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齐王杨

齐王杨暕,字世月出,小名叫阿孩。

长相俊美,浓眉大眼,很小就为高祖所宠爱。

开皇年间(581~600),立为豫章王,食邑千户。

长大后,读了不少经史之书,尤其善长骑马射箭。

最初担任内史令,仁寿年间(601~605),授为扬州总管统领淮河以东军事。

炀帝即位,晋封为齐王,增加食邑四千户。

大业二年(606),炀帝刚到东都时,杨暕向炀帝呈上许多户籍图册,担任军导。

不久,改任豫州刺史。

后来,元德太子去世,朝内外都很关注此事,都认为杨暕应为继承人。

炀帝命吏部尚书牛弘精选辟员,王公大臣因此多推荐自己的子弟。

第二年,转任雍州刺史,不久改任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

元德太子身边二万多人都归于杨暕,皇上的恩宠更加优厚,从乐平公主到各亲属都争相致礼,百官朝拜,以致阻塞了道路。

杨暕很骄纵,亲近小人,做的事大多不合法规。

常派乔令则、刘虔安、裴该、皇甫谌、库狄仲钅奇、陈智伟等人寻求声色狗马。

乔令则等人因此放纵,访得人家有美女的,就假传杨暕的命令叫来,运到杨暕府内,隐藏起来,恣意婬乱,然后抛弃。

仲钅奇、智伟两人到陇西,向胡人抢取食物,勒索名马,得数匹马进献给杨暕。

杨暕命他们送还主人,仲钅奇等人谎称是胡王的赏赐品,将马归为己有,杨暕却不知真实情况。

乐平公主曾上奏隋炀帝,说有一个柳家的女子长得很美,炀帝当时没有说什么。

过了很久,公主就把柳氏女子进献给杨暕,杨暕收纳了柳氏。

过后炀帝问公主柳家的美女在哪儿,公主回答说:“在齐王府。”炀帝很不高兴。

杨暕在东都营造府第,大门却无故倒塌,大堂的房梁从中折断,有见识的人认为是不祥之兆。

后杨暕跟随炀帝到榆林,杨暕督五万人的步兵、骑兵在后,始终跟炀帝保持几十里的距离而驻军。

一次炀帝在汾陽宫打猎,令杨暕用一千骑兵参加围猎。

杨暕猎获许多麋鹿进献给炀帝,而炀帝自己却未能获得猎物,于是向随从官员发怒。

随从们都说是因为杨暕身边的人阻拦了道路,野兽不能前来。

炀帝因此动怒,要人查寻杨暕的过失。

当时规定县令无故不能出境,有个伊阙县令皇甫诩受杨暕宠爱,违背禁令将到汾陽宫。

又有个京城的人叫达奚通,他的小妾王氏善长唱歌,贵族交游并宴饮欢聚时,常常邀请她,她于是出入于齐王家。

御史韦德裕按皇上旨意弹劾杨暕,炀帝命令一千多带甲士兵,搜查杨暕的府第,以彻底追查他的事情。

杨暕的妃子韦氏,是民部尚书韦冲的女儿,较早死去。

杨暕于是跟韦妃的姐姐元氏妇私通,生下一个女孩,外人都不知道。

杨暕暗中召引乔令则在府内设宴饮酒,令则庆贺此事,就脱掉杨暕的帽子以助欢乐。

杨暕又招来看相的人让他遍视后庭,看相的人指着元氏妇说:“这个生孩子的妇人要做皇后,王爷您富贵不可言。”当时国家没立太子,杨暕自己认为按照次序当立。

又因为元德太子有三个儿子,杨暕心中常不安定,暗中行使邪道,做了很多厌胜之类的鬼事。

到这时,这些事情全部暴露,炀帝大怒,杀了乔令则等数人,元氏妇赐死,杨暕的府僚都被放逐到边远地方。

这时赵王杨杲还是个小孩,炀帝对侍臣说:“我只有杨暕这一个儿子,不是这样的话,应当让他死于市朝,来显明国家法令。”杨暕从此受的恩宠一天天减少,虽然是京城太守,却不再参与当时的政治。

