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慧普觉禅师法说 第二十一卷

大慧普觉禅师法说 第二十一卷

宋径山能仁禅院住持嗣法

慧日禅师臣蕴闻 上进

示鄂守熊祠部(叔雅)

近世士大夫多欲学此道。而心不纯一者。病在杂毒入心。杂毒既入其心。则触途成滞。触途成滞。则我见增长。我见增长。则满眼满耳只见他人过失。殊不能退步略自检察看逐日下得床来。有甚利他利己之事。能如是检察者。谓之有智慧人。赵州云。老僧逐日除二时粥饭是杂用心。余外更无杂用心处。且道。这老汉在甚处着到。若于这里识得他面目。始可说行亦禅坐亦禅语默动静体安然。未能如是。当时时退步向自己脚跟下子细推穷。我能知他人好恶长短底。是凡是圣。是有是无。推穷来推穷去。到无可推穷处。如老鼠入牛角。蓦地偷心绝。则便是当人四楞塌地。归家稳坐处。妙喜不得已说这恶口。于了事汉分上看来。正是不识好恶。撒屎撒尿。忽然撞着个皮下有血底。烂椎一顿也怪他不得。今既无其人。不妨教这汉恣意乱说。已是不识好恶。不免向泥里洗土说些没滋味话。然第一不得向我说处会。此是士大夫作聪明底第一义也。世间出世间法。不得言一。不得言二。不得言有。不得言无。一二有无。于光明藏中亦谓之毒药。亦谓之醍醐。醍醐毒药本无自性。作一二有无之见者。对病医方耳。光明藏喻太虚空。一二有无喻日月昼夜。夜暗时太虚空未尝暗。昼明时太虚空未尝明。日月昼夜自相倾夺。如一二有无之见相倾相夺。于光明藏无异。可中有个英灵汉。不受这般恶水泼。一念缘起无生。只这相倾相夺底。皆是当人逐日受用底家事。前所云醍醐毒药是也。士大夫学此道。多求速效。宗师未开口时。早将心意识领解了也。及乎缓缓地根着一似落汤螃蟹手忙脚乱无讨头处。殊不知阎家老子面前受铁棒吞热铁。圆者便是这领解。求速效者更不是别人。所谓希得返失。务精益粗。如来说为可怜愍者。近世士大夫。千万人中觅一个半个无此病者。了不可得。绍兴丙子秋。经由鄂渚邂逅熊使君叔雅一见倾倒。便以此道相契却。能退步向实头处着到。如说而行。不似泛泛者。强知强会强领略。直要到古人脚蹋实地处。不疑佛。不疑孔子。不疑老君。然后借老君孔子佛鼻孔。要自出气。真勇猛精进胜丈夫所为。愿猛着精彩。努力向前。说处行处已不错。但少喷地一下而已。若有进无退。日用二六时中应缘处不间断。则喷地一下亦不难。然第一不得存心在喷地一下处。若有此心。则被此心障却路头矣。但于日用应缘处不昧。则日月浸久。自然打成一片。何者为应缘处。喜时怒时。判断公事时。与宾客相酬酢时。与妻子聚会时。心思善恶时。触境遇缘时。皆是喷地一发时节。千万记取。千万记取。世间情念起时。不必用力排遣。前日已曾上闻。但只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才举起这一字。世间情念自怗怗地矣。多言复多语。由来返相误。千说万说。只是这些子道理。蓦然于无字上绝却性命。这些道理亦是眼中花

示徐提刑(敦济)

