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一

嘉靖十六年六月戊申朔

○庚戌少傅兼太子太师吏部尚书华盖殿大学士李时六年考满令复职遣中官赍赐羊酒宝钞于私第荫一子中书舍人仍兼支大学士俸时辞  上优诏不允

○广西等道监察御史桑乔等上言顷以殿庭被灾旋复殄灭  皇上肆颁明谕引咎求言臣等谨据见闻条为三事一禁奸毙以节工役  皇上营建  两宫  山陵所以笃亲追远孝之大也当事者不知为国惜财冒破虚费指十为百是以朝廷有限之财而资群小无穷之欲如沙河行宫该部原议用银七百余万赖  圣明洞察令其计料明白则始改议二百余万即此推之其他可知宜有以禁节之二重边防以销隐忧西北二边最当虏冲而吉囊骁黠尤甚所以为战守之具者兵马刍粮而已今频年灾伤虏患屡经河套之险久失全狭后门甘肃等处不足断匈奴右臂况纲纪废弛奸巧夤缘避罪者不以实闻邀功者反以捷报奏请虽切阻革不行覆核虽频迟疑不下债帅是营钱神用长又有不可胜言者怨苦内含侵凌外逼其能为边乎臣愚谓宜选才望大臣二员请如  祖宗故事岁一行边一则简阅强弱耗减作何振扬一则调度粮饷给发储积作何议处令得以便宜条奏施行三去匪人以重大任我  皇上遇灾而惧勿令大臣自陈真成汤六事自责武王无以万方之心也神人感格不占有孚矣然臣愚谓修省不外人事人事惟在择官令如礼部尚书严嵩工部尚书林庭兵部尚书张瓒提督西苑户部尚书张云此四臣者上负知遇下忝承弼九卿中不职之尤者今日之灾皆彼所致宜速为罢黜以尽应天之实奏  上嘉纳之

○兵科右给事中管见言工部在库官银百有余万乃户部尚书梁材工部尚书林庭匿不以闻首倡加赋以济工用为  皇上尽不忠天下自正德间逆瑾煽虐贪污成风流离怨苦几成祸阶及今生养方逾一纪残伤之民犹未聊生若重加赋困之臣谓异日烦  陛下四顾之忧者必自今日始矣诚宜切责二臣审从别议或借内帑之积或开纳银之例令经用有常而小民不至纷扰亦一时济变权宜也于是庭言库银皆听各工支用之数非以有为无敢冒欺罔入  上曰诸工役已有旨令以次营造其会计钱粮并雇募夫匠所司宜用心稽察毋滋奸毙以称朕意

○山西按察司佥事王朝雍以病久不赴任抚按劾其旷职诏令致仕

○壬子崇王厚燿薨遣武安侯郑纲致祭命有司营葬如例

○升福建按察司副使顾遂为广西布政使司右参政福建按察司佥事诸偁为贵州布政使司左参议

○癸丑诏授裕嫔兄王大经为锦衣卫正千户带俸

○吏部言官员入觐回任值三六年考满者悉令关白本部行该上司考核具奏准其考满庶不往返道途旷违职业从之

○先是命巡抚保定佥都御史刘夔回院管事湖广道监察御史郭宗皋劾夔邪佞不忠贪虐无行顷论荐地方人才亟称养病少卿李坦之贤谓其病痊可用无何坦之讣至盖坦乃大学士李时子也疾且革輙以愈闻其邪媚罔上如此令位与夔同而人品过之者尚有其人进夔而遗彼鲜不解体请亟罢夔入  上怒谓夔诏出自会推己有成命宗皋輙先论劾且谓官与夔同不在其下者必有所指下吏部参看言宗皋论事乖谬不能无罪惟  圣明优容之用来谠言得旨刘夔照旧巡抚地方郭宗皋言多不实停俸两月

○甲寅户部尚书张云礼部尚书严嵩兵部尚书张瓒工部尚书林庭皆以御史桑乔等论列上自陈乞罢得旨嵩瓒照旧供职云庭准致仕俱给驿归仍令有司各给月米二石岁夫二人

○丙辰升工科左给事中石存仁四川布政使司右参议

○丁巳升广东布政使司右参政朱佩为狭西按察使狭西按察司副使及宦为本布政使司右参政

○戊午礼部尚书严嵩兵部尚书张瓒复上疏请罢俱不允

○乙未升左给事中杨僎朱隆禧尤鲁俱都给事中僎户科隆禧兵科鲁工科右给事中钱亮管见为左给事中亮礼科见兵科给事中李士文为户科右给事中

○壬戌户科给事中胡汝霖上言先时大臣被论列者惶恐待罪乞恩求退而已是非付之廷议用舍听自  上裁大臣进退体貌当如是也尚书严嵩秽行既彰招致论列輙为具奏自明此皆鄙夫饰辞文过名为辞避实幸  陛下或偶信之不加谴斥以持其禄位而已臣愚谓奏辩之风不息则无以存大臣之体廉耻之节不立则励小臣之行士趋日下往而不返  陛下

