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北洋海军章程第九

仪制 冠服 相见礼节 国乐 军乐 王命旗牌 印信

冠服: 凡海军大小官员,恭遇万寿圣节、元旦、冬至令节,行礼冠服,均着行装,若因公在岸,与在岸各官同。 凡海军大小官员在船,除管带官、文案、交应官、医官听着长服外,余均短衣窄袖,以便操作。 凡各船水手头目以下,俱用浅檐草帽、紧身袄挎,腰束蓝色带,襟前线缝某船几等水手名姓等字,随身各佩小刀一柄。 凡海军大小官员接见外国官员,除管带官用行装服色外,余俱短服,顶帽不佩(巾分)。 凡海军大小官员,四季皆戴冬冠。 凡海军官弁,在船应着号衣,其领袖上用何花色标记,由海军衙门拟定饬发遵办。

相见礼节: 凡北洋海军总兵官见本管提督,如各省绿营副将见本管总兵官之仪,余照旧例。 凡各船大、二、三副等官,管轮官,见本船管带官,俱用属员见上司仪;见别船管带官,如职衔相当,用敌体仪。 凡各兵船迎送海军衙门堂官、钦差大臣、督、抚及阅操大员,声炮三响,船上列队奏乐;提、镇、司、道带有总办职事因公到船者,迎送声炮三响,不列队奏乐。 凡海军大小官员见外国官员,用敌体仪。如我兵船先在港口,外国兵船后至,彼声敬国炮二十一响,我兵舱应如数答之;彼再声敬官之炮,我兵船亦按彼官应声炮数答之。若外国兵船先在港口,我兵船后至,声炮同彼例。提督视外国-等提督,总兵视外国三等提督。 凡海军官员迎送中外官员,概不准离船。 凡迎送声炮,均听提督令,提督不在船,听督队官令。

国乐: 凡兵船有时应奏行军国乐,须用中国乐器,其乐章由海军衙门撰拟,通行遵办。

军乐: 铙歌、凯歇向无定章,听提督随时拟用。

王命旗牌: 海军提督请颁王命旗牌,余不颁给。

印文: 查海军提督、总兵并提标中军参将,总查全军轮机事务参将、总查全军军械事务游击以及管带全船副将、参将、游击、都司、守备等官,皆须颁给印信、关防,以昭信守,其余在船有职事人员,与管带官同在一船,应归管带官节制者,虽系实缺人员,并无日行公牍,与绿营规制不同,概不颁给关防。今将应颁印信、关防、条记各印文颗数开列于左: 北洋海军提督统领全军之印一颗。 北洋海军左翼总兵官兼管中营事务之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右翼总兵官兼管中营事务之关防-颗。 北洋海军中军中营副将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中军左营副将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中军右营副将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左翼左营副将关防-颗。 北洋海军右翼左营副将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提标中军参将兼理全军粮饷关防-颗。 北洋海军提标管轮参将稽察全军轮机事务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左翼右营参将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右翼右营参将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提标游击稽察全军军械事务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精练左营游击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精练右营游击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精练前营游击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督运中营游击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后军中营都司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后军副中营都司关防-颗. 北洋海军后军左营都司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后军右营都司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后军前营都司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后军后营都司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精练后营都司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鱼雷左一营都司关防一颗。 北洋海军鱼雷左二营守备条记一颗。 北洋海军鱼雷左三营守备条记一颗。 北洋海军鱼雷右一营守备条记一颗。 北洋海军鱼雷右二营守备条记一颗。 北洋海军鱼雷右三营守备条记一颗。 以上印信、关防、条记共三十颗。

猜你喜欢
  妃嫔传第五·陈寿
  卷第二百五十六·胡三省
  卷第六十五·胡三省
  第二章 隆盛时代·佚名
  卷二百十五·杨士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一百十·佚名
  附录·佚名
  ●武定·吴廷燮
  第九三付乾隆五十四年七月十九日一一三○一-一·佚名
  四三二 山西巡抚觉罗巴延三奏遵旨饬派分发教职回籍访查遗书折·佚名
  傅亮传·沈约
  ●宋人轶事汇编卷十一·丁传靖
  所生长的地方·沈从文
  卷六·佚名
  毛子坚·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张巡诗鉴赏·佚名

    生平简介 张巡(709—757),唐代民族英雄。唐邓州南阳(今河南南阳市)人。开元二十四年(736)登进士第。天宝年间由太子通事舍人出任清河令,转真源令。 安史之乱爆发,他立即率兵讨贼,始守雍丘,后与许远合力守睢阳,战功卓著,迁御史中丞,

  • 云松巢集后序·朱希晦

    云松先生谏七世祖也以诗名于元季与四明呉主一萧台赵彦铭先生游咏鴈山中时称为鴈山三老先生之诗清丽简亮不事纎巧感慨咏叹而有余思元人多尚辞而意或不足是以兴趣漠然而音节无闻先生以不求仕进故得专心肆力所谓清丽简亮

  • 列传第十七 韩擒虎弟僧寿 洪 贺若弼·魏徵

    ○韩擒虎弟僧寿 洪 韩擒,字子通,河南东垣人也,后家新安。父雄,以武烈知名,仕周,官至大将军、洛虞等八州刺史。擒少慷慨,以胆略见称,容貌魁岸,有雄杰之表。性又好书,经史百家皆略知大旨。周太祖见而异之,令与诸子游集。后以军功,