此事如青天白日。皎然清净。不变不动。无减无增。各各当人日用应缘处。头头上明。物物上显。取之不得。舍之常存。荡荡无碍。了了空虚。如水上放葫芦。拘牵他不得。惹绊他不得。古来有道之士。得之向生死海内。头出头没。全体受用。无欠无余。不见有生死尘劳之状。如析栴檀片片皆是。将甚么作生死尘劳。生死尘劳从甚么处起。收因结果时却向甚么处着。既无著处。则佛是幻法是幻。三界二十五有十二处十八界空荡荡地。到得这个田地。佛之一字亦无著处。佛之一字尚无著处。真如佛性菩提涅槃何处有也。故傅大士有言。恐人生断见。权且立虚名。学道人理会。不得一向去。古人入道因缘。上求玄求妙求奇特觅解会。不能见月亡指。直下一刀两段。永嘉所谓空拳指上生实解。根境法中虚揑怪。于五蕴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尘劳中。妄自囚执。如来说为可怜愍者。不见岩头和尚有言。汝但无欲无依。便是能仁。都来只有一个父母所生底肉块子。一点气不来。便属他人所管。肉块子外更有甚么。把甚么作奇特玄妙。把甚么作菩提涅槃。把甚么作真如佛性。士大夫要究竟此事。初不本其实。只管要于古人公案上。求知求解。直饶尔知尽解尽一大藏教。腊月三十日生死到来时。一点也使不着。又有一种。才闻知识说如是事。又将心意识。抟量卜度云。若如此则莫落空否。士大夫十个有五双。作这般见解。妙喜不得已向他道。尔未曾得空。何怕之有。如船未翻。先要跳入水去。见伊不领略。不惜口业。又为打葛藤一上云。只这怕落空底。还空得也无。尔眼若不空。将甚么观色。耳若不空。将甚么听声。鼻若不空。将甚么知香臭。舌若不空。将甚么尝味。身若不空。将甚么觉触。意若不空。将甚么分别万法。佛不云乎。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乃至十二处十八界二十五有。乃至声闻缘觉菩萨佛。及佛所说之法。菩提涅槃真如佛性。及说此法者听此法者。作如是说者。受如是说者。皆悉无有。得如是了。唤作空耶。唤作不空耶。唤作佛耶。唤作菩萨耶。唤作声闻耶。唤作缘觉耶。唤作菩提涅槃耶。唤作真如佛性耶。道我聪明灵利不受人谩。试向这里定当看。若定当得出。止宿草庵且在门外。若定当不出。切忌开大口说过头话。大丈夫汉。决欲究竟此一段大事因缘。一等打破。面皮性燥。坚起脊梁骨。莫顺人情。把自家平昔所疑处。贴在额头上。常时一似欠了人万百贯钱。被人追索。无物可偿。生怕被人耻辱。无急得急。无忙得忙。无大得大底。一件事方有趣向分。若道。我世间文字至于九经十七史诸子百家。