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出 助边

(小生上)

家国虽殊道自均,须知主仆即君臣。

愿为奴隶输丹赤,奉劝朝堂食肉人。

自家阙忠是也。赋材敏捷,秉性忠良。只因祖父式微,投入阙家为仆,以致青衣世袭,使豪杰无致身之阶;犹幸紫陌相连,俾纪纲有见才之地。前日曾以助边一事,怂恿家主,做个尚义之民。且喜得言听计从,竟着我便宜行事。近日朝廷为军饷不足,特差宣抚使一员到此搜括钱粮。已曾写下呈词,则索往衙门走一遭也。(行介)

〖榴花泣〗

〖石榴花〗我生平忠义实堪夸,只可惜将身束缚在私家。若叨一命应不愧乌纱,肯使他三空四匮直造到军士脱巾哗。我想这十万资财,也非通小可。既劝主人助了朝廷,那官府取去,也要实实在在替朝廷做些事业才好。万一官侵吏匿,作了纸上的开销,使家主徒受虚名,边军不沾实惠,这注钱财,就只当委之沟壑了,如何使得?

〖泣颜回〗求为可查,怕的是出私囊,复入私人衩。只为他爱便宜瘠国肥家,怪不得我惜钱财以奸防诈。

来此已是宣抚衙门,不免在廊下站立一会,伺候他升堂便了。(虚下)

(内鼓吹,开门介)

〖菊花新〗(外冠带,引众上)节旄未几出京华,控制荆襄早建牙。设策裕公家,苦到处民穷财乏!

下官荆襄等处宣抚使是也。受事未久,临莅方新。蒙圣恩于兵马钱粮之外,另加一道敕书,着我搜括军饷,接济诸边。我想这水旱交祲之后,三空四匮之时,本等的钱粮尚且催征不起,额外的军饷,如何措置得来?已曾遍差员役,往各郡催提,并没有分毫解到,好生烦闷。叫左右,有催粮的官吏转来,速速教他回话。

(众应介)

(老旦、副净扮二差官,持令箭上)赤手回钧旨,空拳缴令旗。钱粮无着落,常例不曾亏。(见介)

(外)你们转来了么?所催的钱粮解多少来了?

(老旦)禀老爷:那地方官说,年岁凶荒,民穷财尽,一毫也催征不起,故此分文无解。小的们空拳白手,不敢回来,带了一员地方官,教他自己来回话。

(外)着他进来。

(副净传介)

(末冠带上)抚字枉心劳,催科计未高。自来书下考,参罚岂能逃。(见介)

(外)你做朝廷之官,就该干朝廷之事,为何把皇家功令视若弁髦?难道是不怕纠参的么?

(末)老大人听禀:

〖驻马泣〗

〖驻马听〗白简宜加,怠缓催科署不差。只为着苍黔凋敝,水旱频仍,比户嗟呀。(外)本院现奉新旨,还要在本等钱粮之外,另加搜括,何况分内之事乎?(末)老大人,你莫怪卑职讲,若要另行搜括呵!只怕青苗未举祸先芽,朝廷算小忧方大。(外)搜括之事既不可行,本院要往民间借贷,可行得去么?(末摇头介)行不去,行不去!

〖泣颜回〗他若肯贷官钱共解私囊,又何不算前逋还了公家?

(外)知道了,你且出去。

(末)略诉民间苦,聊宽额外征。《流民图》已就,献不到承明。(下)

(外叹介)怎么了!叫左右,且放投文。

(一人持牌下,收投文即上)

(外看状惊介)呀,原来有个尚义之民,仿汉朝卜式的故事,要来输财助边。怎么有这等奇事?叫他进来。

(众唤小生上)

(外)你就是阙素封么?

(小生)阙素封是家主,小的是抱状家属,叫做阙忠。

(外)你家主是何等之人?为何有此义举?

