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最上乘论

第五祖弘忍禅师述

凡趣圣道悟解真宗。修心要论若其不护净者。一切行无由取见。愿善知识如有写者。用心无令脱错。恐误后人。

夫修道之本体须识。当身心本来清净不生不灭无有分别。自性圆满清净之心。此是本师。乃胜念十方诸佛。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清净。答曰。十地经云。众生身中有金刚佛性。犹如日轮体明圆满广大无边。只为五阴黑云之所覆。如瓶内灯光不能照辉。譬如世间云雾八方俱起天下阴闇。日岂烂。也何故无光。光元不坏。只为云雾所覆。一切众生清净之心亦复如是。只为攀缘妄念烦恼诸见黑云所覆。但能凝然守心。妄念不生。涅槃法自然显现。故知自心本来清净。

问曰。何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答曰。维摩经云。如无有生如无有灭。如者真如佛性自性清净。清净者心之原也。真如本有不从缘生。又云。一切众生皆如也。众贤圣亦如也。一切众生者。即我等是也。众贤圣者。即诸佛是也。名相虽别身中真如法性并同。不生不灭故言皆如也。故知自心本来不生不灭。

问曰。何名自心为本师。答曰。此真心者。自然而有不从外来。不□束修于三世中。所有至亲莫过自守于心。若识心者。守之则到彼岸。迷心者。弃之则堕三涂。故知三世诸佛以自心为本师。故论云。了然守心则妄念不起。则是无生。故知心是本师。

问曰。何名自心胜念彼佛。答曰。常念彼佛不免生死。守我本心则到彼岸。金刚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云。守本真心胜念他佛。又云。胜者只是约行劝人之语。其实究竟果体平等无二。

问曰。众生与佛真体既同。何故诸佛不生不灭。受无量快乐自在无碍。我等众生堕生死中受种种苦耶。答曰。十方诸佛悟达法性。皆自然照燎于心源。妄想不生正念不失。我所心灭故得不受生死。不生死故即毕竟寂灭。故知万乐自归。一切众生迷于真性。不识心本。种种妄缘不修正念故即憎爱心起。以憎爱故则心器破漏。心器破漏故即有生死。有生死故则诸苦自现。心王经云。真如佛性没在知见六识海中。沉沦生死不得解脱。努力会是。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自然与佛平等无二。

问曰。真如法性同一无二。迷应俱迷。悟应俱悟。何故佛觉性。众生昏迷因何故然。答曰。自此已上入不思分。非凡所及。识心故悟。失性故迷。缘合即合说不可定。但信真谛守自本心。故维摩经云。无自性无他性。法本无生今即无灭。此悟即离二边入无分别智。若解此义但于行知法要。守心第一。此守心者。乃是涅槃之根本入道之要门。十二部经之宗三世诸佛之祖。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答曰。涅槃者体是寂灭无为安乐。我心既是真心。妄想则断。妄想断故则具正念。正念具故寂照智生。寂照智生故穷达法性。穷达法性故则得涅槃。故知守本真心是涅槃之根本。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答曰。乃至举一手爪画佛形像。或造恒沙功德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作当来胜报之业及见佛之因。若愿自早成佛者会是守本真心。三世诸佛无量无边。若有一人不守真心得成佛者。无有是处。故经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故知守本真心是入道之要门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答曰。如来于一切经中。说一切罪福一切因缘果报。成引一切山河大地草木等种种杂物起无量无边譬喻。或现无量神通种种变化者只是佛。为教导无智慧众生有种种欲心心行万差。是故如来随其心门引入一乘。我既体知众生佛性本来清净如云底日。但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云尽慧日即现。何须更多学知见所生死苦一切义理及三世之事。譬如磨镜尘尽明自然现。则今于无明心中。学得者终是不堪。若能了然不失正念。无为心中学得者此是真学。虽言真学竟无所学。何以故。我及涅槃二皆空故。更无二无一。故无所学。法性虽空要须了然守本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故。涅槃经云。知佛不说法者。是名具足多闻。故知守本真心。是十二部经之宗也。

