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一切流摄守因经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闻如是。一时佛在拘留国留国聚会法议思惟。是时佛告比丘。比丘应唯然。比丘便从佛受教。佛便说是。智者见者比丘为得流尽。不智者不见者流不得尽。何等比丘智者见者令流得尽。不智不见者流不得尽。但为本观非本观。非本观者。未有欲便有欲生。已生欲欲便增生不致。未生有流亦痴流便生。已生有亦痴便增多不致。痴者比丘。不闻者世间人。不见慧者。亦不从慧人闻法。亦不从慧人受教诫。亦不从慧人分别解。便得非本念。令未生流便生。已生流令增饶不致。未生有亦痴便生。已生有亦痴便增饶不致。以不知不解。如有令不可念法便念。可应念法者便不念。以应念法不念。不应念法者便念。便爱流生。已爱流生便增多不致。未生爱流亦痴流便生。已生爱流亦痴流。便增多不致。闻者比丘道德弟子以见慧者。以从慧者受教诫。亦从慧者分别解。便是如有知。非本念者。未生爱流便生。已生爱流便增多不致。未生爱流亦痴流便生。已生爱流亦痴流。便增多不致。本念者。未生爱流不生。已生爱流能舍。未生爱流亦痴流不生。已生爱流亦痴流能舍。若是如有知便所法不应念便不念。所应念法便念。以不应念法不念。应念法者念。令未生爱流不生。已生爱流便舍解。未生爱流亦痴流不生。已生爱流亦痴流便舍解。亦有比丘为七流。从是恼生从是热从是忧。何等为七。有比丘有流从见断。有流从摄断。有流从避断。有流从更断。有流从忍断。有流从晓断。有流从行念断。何等比丘。流从见断。是闻比丘痴不闻者世间人。不见贤者。亦不从贤者解。亦不从贤者解教诫。令如是非本念。前世我为有不。前世我为无有不。前世我为何等。前世我为云何。未来世我当有不。未来世我当无有不。未来世我当云何。未来世我云何为。自身争疑有何等有。是人从何来。当复往至何许。是要当云何。以如是非本念者。为六处疑生异异结生。庄有是身。庄无有是身。是为疑生生自计身身见。如是疑生生自计是身是我身。为是疑生身生身相见。为是疑生生非身见是身。为是疑生生计是为是我身。所觉所说所作所更所举所起。彼彼处处。所作所行善恶受罪。止不生亦生亦尔。

是比丘结令结疑令疑。恶疑不正见跳疑结疑相著。比丘不闻者世间人。从是苦习有从是生致。闻者比丘道弟子。是苦如有知。是习如有知。是尽灭如有知。是苦灭行令灭如有知。如是知已。如是见便三缚结毕尽。一者身结。二者疑结。三者行愿结。以是三结尽。便随道得一不复堕恶处。当得度世。在人间天上。不过七世已更七世便毕苦。若比丘不知者不见者所生流。从恼热忧令从见者断。为是流恼热忧不复有。是名为比丘从见流断。何等为比丘流从守断。是闻比丘行者。眼见色。摄眼根自守。行恶露观。念本从所生。比丘眼根不守摄。行令从恶露观。从念本所生流恼热忧。以眼根守摄。止便从恶露见本观。便所流恼热忧便不有。是为比丘流从守断。耳鼻口身意亦尔。

何等为比丘流从避断。是闻比丘行者。所应从自守。避弊象避弊马避弊牛避弊狗避弊虺避深坑避蒺藜避溪避危避陂池避山避不安避河避深涧避恶知识避恶伴避恶求避恶受避恶处避恶卧具所卧具。从贤者疑生。如是应比丘当避。如是上说不离所生流恼热忧已得避。令是流恼热忧不复有。是名为比丘流从避断。何等为比丘流从用断。是闻比丘行者。从所用被服。不绮故不乐故不贪故不严事故。但为令是身却蚊蚋风日曝含毒相更从乱意生亦自守。所食不乐故不贪故不健故不端正故。但令是身得住行道故。供养令断故。痛痒新痛痒不复起。令从是差不随罪得力安隐行。令从所更卧具床席。不绮故不乐故不贪故不严事故。但令从是是身以有用剧苦疲惓令得止。亦令从所乐用乐所用。不绮故不乐故不贪故不严事故。但为令从是是身以生有痛恼大剧甚痛不可意。从断令救令解。止若比丘从不用故。生流恼热忧以从用得止。为所流恼热忧不复有。是名为诸比丘流从以更得断。