(小生)念家主呵,

〖前腔〗他虽是编户民家,恤纬深忧颇不差。见边庭乏饷,军士呼庚,主帅量沙。怕的是饥军一溃扰中华,栋梁独木难支厦;与其把美膏腴变做沧桑,倒不如割资财输与皇家。

(外)编氓之中,竟有这等义士,可敬,可敬!既然如此,本院这边就要草疏上闻了,你那家主日后不要懊悔。

(小生)家主出于本心,又不曾有官吏强逼,何悔之有?只是一件,这十万资财,家主也费数年蓄积。既然助与朝廷,但使贪弁不能染指,奸吏不得侵渔,使家主一点忠君爱国之心,施于有用之地,这就死而无悔了。

(外起立介)有其主必有其仆。不但那家主尚义,可称草野之忠臣;就是这仆从能言,也可谓风尘之杰士。本院一面草疏上闻,一面发批起解,不必另差官吏,就烦你主人亲解便了。

〖前腔〗主义堪夸,仆从能言更可嘉!这筹边伟略,经国宏猷,字字无差。快起来立了讲话,敢将奴隶待伊家?将来未必居人下。(小生)请问老爷:万一家主有事,不能前行,可好容小人替代?(外)既然如此,竟用你前去便了。你回去对家主说,倘若边疆告捷,海宇承平,一定要叙功论赏;不但家主身荣,连你也有好处。少不得仿前徽文子同升,与伊行并事公家。

(小生谢介)

(外)分付封门。

节钺筹边力不胜,岂知尚义出编氓。

从来礼失求诸野,到此方知我辈轻。

猜你喜欢
  卷一十二·彭定求
  赵昂·唐圭璋
  杜旃·唐圭璋
  ◆龟巢老人谢应芳(龟巢稿)·顾嗣立
  第二折·佚名
  黑旋风双献功·臧懋循
  ●卷十四·葛立方
  城楼上·林徽因
  荒村·闻一多
  卷92 ·佚名
  卷四百八十四·曹学佺
  卷二百五十七·曹学佺
  诗女史纂目録·田艺蘅
  ●霓裳续谱 卷五·王廷绍
  阮阅词作鉴赏·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徐再思·隋树森

    徐再思,字德可,浙江嘉兴人。钟嗣成曹本《录鬼簿》言其“好食甘饴,故号甜斋。有乐府行于世。其子善长颇能继其家声”。天一阁本《录鬼簿》,除包括上述内容外,还记载他做过“嘉兴路吏”, 且“为人聪敏秀

  • 卷一百二十六 滑稽列传第六十六·司马迁

    孔子曰:“六蓺于治一也。礼以节人,乐以发和,书以道事,诗以达意,易以神化,春秋以义。”太史公曰:天道恢恢,岂不大哉!谈言微中,亦可以解纷。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齐威王之时喜隐,好为淫乐长夜

  • 卷十六 崇祯十三年庚辰·计六奇

      赈民  闰正月,命巡城御史煮粥赈饥,发帑金八千,赈真定。发帑金六千,赈山东。二月,风霾亢旱,诏求直言。三月,分赈畿南三万金。是日雨。又赈京师贫民,各钱二百。七月,发帑金二万,赈顺天保定。八月,发仓粟赈河东饥民。九月,命有

  • 第一回 溯龙兴开编谈将种 选蛾眉侍宴赚唐公·蔡东藩

      桑麻无恙,鸡犬不惊,村夫野老,散坐瓜棚豆架旁,笑谈大唐遗事,什么晋阳宫,什么凤凰山,什么摩天岭,什么薛仁贵征东,什么罗通扫北,什么巴骆和,什么宏碧缘,最出奇动人的,是盖苏文兴妖作怪,樊梨花倒海移山,唐三藏八十一难,孙悟空七十二

  • 卷之九十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第三十三册 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佚名

    第三十三册 天聪四年颁发满汉官员敕书及致蒙古台吉之盟书行文庚午年正月颁赐敕书、刘付档天聪四年正月三十日,汗曰:“贾维钥,尔原系明革职郎中。克遵化後,令尔仍为郎中,以备补缺。今遵化出都堂缺,令尔仍以郎中管都堂