虽欲臻唐虞三代之治谁与共成入得旨今后大臣被劾宜省己勿得强辩

○癸亥刑科都给事中田濡陈弭灾三事一在外监司守令等官多以深刻为能往往希合上官故入人罪虐及无辜感召灾异实由于此乞行抚按官禁戒即有号称能才而用刑过当者考语虽异优亦当以酷刑律例罪之一往者覃恩大霈军罪多赦独马录杨慎王元正刘济丰熙邵经邦吕经冯恩仍隶谪籍请酌情罪轻重如录慎或准量移余赐务宥以昭旷荡之恩一属者奏讦成风或未经告理或听理而未结纷然越奏甚至诬指宫禁持胁官司以耸天听甚伤国体及按之无状则不知所置对请取所奏之诬罔者量轻重问发如例以杜烦扰部覆得旨录等不准宥余如议行

○先是九江府同知姜辂以严酷榜杀平民事觉逃亡为巡按御史陈褒所奏事下都察院左都御史王廷相奏当辂罪迁发口外为民  上曰辂所犯在赦前迁发何也以责问廷相等廷相对状言去年诏书迁发为民不言赦宥又故有户部奏准事例诏所不原皆如律迁发臣等以此拟辂  上曰既有户部所奏何不查明该道呈行官罚俸两月以辂经逮问仍令法司议拟以闻于是法司言每诏书首条明开重罪不赦其余已未发觉已未结证不论罪名大小咸准赦除此条盖为诸犯之隶于理官者设也故有犯该迁发而未迁者则尚属于理官在已未发觉结证数内即准首条免科今辂未经逮问则事尚属理官当如诏书首条宥免迁发  上是其议命以辂下按臣逮问发回原籍为民以都察院违诏擅拟迁发法司不行参奏俱切责而宥之

○甲子南京吏部右侍郎林文俊卒赐祭葬如例赠南京吏部尚书谥文修仍荫其子宗翰为国子生福建兴化人由正德十六年进士授翰院编修以  武庙实录成进右赞善已充经筵讲官历两京国子监祭酒升南京礼部右侍郎改吏部卒于官  上以文俊有编摩讲读之劳故恤典特厚云

○吏部覆司经局洗马管国子监司业事童承叙条陈学政言博士助教等官职专教士其学识醇政训迪勤恳者先年率多假以翰林检讨职衔仍管教事比来迁转不一训迪不专自今各官给繇到部果系才堪正务者即与序迁才堪风宪者行取可选才堪别用者间升部属及府佐等官若有志甘恬淡学称师模者仍令再历九年满日照例加以清阶责其成效庶教有专功而才无枉用从之

○少傅兼太子太师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夏言以病在告  上赐以香圆遣太医院官视疾中使存问赍赐酒米食品谕令疾已即入阁供事

○乙丑诏起巡抚江西右副都御史泰钺佐理院事

○命工部尚书甘霖为管理部事仍提督工程为霖辞部事请专董山陵工役  上悦优诏许之

○改大同府州县卫所儒学隶冀北道分巡官代理从巡抚都御史史道奏也赐翰林院侍读学士张衮母太宜人胡氏祭葬以衮讲读有劳也

○丁卯贵州土苗王聦复以凯口囤贩诏贵州緫兵官李璋等统湖广保靖宣慰司土兵一万及酉阳清浪等处土汉官军五万讨之  戊辰遣安南使者郑惟憭归国

○己巳立秋裕享  太庙时享  献皇帝庙

○壬申户部尚书梁材奏十五年恩诏天下税粮俱免十分之三不开军卫屯粮请如先年故例与民粮一体蠲免以苏民困诏可

○癸酉  孝庄睿皇后忌辰遣长伯周大经祭  裕陵

○赐故致仕都察院副都御史钱宏祭葬

○虏入掠宣府张家口指挥赵镗死之镇巡官以闻诏革参将夏杲职待勘緫兵张镇刘江各夺俸三月

○甲戌升江西布政使胡岳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升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温仁和为工部尚书仁和辞不允仍令兼官如故

