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一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鸿胪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鹫峰山中。与大苾刍众万二千五百人俱。是时有菩萨摩诃萨八万四千人。从诸佛刹而来集会。是诸菩萨。皆具大智得大总持。具无碍辩悉证无生法忍。入三摩地总持智门。了诸众生心所乐欲。善说法要如法解脱。复有四大天王并帝释天。娑婆界主大梵天王。及无量百千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皆来集会。是时有大菩萨名妙吉祥。在其山侧与二十五大菩萨众俱。其名曰龙吉祥菩萨摩诃萨。龙授菩萨摩诃萨。吉祥生菩萨摩诃萨。吉祥藏菩萨摩诃萨。最上莲华吉祥菩萨摩诃萨。莲华吉祥生菩萨摩诃萨。持世菩萨摩诃萨。持地菩萨摩诃萨。宝手菩萨摩诃萨。宝印手菩萨摩诃萨。师子意菩萨摩诃萨。师子无畏音菩萨摩诃萨。虚空藏菩萨摩诃萨。平等心转法轮菩萨摩诃萨。了别一切句义大辩菩萨摩诃萨。辩积菩萨摩诃萨。海意菩萨摩诃萨。妙高王菩萨摩诃萨。爱见菩萨摩诃萨。喜王菩萨摩诃萨。无边视菩萨摩诃萨。无边作行菩萨摩诃萨。破诸魔菩萨摩诃萨。无忧授菩萨摩诃萨。一切义成菩萨摩诃萨。

  复有四兜率天子。其名曰普开华天子。光明开华天子。曼陀罗华香天子。精进法行天子。是诸天子以信乐心故。各与诸眷属来诣妙吉祥菩萨所。听受正法。是时诸大菩萨及天子众。既至会已次第而坐。是时大众咸作是言。佛一切智甚深无量广大无边。不可思议无有比伦。最上无胜不可了知。云何菩萨摩诃萨被精进铠。而能趣证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耶。尔时会中有大菩萨。名龙吉祥。谓诸菩萨言。若有菩萨种诸善根。心无所著回向实际。是名安住诸善根法被精进铠。是菩萨摩诃萨。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龙授菩萨言。若菩萨发平等心调伏心。爱乐心适悦心。柔软心无分别心。是名坚固被精进铠。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吉祥生菩萨言。若有菩萨于多劫中。乐欲了知佛一切智。当于无量劫中被精进铠。为诸众生难行苦行不自贡高。是能趣证佛一切智。

