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八卷

大威德陀罗尼经 第十八卷

隋天竺三藏阇那崛多译

时彼城中所有人民。皆悉聚集而作誓言。今者不听沙门释种弟子入城。尔时彼中。复有于佛教中信行之者。有净心者。作如是言。佛出世难。但令沙门释种弟子入城。还共此沙门释子等。打边城王。令我等胜。以其逼切沙门释种弟子辈。于彼城中诸人众等。或作如是或作如是。言论不定。尔时魔波旬。勤求方便。愿彼沙门释种弟子。莫令得入彼特叉尸罗大城。阿难。若沙门释种弟子。得入特叉尸罗大城者。于三年中。诸沙门等应作城主。阿难。于彼时中。魔王波旬化作大军。庄严毕已。出特叉尸罗大城北门次第巡行。复作是声。汝等好打沙门释种弟子。汝等急捉。汝等当令堕落。汝等令破诸沙门释种弟子辈。其诸沙门释种弟子。闻如是声及见是相。怖怕逃走不能在彼于前而住。亦不能入特叉尸罗大城。阿难。如是彼三摩耶。帝释天王及四大天王。并八万诸天子。速下阎浮提。如来所有支提之中。有舍利者。皆悉收取擎持而去。阿难。即于彼中净居天等。见阿兰若空闲之处。并诸塔庙及僧伽蓝。作如是言。呜呼呜呼。此释迦牟尼法教(如是三说)阿难。于法教中当有净信诸龙王等。于一夜中遍阎浮提所有一切诸塔精舍。皆悉收入龙宫殿中。所有禅窟经行之处。及阿兰那一切所有。彼三摩耶皆悉空旷无复人居。其多马王将其部伍。来至逋沙波婆帝王所居城。时沙门释种诸弟子皆悉逃走。时多马王既知走已。所有伽蓝放火烧然。何以故。畏其沙门释种诸弟子辈。还复来归住此处故。于彼时中放火烧然。即于彼是。地居诸天当作是声。呜呼此如来教。此如来教于此破坏。其地居诸天作是声已。四天王天复作是声。复作大声令远处闻。此如来教于兹失耶。此如来教于斯破散。如是彼时。一切诸天展转相叫。乃至梵世彼悉闻知。沙门释种诸弟子被苦逼切一切诸方各各驰走向拘睒弥王。所居之城于彼而去。时彼拘睒弥王。即与沙门。施彼无畏及诸饮食。彼三摩耶名最后食。亦名最后沙门聚集。亦名最后般遮之会(隋云五年大会)彼三摩耶。当有二十百千比丘聚集。彼三摩耶四大佛塔隐没不现。以首陀婆诸天护故。其帝释天王不能收取于中舍利。菩提道场转法轮处。及阿罗摩村塔。此方特叉尸罗大城之中所有法塔。此四大塔。于阎浮提中隐没不现。时拘睒弥国。有一比丘名曰修罗多(隋言调柔)。唯此一人是阿罗汉。彼三摩耶。复有第二比丘名曰尸梨沙迦(隋言头者)多学三藏。时尸利沙迦彼布萨内。在彼比丘大众之前。从坐而起作如是言。此大众中颇有一比丘。当依世尊学戒者不。若有学者彼向我说。作是语已。时彼一切诸比丘众皆悉默然。如是再三复作是言。若有依世尊戒学之者。彼即应说。第二第三亦复如是。其修罗多阿罗汉。即告彼比丘僧言。我学世尊戒。我于今者是阿罗汉。善得心解脱善得证知。尔时修多罗比丘即从座起。合掌而住作如是言。我即是彼如来世尊阿罗呵三藐三佛陀。实学中学而我今者无有憍慢。我是阿罗汉。阿难。彼三摩耶。彼尸梨沙迦比丘之所。有一比丘侍者名曰波婆遮吒(隋言恶谄)复有第二比丘。名曰陀那婆罗罗(隋言财力)复有第三比丘。名曰何罗奴殊迦(隋言不直)其修罗多比丘作如是语已。又作是言。我是世尊如来阿罗诃三藐三佛陀。依教诫中而修学也。尔时彼等三恶比丘。遂断修罗多比丘命根。斫作三段。彼三摩耶金刚手夜叉。时有一弟。名曰难提牟佉。(隋言鼓面夜叉)雪山王中复有一夜叉。名曰摩罗毗阇耶(隋言鬘胜)当来彼处。其海龙王。时有长子。名曰摩诃毗卢遮那(隋言大显赫)来彼处。尔时海龙王长子。取彼波婆遮吒恶比丘身。擎高三十由旬已。然后掷放忧悲啼哭。向波吒罗弗多罗城而去。将波吒罗弗多罗城中大支提塔。向己宫殿。其难提牟佉。共摩罗毗阇夜叉。同共杀彼三恶比丘。遂令断命。阿难。如是之时。一切世间大地震动。可怖可畏身毛皆竖。无量百千一切诸天。于彼时中呻号啼哭。大叫大唤作大忧恼。其尸梨沙迦恶比丘等。共拘睒弥王即向北方。欲逼切婆睺奢波迦王。因欲断彼命。其拘睒弥王。亦复断彼尸梨沙迦恶比丘命。时彼比丘。即堕阿鼻遮大地狱中。阿难。于此之时所有比丘。无供养者。无贵重者。无恭敬者。无承事者。无羞无耻。从于酒肆还至酒肆为酒椀故。阿难。复有如是如来教中当生大恶。阿难。此食还从沙门所来。非从外道所来。阿难。如是之食。沙门释种诸弟子辈。具足成就增长身聚。阿难。当知此等四食。极为大苦极为大恶。阿难。何者是取。我已于前所说因缘。此等因缘我已说讫