○南京修理  孝陵工完

○乙亥  孝穆皇后忌辰遣定国公徐延德祭  茂陵

○升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王杲为左佥都御史通政使司左通政杜楠为右佥都御史

○命桂林右卫指挥佥事刘经守备古田初古田徭彳□童倡乱镇巡遣经守之颇能保保已而擢思恩守备镇巡等官奏留之故有是命

○浙江道御史何维柏上言朝廷举措大臣出处天下观望所系不可不慎也顷  皇上以安南之役起毛伯温于衰经之中而伯温亦感激被命不敢再辞者盖不忍负  陛下知遇之隆也今幸赖  圣明感格安南悔过征讨罢役六省生灵既各遂安居之愿独伯温一人未遂孝思之情臣愿  升下保温之节广锡类之孝责令陈情乞终礼制使天下知得  陛下善以礼导其臣大臣  以礼其身无为后世机诮昔富弼有母亲韩琦言起复非盛世事富公卒不可夺仁宗竟从其请天下后世至今侈为羙谈如使伯温今日果于自夺而不亟请大臣不以为非小臣不以为言使异日国史书之曰大臣起复自  升下始岂不深可惜哉入  上曰毛伯温朝廷因征讨起复已有旨令莅任治事维柏何輙来奏扰且不究

○丙子新作养心殿成

○丁丑免广西广东云南三布政使司及广西南宁太平二府云南曲靖楚雄临安大理永昌等府正官朝觐以有事安南从督抚官奏也

○吏科都给事中高擢等条陈考察三事一公询访考察之典惟公与明然非博访无以资公非精察无以致明必稽之众而审之独以期公道昭而有禆  圣治不宜偏执己见信任匪人一核名实夫名与实相符然狥名者不可以不责也今之抚按所论荐者类多良吏然亦有巧宦弥缝者厕其间所论列者类多不职然亦有任性矫直者与其数据是不察而即以去取天下人才未可也自今务令综核精详而臧否得实以求无负我皇上爱才图治之意一惩贪污夫贪不加惩何以劝廉今贪吏之罚止于角□羊官不足惩也自今考察官以贪污去者悉照会典内开载不必拘以取受之赃悉行追夺诰敕未受封赠者追夺俸钱以示耻辱吏部覆如擢等言

上以诰敕朝廷恩命既颁给不必追夺他俱如议

猜你喜欢
  帝纪第五 恭帝·魏徵
  列传第三十八 唐张徐·欧阳修
  卷四百八十七 紹聖四年(丁丑,1997)·李焘
  唐鉴卷二十四·范祖禹
  卷之二百七十六·佚名
  一四二○ 护理山东巡抚江兰奏本年抽改《通鉴纲目续编》三部折·佚名
  二八一 兼管顺天府尹袁守侗等奏查缴伪妄书籍折·佚名
  二一 河南巡抚何煟奏遵旨采办刊书梨板解京折·佚名
  卷五十·傅恒
  钦定执中成宪卷八·佚名
  元稹传·刘昫
  赵迪传·宋濂
  卷七十六·佚名
  卷二百八十七·杨士奇
  第一节 婚制·吕思勉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厉寺正·唐圭璋

      厉寺正,不知其名。   万年欢   寿乔丞相   恭审特进枢使大丞相国公先生,神钟维岳,   帝赉肖岩。方蓂开第一叶之初,正椿衍八千岁之始,眷隆神极,福被海隅。某夙荷陶镕,倍增喜抃。效勤一乐阕,寄调万年欢。伏乞钧慈,俯

  • 第一折·张寿卿

    (冲末扮刘太守引张千上,诗云)寒蛩秋夜忙催织,戴胜春朝苦劝耕。人若无心治家国,不知虫鸟有何情。小官姓刘名辅,字公弼。幼习儒业,颇看诗书。自中甲第以来,累蒙擢用,今除洛阳太守。某有同窗故友,乃是赵汝州,离别久矣。近日捎将一

  • 卷412 ·佚名

    闻鉴 洞霄纪游 从来此山中,不记几游历。 每缘困杯酌,未暇赋篇什。 屡恐为山羞,欲吟嗟思涩。 今晨始杖屦,醒眼看泉石。 草木呈幽姿,烟云舒秀色。 扪萝扣栖真,束燎穿大涤。 神工跨石梁,天巧镂

  • 卷二十五·冯惟讷

    <集部,总集类,古诗纪>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纪卷二十五    明 冯惟讷 撰 魏第五 王粲【字仲宣山阳高平人有异才汉献帝西迁因徙居长安後之荆州依刘表表卒曹操辟为丞相掾赐爵关内侯拜侍中建安二十二年卒○诗品曰粲

  • 钦定续通志卷五百八十二 艺术传三·纪昀

    艺术传宋 【二】○宋二柴通玄 甄栖真 僧志言僧怀丙 许希庞安时钱乙僧智缘 郭天信魏汉 津 王老志 王仔昔林灵素 皇甫坦 王克明莎衣道人孙守荣柴通玄甄栖真僧志言僧怀丙许希庞安时钱乙僧智缘郭天信魏汉津王老志

