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三 第二合诵

[三 第二合诵]

为知第二合诵应如次第知之,然,其时:

合诵正法而遍辉

尽寿命止而住彼等五百

最初迦叶诸大德

诸漏尽之光辉

如油尽之灯火

离执着入涅槃

然,日夜渐过,世尊之般涅槃后一百年之时,毗舍城跋耆族出身之诸比丘于毗舍离城,承认容许角监、承认容许二指,承认容许村落间,承认容许住处,承认容许承诺,承认容许惯习,承认容许不凝乳,承饮未酦酵,承认无缘座俱,承认金银等宣举十事。修修那伽之子迦罗阿育王是彼等之从党。

尔时伽乾陀之子耶舍尊者游行于跋耆族间,闻:“毗舍离城跋耆族出身之比丘等宣举十事。”“我此是十力教衰废,与恬淡不相应,然,我说此非法降伏此辈宣扬正法耶!”思惟而入毗舍离城。兹迦乾陀之子耶舍尊者,住在毗舍离城大林重阁讲堂。

尔时毗舍城跋耆族出身之比丘等,于其日布萨会盛水于青铜钵置于比丘僧伽之中央,向来集毗舍离城之优婆塞告曰:“诸子!就是一加哈婆那、半加哈婆那、一跋陀、一摩沙伽亦应寄赠僧伽,僧伽才能备具等物。”[云云],以下该述一切,[今略之]。于此律之合诵称为七百。于此集会依耶舍尊者所召集比丘一百二十万人。于此等之正中,离婆多尊者质问萨婆迦眉尊者解释律,判定此等之十事镇伏诤论。时或诸大德:“吾等应合诵法与律。”选执持三藏通达无碍辩之七百比丘,集合于毗舍离城婆利迦园中,如由大迦叶大德所合诵,而洗掉一切圣教之垢秽,如原从藏、从部、从分、从法聚而合诵一切法与律。此合诵经八个月而毕。然于世:

进行于七百人

而称为七百人

加以前之所行

而称之为第二

此或:

此由上座之合诵

其中有名声是萨婆迦眉及

苏寐、离婆多与屈阇须毗多

耶舍与婆那参复多,此等之

大德是阿难大德之弟子

曾拜见如来者,

须摩㝹与婆婆伽眉等二人

知是阿㝹楼陀之弟子

曾拜见如来者,

由上座合诵第二结集

一切舍弃重担

遂所作无漏之诸人

此为第二之合诵。

行如是第二合诵后,彼等大德,观察如是睹见:“即于当来之圣教,应生起如是之浊垢。”“由今经一百十八年,于婆咤利弗城名达磨阿育之王出现,执政于全阎浮提,彼王信佛陀之圣教,当行大供养。是故外道等欲得供养者而于圣教出家,宣说各自之异见,如是于圣教当生起大浊垢。”于是彼生如是思:“吾等是否面临此浊垢之生耶?”总之,“其时知不面临于自身,谁有能力得镇伏此诤论耶?”虽瞭望全人间界及六欲天界不见有任何人,但见出于梵天界名帝须大梵天之寿命尽,更当出生超越梵天界而修道。见毕而彼等作如是思惟:“若努力彼于梵天而生人间界者,彼必受生目犍连婆罗门家,其后依圣典所引导应得度而出家。彼如是出家执持全佛语,通达四无碍辩,摧破外道等而判断其诤论,以护持圣教。”

彼等往梵天界告帝须大梵天:“于今一百十八年圣教生大浊垢。吾等瞭望全人间界及六欲天界亦不见有任何人能护持圣教,求于梵天界发见尊者。宜哉,善人!生于人间界与誓约护持十力之教。”大梵天闻如是而言:“我生于圣教洗涤浊垢,应有威力护持圣教。”而踊跃大欢喜,答:“宜哉。”而与誓约。诸大德于梵天界实现任务而归来。