古今兴亡治乱。无有不知。无有不会。只有禅一般。我也要知。我也要会。自无辨邪正底眼。蓦地撞着一枚。杜撰禅和。被他狐媚。如三家村里传口令口耳传授。谓之过头禅。亦谓之口鼓子禅。把他古人糟粕。递相印证。一句来一句去。末后我多得一句时。便唤作赢得禅了也。殊不肯退步。以生死事在念。不肯自疑。爱疑他人。才闻有个士大夫要理会这事。先起无限疑了也。谓渠要做美官。又有声色之好。如何办得这般事。似这般底。比比皆是。无一人真实把做一件未了底事。昼三夜三孜孜矻矻。茶里饭里喜时怒时。净处秽处。妻儿聚头处。与宾客相酬酢处。办公家职事处。了私门婚嫁处。都是第一等做工夫提撕举觉底时节。昔李文和都尉。在富贵丛中。参得禅大彻大悟。杨文公参得禅时。身居翰苑。张无尽参得禅时。作江西转运使。只这三大老。便是个不坏世间相。而谈实相底样子也。又何曾须要去妻孥休官罢职咬菜根。苦形劣志避喧求静。然后入枯禅鬼窟里作妄想方得悟道来。不见庞居士有言。但自无心于万物。何妨万物常围绕。铁牛不怕师子吼。恰似木人见花鸟。木人本礼自无情。花鸟逢人亦不惊。心境如如只这是。何虑菩提道不成。在世俗尘劳中。能不忘生死事。虽未即打破漆桶。然亦种得般若种智之深。异世出头来。亦省心力。亦不至流落恶趣中。大胜耽染尘劳不求脱离。谓此事不可容易。且作归向信敬处。似此见解者。不可胜数。士大夫学道。与我出家儿大不同。出家儿父母不供甘旨六亲固以弃离。一瓶一钵日用应缘处。无许多障道底冤家。一心一意体究此事而已。士大夫开眼合眼处。无非障道底冤魂。若是个有智慧者。只就里许做工夫。净名所谓。尘劳之俦为如来种。怕人坏世间相而求实相。又说个喻云。譬如高原陆地不生莲华。卑湿淤泥乃生此华。若就里许。如杨文公李文和张无尽三大老。打得透其力。胜我出家儿二十倍。何以故。我出家儿在外打入。士大夫在内打出。在外打入者其力弱。在内打出者其力强。强者谓所乖处重。而转处有力。弱者谓所乖处轻。而转处少力。虽力有强弱。而所乖则一也。方外道友徐敦济。乃妙喜三十年前夷门道旧。才一邂逅。便以此道相期。与令弟敦立时时来圜悟先师处。激扬个事。决欲腊月三十日四大分散时。要得这一着子有下落。非如他人要资谈柄。绍兴初予住径山。因持钵吴门。再得一见。又二十年复在鄂渚相遇。因以此轴求指示。信意一挥写至此。不知前面所说何事。面一轴已终。千说万说。直说曲说。只是为徐敦济生死疑根未拔。只教就未拔处。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行住坐卧但时时提掇。蓦然喷地一发。方知父母所生鼻孔只在面上。勉之勉之