问曰。何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答曰。三世诸佛皆从心性中生。先守真心妄念不生。我所心灭后得成佛。故知守本真心是三世诸佛之祖也。上来四种问答。若欲广说何穷。吾今望。得汝自识本心是佛。是故殷勤劝汝。千经万论莫过守本真心。是要也。吾今努力。按法华经示汝。大车宝藏明珠妙药等物汝自不取不服。穷苦奈何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功德自然圆满。不假外求归生死苦。于一切处正念察心。莫爱现在乐种未来苦。自诳诳他。不脱生死。努力努力。今虽无常共作当来成佛之因。莫使三世虚度丧功夫。经云。常处地狱如游园观。在余恶道如己舍宅。我等众生今现如此。不觉不知惊怖杀人了无出心。奇哉苦哉。若有初心学坐禅者。依观无量寿经端坐正念。闭目合口。心前平视随意近远。作一日想守真心。念念莫住。即善调气息。莫使乍粗乍细。则令人成病苦。夜坐禅时或见一切善恶境界。或入青黄赤白等诸三昧。或见身出大光明。或见如来身相。或见种种变化。但知摄心莫著并皆是空。妄想而见也。经云。十方国土皆如虚空。三界虚幻唯是一心作。若不得定不见一切境界者亦不须怪。但于行住坐卧中常了然守本真心。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一切万法不出自心。所以诸佛广说。如许多言教譬喻者。只为众生行行不同。遂使教门差别。其实八万四千法门。三乘八道位体七十二贤行宗。莫过自心是本也。若能自识本心。念念磨炼莫住者即自见佛性也。于念念中常供养十方恒沙诸佛。十二部经念念常转。若了此心源者一切心义自现。一切愿具足一切行满一切皆办不受后有。会是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舍此身已定得无生不可思议。努力莫造大。如此真实不妄语难可得闻。闻而能行者恒沙众中莫过有一。行而能到者亿叉劫中希有一人。好好自安自静。善调诸根。就视心源。恒令照燎清净。勿令无记心生。

问曰。何名无记心。答曰。诸摄心人为缘外境粗心小息。内炼真心心未清净时。于行住坐卧中恒惩意看心。犹未能了了清净独照心源。是名无记心也。亦是漏心犹不免生死大病。况复总不守真心者。是人沉没生死苦海。何日得出。可怜。努力努力。经云。众生若情诚不内发者。于三世纵值恒沙诸佛无所能为。经云。众生识心自度。佛不能度众生。若佛能度众生者。过去诸佛恒沙无量。何故我等不成佛也。只是情诚不自内发。是故沉没苦海。努力努力。勤求本心勿令妄漏。过去不知。已过亦不及。今身现在有遇得闻妙法。分明相劝决解此语。了知守心。是第一道。不肯发至诚心求愿成佛受无量自在快乐。乃始轰轰随俗贪求名利。当来堕大地狱中。受种种苦恼。将何所及。奈何奈何。努力努力。但能著破衣餐粗食。了然守本真心。佯痴不解语。最省气力而能有功。是大精进人也。世间迷人不解此理。于无明心中。多涉艰辛广修相善。望得解脱。乃归生死。若了然不失正念而度众生者。是有力菩萨。分明语汝等守心第一。若不勤守者甚痴人也。不肯现在一生忍苦。欲得当来万劫受殃。听汝更不知何嘱。八风吹不动者真是珍宝山也。若知果体者但对于万境。起恒沙作用巧辩若流。应病与药。而能妄念不生。我所心灭者真是出世丈夫。如来在日叹何可尽。吾说此言者至心劝汝。不生妄念。我所心灭则是出世之士。

问曰。云何是我所心灭。答曰。为有小许胜他之心。自念我能如此者。是我所心涅槃中病故。涅槃经曰。譬如虚空能容万物。而此虚空不自念言我能含容如是。此喻我所心灭趣金刚三昧。