阿难。复有四种食。不和合为食。高下不平等为食迷惑为食。赞叹生趣为食。于中若有赞叹生趣食者。彼则毁佛毁法毁僧。所以者何。阿难。如来应正遍知。而不赞叹说有生趣。唯除一者。谁勤方便胜菩提中者。彼应勤教劝。阿难。除此一众生已。阿难。若有比丘不行大乘。作如是念。我今复欲取后复生。彼不得言我为教师。所以者何。阿难。于世间中发勤精进具足法者。彼等一切如来摄受。听为出家受具足戒。阿难。若有比丘。为第二比丘赞叹取生。彼中劝化我等当作如是。我等当复作此彼中取灭(正本云欲取随生处以为灭度谓涅槃也)彼长夜当得欲箭。得嗔恚箭。得愚痴箭。得憍慢箭。当得具足顺入愚痴取卑贱身。增长卑贱朋友知识。卑贱诸趣。彼长夜中当得多食。彼长夜中多生贪欲。言多欲者所谓恶欲。言恶欲者令其堕落。何者堕落。谓堕戒聚及阿鼻脂地狱之处。复言多欲者。多诸住宿多有贪性多觅欢欣。于恶不善根中当得具足。以贪不善根中。嗔不善根中。痴不善根中。当得具足。复言多欲者。饶诸烦恼。被诸思念之所缠覆。佛所赞教不受不行。譬如恶马不受铠甲调御。阿难。如是如是。彼不善丈夫。当不随顺多不观察住不正道。阿难。言不正道者。若于无我法无众生法。如实不知说有我者。如是名为非正道处不正观察。第二持法比丘。欺诈降伏发觉说恶令彼忆念。或破戒中或堕邪见。或堕不正威仪中。此等名为取不正道。彼如是等不见事中。于持法比丘所发觉令念。又复何者为非正道。谓住非正道。言不正道者。谓远离和上及阿阇梨。于诸罪中不知得失。不知有残及非残者。亦不巧知罪之与福。第一罪中不知十处。第二罪中不知三处。第三罪中不知一处。第四罪中不知罪处。亦复不知坚牢之因。不知不和合处。七犯罪聚不知所起。如来曾说五十七种犯罪之处。第一罪中第二罪中。六十九中。第三罪中四十一中。第四罪中九十九中。不住诸法不和合行。诸法出处别离之行。彼悉不知。亦不能知失沙门事。不知初禅中十种智方便。不知第二禅中有三种障碍。不知第三禅中二十五种作欢喜处。不知起调戏。不能了知第四禅中五种随眠行处。不知为彼作懈怠处。不知比丘向饮食时当有十种失沙门法。不知亲近如是尊重巧知比丘欺教示者。不知心有十种救护。不能了知二十五种入村落事。不知十种受乞食法。不知受食有二十五过失诸想。彼等不知十种心行。不知与他戒法有五过患。不知十种住于经行。如是等分非善住处。持非道已名为比丘。不在正道不顺教师。所有教法但常犯罪。食他国中所有信施。阿难。少有比丘。见知此等所有事者。或当知者。阿难。唯优波离比丘。能知此等诸法诸事。若承事者。彼等亦知此等诸法。阿难。比丘此食不巧知者。当令满向阿毗脂地狱。阿难。汝应观察。彼等自言。我是持戒。亦当不问他诸智比丘。此等诸法能行知者。阿难。是故我告汝。我今语汝。若有比丘。如是修多罗等文句庄严知出入者。彼则名为智慧比丘。为善欲者欲涅槃者。欲求解脱于地狱中求自乐者。假令身尽肉血虽羸无力。应诣彼处。所以者何。阿难宁住于人间虽羸无力。当求如是诸胜妙法。不用当受向恶道处。阿难。此食当损沙门之行。是食分别品中今已说讫