示鲍教授(梦符)

诸佛出世。祖师西来。随众生根器所宜。应个时节而已。据实而论。无说无示无闻无得。故岩头有言。若以实法系缀人。莫道受他信施。只土亦销不得。以是观之。诸佛诸祖亦只作得个证明底主人耳。不见舍利弗问文殊师利曰。诸佛如来不觉法界耶。文殊答曰。诸佛尚不可得。云何有佛而觉法界。法界尚不可得。云何法界为诸佛所觉。如是则亦不见有师。亦不见有弟子。亦不见有说法者。亦不见有听法者。亦不见有说如是义者。亦不见有受如是义者。亦无文殊。亦无舍利弗。亦无诸佛。亦无祖师。亦无法界为诸佛所觉。亦无诸佛而觉法界。亦不曾有鲍居士。此轴子亦无来处。妙喜亦不曾引笔行墨。既是一切皆不曾有。即今忉忉怛怛。一络索恶口。却安顿在甚么处。咄若有安顿处则有也。鲍居士但恁么观。作是观者名为正观。作他观者名为邪观。如或尚作邪正见。也怪妙喜不得

示妙净居士(赵观使师重)

既已知有此段大事因缘。决定不从人得。则便好顿舍外尘。时时向自己脚跟下推穷。推来推去。内不见有能推之心。外不见有所推之境。净裸裸赤洒洒没可把。如水上放葫芦。无人动着。常荡荡地拘牵他不得。惹绊他不得。拨着便动触着便转。如是自在如是瞥脱如是灵圣。不与千圣同途。不与衲僧借借。直能号令佛祖。佛祖号令他不得。当人知是般事。便好猛着精彩。向百尺竿头快进一步。如进得这一步。则不异善财童子。于普贤毛孔刹中。行一步过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如是而行。尽未来劫犹不能知一毛孔中刹海次第刹海藏刹海差别刹海普入刹海成刹海坏刹海庄严所有边际。似这般境界。亦不是外边起心用意。修证得来。只是当人脚跟下本来具足底道理耳。不见德山和尚有言。汝但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则虚而灵空而妙。若毛端许言之本末者。皆为自欺。何故。毫厘系念三涂业因。瞥尔情生万劫羁锁。圣名凡号尽是虚声。殊相劣形皆为幻色。汝欲求之得无累乎。及其厌之又成大患。恁么说话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前所云内不见有能推之心。外不见有所推之境。便是这个道理也。这个道理向事上觑则疾。若向意根下思量卜度。则转疎转远矣。所以释迦老子在法华会上。只度得个八岁底女人。华严会上只度得个童子。涅槃会上只度得个屠儿。看他这三个成佛底样子。又何曾向外取证。辛勤修学来。佛亦只言。我今为汝保任此事终不虚也。只说为他保任而已。且不说有法可传令汝向外驰求然后成佛。幸有如此体格。何故不信。苟能直下信得及。不向外驰求。亦不于心内取证。则二六时中随处解脱。何以故。既不向外驰求。则内心寂静。既不于心内取证。则外境幽闲。故祖师云。境缘无好丑。好丑起于心。心若不强名。妄情从何起。妄情既不起。真心任遍知。当知内心外境。只是一事。切忌作两般看。记得沩山问仰山。妙净明心。子作么生会。仰山云。山河大地日月星辰。沩山云。汝只得其事。仰山云。和尚适来问甚么。沩山云。妙净明心。仰山云。唤作事得么。沩山云。如是如是。观使师重。身生富贵之家。不为富贵囚执。而夙植德本。自然知有此段不可思议事。可以于生死岸头为舟为航为凭为仗。故时时退步。肯向脚跟下推究。乃为立道号曰妙净居士。师重勉之。行住坐卧造次颠沛。不可忘了妙净明心之义。妄念起时不必用力排遣。只举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举来举去。和这举话底亦不见有。只这知不见有底亦不见有。然后此语亦无所受。蓦地于无所受处。不觉失声大笑。一巡时便是归家稳坐处也。多言多语。返相钝置。且截断葛藤

示吕机宜(舜元)

