向上。既知生死事大,必当办道为先,为法忘躯,莫辞勤苦。古人数十年居林下,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以致发明此事,增益不能,方许提纲唱道,黼黻宗猷,据位称师,临众驭物。故山僧竖法幢,开炉韝,以锻圣凡,下恶钳锤,不拘唇吻,为诸人以了不了之因缘,以明未明之公案。间有冒违约束,不准规绳,九旬不满,即欲抽单出堂,一载未终,便来告假他往,此辈原无志于参求,岂有心于决择?俾之同堂,则如浊水污其清流,与之共住,则如嘉苗乱其稂莠,斯乃法门所恶,山僧特为严革耳。诸人既不远千里万里,冒暑冲风来到同安,入堂结制,切勿懈怠。从前时光虚度,必当搬砖运瓦,念念如救头燃,心心无有间断,向己分中用工绵密,自然透顶透底,好与山僧眉毛厮结,揭露家风,如水合水,似空印空,何忧乎法道不兴?何惧乎门庭不振?微细规条,枚举于左。

清化规约

夫出世之事应以参禅学道为本,远名利如涕唾,轻富贵若浮云。动则不知有营求世界,静则不知有寂守身心。形同槁木死灰,影合镜花水月,彼即此即,人离我离,浑无固必之心,绝没和混之意。一味劳形苦志,忍冷耽饥,学圣齐贤,成佛作祖,提宗唱道,了达真乘,方不负国王水土之恩,父母养育之德,师长训诲之功,己分勤劬之力。设或意纵情随,苟求安乐,诚恐他日阎罗老子扣算饭钱,那时无有脱身之计,悔不及矣。间有一等手持匏器,背负囊箱,东茶西饭,混扰时光,决择之心全无,参求之念乌有,可惜一生虚度,无所实归,恤念将来,良可太息。是以山僧初来都中,慌居此院,饮用稀微,奈何时节到来,不敢违背。今亦延留清众,结制安居,为汝诸人决明向上。虽则有屈高贤,亦可聊资道统,烦望在此同居之人,内外悉宜守分参请遵其首座,规矩听其维那,和雅观其悦众,进退任其知宾,营作由其知众,饮食从其汤头,不可仍前散惮放逸,自恣交头接耳,说短道长,笑骂高声,惊群动众。如有此等,轻则跪香巡寮,重则责罚出院。二六时中务宜各抱本参,用诚追究,动静闲忙毋令散失,日就月将,自然透脱。此时正好向针锋上走马,闹市里抛砖,收放自由,全无隔碍。果能如是,不惟清化与你们寒暄,共操握手同行,即将从上祖父家私,两手分付可矣。珍重,珍重。

法玺印禅师语录卷第十二终

(湖州府安吉州正堂信官年 长兴县正堂

信官韩 德清县正堂信官侯 武康县正

堂信官冯 孝丰县正堂信官罗同心捐刻

法玺印禅师语录卷七之十二计字参万柒

▆▆百八十七字该银贰拾贰两五钱五分

▆▆▆

佛力▆被人民阖衙齐沾般若之光大地总受

菩提之润谨意

康熙十五年四月  日楞严藏经坊附板

浙禾夏维宁梓)

猜你喜欢
  瑜伽论手记·
  示柴也愚书·印光
  建中靖国续灯录下帙目录[宋磻]·惟白
  普贤金刚萨埵略瑜伽念诵仪轨·佚名
  优波毱[jū]提缘品第四十七·佚名
  善友品第二十五·佚名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三·佚名
  知识行为能力之三者能否一致·太虚
  俱舍论疏 第十八卷·法宝
  贤首五教仪卷第五·续法
  卷六(惟净译)·佚名
  佛说决定毗尼经·佚名
  卷第五·佚名
  第五品 双小品·佚名
  曹溪大休珠禪師住嘉興白蓮寺語錄卷第二·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四出 演喜·孟称舜

    【梨花儿】〔丑上〕脸上花花衣饰齐,人人道我风流婿。掐指排来三月期,茶,如何等得良辰至。小子聘得娇娘为妻,约在今月送礼,十月成婚。算来还有三个月日头,如何等得?已差人唤马小三、戈小十两个来,要他去催早些。怎这两个狗弟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张四维

    第二十一齣 乞恩〔丑淨扮苗刘上丑〕统制当朝位已尊。此心不足爲何因。〔淨〕今朝身命俱难保。却悔当初错用心。〔丑〕刘大人。我当初闻说韩世忠海上陷没。因此上放心做了这事。又着吴湛王世修那厮赞成。谁知韩世忠见

  • 梁山泊李逵负荆·臧懋循

    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元)康进之撰●梁山泊李逵负荆杂剧目录第一折 〔音释〕第二折 〔音释〕第三折 〔音释〕第四折 〔音释〕题目 杏花庄王林告状 正名 梁山泊李逵负荆第一折〔冲末扮宋江同外扮吴学究凈扮鲁智深领

  • ●慶芝堂詩集卷十·戴亨

    瀋陽戴亨通乾撰 五言律詩二 ◆五言律詩二◆ 籠鳥 螢火 式微 古書 古劍 古琴 古鼎 古鏡 古碑 古寺 古樹 出籠鳥 小硯跌破命兒廷璋膠固詩以識之 賦得軒皇鼎 古書 寶劍 磨劍 雨後見月 留別盧公亮