何等为比丘流从忍断。是闻比丘行者。发精进行令断恶法。受清净法行增发胆力。坚精进方便不舍清净法。方便听令是身肌肉骨消干坏并髓肪皮。但令所应发精进所得。令得胆者坚者精进方便者。所求未得精进不可中止。便行者比丘。能忍寒热饥渴蚊蚋风日曝令止。含毒从闻不可语言憍慢意以来。能忍能暇以生有含毒痛恼不可意剧痛能过止。若比丘从不忍耐所生流热恼忧。令从过令从是行。不复流恼热忧令得止。是名为比丘流从忍耐断。

何等为比丘流从晓断。是闻诸比丘。比丘已生欲令不听不过舍晓相却。离已生嗔恚不听不过舍晓相却。离已生杀欺盗不听不过舍晓相却离。若诸比丘。不从晓生流恼热忧已从晓不生。便所流恼热忧令无复有。是名为诸比丘流从晓断。

何等为比丘流从增行断。是闻诸比丘意比丘意觉有增念行独坐止却猗离恶转法。分别觉亦如是。精进觉亦如是。喜觉亦如是。猗觉亦如是。定觉亦如是。观却觉行亦如是。不听不过舍晓相却。若诸比丘。不行不增所生流恼热忧已行增。为所流恼热忧不复有是名为诸比丘流从行增断。

若诸比丘。所流应从见断。已从见断。若所流应从守摄断。已从守摄断。若流因从避断。已从避断。若流因从用断。已从用断。若流因从忍过断。已从忍过断。若流因从晓断。已从晓断。若流因从行增断。已从行增断。是名为诸比丘一切流摄守因。已坏恶爱从世间。逮得度世舍缚结得要离苦。佛说是。从是闻比丘意受喜行得度世竟得道。

猜你喜欢
  瑜伽师地论卷第十三·玄奘
  第三品 界分别·佚名
  正法花经卷第六·佚名
  十住毗婆沙論卷第十四·欧阳竟无
  大雲初分解脱有德转藏健度第九·佚名
  卷二十三·佚名
  贤愚经卷第三·佚名
  佛说大乘菩萨藏正法经卷第三十·佚名
  卷第一·费隐通容
  成大乘论·太虚
  四十八、乾峰一路·慧开
  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第十七·佚名
  略释新华严经修行次第决疑论卷三之下·李通玄
  卷第二十·佚名
  重刻佛法金汤编叙·岱宗心泰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道园遗稿序·虞集

    自昔文章家著述之盛其集有内外前后续别之分葢由其体制有同异嵗月有早暮故其编纂彚次之法各有所存然其文之可传者虽片言半简皆不得而弃置又复有所谓拾遗者焉国朝一代文章家莫盛于阁学蜀郡虞公公之诗文曰道园学古录者其

  • 巻十三·顾瑛

    钦定四库全书草堂雅集卷十三元 顾瑛 编胡助字古愚金华人性端方好读书长游京师受知馆阁诸老辟试史馆职后以太常博士致仕诗有杂兴及上京汴中纪行集与铁崖杨先生访予里舍其所题玉山草堂诸作别刋于精舍吟云送赵季文之湖

  • 唐诗镜卷五十四·陆时雍

    钦定四库全书 唐诗镜卷五十四 明 陆时雍 编 晩唐第六 皮日休【遭黄巢之乱卒不能自全作隐书凡六十篇以见志云】 五言古诗 苦雨中又作四声诗寄鲁望 平声 涔涔将经旬昏昏空迷天鸬鷀成羣嬉芙蓉相偎眠渔通蓑衣城帆过菱

  • 卷四百四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四百四十一鸜鹆类七言古【附长短句】寳观主白鸜鹆歌     【唐】韦应物鸜鹆鸜鹆众皆如漆尔独如玊鸜之鹆之众皆蓬蒿下尔自三山来三山处子下人间绰约不妆氷雪顔仙鸟随飞来掌上来掌

  • 卷三百三十七 元豐六年(癸亥,1083)·李焘

      起神宗元豐六年七月盡其月   秋七月乙巳,提點寺務司言:「已令大相國寺六十二院,以其二為禪院,餘為律院。其舊院名及試經恩例,乞並罷。」從之。   禮部言:「淨因院僧道臻奉詔選舉蘇州瑞光院僧宗本、江州東林院僧常總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十三·佚名

    正统元年春正月丁卯 上诣 奉先殿 太皇太后宫 皇太后宫行礼毕出御正朝文武群臣及四夷朝使行庆贺 太皇太后 皇太后俱免命妇朝贺○戊辰琉球国中山王尚巴志遣使者伍是坚等来朝贡马及方物赐宴并彩币等物有差○己巳 宣宗章