是人知得世间有为虚妄不实底道理。及至对境遇缘。蓦地撞在面前。不随他去。则被伊穿却鼻孔定也。盖无始时来。熟处太熟。生处太生。虽暂识得破。终是道力不能胜他业力。且那个是业力熟处是。那个是道力生处是。然道力业力本无定度。但看日用现行处。只有一个昧与不昧耳。昧却道力。则被业力胜却。业力胜则触途成滞。触途成滞则处处染着。处处染着则以苦为乐。故释迦老子谓满慈子曰。汝以色空相倾相夺于如来藏。而如来藏随为色空周遍法界。是故于中风动空澄日明云暗。众生迷闷背觉合尘。故发尘劳有世间相。这个是昧道力。而被业力胜者。释迦老子又曰。我以妙明不灭不生合如来藏。而如来藏唯妙觉明圆照法界。是故于中一为无量无量为一。小中现大大中现小。不动道场遍十方界。身含十方无尽虚空。于一毛端现宝王刹。坐微尘里转大法轮。这个是现行处。不昧道力而胜业力者。然两处皆归虚妄。若舍业力而执着道力。则我说是人不会诸佛方便随宜说法。何以故。不见释迦老子曰。若取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是故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前所云道力业力本无定度是也。若是有智慧丈夫儿。借道力为器仗。攘除业力。业力既除道亦虚妄。所以道。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未识得破时。千难万难。识得破后有甚难易。庞居士曰。凡夫智量狭。妄说有难易。离相如虚空。尽契诸佛智。戒相亦如空。迷人自作持。病根不肯拔。只是弄花枝。要识病根么不是别物。只是个执难执易妄生取舍者。这个病根拔不尽。生死海里浮沉。直是无出头时。昔张拙秀才才被尊宿点着病源。便解道。断除烦恼重增病。趣向真如亦是邪。随顺世缘无挂碍。涅槃生死是空花。要得直截不疑佛祖不疑死生。但常放教方寸虚豁豁地事来则随时拨置。如水之定如鉴之明。好恶妍丑到来。逃一毫不得。信知无心自然境界不可思议。近世丛林有一种邪禅。执病为药。自不曾有证悟处。而以悟为建立以悟为接引之词。以悟为落第二头。以悟为枝叶边事。自己既不曾有证悟之处。亦不信他人有证悟者。一味以空寂顽然无知。唤作威音那畔空劫已前事。逐日噇却两顿饭事。事不理会。一向嘴卢都地打坐。谓之休去歇去。才涉语言便唤作落今时。亦谓之儿孙边事。将这黑山下鬼窟里底为极则。亦谓之祖父从来不出门。以己之愚返愚他人。释迦老子所谓。譬如有人自塞其耳。高声大叫求人不闻。此辈名为可怜愍者。有一种士大夫。末上被这般杂毒入在心识中。纵遇真正善知识。与说本分话。返以为非。此辈正如世之所谓虎鬼者。不独被伊害却性命。又返为之用。殊不知觉。除非夙有愿力。常以生不知来处死不知去处二事。贴在鼻孔尖上。茶里饭里静处闹处。念念孜孜常似欠却人。万百贯钱债无所从出。心胸烦闷回避无门。求生不得求死不得。当恁么时。善恶路头相次绝也。觉得如此时。正好着力。只就这里看个话头。僧问赵州。狗子还有佛性也无。州云无。看时不用博量。不用注解。不用要得分晓。不用向开口处承当。不用向举起处作道理。不用堕在空寂处。不用将心等悟。不用向宗师说处领略。不用掉在无事甲里。但行住坐卧时时提撕。狗子还有佛性也无。无提撕得熟。口议心思不及。方寸里七上八下。如咬生铁橛没滋味时。切莫退志。得如此时。却是个好底消息。不见古德有言。佛说一切法。为度一切心。我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非但祖师门下如是。佛说一大藏教。尽是这般道理。众生恶业障重。逐日下得床来。便心识纷飞思量名利。担却人我。妄想颠倒。从旦至暮。如钩锁连环相续不断。都不厌恶。乍起一念。向此个门中着意思量。便要我会。心意识安排不到。便生烦恼。早要罢休。有着甚来由之说。如此者不可胜数。舜元道友即不然。既知缺减界中种种虚妄。一心一意向自己脚跟下理会。生从何处来。死向何处去。既不知来处。又不知去处。现今历历孤明。与人分是非别好丑底。决定是有是无。是真实是虚妄。直待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向他人口头受处分忽然喷地一发。到究竟安乐大休大歇处。方始自肯。以此轴来求指示。掇笔信手一挥。遂成一段葛藤。然则事不孤起。起必有由。若一向作葛藤会又争得。不见昔日子胡和尚有言。祖师西来也只个冬寒夏热。夜暗日明。只为尔徒无意立意。无事生事。无内外强作内外。无东西谩说东西。所以奢摩不能明了。以至根境不能自由。以是评量。舜元不曾来妙喜处求法语。妙喜元不曾写一字。冬寒夏热夜暗日明。内外中间东西南北。元不曾移易增减一丝毫许。何以故。我宗无语句。亦无一法与人。既无一法与人。即今写底是个甚么说。冬寒夏热内外中间者。又是个甚么。东西南北不曾移易一丝毫者。又是个甚么(咄)有也不可得。无也不可得。冬寒夏热也不可得。内外中间也不可得。作如是说者亦不可得。受如是说者亦不可得。一丝毫亦不可得。舜元亦不可得。妙喜亦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不可得中只么得。舜元到这里合作么生参。只这作么生参亦无著处。然后此语亦不受。此语既不受。妙喜决定无说。舜元决定无闻。无说处是真说。无闻处是真闻。如是则妙喜即是舜元。舜元即是妙喜。妙喜舜元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嘉州大像吃黄连。陕府铁牛满口苦。苦不苦分明。觑见没可睹(咄)