  吉祥藏菩萨言。若诸菩萨起利他心。不著自乐不乐禅定。而能普为一切作大利益。以无量善根回向一切众生。是能趣证佛一切智。

  最上莲华吉祥菩萨言。如佛所说。若诸菩萨于一切法。无自无他无显无密。普能调伏无诸起作。于一切行而尽能行。是为菩萨住奢摩他相应之法。自能行已复能教他。是菩萨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莲华吉祥生菩萨言。若诸菩萨著世间法。即不能了知佛一切智。若于世间法无所乐著。无利无衰无毁无誉。无称无讥无苦无乐。即于诸法无增无减。是谓菩萨出离世间。即能趣证佛一切智。持世菩萨言。若诸菩萨以诸胜行。利益一切众生而获自利。不以自他而生分别。但以善根回向一切。起大精进常为众生种诸善根。是名菩萨安诸胜行。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持地菩萨言。譬如大地能生树木诸药草等。敷荣结实悉能成就。乃至万物皆因地而有。而彼大地不作是念。我生草木而成熟之。及于万物依止而住。一切众生依法界地而得生长。不作是念能生众生。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起平等心犹如大地。长时利乐一切众生。不作是念我能利乐一切众生。离其分别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宝手菩萨言。精进铠者行诸胜行广大无量。自非具大善根而不能行。若诸菩萨。住平等心无分别想。乃至梦中于诸众生不生喜恚。普令有情被大乘铠。趣证佛智平等而住。亦无声闻缘觉之意。是菩萨即能趣证佛一切智。宝印手菩萨言。所有众生界。各各令起大悲心普施法印。是诸众生无信者令生正信。无闻者令其多闻。悭贪者令行布施。毁禁者令具戒足。嗔恚者令行忍辱。懈怠者令起精进。散乱者令住禅定。愚痴者令具智慧。而令常修善法皆使圆满具足善根。常行菩萨三种宝印。何等为三。谓令众生佛智圆满。所有善根悉能回向一切众生。是为第一宝印。自所作善普皆利益。成就一切众生善根。是为第二宝印。观有情界犹若虚空自性清净。是名第三宝印。若菩萨常行是事无有休息。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师子意菩萨言。若菩萨精进坚固而无所畏。不能破坏无懈怠心。无惊怖想勇猛不退。于轮回中捍劳忍苦无怯无惧。而能出离趣证涅盘。于苦乐法平等而住无有二相。夫如是者是为菩萨被精进铠。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师子无畏音菩萨言。譬如世间有力之士。难屈难伏所作能辨。是名正士。其正士者常行正法离诸罪垢。不生邪见勤行大行。心常柔软无粗恶相离诸卒暴。是名正士。常发善言亲近善友。以殷重心尊敬师长。顺行正道无所违背。是名正士。离诸贪爱修正命行。以清净业绝其过失。以智慧心断愚痴见。于自三业安住寂静。复于他人不生扰挠。不议好恶长短无毁无誉。是名正士。愍诸贫穷而行惠施无怨亲想。内心质直外相柔和。离诸邪曲守真实行。以无上法娱乐其心。寂然坚固平等而住。是名正士。于诸众生所有障碍为其破灭。于身命财而能普施。于胜义法不生难吝。见诸众生无福无慧者。而为灭除诸不善法。然后施与妙法宝藏。贫苦众生常施珍宝。疾病众生施与医药。怖畏众生施其安乐。无依怙者为作主宰。堕轮回者而为救度。在闇瞑者为作光明而照导之。在邪道者示以正道。常以法语教导一切。见其过失不生恚怒。是名正士。诸菩萨当修是行。即能安住奢摩他相应之法。而能趣证佛一切智。

  虚空藏菩萨言。菩萨等视众生行大慈观。犹如虚空无有边量。行大悲观无量无边亦复如是。常生欢喜守护诸根离其染著。于六波罗蜜法行无懈倦。行于布施等如虚空无所挂碍。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皆亦如是。菩萨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平等心转法轮菩萨言。若有菩萨行菩提道。当于诸法不起诸相及分别心。即不为魔之所恼害。常得诸佛之所爱念。诸天龙神常所卫护。所作善根真实无失。若菩萨于法生有相心起分别想。即为魔境界为魔所动。诸佛不能摄受。诸天不能卫护。若坚固不动无相无分别者。是菩萨当转无上法轮普为一切。何以故。菩萨了诸法无起无作故。菩萨虽起诸心而无所著故。以无相心证佛菩提。乃至转妙法轮亦复如是。此即名为菩萨摩诃萨被精进铠。而能趣证佛一切智。