  • 三八 讲堂功课·周作人

    洋文功课是没有什么值得说的,头几年反正教的都是普通的外国语和自然科学,头班以后才弄航海或机械等专门一点的东西,倒是讲堂的情形可以一讲,因为那是有点特别的。洋文讲堂是隔着甬道,东西对立,南北两面都是玻璃窗,与门相对的

  • 瞿景淳传·张廷玉

    瞿景淳,字师道,常熟人。八岁就能做文章。长期困于诸生之中,靠在乡里教授为生。嘉靖二十三年(1544),考取会试第一名,殿试第二名,授职为编修。郑王厚烷因为议论事务被废黜,迁居凤阳。瞿景淳奉敕令加封郑王的儿子载培为世子,负责

  • 蒋贵传·张廷玉

    蒋贵,字大富,江都人。以燕山卫一名士兵随从成祖起兵。他高大有力,善于骑射,积功任昌国卫指挥同知。跟随大军征交趾和沙漠,升为指挥佥事,掌管彭城卫事务。宣德二年(1427),四川松潘番人反叛,他充任造右参将,跟随总兵官陈怀去征讨

  • 卷七十九·佚名

    <史部,职官类,官制之属,礼部志稿>钦定四库全书礼部志稿卷七十九明 俞汝楫 编宗藩备考藩监宗室过犯皇明祖训凡亲王有过重者遣王亲或内官宣召如三次不至再遣流官同内官召之至京天子亲谕以所作之非果有实迹以在京诸王

  • 卷十 礼五(吉礼 )·龙文彬

    ◎洪武元年三月丁未,享太庙。德祖皇考妣居中,南向;懿祖皇考妣东第一位,西向;熙祖皇考妣西第一位,东向;仁祖皇考妣东第二位,西向。(《礼志》。 )七年,御史答禄与权请举祭,言:“古之有天下者,既立始祖之庙,又推始祖所自出之

  • 卷十六·郭良翰

    钦定四库全书明谥纪彚编卷十六明 郭良翰 撰臣谥下文臣谥庄毅王竑【兵部尚       履正志和 陕西河书正德       一德不懈 州卫人】庄简王复【工部尚书赠太    履正志和 顺天府子太保成化   

  • 正论篇第十八·荀况

    世俗之为说者曰:“主道利周。”是不然。主者、民之唱也,上者、下之仪也。彼将听唱而应,视仪而动;唱默则民无应也,仪隐则下无动也;不应不动,则上下无以相有也。若是,则与无上同也!不祥莫大焉。故上者、下之本也。上宣明,则下治辨

  • 春秋辨义卷十四·卓尔康

    明 卓尔康 撰文公二庚子○襄王三十一年六年○晋襄七年卒齐昭十二卫成十四蔡庄二十五郑穆七曹共三十二陈共十一杞桓十六宋成十六秦穆三十九楚穆五春许僖公夏季孙行父如陈左传臧文仲以陈卫之睦也欲求好于陈季文子聘

  • 定公·定公二年·左丘明

    【经】二年春王正月。夏五月壬辰,雉门及两观灭。秋,楚人伐吴。冬十月,新作雉门及两观。【传】二年夏四月辛酉,巩氏之群子弟贼简公。桐叛楚。吴子使舒鸠氏诱楚人,曰:「以师临我,我伐桐,为我使之无忌。」秋,楚囊瓦伐吴,师于豫章。

  • 首楞严义疏注经卷第十(之一)·子璇

    长水沙门子璇集四破行阴三。一尽未尽相二。一明区宇二。一想尽益相。阿难。彼善男子。修三摩提。想阴尽者。是人平常。梦想消灭。寤寐恒一 想阴若存。寤即想像。寐即成梦。今想阴尽。即无有梦。以想阴是梦之元故。寤

  • 训蒙骈句·司守谦

    《训蒙骈句》,明代司守谦撰。骈句,即骈偶句,即对仗句。两马并驾为骈,二人并处为偶,意谓两两相对。古时宫中卫队行列月仗(仪仗),仪仗两两相对,故卞偶亦称对仗。以偶句为主构成字数相等的上下联,上下联词语相对,平仄相对。用这种形

  • 十五贯·还珠楼主

    作家李红(还珠楼主)在写作小说“杜甫”同时,将秋天所写的“十五贯”整理完毕。李红的“十五贯”是一部长达十五、六万字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小说着重描写了“况钟”“过于执”“娄阿鼠”这三个典型形象。李红曾长期寄居江

  • 松邻遗词·吴昌绶

    民国吴昌绶撰,词集,录自《清代诗文集汇编·782册·松邻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