猜你喜欢
  十住毗婆沙论 第十三卷·佚名
  菩提心离相论·龙树
  僧众参加竞选的途径·太虚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六卷·湛然
  卷第三十三(学声闻道诸国太子部下)·宝唱
  父子合集经卷第十一·佚名
  俱舍论疏 第四卷·法宝
  涅槃玄义发源机要卷第一·智圆
  卷二百八十二·佚名
  佛说月上女经卷上·佚名
  卷第四(译经后汉)·费长房
  宏智禅师广录 第五卷·正觉
  卷第七十五·德清
  苏婆呼童子请问经卷中·佚名
  大乘缘生论一卷(圣者郁楞迦造)·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四十出 入道·孔尚任

    ◎乙酉七月〖南点绛唇〗(外扮张薇瓢冠衲衣,持拂上)世态纷纭,半生尘里朱颜老;拂衣不早,看罢傀儡闹。恸哭穷途,又发哄堂笑。都休了,玉壶琼岛,万古愁人少。贫道张瑶星,挂冠归山,便住这白云庵里。修仙有分,涉世无缘。且喜书客蔡益所随

  • 卷四十二·朱彝尊

    钦定四库全书明诗综卷四十二翰林院检讨朱彞尊编陆 釴【五首】釴字举之鄞人正德辛已赐进士第二授编修岀为湖广按察佥事转江西督粮参议山东提学副使有少石子集【静志居诗话昆山陆鼎仪鄞县陆举之其名同赐进士第二人同一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十五·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建炎二年夏四月甲寅朔磁州统制官赵世隆以所部诣宗泽降世隆本磁州书佐泽在磁以为中军将泽既去磁以州事付兵马钤辖李侃金人围磁州急州有禁兵有民兵民兵甚众禁兵恐其势盛将校郭进乃作乱世隆与进谋遂杀侃以通

  • 卷六 崇祯三年庚午·计六奇

      志异  正月辛巳朔,京师大风,霾昼晦。三月,威鼎自鸣,荧惑入井分,退而复留,又入鬼宿。五月二十二日辛丑,海丰县有石围数丈,高丈余,忽移五十余步。  昼晦异矣,元旦昼晦,尤异之甚,殆天地否塞之会乎?故首书之。  陕盗王子顺苗

  • ●郑成功传·黄宗羲

    余姚黄宗羲太冲撰郑成功,南安县石井巡司人也。初名森,字大木。父芝龙,字飞黄,小字一官。其大父绍祖,为泉州太守叶善继吏。时芝龙方十岁,尝戏投石子,误中太守额,太守禽治之;见其容止,笑而释焉。居无何,落魄去。之日本,娶倭妇,生成功

  • 杜预传·房玄龄

    杜预字元凯,京兆杜陵人。祖父杜畿,是魏尚书仆射。父亲杜恕,是幽州刺史。杜预博学多所通晓,明于国家兴废之道,常说:“立德是我不能做到的,立功立言差不多可以做到。”当初,杜预的父亲与宣帝司马懿不和,被幽禁而死,所以杜预长久不

  • 神武纪·李百药

    神武纪(上)齐高祖神武皇帝,姓高名欢,字贺六浑,渤海..地人氏。其六世祖隐,晋时为玄菟太守。隐生庆,庆生泰,泰生湖,三代都在慕容氏朝为官。当慕容宝败亡之际,国家大乱,高湖便率领部分民众归顺了魏氏,因此被委任为右将军。高湖生有