尔时私伽婆大德与栴陀跋阇大德等二人,虽是年青比丘执持三藏,通达四无碍辩,灭尽诸漏。彼等二人不参与此诤论。诸大德言:“汝等于吾等之诤论不为同僚,其故汝等应有责任,名帝须梵天生于目犍连婆罗门之家,汝等之一人应引出彼而令得度,一人使执持佛语。”一切随其寿命而住。

萨婆迦眉为最初诸大德

有大威力如火聚

放光于世间而般涅槃

行第二结集洗圣教

当来作正法清净之因

制诸漏尽诸根

通达四无碍辩

此等大德亦为无常制

如是无常无价值

甚且降伏而知难

应达常住不死道

健者应当于奋励

如是由种种之方面第二合诵之注释竟。

猜你喜欢
  大乘玄论 第二卷·吉藏
  瑜伽师地论卷第三十六·玄奘
  根本说一切有部出家授近圆羯磨仪范·八思巴
  卷五·佚名
   第一則  梁武帝問達摩·胡兰成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六卷·佚名
  破见之罪甚重·印光
  为无为漏无漏对观颂·太虚
  卷第一百七·李通玄
  诸法集要经卷第一·佚名
  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讲记(一)·太虚
  卷第四十六·佚名
  俱舍论记 第十七卷·普光
  卷第三·佚名
  成實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六出 香咏·李渔

    (老旦上)扫径开轩拂坐床,为传闺客到禅房。欲辞世上缠绵苦,翻惹山中应接忙。贫尼静观是也。前日寓下那位曹小姐,与贫尼相得甚欢。不知为着甚么,又要搬到学里去。今日范介夫的新人满月,闻得要来烧香,我且扫径相候。〖双调引子&m

  • 卷七十六·志第五十二·职官五·张廷玉

        ◎职官五   ○公侯伯 驸马都尉附仪宾 五军都督府 京营 京卫 锦衣卫附旗手等卫南京守备 南京五军都督府 南京卫 王府护卫附仪卫司 总兵官 留守司都司附行都司 各卫 各所 宣慰司 宣抚司 安抚司 招讨司

  • 卷八十·志第四十七·柯劭忞

      ○食货十三   △赈恤下 入粟补官内外诸仓 惠民药局   灾赈:   中统元年,平阳旱,赈之。   二年转懿州米万石,赈亲王塔齐尔部饥民。赈桓州饥民。   三年,甘州饥,给银赈之。发粟三十万石,赈济南饥民。   

  • 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二·陈邦瞻

    两朝内禅【孝宗光宗宁宗庙议陵议附】孝宗淳熈十四年九月癸卯太上皇有疾 冬十月辛未帝罢朝侍疾赦 乙亥太上皇崩于德夀殿遗诏太上皇后改称皇太后帝号痛擗踊谓宰臣王淮等曰晋孝武魏孝文实行三年丧服何妨听政司马光通鉴

  •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八十三·徐乾学

    元纪三十一【起柔兆敦牂正月尽彊圉协洽六月凡一年有奇】顺帝至正二十六年春正月癸未朔张士诚以舟师驻君山又岀兵自马防沙溯流窥江隂呉守将以闻王亲督水军及马步兵往救之比至镇江敌已营瓜洲掠西津而遁乃命康茂才等出大

  • 通志卷一百八十九·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载记第四前秦苻洪 健 生 坚 丕 登 苻雄 王堕王猛 苻融 苻朗 索泮 徐嵩苻洪字广世略阳临渭氐人也其先盖有扈之苖裔世为西戎酋长始其家池中蒲生长五丈五节如竹形时咸

  • 通志卷一百八十二·郑樵

    宋 右 廸 功 郎 郑 樵 渔 仲 撰艺术传第二魏朱建平 周宣 管辂 杜夔 马钧蜀周羣【父舒张裕】吴吴范 刘惇 赵达晋陈训 戴洋 韩友 淳于智 歩熊 杜不愆严卿 隗炤 卜珝 鲍靓 吴猛 灵佛图澄 麻