  • 五四七 谕内阁《开国方略》着大学士阿桂同办·佚名

    五四七 谕内阁《开国方略》着大学士阿桂同办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四日乾隆四十三年十月初四日内阁奉上谕:国史馆恭辑《开国方略》,着大学士 公阿桂同办。钦此。(军机处上谕裆)

  • 齐王杨·魏徵

    齐王杨暕,字世月出,小名叫阿孩。 长相俊美,浓眉大眼,很小就为高祖所宠爱。 开皇年间(581~600),立为豫章王,食邑千户。 长大后,读了不少经史之书,尤其善长骑马射箭。 最初担任内史令,仁寿年间(601~605),授为扬州总管统领淮河以东军

  • 常山王李承乾传·欧阳修

    常山愍王李承乾字高明,因为出生在承乾殿,就给他取了这个名字。武德三年(620),开始封为常山郡王,与长沙王、宜都王同时受封,不久改封为中山王。太宗即位后,被册封为皇太子。他才八岁,就显得特别聪慧,太宗很喜欢他。居丧期间,让

  • 鲁鉴传·张廷玉

    鲁鉴,祖先是西大通人。祖父阿失都巩卜失加,明初率部落归附,太祖授他为百夫长,命他统领所部住在庄浪。传子失加,屡升至庄浪卫指挥同知。正统末年,鲁鉴承袭父职。久之,他被提升为代理都指挥佥事。成化四年(1468),团原满四反叛,鲁

  • 自序·沈初

    甲寅冬自九江还省城度岁入春雨雪匝旬燕居多暇宾客谈次或有询内廷故事者辄疏数条以对自念侍直三十载前辈零落殆尽兹存者偕余入直或又在后昔钱文敏尚书尝慨然诵长江后浪催前浪之语信然顾余亦将老矣感沐圣慈得亲禁近儒臣

  • 晋纪十九 显宗成皇帝下咸康八年(壬寅、342)·司马光

    晋纪十九 晋成帝咸康八年(壬寅,公元342年) [1]春,正月,己未朔,日有食之。 [1]春季,正月,己未朔(初一),出现日食。 [2]乙丑,大赦。 [2]乙丑(初七),东晋大赦天下。 [3]豫州刺史庾怿以酒饷江州刺史王允之;允之觉其毒,饮犬,犬毙,密奏之。帝曰

  • 卷三百八·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八世职表三十一正蓝旗汉军世职【一等轻车都尉 二等轻车都尉 三等轻车都尉 骑都尉云骑尉 恩骑尉】一等轻车都尉<史部,政书类,军政之属,钦定八旗通志,卷三百八><史部,政书类,军政之

  • 卷十六·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六明 郭良翰 撰臣谥下文臣谥庄毅王竑【兵部尚       履正志和 陕西河书正德       一德不懈 州卫人】庄简王复【工部尚书赠太    履正志和 顺天府子太保成化   

  • 春秋集传详説卷二十六·家铉翁

    宋 家铉翁 撰昭公四【敬王三年晋顷九年】二十有五年春叔孙婼如宋夏叔诣防晋赵鞅宋乐大心卫北宫喜郑游吉曹人邾人滕人薛人小邾人于黄父此为王室而防不书讥其无勤王之实也案左传防于黄父命诸侯输粟于周期以明年纳王卒

  • 战于郎(1)·戴圣

    ——规则也有灵活用时 【原文】 战于郎(2)。公叔愚人遇负杖入保者息(3)。曰:“使之虽病也(4),任之虽重也(5),君子不能为谋也,士弗能死也,不可,我则既言矣!”与其邻重汪踦往(6),皆死焉.鲁人欲勿殇重汪踦(7),问于仲尼(8)。仲尼曰

  • 电贺缅僧高寿·太虚

    阿戾都耶法师慧鉴:余去岁领导中国佛教访问团访问贵国佛教名德,得晤法师,讨论中缅佛法,两无歧异;两国佛教民族应友爱亲善,甚佩尊见!今得讯知法师八八诞辰,谨代表中国佛教徒,以无限之愿望,谨祝座下努力世界佛教运动,促进中缅亲善,福

  • 法事赞·善导

    凡二卷。唐代善导撰。又作净土法事赞。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七册。记述阿弥陀经读诵之法式、系经文参杂赞文之忏悔供养形式。多为净土宗法事时所用。上卷揭举奉请偈、启白、召请、三礼、表白、赞文等,其次明示行道赞梵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