  • 钦定续通志卷六十二 元纪六·纪昀

    元纪 【六】成宗 【一】○成宗一成宗皇帝讳特穆尔世祖之孙太子珍戬第三子也母鸿吉哩氏至元二十二年太子薨二十五年世祖命帝讨叛王哈坦削平辽左诸部 三十年受皇太子宝抚军北边明年甲午春正月世祖崩诸王大臣遣使如军中

  • 提要·刘宰

    【臣】等谨案京口耆旧九卷不着撰人名字明杨士奇文渊阁书目焦竑国史经籍志皆载其名亦不云谁作考书中苏庠末云予家世丹阳先人知其状为详又从其孙嚞借家则作者当为丹阳人庠卒于绍兴十七年而作者得交其孙则当为南宋

  • 王磐传·宋濂

    王磐,字文炳,广平永年人,世代务农,每年收麦万石,乡人称“万石王家”。父王禧,金末出钱帮助军饷,因而授官为进义副尉。蒙古军破永年,要屠杀全城百姓,禧将全部家财去帮助蒙军作为军费,使永年百姓免遭大难。金人迁都汴梁,禧全家南渡

  • 卷三十·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万夀盛典初集卷三十恩赉五【蠲赋二】巡抚直隶等处地方管辖紫荆密云等关隘赞理军务兼理粮饷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世袭一等精奇尼哈番加九级【臣】赵弘燮谨题为钦奉上谕事据直隶守道参政【臣】李毓柱详称直属五

  • 卷二十五·吴澄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纂言钦定四库全书礼记纂言卷二十五    元 吴澄 撰礼运【山隂陆氏曰礼运者是礼乐之运运祚推移而礼行焉虽圣人不能违也然则大同小康时而已矣长乐陈氏曰道则运而无所积器则滞而有所拘礼器

  • 卷二·朱鹤龄

    钦定四库全书读左日钞卷二吴江 朱鹤龄撰八年治兵于庙刘氏讥庙中非治兵之所按孔疏云治兵于庙者告于庙习于巷也但传终未尽仲庆父请伐齐师疏公子庆父氏曰孟氏传文实然而经称仲孙杜无明释八年传称仲庆父举諡称之则谓之共

  • 卷十五·季本

    钦定四库全书诗说解頥正释卷十五   明 季本 撰雅雅者正也面相告语之正论也谓之小雅乃父子兄弟朋友夫妇之正论谓之大雅则朝廷君臣之正论故用之朝防用之燕飨用之赠送用之慰劳各有攸宜而非若风之可以随所用也但雅中

  • 佛教之初输入佛教之初输入·梁启超

    苦修佛像 莫高窟第248窟 北魏苦修是释迦为修成佛道而经历的最重要的修行阶段。据说,他在经历漫长的苦修后,最终在菩提树下成佛。佛像形体枯瘦,筋骨突现,但在端庄中蕴含着自信与执着,显示出非凡的智慧和刚毅。

  • 吹万禅师语录卷之六·吹万广真

    嗣法孙灯来重编颂古(着拈)世尊上座文殊白椎。浩劫浑沦足未通河图中涌立天宗若非庖氏知消息八索九丘孰与穷。冻岭梅花斗雪开暗将香气逼人怀浩然一见难藏兴吟得春风特地来。文殊起佛见法见堕入二重铁围城东老母不欲见佛

  • 牛郎织女传·朱名世

    全名《新刻全像牛郎织女传》。白话小说。明朱名世编。四卷不分回。描述牛郎织女的故事。小说据民间传说繁衍而成。叙金童与天孙织女互相爱慕。玉帝得知要斩金童,太上老君保奏金童下凡,托生到牛员外家为次子,名牛金郎。令

  • 大方等修多罗王经·佚名

    一卷,元魏菩提流支译。与大乘流转所有经同本先出。

  • 宝镜三昧本义·行策截流

    一卷。清代行策撰。以宝镜三昧、偏正回互、三叠分卦、五变成位、二喻显法、六爻摄义等六种图说,揭示重离六爻、偏正回互之精义,又详解五位说。收入《续藏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