问曰。诸行人求真常寂者。只乐世间无常粗善。不乐第一义谛。真常妙善其理未见。只欲发心缘义遂思。觉心起则是漏心。只欲亡心则是无明昏住。又不当理。只欲不止心不缘义即恶取空。虽受人身行畜生行。尔时无有定慧方便。而不能解了明见佛性。只是行人沉没之处。若为超得到无余涅槃。愿示真心。答曰。会是信心具足志愿成就缓缓静心。更重教汝。好自闲静身心。一切无所攀缘。端坐正念善调气息。惩其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好好如如稳看看熟则了见此心识流动。犹如水流阳焰晔晔不住。既见此识时唯是不内不外。缓缓如如稳看看熟则返覆销融虚凝湛住。其此流动之识飒然自灭。灭此识者乃是灭十地菩萨众中障惑。此识灭已其心即虚凝寂淡泊皎洁泰然。吾更不能说其形状。汝若欲得者。取涅槃经第三卷中金刚身品及维摩经第三卷见阿閦佛品。缓缓寻思细心搜捡熟看。若此经熟实得能于行住坐卧及对五欲八风不失此心者。是人梵行已立所作已办。究竟不受生死之身。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甚莫怪今身不得自在。经曰。世间无佛住处菩萨不得现用。要脱此报身。众生过去根有利钝不可判。上者一念间。下者无量劫。若有力时随众生性起菩萨善根。自利利他庄严佛土。要须了四依乃穷实相。若依文执则失真宗。诸比丘等汝学他出家修道。此是出家出生死枷。是名出家。正念具足修道得成。乃至解身支节。临命终时不失正念。即得成佛。弟子上来集此论者。直以信心依文取义作如是说。实非了了证知。若乖圣理者。愿忏悔除灭。若当圣道者。回施众生。愿皆识本心。一时成佛。闻者努力当来成佛。愿在前度我门徒。

问曰。此论从首至末。皆显自心是道。未知果行二门是何门摄。答曰。此论显一乘为宗。然其至意道迷趣。解自免生死。乃能度人直言自利不说利他。约行门摄。若有人依文行者即在前成佛。若我诳汝当来堕十八地狱。指天地为誓。若不信我世世被虎狼所食。

最上乘论一卷(终)

以此所冀。

圣寿万岁十方法界含灵同入如来果海云。

校正雪訚 刻手一训等二十 化主印珠慧澄道熙

隆庆四年庚午仲春全罗道同福地安心寺开板

钦舍小财雕刻现论。以属宣流。伏冀人人守真心。个个证果体。

旹正德六岁丙申林钟谷旦 尼妙严 白

猜你喜欢
  卷第十三·佚名
  卷十四·佚名
  卷第十三·佚名
  致蒋慧雄苏慧纯二居士书·太虚
  卷第一百·佚名
  卷第三十三·普瑞
  五十五观章第七·佚名
  卷第九·普瑞
  知识青年僧的出路·太虚
  佛说仁王般若波罗蜜经卷上·佚名
  大雲初分三昧健度第二·佚名
  卷十九·佚名
  合部金光明经卷第一·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寿命陀罗尼经·佚名
  西方合论 第八卷·袁宏道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第二十五出 煎茶·陆采

    〔丑上〕蓝桥今夜好风光。天上羣仙降下方。只恐云英难见面。裴航空自捣玄霜。小人塞鸿。跟随官人在驿中。今夜内臣在此。不免伺候则个。〔生上〕为托靑童传信息。深探月窟见姮娥。塞鸿。有一件事。你和商量。〔丑〕

  • 拟拟曲·刘半农

    老六,我说老九近来怎么样? 怎么咱们老没有看见他? 可是他又不舒服啦? 还是又跟他媳妇儿怄勒气, 气得把他的肺都炸勒吧? 我说老五,你们做街坊的总有个耳闻吧! 吓!你这小孩子多糊涂! 你说的老九不是李老九? 李老九可是早死啦! 结啦?

  • 卷九·王安石

    钦定四库全书唐百家诗选卷九宋 王安石 编耿湋六首【大历中为右拾遗】秋晩卧疾寄司空拾遗曙卢少府纶寒几坐空堂疎髯似积霜老医迷旧疾朽药误新方晩果红低树秋苔绿遍墙慙非蒋生迳不敢望求羊早朝钟鼓余声里千官向紫微冒

  • 卷第二百四十八 唐紀六十四·司马光

      起閼逢困敦(甲子)閏月,盡屠維大荒落(己巳),凡五年有奇。   武宗至道昭肅孝皇帝會昌四年(甲子、八四四年)   閏月,壬戌,以中書侍郎、同平章事李紳同平章事,充淮南節度使。   李德裕奏:「鎮州奏事官高迪密陳意見二事:其一,

  • ●卷二十五·陶宗仪

      ◎论秦蜀秦皇坑儒,武侯相汉,未有置异议于其间者。偶读宋萧森《希通录》,及俞文豹《吹剑录》,而得其说,可采。森曰:“李斯曰:‘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皆诣守尉杂烧之。’则是天下之书虽焚,而