阿难。如是言语有几尼迦沙(隋云磨莹选择)我如是言说因缘。有十种尼迦沙。何等为十。为自许尼迦沙。为他尼迦沙。为自他尼迦沙。边境尼迦沙。姓尼迦沙佛陀尼迦沙。达摩尼迦沙。僧伽尼迦沙。持戒尼迦沙。三摩提尼迦沙。断尼迦沙。及诈圣尼迦沙。歌咏者尼迦沙。多尼迦沙。一分生处尼迦沙。调柔尼迦沙。比丘尼迦沙。比丘尼尼迦沙。此等为十尼迦沙。于中此比丘尼尼迦沙者。彼二种因缘应作尼迦沙(谓摩拭选择)若比丘戒中清净。若堕大罪中。此等二种应作尼迦沙法。言尼迦沙者。随恶变悔。一者欲沙门法。亦不见他人杂种诸罪。亦不可得义别说有比丘从罪起出及为经营烦恼清净故。乃至身命因缘不得妄语。比丘有如是者。应作尼迦沙羯磨。何者为事。事有五种。不知净业此是第一事。不知善。不知五种严炽义利五口。不知满。不知辈忍。亦有离结界比丘。具足此五种法。当不得作尼迦沙羯磨。作是语已。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颇有如是因缘。若是等五法具足者。比丘不可教示。亦不可作尼迦沙法。佛告言。阿难。有一因缘。若一千比丘众。有一比丘。欲发作尼迦沙羯磨。彼别因缘不可作尼迦沙。何者。为离一切众事故。不可得作尼迦沙。若有比丘具随顺忍者。彼亦不能作尼迦沙。所以者何。犯罪相者应知举处。若无罪相行即是行处。比丘具足此法。不能作尼迦沙