  • 第四十九回 幸边塞走马看花 入酒肆游龙戏凤·蔡东藩

      却说武宗带着江彬,微服出德胜门,但见天高气爽,夜静人稀,皓月当空,凉风拂袖,飘飘乎遗世独立,精神为之一爽,两人徐步联行,毫不觉倦。转瞬间鸡声报晓,见路上已有行车,遂雇着舆夫,乘了车径赴昌平。是日众大臣入朝,待了半日,方侦得

  • 明武宗毅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七十九·佚名

    正德十四年冬十月辛酉朔享 太庙驸马都尉游泰代行礼○壬戌东方流星如盏赤色光明照地起自下台东北行至招摇尾迹化为白气良久散○癸亥赏泰宁等卫夷人头目塔卜歹等彩叚绢匹等物有差○大学士杨廷和等具言近宸濠叛逆 皇上念

  • 卷之四百二十七·佚名

    光绪二十四年。戊戌。八月壬辰太祖高皇帝忌辰。遣官祭福陵。  ○谕内阁、朝廷振兴庶务。一切新政。原为当此时局。冀为国家图富强。为吾民筹生计。并非好为变法。弃旧如遗。此朕不得已之苦衷。当为天下臣民所共谅

  • ●卷四·陈洪谟

    正德六年辛未,林都御史俊征剿四川妖贼刘臬及流寇蓝廷瑞、鄢本恕、廖惠等,以捷闻。林素负忠义名,致仕在闽,特起往征。林至夔州,先毁白帝祠以励人心,传檄郡县,威令大振。后又有曹甫、方四等煽乱,复命洪尚书钟总制,同林剿平,两川方

  • 卷六十五下下·郝经

    钦定四库全书 续後汉书卷六十五下下  元 郝经 撰 列传第六十二下下 儒学 吴臣 严畯【裴玄】 程秉【徵崇】 阚泽【唐固】 虞翻陆绩 严畯字曼才彭城人也少耽学善诗书三礼又好说文避乱江东

  • 李煜堂·佚名

    李煜堂先生小传李先生煜堂广东台山县人早年经商美洲回国后在香港创设金利源南北行持身接物一秉至诚旋倡办中国保险事业如联益公司联泰公司上海联保公司中国康年人寿公司均充主席及总理要职自留美时深恶帝王专制政体因

  • 经说卷六·熊朋来

    宋 熊朋来 撰大小戴礼记总论大小戴礼记大小戴记见存一百二十七篇大戴第一篇第三十九末篇第八十一中间乃有两篇七十三而缺四十三四十四四十五六十一篇目紊乱尚如此况经文乎小戴删取为今礼记其余篇帙散漫不复顾矣曽子

  • 卷十八·山井鼎

    <经部,五经总义类,七经孟子考文补遗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十八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七存旧尚书注疏卷第七甘誓考异古本经威侮五行威作畏 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不作弗下皆同注夏启嗣禹位位作立宋

  • 卷十六·鄂尔泰

    <经部,礼类,仪礼之属,钦定仪礼义疏钦定四库全书钦定仪礼义疏卷十六聘礼第八之二厥明讶宾于馆【讶吾嫁反】正义郑氏康成曰此讶下大夫也【贾疏下记云卿大夫讶又秋官掌讶职卿有大夫讶此大聘是卿故使下大夫讶】以君命迎宾

  • 卷一·苏辙

    钦定四库全书 诗集传卷一       宋 苏辙 撰 周南 文王之风谓之周南召南何也文王之法周也所以为其国者属之周公所以交於诸侯者属之召公诗曰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国百里言其治外也故凡诗言周之内治由内而及

  • 卷一·佚名

    △转法轮品第一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与大比丘僧六万二千人俱。皆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一切自在。心得解脱。慧得解脱。譬如善调摩诃那伽。所作已办舍於重担。逮得己利尽诸有结。正智得解心得自在。於

  • 论陈独秀自杀论·太虚

    ──九年一月作──一 自杀果足为破灭社会的危险思想吗  二 最近代思潮果足为自杀的救济吗  三 我对于自杀的批评  四 我对于自杀的救济八年十一月间,北京大学学生林君德扬,在三贝子花园投水自杀,遂惹起多数人

  • 天学会通·薛凤祚

    一卷。清薛凤祚撰。是书本穆尼阁《天步真原》而作,在于介绍推算交食之法。其法按年月日时度数,逐次检取角度加减而得食分时刻方位,堪称简捷精密。有乾隆朝刊本,八千卷楼有抄本。

  • 读易详说·李光

    十卷,宋李光著。又名《易传》。《四库全书》录《永乐大典》本。诸家书目或题《读易老人解说》。此书多援引史事,解说《易》旨,与杨万里《诚斋易传》并为“以史证《易》”之代表作。其书早佚,朱彝尊《经义考》注未见。

  • 风骚要式·徐衍

    五代或宋初诗论著作。1卷。徐衍著。书中分“君臣”、“物象”、“兴题”、“创意”、“琢磨”5“门”论诗,往往以类刺讽颂、事父事君解诗。认为诗歌创作“言虽容易,理必求险;句忌凡俗,意便质厚”,反对“情奢”、“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