  • 月洞吟序·王镃

    予在平昌见黄兆山人诗文浸寻晋魏人语而复得其先人宋月洞先生诗七十余首殆宛然晩唐人语宋之季亦唐之季也观黄兆山人所叙月洞意操孤炯独絶如律中青松秦世事黄菊晋人心局败碁难着愁多酒易中沙涨浙江龙去逺天寛北阙鳯归迟

  • 御制贞观政要序·吴兢

    钦定四库全书 御制贞观政要序 夫三代以上君明臣良天下雍熙世登上理自东迁以降风俗日薄天下无复熙皥之美虽有质美之主望治甚切而所以屈已从谏力行善政者终不能有以震古而铄今及唐贞观太宗以英武之资能用贤良之士时若

  • 第七回 为敌作伥满主入边 因间信谗明帝中计·蔡东藩

      却说孔耿二明将,见了满洲太宗,伏地大哭。太宗问为何事?二人奏道:“臣等都是东江总兵毛文龙部将,因袁崇焕督师蓟辽,无故将我毛帅杀死,恳求大皇帝发兵攻明,替毛帅报仇,袁崇焕杀毛文龙事,从明朝二降将口中叙出,省却无数笔墨。

  • ●宰惠紀略卷四·柳堂

    山東自黃河窜入大清沿河居民遇有險工首事帶民夫幫同營勇運土運料仍按戶發錢以示體恤工竣即遣回既益河防又不病農此前撫憲張勤果公光緒十七年奏定之成法也何善如之嗣勤果公捐館經某總辦增添窩鋪限以里數立法過密民稍不

  • 一三四○ 浙江巡抚琅玕奏呈查缴禁书清单·佚名

    一三四○ 浙江巡抚琅玕奏呈查缴禁书清单乾隆五十四年十月浙江巡抚臣觉罗琅玕跪奏,谨将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奏缴应禁各书名目缮具清单,恭呈御览。计开《明政统宗》五本。明涂山等编辑。《明通纪》十六本。明陈建撰。《明法

  • 乐陵王高百年传·李延寿

    乐陵王高百年,孝昭帝的第二子。孝昭帝即位,在晋阳朝臣们请求建立宫殿,确立太子,孝昭帝谦让,没有同意。京城的臣僚再次请求,孝昭帝才称言是太后的命令,立百年为太子。孝昭帝临去世时又立下遗诏传位给兄弟武成帝高湛,并亲笔写有

  • 潮海传·宋濂

    潮海,扎刺台族人。由国子生开始当官,任靖安县达鲁花赤。至正十二年(1352),蕲、黄人民起义,潮海与县知事黄绍募民兵抵御。不久,起义军数万由武宁来攻,绍向行省救援,潮海则率兵迎战,在象湖大破义军。潮又起用进士胡斗元、涂渊、

  • 卷八七·邱濬

    ▲城池之守 《易坎》之彖曰:天险不可升也,地险山川、丘陵也,王公设险以守其国,险之时用大矣哉。 程颐曰:“高不可升者,天之险也。山川、丘陵,地之险也。王公,君人者。观《坎》之象,知险之不可陵也,故设为城

  • 卷一百八十七·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六复次善现,我清净即内空清净。内空清净即我清净。何以故?是我清净与内空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我清净即外空内外空空空大空胜义空有为空无为空毕竟空无际空散空无变异空本性空自相空共

  • 大慈大悲救苦观世音自在王菩萨广大圆满无碍自在青颈大悲心陀罗尼·佚名

    大广智不空译南无归命顶礼南方海上蒲陀落净土。正法教主释迦牟尼如来。观音师无量寿如来。观音本正法明如来。南无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大陀罗尼。救苦陀罗尼。延寿陀罗尼。加灭恶趣陀罗尼。破业障陀

  • 佛母般若波罗蜜多圆集要义释论卷第三·佚名

        三宝尊菩萨造    大域龙菩萨造本论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所言四种清净者。一自性清净。二离垢清净。三所缘清净。四平等清净。初自性清净者。即是无

  • 卷第二十八·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二十八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净土立教志第十二之三往生高尼传法盛。居金陵道场寺习十六观想。一夕礼像。遇病假寐。见大士乘杂华云出宝色光前来相迎。时诸尼款门问疾。咸见光明迸溢。盛曰。佛及菩萨放

  • 天方性理·刘智

    回族伊斯兰教哲学著作,刘智撰。全书分“本经”、“图传”两部分;书前附自序、序文及“采辑经书目”。成书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前后。乾隆二十五年(1760)刊行。主要内容以伊斯兰教一神论观点结合中国宋明理学,论述宇宙

  • 林间录·惠洪

    佛教杂著。宋惠洪著。二卷,后录一卷。采用笔记体裁,记叙名僧嘉言善行,僧家故事。通过发表议论,阐发禅理。文笔流畅、词藻华丽,工于润色,为佛教著作中少见。通行本为影印续藏经本。后录1卷,所载皆《石门文字禅》卷17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