阿难。有五种尼迦沙处。如来所说。假令比丘住一由旬。或有比丘。在此住处应作尼迦沙。于彼处亦应作尼迦沙。何等为五。若有比丘。为诸比丘所闻。某甲比丘犯某甲罪。或有比丘。为彼比丘欲作尼迦沙羯磨。彼比丘先还一朋友比丘往至彼处。彼比丘遣众出河道。然彼河道用绳裹量以为结界。或一揄阇那或半揄阇那。彼朋友比丘。令出已住于彼绳界门。彼等作量议已。彼迦罗中。彼三摩耶中。彼呼律多中。令彼比丘住彼绳境界中。然彼各各别异契约。令罪比丘至彼界处。彼等比丘。令诸比丘作尼迦沙。若一揄阇那中。若半揄阇那中。所有绳头安置者。面向彼处。然彼绳头。若以脚大指。若手指若脚掌。或蹈或[石*甲]。然彼等各各应当作如是言。大德等听。某甲比丘。今在綖边住犯某甲罪。如是我等今日。为彼作尼迦沙。应如是作。次第因缘成就具足。一揄阇那中间。不令罪比丘得见尼迦沙。比丘不分别者。作尼迦沙羯磨。比丘五法具足。当作尼迦沙羯磨称和上名。作非义说无问自语。建立恶义愚痴人故。如来所说。愚痴之人应当舍离。愚痴人者不可令学。应当遣住结界之中。彼罪过人。一因缘不得着羯磨处。摄住支提耶庄严中。即于是时。其比丘举罪已将比丘来。教羯磨处堕罪法中。若比丘尼被举者。亦应入结界中。然彼比丘有朋友者。彼来已应告彼言。汝舍支提迦庄严。汝欲去者随汝意欲。若比丘彼教说中不巧知恐怖法者。彼应告言。若举者若未举者应生欢喜。复次阿难。复有比丘。虽不说和上名字。非义缘故。而说和上作阿阇梨名。于法教说而不顺行。此第二法比丘具足者。当应堪作尼迦沙也。复次阿难。若有比丘。凡有事者受佛法已。念教师法念欲学知。而彼比丘。既不颠狂亦不散乱。亦不嗔恚亦不被贼捉。亦复不为诸国王之所逼切。入淫女家。行梵行众应当遮断。以彼比丘不取佛教及与僧法而不背彼。若有比丘。具足是法虽念佛教。如是非法行中心不毁坏。若和上若阿阇梨。欲益彼故应须教示。汝当独住阿兰那也。彼若答言。我能住彼师主。应言汝莫求伴不得更觅。第二之人而住彼处。若作是言我不能在。彼师复语言。佛法难遇。随汝去处使善法增长。于白法中当令满足。不得语言汝应还俗。所以者何。我是一切天人世间教师。如来尚不作如是说令人还俗。但以慈悲教诲令不入僧中。阿难。菩萨在家有何名也。阿难。菩萨在家无有人能作名字者。阿难。而虚空中首陀婆娑诃诸天来已作如是言。此童子者。极大端正观者无厌。有大威德光明具足。我于彼时。有是名字号大庄严。大庄严也是为菩萨。在宫殿中诸天神等安立名字也。而过去世作灯如来安立名字者。彼是如来舍家出家。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安置名字。号曰释迦牟尼也。以是义故。天人世间知我如此婆伽婆。名曰释迦牟尼名也。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既成佛已。复有如是名字出生。我亦不曾念知如是。若梵摩娑婆世界主。若帝释天主及四大天王。若复别有诸天子等。若唤如来名字者。唯作是言。是教师婆伽婆。天人世间为见佛故。我等可诣彼婆伽婆所。作是语已。长老阿难作如是言。世尊名婆伽婆者。何故名婆伽婆也。佛告言。阿难。是为赞叹如来。非如来名也。阿难。如来已灭诸有。度众和合破烦恼聚。故名婆伽婆也。阿难复白言。世尊。岂可人少智慧而非天也。而人唤如来名字也。佛告阿难。人少智慧非为天也。而非一切。何以故。所有于身正见比丘。彼为命因缘。终亦不唤如来名字。况复嗔骂而彼不信。诸比丘辈求活命道。彼须臾时。或二或三乃至第四日五日十日二十日。乃至百千日唤如来名。于如来所。若虚若实毁骂如来。意欲求过。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于是义中我少辩问。佛告言。阿难应知。是时随意辩问。阿难言。世尊。若有于如来若实若不实毁骂若求诽谤或复求过。世尊。此当得几所罪聚。世尊。而彼实语及不实者。宁复平等俱获罪耶。佛言。善哉善哉。阿难。汝为多人欲作利益故。阿难。汝为多人欲作安乐故。而汝今问如来如是义。是故阿难。我还问汝。此义如汝所忍。还当如是为我解说。阿难。于汝意云何。其布沙他羯磨(隋云戒增长)为谁作耶。为贩鸡者。为贩猪者。为当为彼舍家出家者。阿难答言。世尊。于中贩鸡贩猪等当作何。世尊。为勤方便修禅比丘等。说布沙他羯磨。佛复告言。阿难。今者何因何缘。复问如来如此之义。所以者何。若有妄语和合具者我不为说。而实语者我为说之。阿难复白佛言。世尊。其破戒果报可无言乎。佛言。阿难。于中有可说。阿难。若破戒妄语骂毁如来及诽谤佛。彼乃至其身正分及非分中。所有毛孔还如是等百千岁于阿鼻脂大地狱中受苦。尔时长老阿难。悲泣流泪而作是言。呜呼如来大德。呜呼诸众生辈。堕极罪处。尔时长老阿难。即从坐起四支布地顶礼佛足以口呜足。唯愿世尊受我忏悔。唯愿修伽多受我忏悔。我或于如来所说名字行所作业者。虽尊重称言南无婆伽婆。而成毁骂。南无婆伽婆。而作是已复为毁谤。尔时长老阿难。顶礼佛足。时上空中无量千数诸天子等称最善哉。作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汝阿难起就坐。于是长老阿难。从地而起以土坋身。而以两手捧按世尊足而礼世尊。拭面及膝却坐一面。长老阿难。坐一面已而自扪泪