  了别一切句义大辩菩萨言。诸正士当知。一切处是菩提。烦恼是菩提。诸所作是菩提。有为法是菩提。无为法是菩提。有漏法是菩提。无漏法是菩提。有著心是菩提。无著心是菩提。善根是菩提。不善根是菩提。世间法是菩提。出世间法是菩提。轮回法是菩提。涅盘界是菩提。虚妄是菩提。真实是菩提。蕴处界是菩提。地水火风空是菩提。菩萨摩诃萨。了一切法自性空故。诸有所作皆无自性。于一切义如实了知。譬如虚空遍一切处。菩提之法亦复如是遍一切处。若菩萨解了诸法。当具辩才而得正智分别句义。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辩积菩萨言。若菩萨智慧解脱。诸有所作皆不可取。心无相故。无所增减不动不摇。于一切语言如理而解。毁谤称誉亦不能动。所有一切外道语言。一切如来语言。若内若外若隐若显。皆悉平等无有差别。知一切法皆归寂灭。心无所著安固不动。如妙高山无动转相。若菩萨智慧解脱归寂灭心者。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海意菩萨言。菩萨大智慧海。万法所归平等一味。菩萨多闻总持诸法之性一味无异。了知诸法本真自性非无所有。从缘生法即真实义。种种善根之所从生。应知是法不增不减。本末之性福利无尽。究竟寂灭非断非常自如实知。复于众生起无量心无忘无失。常生尊重而为显说。平等宣示不共之法。广为众生种诸善根。是菩萨即能被精进铠趣证佛一切智。妙高王菩萨言。诸正士应知。佛一切智。未易可知难可度量岂能趣证。所以者何。若诸菩萨超过一切世间众生心行。超过一切世间众生见闻。乃至信乐知识。悉能超过世间众生者。而能于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所有福聚逾于须弥者。是菩萨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爱见菩萨言。菩萨摩诃萨。于六尘境观无所观。乃至缘无所缘。何以故。若色若心本性清净故。色清净故眼无所观。声清净故耳无所闻。香清净故鼻无所嗅。味清净故舌无所了。触清净故身无所觉。法清净故意无所缘。所以者何。诸根清净自性空故。无自无他无爱无厌自性平等。观诸众生无有高下悉皆平等。于诸佛法起决定心不生疑惑。乐法无厌得已还施施无悔吝。渐能圆满一切佛法。是菩萨摩诃萨。若如是者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喜王菩萨言。菩萨摩诃萨安住布施忍辱之心。若能有人毁骂呵责期克打掷。菩萨于此不生嗔恚心而作欢喜想。于诸众生常为善友无自他相。无能毁者无所毁者。诸法皆空内空外空我相人相悉皆空故。所以常生欢喜心行布施行。设有求头目手足妻子眷属。乃至身命无吝无惜欢喜布施。菩萨乐求妙法若闻一偈。设有转轮王位亦不恋著。若得一众生发菩提心者。设有帝释位亦不爱乐。若暂闻希有之法。设有梵天王位亦不爱乐。若得见诸如来。设使三千大千世界。满中珍宝弃如瓦砾。乐见诸佛欢喜圆满。诸根具足成就菩提分法。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无边视菩萨言。菩萨摩诃萨无我见相。观一切法悉皆清净不生疑惑。即能得见一切诸佛。观诸色无所著无色想。见诸众生不作众生想。乃至观诸世间一切色像亦复如是。肉眼所见一切佛刹皆悉清净。业报清净故即得天眼具足。具大神通而得慧眼具足。圆满不共佛法即得法眼具足。离诸烦恼即得佛眼具足。是菩萨当得十力具足。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无边作行菩萨言。诸佛一切所作皆是菩提。所以者何。菩提者一切智之所出生无内想无外想亦无中间。是故菩萨于一切法而无所著。即得烦恼界灭尽无余。无有魔事出魔境界。是菩萨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破诸魔菩萨言。若菩萨不起我见即离诸见。诸见不生能离魔业。即能了悟诸蕴。诸蕴皆空我相永灭。我相灭已魔无能为。魔业既灭诸障解脱。远离诸障即得菩提。是名趣证佛一切智。

  无忧授菩萨言。若人造不善业。常生忧惧追悔自责。若人造诸善业无所忧惧。是故菩萨常行善法。无有间断相续现前。即不为忧恼毒箭之所伤害。即能被精进铠。趣证佛一切智。

  一切义成菩萨言。若善男子。戒法具足行愿具足。即能安住戒法根本。譬如妙香普熏一切。而能离诸过失。远离诸恶乃能圆满菩提分法。菩提分法既圆满已成一切智。由是当知戒足为本。菩提分法而得成就。菩萨了如是者。即能趣证佛一切智。如是诸菩萨各说法已。会中有兜率天子。名普开华。作如是言。诸菩萨。譬如世间有妙华树。开敷茂盛色香鲜美人多爱乐。诸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诸法解脱如华开敷庄严。一切菩萨摩诃萨共所爱乐。又如忉利天宫园生之树。广大严丽华开美盛适悦可乐。菩萨摩诃萨。若具法解脱开华庄严。一切菩萨及诸人天共所爱乐。亦如最上大摩尼宝。净无瑕翳具如意德。菩萨摩诃萨内心清净。无诸垢染具法功德。如是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光明开华天子言。诸菩萨如日舒光能破诸闇。一切色像而得显现。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具智慧光舒妙法炬。普照众生令除痴闇。皆悉明彻慧光显现无诸闇瞑。而不复为愚盲所覆。常履光明道。是故菩萨引示一切失道众生令行正道。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曼陀罗华香天子言。诸菩萨曼陀罗华妙香远闻满百由旬。菩萨摩诃萨。具戒定慧亦复如是。戒香定香慧香。遍于世间普闻一切。若诸众生闻是香者。一切烦恼皆悉销除。是菩萨摩诃萨。具足如是法功德香。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精进法行天子言。若诸菩萨暂时懈退。即不能修进胜行得佛菩提果。若精进心不计劫数。长时勇猛种诸善根心无厌足常行八种助道之法。何等为八。一者劝助胜行相应之法。二者常修四无量行慈悲喜舍之法。三者修习五种智通智慧之法。四者常行四摄之法。谓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五者于三解脱门忍法具足。六者广为他人宣说妙法。七者发起无上大菩提心。八者作善方便回向一切摄诸正法。菩萨行此八法。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尔时妙吉祥菩萨摩诃萨。告诸菩萨及天众言。诸菩萨摩诃萨。当于诸法离诸分别即证佛智。云何离分别。谓不分别三界。不分别诸见。不分别是内是外。不分别是声闻地是缘觉地是愚异生地。亦不分别是轮回是烦恼。是能观是所观。是因是果。是境界非境界。是增是减。是我见是我所见。是悭贪是布施。是毁戒是持戒。是嗔恚是忍辱。是懈怠是精进。是散乱是禅定。是愚痴是智慧。亦不分别是善根能生诸善法。是不善根能生诸不善法。不分别是世间法是出世间法住平等法。不分别是有为是无为。不分别是有著心是无著心。不分别是有漏是无漏。诸菩萨当知。是法无所分别住平等相应。即能趣证佛一切智。