炀帝又常令武贲中郎将专人监视杨暕府的事情,杨暕有小饼失,中郎将就奏到皇上那里。

炀帝也常常担心杨暕发动政变,所给的随从,都是老弱之人,只算充数罢了。

杨暕常常感到惧怕,内心不能安定。

有一次,炀帝在江都宫,元会日,杨暕穿着法服上朝,无故有血从衣裳中流下。

又一次坐在家中,看见一群老鼠有几十个,到面前就死了,老鼠一个个都没有头。

杨暕很恐惧。

不久,宇文化及变乱,乱兵将要进犯宫内,炀帝听到后,回头对萧后说:“莫非是阿孩吧?”他被疏远猜忌到如此程度。

宇文化及又令人捕杀杨暕,杨暕当时还睡着没有起来,乱兵已经进来了,杨暕吃惊地问:“是谁?”来人没有回答,杨暕还认为是炀帝下令逮捕他,因而说:“传诏的使者且慢,我没有做对不起国家的事。”乱兵于是把他拉到街上杀了,他的两个儿子也一起遇害。

杨暕竟不知道杀他的是谁,死时年仅三十四岁。

猜你喜欢
  卷四百七十六·列传第二百三十五·叛臣中·脱脱
  卷三百十五 元豐四年(辛酉,1081)·李焘
  御批歴代通鉴辑览卷一百六·乾隆
  卷之一千二百三十八·佚名
  卷之八百九十三·佚名
  卷之一百二十七·佚名
  ●平闽纪卷之一·杨捷
  蒋丹林师二札·丁宗洛
  二百九十七 内务府奏请补放护军校等缺摺·佚名
  金陵纪略·佚名
  卷之八十三  菽園雜記十一(明) 陸容 撰·邓士龙
  卷六十四·佚名
  馆阁续録卷一·陈骙
  卷六十一·佚名
  叶惠钧·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二百九十六·彭定求

        卷296_1 【富阳南楼望浙江风起】张南史   南楼渚风起,树杪见沧波。稍觉征帆上,萧萧暮雨多。   沙洲殊未极,云水更相和。欲问任公子,垂纶意若何。   卷296_2 【奉酬李舍人秋日寓直见寄】张南史   秋日金

  • 观我生赋·颜之推

    仰浮清之藐藐,俯沉奥之茫茫,已生民而立教,乃司牧以分疆,内诸夏而外夷狄,骤五帝而驰三王。大道寝而日隐,《小雅》摧以云亡,哀赵武之作孽,怪汉灵之不祥,旄头玩其金鼎,典午失其珠囊,瀍涧鞠成沙漠,神华泯为龙荒,吾王所以东运,我祖于是南

  • 卷二商部上·赵璘

      商為臣,凡自王公至有秩已上,皆入此部。  郭汾陽在汾州,嘗奏一州縣官,而勅不下。判官張曇,言於同列,以令公勳德,而請一吏致阻,是宰相之不知體甚也。汾陽王聞之,謂寮屬曰:「自艱難以來,朝廷姑息,方鎮武臣,求無不得;以是方鎮跋扈

  • 卷之一百七·佚名

    洪武九年秋七月癸丑朔日有食之○甲寅以刑部尚书韩士原为江西布政使 燕府伴读李浚文为左参政吴府伴读张里仁为右参政士原东平之汶上人仕元为浙江行省都事来归授济南乐安州同知累迁至今官○乙卯享大庙○遣官祭功臣于鸡

  • ●附录二·劳格

    ○序题名刻石,大抵于汉世,汉碑中往往以门生故吏姓名题于碑阴。至唐人则多列职官衔,如御史台精舍、郎官石柱之等甚多,虽与门生故吏有闲,然后之论世者,犹得藉以考见,如司马温公所谓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以视汉碑之