尔时世尊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汝勿悔恶。阿难。我不见汝若实若虚若毁骂佛若诽谤佛。作是语已。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我有少分入白法中。以是故。我实不敢毁谤如来世尊。我自思忖不曾知见。若实若虚骂辱毁谤如来世尊。尔时世尊仰观虚空。仰观虚空已。尔时虚空有八万诸天子等。在世尊前合掌恭敬。尔时世尊。告彼八万诸天子言。汝诸天子。以何义故住于虚空。为长老阿难称最善哉。尔时。彼天众中。有首陀婆娑身天。名曰摩醯奢婆啰。集在彼会。彼却住一面。告彼诸天众言。如来世尊所问之义。为汝等释为我解乎。彼等报言。汝应解说如来所问。汝既现前何须我辈。尔时摩醯奢婆啰天子。整理衣服偏袒右臂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我有辩说。修伽陀。我有所辩说。佛告彼言。摩醯奢婆啰汝当辩说。佛作是语已。摩醯首逻言。世尊。我念往昔长老阿难。前宿命中于五百生处。世尊。我不曾见亦不曾闻。长老阿难而作妄语。世尊。我为长老阿难。持如是未曾有法。唯然世尊。我作如是念。如是善藏如是善护。世尊。如是众生善覆藏口业者。如是善护口业者。彼闻如是名字已。即作是悔。世尊。是故我见如是炽盛众生已。今故称誉最上善哉。作是语已。佛告摩醯奢婆啰天子言。汝摩醯奢婆啰汝少见也。摩醯奢婆啰。我念往昔九十一劫已来。而长老阿难于彼处生中。不曾为妄语故而作妄语。于尔时众中。有五百比丘集坐彼会。彼等复为长老阿难。称最善哉

尔时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若有比丘。修持禁戒未证果者。若复戏笑。或实不实。随所有处欲诽谤骂辱如来世尊。彼得几所无福德聚。当生何所。作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阿难。若有比丘持禁戒者。知犯罪处。于智者边。当悔作恶后更不作。彼勤方便时勤精进时。应得须陀洹果。若得斯陀含果。若向证阿那含。彼等为魔波旬见欲向证阿那含。变化作佛如来威仪来在其前。彼人因即承事。于彼。彼人当得二种果报。以业报故。若发举时。更复于彼。若实若不实。意欲诽谤如来世尊。彼身坏已。当堕阿鼻脂大地狱中。随说几所语言。还若干岁。于阿鼻脂大地狱中。当受烧煮。如来说此语已。彼时众中。有六十许诸比丘众来集会坐。时六十许诸比丘众。从外道中所出家者。以得邪故吐大热血。彼因命终堕阿鼻脂大地狱中。尔时世尊。即便微笑。时长老阿难。整理衣服偏袒右肩右膝着地。而白佛言。世尊。如来阿罗呵三藐三佛陀。所作微笑非无因缘。世尊。有何因缘而现此微笑。作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阿难。此等六十诸比丘辈。从外道中而出家者。以得虚妄故向于如来。若实若非实毁谤骂辱。彼等作如是念。若如来世尊作如是言。于如来边毁骂诽谤。堕地狱者无有是处。彼等悔过亦无是处。彼等身坏命终。即堕阿鼻脂大地狱中。阿难问言。世尊。彼等当于几所时间而受烧煮。佛言。阿难。一一比丘当二万岁中当受烧煮。阿难。是故我语汝等。阿难。汝等舍于非善当念诸善作大利益。阿难。当来世有诸比丘。彼等闻是甚深所出修多罗已。当作大不善根。彼于后时。如是修多罗当来彼前。是等闻已而生轻笑作名字说。所以者何。彼等已多轻笑如来。彼等自住下贱之业。自知疮已。当言此非然也非如是也。彼等身坏命终已。当堕阿鼻脂大地狱中。彼等身体肢节及非节分中随所有毛。彼等还复若干百千岁。于大地狱中受极烧煮。作是语已。长老阿难复白佛言。世尊。一一众生有几许毛。作是语已。佛告长老阿难言。善哉善哉。阿难。人所有毛还有如许无毛者。阿难。若有饶毛。彼于头上有九十九百千俱致毛孔。于彼九十九百千毛孔之中。而不生毛亦不出毛。阿难复问言。世尊。是何处所。佛言。谓脚足手掌之内。口中及眉间。除是以外。有八万四千毛孔。阿难。又除项中及两足下不生毛处。其间节及非节依倚毛孔者。二十百千俱致。阿难。此等已为一一众生。若童男若童女。若妇人若丈夫。我今已说若干毛孔。作是语已。长老阿难白佛言。世尊。何因缘故。诸妇女人无有髭须。于彼身中亦不遍满诸毛等耶。作是语已。佛告阿难言。阿难。妇人饶欲。彼以欲火烧毛孔故。以被烧灭诸毛孔处。譬如有人以炭火满坑。持草覆上于上种树。阿难。于汝意云何。彼树能增长根不。增长茎不。增长叶不。增长华不。增长果不。颇有如是诸树影不。能断热恼不。阿难白言。不也世尊。佛告阿难言。岂不种彼树也。阿难言。种也世尊。佛言。何故不与果实。若叶若花何故不生。何故不增长茎也。阿难白佛言。世尊。此树种已。火坑热故熏令尽灭。下有火界。多饶干燥半被烧烬。云何当得增长根耶。云何当得增长茎也。况复生叶及与华果。世尊。彼亦心解而种彼树根在空虚。佛言。如是如是。阿难。其妇女人。多饶烦恼欲所恼故。正节及节分生诸毛处而不增长。所以者何。以有欲火烧然其身。阿难复言。世尊。岂可妇人。多诸烦恼非丈夫也