  复次诸菩萨摩诃萨。诸佛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本不可得。何以故。非心所缘非智所知唯佛而证。与佛等者一切智亦等。于一切智观无所有。无所有故。是故于一切智无所著。非色取受想行识皆不可取。是名一切智。无法相亦无非法相。是名一切智无。檀波罗蜜可证。尸罗波罗蜜可证。羼提波罗蜜可证。毗离耶波罗蜜可证。禅波罗蜜可证。般若波罗蜜亦不可证。所以者何。以诸法无所得。是故一切智亦无所得。

  复次诸菩萨。一切智非三世可得。过去不可得。现在不可得。未来亦不可得。不著三世故。非眼识所观。非耳鼻舌身意识所观。何以故。离诸境界故。诸菩萨摩诃萨。成就一切智者当如是住。所以者何。一切法亦如是住。诸法平等一切智亦平等。乃至诸佛法凡夫法皆悉平等。如是一切法平等。是名一切智。菩萨摩诃萨。当如是住应如是学。譬如四大自性皆无。本自有性亦不可得。何以故。自性空故。世间诸善不善法。自性空故亦不可得。何以故。非分别故。分别既空是真实义。尔时妙吉祥菩萨说是法时。会中有二千天子。得无生法忍。万二千天子。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佛说未曾有正法经卷第一

猜你喜欢
  对于中国佛教革命僧的训词·太虚
  大方广佛华严经感应传·佚名
  杂阿含经卷第十八·佚名
  卷二十七·佚名
  成唯识论述记卷第三(末)·窥基
  妙玄节要跋·智旭
   第八十二則 智法答非所問·胡兰成
  卷五·佚名
  卷六十三·佚名
  卷七十九·道世
  清净慧菩萨·佚名
  称叹如来品第二·佚名
  实际主义批评·太虚
  天台智者大师斋忌礼赞文·遵式
  金光明经文句卷第一·智顗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巻八·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八宋 邵浩 编东坡和李太白【并叙】李太白有浔阳紫极宫感秋诗紫极宫今天庆观也道士吴洞微以石本示予葢其师卓玘之所刻玘有道术节义过人今亡矣太白诗云四十九年非一徃不可复今予亦四十九感之

  • 太平洋舟中见一明星·闻一多

    鲜艳的明星哪!—— 太阴底嫡裔, 月儿同胞的小妹—— 你是天仙吐出的玉唾, 溅在天边? 还是鲛人泣出的明珠, 被海涛淘起?哦!我这被单调的浪声 摇睡了的灵魂, 昏昏睡了这么久, 毕竟被你唤醒了哦, 灿烂的宝灯啊! 我在昏沉的梦中, 你将

  • 卷一百四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全唐诗卷一百四十六陶翰陶翰润州人开元十八年擢进士第又擢宏词科以氷壶赋得名官礼部员外郎诗一卷古塞下曲【一作王季友误】进军飞狐北穷寇势将变日落沙尘昏背河更一战騂【一作骏】马黄金勒琱弓白羽箭