  • 卷十九 吴语·左丘明

    越王勾践命诸稽郢行成于吴〔原文〕吴王夫差起师伐越①,越王勾践起师逆之②。大夫种乃献谋曰③:“夫吴之与越,唯天所授,王其无庸战。夫申胥、华登简服吴国之士于甲兵④,而未尝有所挫也。夫一人善射,百夫决拾

  • 博选第一·鹖冠子

    王鈇非一世之器者,厚德隆俊也。道凡四稽:一曰天,二曰地,三曰人,四曰命。权人有五至:一曰伯己,二曰什己,三曰若己,四曰厮役,五曰徒隶。所谓天者,物理情者也,所谓地者,常弗去者也,所谓人者,恶死乐生者也,所谓命者,靡不在君者也。君也者,端

  • 春秋释例卷十一·杜预

    经传长厯第四十六之二庄公元年正月癸巳大 二月癸亥小 三月壬辰大四月壬戌小 五月辛卯大 六月辛酉小七月庚寅大 八月庚申小 九月己丑大十月己未小 闰十月戊子大 十一月戊午小十二月丁亥大十月乙亥十七日庄公二

  • 提要·焦袁熹

    【臣】等谨案此木轩四书说九卷国朝焦袁熹撰据其子以敬以恕所作凡例袁熹手定者十之六以敬等掇拾残稿补缀成编者十之四故与所作经说偶有重复然较经说多可取其中强傅古义者如大学章句中常目在之自为所在之在乃从尚书训为

  • 卷六十四·卫湜

    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六十四    宋 卫湜 撰旅币无方所以别土地之宜而节远迩之期也龟为前列先知也以锺次之以和居参之也虎豹之皮示服猛也束帛加璧往德也郑氏曰旅衆也迩近也锺金也献金为作器锺其大者以金参居庭

  • 伯州犁问囚(襄公二十六年)·佚名

    ——一上下其手最可恨 【原文】 楚子、秦人侵吴,及雩娄(1),闻吴有备而还。遂侵郑。五月,至于城麇(2)。郑皇颉戌之,出,与楚师战,败。穿封戌囚皇颉,公子围与之争之(3),正于伯州犁。伯州犁曰:“请问于囚。”乃立囚。伯州犁曰:“所

  • 听讲五教仪拾零·太虚

    ──三十二年在汉藏教理院讲──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二 理论究极的性空与事实亲证的中道  三 天台和贤首合评  甲 台贤的优点  乙 台贤的缺点一 佛法的判教略史  关于判教,在印度初期,分有许多部派,每派

  •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三卷·湛然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三十三卷唐毗陵沙门湛然述释烦恼境者。自此以下现文六境及略三境。咸是发得。此九境外所起烦恼。乃至四弘但属阴境三阴所摄。是故寻常非无烦恼乃至发心。亦并须观非不名境。今文谓辩观阴发得

  • 卷第十二·志磐

    佛祖统纪卷第十二宋景定四明东湖沙门志磐撰诸师列传第六之二 四明法智法师法嗣(第一世) ·广智尚贤法师   ·神照本如法师   ·南屏梵臻法师   ·三学则全法师   ·浮石崇矩

  • 卷第十二·霁仑超永

    五灯全书卷第十二京都圣感禅寺住持(臣)僧 (超永) 编辑京都古华严寺住持(臣)僧 (超揆) 较阅 进呈青原下六世大光诲禅师法嗣潭州谷山有缘禅师僧问。伶俜之子。如何得归向。师曰。会人路不通。曰恁麽则无奉重处也。

  • 十字军骑士·显克维奇

    历史长篇小说《十字军骑士》是波兰著名作家享利 克·显克微支的一部重要作品。该书1900年发表, 1978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了陈冠商的中译本。作品 反映的是14世纪末到15世纪初波兰和立陶宛联合抗 击条顿骑士团的侵略,

  • 万里孤侠·还珠楼主

    《万里孤侠》是还珠楼主所著的长篇武侠小说,该书共分五个回目。

  • 宝带陀罗尼经·佚名

    全一卷。北宋施护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十一册。叙述罗侯罗童子于夜分,为罗刹所怖,而于佛前涕泣,佛乃为童子佩宝带,说大明咒,并令持是咒,以远离恶罗刹、刀杖、恶毒、恶友、疾病等,而得大安乐。为圣庄严陀罗尼经之异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