猜你喜欢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三·佚名
  建中靖国续灯录卷第十五[宋铭]·惟白
  千转陀罗尼观世音菩萨咒·佚名
  妙吉祥平等秘密最上观门大教王经卷第五·佚名
  卷二十六·佚名
  四、胡子无须·慧开
  卷五·佚名
  卷三·佚名
  五灯会元续略序·远门净柱
  海外读书杂记·胡适
  佛法是否哲学·太虚
  大乘阿毗達磨集論卷第六·欧阳竟无
  卷第十七(弥沙塞)·佚名
  大方廣佛華嚴經卷第五·佚名
  卷第七十九·李通玄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东堂词·毛滂

    一落索月下风前花畔,此情不浅。欲留风月守花枝,却不道、而今远。樯外鹭飞沙晚,烟斜雨短。青山只管一重重,向东下、遮人眼。七娘子山屏雾帐玲珑碧。更绮窗、临水新凉入。雨短烟长,柳桥萧瑟。这番一日凉一日。离多绿鬓多时白

  • 乙巳、丙午九首·许南英

    乙巳、丙午(光绪三十~三十一年、一九○五~○六)咏史太公置俎上,高祖欲分羹;帝王有大度,父子无余情。天性已如此,何恤韩与彭!慷慨楚项羽,犹守弟兄盟!秦亡汉嗣统,报韩愿已酬;明哲善保身,留侯不可留。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游。鸟尽良弓藏

  • 提要·乾隆

    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初九日奉上谕繄古帝王御世建极凝庥上有敷锡之君下享康宁之福洎乎近代史册尠称我皇祖冲龄践阼统驭寰区仁渐义摩涵濡休养康熈年间曽举行千叟宴与中外臣民跻夀宇而迓繁禧诚为千载一时之嘉防朕诞膺丕绪敬

  • 卷十七·陈邦彦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历代题画诗类卷十七目录山水类次韵秦少游春江图【宋陈师道】春山图【宋文同】题柴言春景山水【宋陆游】草堂春暮横披【金冯璧】题杜莘老春融秀岭图【元王恽】春江小景【元程钜失】赵干春山曲隖图【元

  • 卷七·李心传

     朝事二  淳熙改元本用纯字干道癸巳岁冬至日上祀南郊肆赦改明年元为纯熙既宣制矣后六日甲辰中书门下省言若合淳化雍熙言之当用淳熙字庶几仰体主上取法祖宗之意从之是时先人在虞雍公宣威幕府敕制初下众未有言先人语