  • 御选宋诗卷六十六·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六十六七言絶句三王安国梦至灵芝宫为诗纪之万顷波涛木叶飞笙歌宫殿号灵芝挥毫不似人间世长乐钟声梦觉时韩维洛城杂诗杨寺丞持诗见寻不遇分从栁外扬鞭去同作花前载酒行题得新诗无处寄杂英飞絮满

  • 辽史拾遗卷七·厉鹗

    钱塘厉鹗 撰本纪第十圣宗圣宗文武大孝宣皇帝讳隆绪小字文殊努统和元年春正月契丹国志曰统和元年帝即位复号大契丹二月戊子朔契丹国志曰二月朔日食本纪第十一圣宗二四年二月癸夘西夏李继迁叛宋来降续资治通鉴长编曰初

  • 卷之二百十七·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上书房总师傅文渊阁领阁事翰林院掌院学士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国史馆总裁官武英殿大学士管理兵部事务加十三级纪录十四次臣贾桢稿本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保文渊阁领阁事武英殿总裁

  • 卷之八百四十六·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百二·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四十九·佚名

    宣统三年辛亥二月庚午朔。谕军机大臣等、御史陈善同奏、甄别降革捐复新章流弊滋大拟请撤销一摺。着该部议奏。现月  ○直隶总督陈夔龙奏、时疫流行。由关外传及内地。直省近依京甸。防范尤应加严。所幸一月之闲。

  • ◎报纸传战将阵亡死而复生·宣南吏隐

    许兰洲为张胡亲信将领之一,曾代理黑龙江督军,奉张曾屡次保荐其陕西甘肃督军,皆未成事实。此次开火以后,尽传许因救张学良受伤,在同仁医院伤重逝世,需费一千二百元,购一棺材成殓。殊不知殓者为陆军第十六师所属团长缪某(缪奉籍

  • 第一三六移光绪十年十二月六日一一三一五—六·佚名

    卸任新竹知县徐,将欠缴奏销册费银之被管押书办林贵,移送于新任知县彭钦加同知衔、调授新竹县正堂徐,为移交事。案照书办林贵一名,系敝任内欠缴奏销册费番银贰百零壹元,未据照数备缴,业经饬据三皂头役李

  • 卷十四·朱轼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史传三编  钦定四库全书史传三编卷十四大学士朱轼撰名臣传六汉刘苍东平宪王苍显宗同母弟也建武十五年封东平公十七年进爵为王少好经书雅有智思为人美须髯要带十围显宗甚爱重之及即位拜为骠骑

  • 九 幻想的消失·邹韬奋

    我在南洋公学的时候,在精神上常感到麻烦的,一件是经济的窘迫,一件是勉强向着工程师的路上跑。前者的麻烦似乎还可以勉强拖过去,虽则有的时候很像到了绝境;后者的麻烦却一天天地继续下去。如果我肯随随便便地敷衍,得过且过,也

  • 卷64·陈邦瞻

    ○金人渡江南侵高宗建炎三年六月,金兀术请大起燕、云、河朔兵南侵,金主吴乞买从之。是月,遂陷磁州。九月,谍报金人治舟师,将由海道窥浙,遣韩世忠控守圌山、福山。冬十月,金兀术分兵南寇,一自滁、和入江东,一自蕲、黄入江西。遂

  • 思辨録辑要卷二·陆世仪

    立志类学者欲学圣人须是立志第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又曰志于道茍志于仁矣孟子曰志气之帅也二程十四五时便慨然有学圣人之志陆象山亦教学者先辨其志志是入道先锋先锋勇后军方有进步志气鋭学问方有成功大学知止而后有

  • 卷三十六·朱熹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仪礼经传通解钦定四库全书仪礼集传集注卷三十六宋 朱子 撰王朝礼十三王制之壬【师田】周礼大宗伯以军礼同邦国【同谓威其不恊僣差者军礼之别有五】大师之礼用众也【用其义勇】大均之礼恤众也【

  • 俶真训·刘安

    【原文】有始者,有未始有有始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始者。有有者,有无者,有未始有有无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有无者。所谓有始者:繁愤未发,萌兆牙,未有形埒垠堮,无无蝡蝡,将欲生兴,而未成物类,有未始有有始者:天气始下,地气始上,阴阳错

  • 十二门论讲录·太虚

      ──民国十二年上学期在佛学院讲──   纲要    一 明一论之宗要    二 序全文之品节    三 辨宗论之异同    四 定长行之作者    五 释本论之名题     甲 释十二     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