  •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四百九十六·佚名

    嘉靖四十年五月庚申朔升锦衣卫佥书指挥使李隆为本卫都指挥佥事提督巡捕○辛酉都察院左都御史潘恩三年考满遣中官赍赐羊酒宝钞荫其子允哲为国子生○壬戌升南京通政使司右通政赵釴为南京太仆寺卿○癸亥礼科右给事中沈淳

  • 卷之八百九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卷之五百八十四·佚名

    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十二月。戊午朔。上诣宁寿宫乐寿堂。问慈禧端佑康颐昭豫庄诚寿恭钦献崇熙皇太后安。至丙戌皆如之。记注  ○谕内阁、朕钦奉皇太后懿旨、礼部奏、元旦礼仪一摺。元旦令节。皇帝率王公百官。着

  • 吴王濞列传第四十六·司马迁

    邱永山 译注【说明】刘濞是刘邦的侄子,又是西汉前期发动吴楚七国之乱的罪魁祸首。汉初,天下统一,人心思定,已成大势所趋。有一些人却总要搞分裂,开历史倒车。刘濞就是这样一位野心勃勃的家伙。他凭借山海

  • 吴百朋传·张廷玉

    吴百朋,字维锡,义乌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的进士。授职为永丰知县。他受征召,就任御史,历任淮、扬、湖广的按察使。晋升为大理寺丞、右少卿。嘉靖四十二年(1563)夏天,他升任右佥都御史、郧阳巡抚。改任提督,负责军务,巡视南

  • 卷13·陈邦瞻

    太祖开宝八年三月,契丹主贤命其涿州刺史耶律琮贻书知雄州孙全兴,请通好,全兴以闻。帝命答书许之。契丹乃使克(沙)[妙]骨愼思〈据《十朝纲要》、《宋会要辑稿‧蕃夷》一改。〉来结成,复遣人告北汉,以通好于宋,无妄侵伐。秋七月,遣

  • 一、释诂·佚名

    初、哉、首、基、肇、祖、元、胎、俶、落、权舆,始也。 林、烝、天、帝、皇、王、后、辟、公、侯,君也。 弘、廓、宏、溥、介、纯、夏、幠、厖、坟、嘏、丕、奕、洪、诞、戎、骏、假、京、硕、濯、訏、宇、穹、壬、路、

  • 第八十六則 雲門廚庫三門·胡兰成

    第八十六則雲門廚庫三門舉:雲門禪師垂語云:人人盡有光明在,看時不見暗昏昏。作什麼生是諸人光明?自代云:廚庫三門。又云:好事不如無。碧巖錄中選入此則,是碰著了禪宗的盡頭問題了。數學碰到了無理數的問題,物理學碰到了核子背

  • 佛说大方广曼殊室利经·佚名

        开府仪同三司特进试鸿胪卿肃国公食邑三千户赐紫赠司空谥大鉴正号大广智大兴善寺三藏沙门不空奉 诏译  观自在菩萨授记品  尔时世尊。复遍观察净居天宫。告观自在菩萨摩诃萨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能愍念

  • 卷第四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十通品第二十八 初来意。为答第二会中十通问故。以二品明业用广大。前定此通。义次第故。

  • 庸庵集·宋禧

    元代诗文别集。14卷。宋禧撰。据清人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宋禧有《庸庵文集》30卷,《庸庵诗集》10卷。以上两书传本很少见,到清初仅有《庸庵诗集》10卷尚有抄本传世。清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从《永乐大典》中辑出

  • 锦香亭·佚名

    又名《睢阳忠义录》、《第一美女传》、《绫帕记》。小说。清佚名撰。四卷十六回。题“古吴素庵主人编”、“茂苑种花小史阅”。又经元堂刊本,藏北京图书馆。光绪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上海石印本,改题《睢阳忠毅录》,书端

  • 道咸以来梨园系年小录·周明泰

    戏曲论著。周明泰撰。1932年几里居刊行。辑录清嘉庆十八年(1813)至民国二十一年(1932)之间北京戏曲界“信而可征”的事件,按年排列,以系演员生卒年为主,附有一些人的简历、重要演出剧目等。对研究京剧史有一定参考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