  • 卷之三百七十一·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第四十一册 天聪五年九月·佚名

    第四十一册  天聪五年九月初四日,塔木布率镶白、正白、正黄三旗护军各五十人,追击明兵出城取草者。杀其三人,生擒蒙古二人。此役也,达尔汉侍卫之子胡希布被创身亡。初六日,闻祖总兵宫殿遣一汉人往锦州,乘夜步行潜越巴林部

  • 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查继佐

    ●闽语二(查东山笔、沈墨庵阅)曹学佺、齐巽、周之夔曹学佺字能始,号右仓,福建三山人,万历乙未进士,历官浙江参政按察使,廉洁自好,为忌者所中,察典去,家居著述。常直书张差挺击、少司寇王之寀沉冤事。崔、魏擅政,立三案钩党,指学佺

  • 武帝纪·房玄龄

    武皇帝名炎,字安世,是晋文帝的长子。为人宽惠仁厚,深沉有度量。魏嘉平年间(249~254),封为北平亭侯,历任给事中、奉车都尉、中垒将军,加散骑常侍,又迁为中护军、假节。到东武陽迎常道乡公即位,迁为中抚军,晋封为新昌乡侯。晋国建

  • 高弘图传·张廷玉

    高弘图,字研文,胶州人。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初任中书舍人,升为御史。他为人方正有个性,不依附别人。天启初年,弘图上书评论当时政治的八项弊端,请求任用邹元标、赵南星。后来他外出巡按陕西时上书推荐手下的官吏,赵南星

  • 食货四八·徐松

    水运【宋会要】绍兴十二年七月八日,户部言:「两浙转运司所发行在米斛,例各谷迟,访闻多是押纲使臣等作过,沿路住滞偷盗拌和,多致失陷官物,虚有费耗。相度得浙西秀、湖、常州、平江府、江阴军地里远近,纽计在路合破日分者:秀、湖

  • 第十三章 春秋战国的政制改革·吕思勉

    春秋战国时代,政治制度,亦有很大的变迁。古代说天子是感天而生的,迷信的色彩很重。注149到春秋战国时,儒家就有立君所以为民,民贵君轻诸说。怕旧说的势力,一时不能打倒,则又创“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说,以与之调和。

  • 卷二十四·佚名

    △十地品第二十二之二一切菩萨众,闻说上地义。其心皆清净,欢喜无有量。各於所坐处,踊住虚空中。以诸上妙华,散於金刚藏。咸皆称赞言,善哉金刚藏。大智无所畏,善说菩萨地。解脱月大士,知众心清净。欲闻第二地,行相之诸说。即请

  • 卷三十·赞宁

    ◎杂科声德篇第十之二(正传十九人附见六人)○唐上都大安国寺好直传释好直,俗姓丁氏,会稽诸暨人也。幼不喜俗事,酒肉荤茹,天然不食。因投杭坞山藏师落发。元和初受具于杭之天竺寺。凡百经律论疏钞,嗜其腴润。一旦芒篸策杖,诣洪

  • 我的宗教经验·太虚

    ──二十九年二月在舍卫国对佛教访问团团员讲──我初出家,虽然有很多复杂的因缘,而最主要的还是仙佛不分,想得神通而出家。所以受戒、读经、参禅,都是想得神通。当出家的最初一年,是在这样莫明其妙的追求中。第一年已经读

  • 佛说如来不思议秘密大乘经卷第九·佚名

    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光禄卿光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惟净奉 诏译如来语密不思议品第八之余尔时世尊。普告一切众会赞言。善哉善哉。乃谓寂慧菩萨摩诃萨言。寂慧当知。所有如来真实之理。如来正法如来所行。一切世间实难信解

  • 卷第三十四·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三十四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第六会他化自在天宫 金刚藏菩萨说。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一 初来意者为远答普光十地问故。夫

  • 左传杜林合注·王道焜

    五十卷。明王道焜、赵如源合编。王道焜、赵如源皆明末人,生平不详。此书是合晋杜预《春秋经传集解》与宋林尧叟《春秋左传句解》二书而成。杜预《集解》己见前。林尧叟字唐翁,宋人,生平不详。杜氏《集解》号为精密,而林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