  • 史记集解卷三十九·裴骃

    宋 裴骃 撰史记三十九晋世家第九唐叔虞者周武王子而成王弟初武王与叔虞母会时【左传曰邑姜云娠太叔服防曰邑姜武王后齐太公女】梦天谓武王曰余命女生子名虞余与之唐及生子文在其手曰虞故遂因命之曰虞武王崩成王立唐

  • 上党王元天穆传·李延寿

    元平的弟弟长生,任游击将军,死去以后,到孝庄帝时,因他儿子天穆显贵,被追赠司空。  天穆性情温和忠厚,仪容俊美,善射而且很有名气。六镇作乱时,尚书令李崇、广阳王深北上讨伐,天穆为太尉出行慰问各军,路过秀容时,见到了尔朱荣,两

  • 楚王石重信传·薛居正

    楚王石重信,字守孚,是高祖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后唐明宗的外孙。小时就聪慧颖悟,有机智谋略。天成年间,始任银青光禄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不久加任检校刑部尚书、守相州长史,不多时,又升任金紫光禄大夫,越级拜为检校司徒、守左

  • 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23)·司马光

    汉纪三十一 淮阳王更始元年(癸未,公元23年)[1]春,正月,甲子朔,汉兵与下江兵共攻甄阜、梁丘赐,斩之,杀士卒二万余人。王莽纳言将军严尤、秩宗将军陈茂引兵欲据宛,刘与战于阳下,大破之,遂围宛。先是,青、徐贼众虽数十万人,讫无文书、

  • 序·李世民

      序曰:朕闻大德曰生,大宝曰位。辨其上下,树之君臣,所以抚育黎元,钧陶庶类,自非克明克哲,允武允文,皇天眷命,历数在躬,安可以滥握灵图,叨临神器!是以翠妫荐唐尧之德,元圭赐夏禹之功。丹字呈祥,周开八百之祚;素灵表瑞,汉启重世之基。

  • 《中庸章句》上·钱穆

    首章。 朱子曰:“循万物自然之性之谓道。若谓以人循之而后谓之道,则人未循之前,谓之非道,可乎。”今按:孔孟言道,率本人文立场。即《中庸》言率性之谓道,显指人文方面之率性言。今朱子改说成循万物自然之性,则乃万物自然率性,

  • ●后序·张商英

      紫府真容院松溪老人文珫述  伏闻。大圣度生。应迹无方。所现之处。无非利益。虽不局于形教。使归心有在。唯止一方。故。我文殊大士。妙践真觉。廓净尘习。寂寥。于万化之域。动用于一区之中。示居因位。果彻因

  •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智顗

    妙法莲华经玄义卷第八上第二释通名者。经一字也。具存胡音。应云萨达磨分陀利修多罗。萨达磨。此翻妙法。分陀利。此翻莲华。已如上释。修多罗。或云修单兰。或云修妒路。彼方楚夏。此土翻译不同。或言无翻。或言有翻

  • 大沙门百一羯磨法一卷·佚名

    (白羯磨二十四白二羯磨四十七白四羯磨三十因羯磨不限百一以类相从不出百一羯磨之法要须曲尽乃成羯磨今粗略法用可知耳)舍界羯磨大德僧听。僧本结内界一住处一说戒故。若僧时到僧忍听。僧一住处一说戒中舍本界。如是白

  • 卷第三之下·大慧宗杲

    正法眼藏卷第三之下径山大慧禅师 宗杲 集并着语后学普善庵沙门慧悦校刻风穴和尚示众云。夫参学眼目。直须大用现前。勿自拘於小节。设使言前荐得。犹是滞壳迷封。纵然句下精通。未免触途狂见。汝等诸人应是从前学解

  •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二十·石雨明方

    嗣法小師淨柱編祭文祭具足法兄文於乎於乎,於乎哀哉。一慟欲繼,再慟復甦,三慟復欲繼。道乎,情乎,腸俱可裂,生未同埋,死未同穴,此慟於情也。生也不及,死猶可追,此慟於情之至也,而又何慟乎?死者自滅,生者自存,此慟於道也。死實生也,生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