  • 宇文士及传·欧阳修

    宇文士及别名仁人,京兆长安县人。父亲名述,在隋朝官至右卫大将军。隋文帝开皇末年,凭借父亲的功勋被封为新城县公。文帝杨坚曾把他带进卧室,同他交谈,认为他是优异人才。他按诏令娶炀帝杨广的女儿南阳公主为妻,任尚辇奉御,随

  • 世祖后察必传·宋濂

    世祖昭睿顺圣皇后,名察必,姓弘吉剌氏,济宁忠武王按陈之女。生裕宗,中统初立为皇后。至元十年(1273)三月受册封,上尊号“贞懿昭圣顺天睿文光应皇后”。四怯薛官奏请划京城外附近农田为牧马场地,世祖允准,皇后想谏阻。一天乘太

  • 道同传·张廷玉

    道同,河间人。其祖先为蒙古族。道同对母亲十分孝顺。洪武年初,被推荐授为太常司赞礼郎,出任番禺知县。番禺从前以骚扰严重著称,而军卫尤其横暴,多次鞭打、侮辱县里的佐吏,以前的县令全都不堪忍受。道同执法严格,对一切不合理

  • 第19章 先进篇第十一(2)·孔子

    名家注解程颐、程颢注:“参也竟以鲁得之。”又注:“曾子之学,诚笃而已。圣门学者,聪明才辩,不为不多,而卒传其道,乃质鲁之人尔。故学以诚实为贵也。”11·19子曰:“回也其庶乎,屡空。赐不受命,而货殖焉,亿则屡中。”译文孔子说:“

  • 卷六十(那连提耶舍译)·佚名

    △十方菩萨品之二佛言:菩萨坐禅数息不得定意。得定意不久。但坐不断本罪故使禅不安。菩萨自言:我何因缘本罪不断。佛言:用菩萨坐不校计断生死故。令本罪不断。佛言:欲断本罪者,当断当来生死意。当灭本罪生死意。诸菩萨问佛

  • 佛说众许摩诃帝经卷第九·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明教大师臣法贤奉 诏译  尔时世尊度彼六十贤众已。复思何人先可受化。乃忆西曩野你聚落之中。有难那及长女并眷属等堪先受化。忆念我昔苦行去时经过彼舍。时难那及长女并眷属等。共

  • 笑隐欣禅师语录卷之四·大訢

    序月江和尚语录序予初游方时。月江禅师已出世说法。虽辱交三十余年。而以不及预参。徒久亲炉鞴为恨。至治间奉旨金山升座。获聆提唱。而惊其若河汉之无极也。比者。其徒如月以师语录示予。始取读之。脱然如病之遇耆域

  • 迂言百则·陈遇夫

    名言,一卷。遇夫《迂言百则·弁言》:“迂言者何?善言也。善则何迂乎尔?言人所不言也。人所不畜而言,言而善,则何以迂?非所当言也。善则何不当言?非其人也。……明其道,功则勿计,世所急也而迂之,故闻者以为迂也。虽然,惠迪吉,积

  • 珊瑚木难·朱存理

    八卷。明代朱存理撰。据朱彝尊《静志居诗话》记载:“存理自少至老未尝一日忘学问,人有异书,必从访求,以必得为志。所纂集凡数百卷。既老不厌。坐贫无以自资,其书旋亦散去。又据《江南通志》记载:“元季明初,中吴南园

  •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佚名

    太极真人杂丹药方,撰人不详。似出于唐代。一卷,收入《正统道藏》洞神部众术类。此书言黄白术,内载二十四种丹方。各方皆列举药物份量及炼制方法。又有「合六一泥法」,用牡砺、赤石脂、白石脂、蚁粪加盐、醋制成,与它书之六

  • 瓯北诗话·赵翼

    诗论。清人赵翼(1727—1814)撰。十二卷。翼有《瓯北诗钞》已著录。此编前十卷评论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苏轼、陆游、元好问及明代高启、清代吴伟业、查慎行十家。并有《陆放翁年谱》一卷。后二卷论韦应物、黄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