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十

△赞持品第十之二

尔时世尊赞尊者舍利子言:善哉善哉!舍利子,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引譬喻。汝今以佛神力。复说譬喻而明此义。舍利子白佛言:世尊,又如有人欲见大海渐次而行。若见有树或见树相。若见有山或见山相。当知是人去海尚远。又复前行。若不见树及树相。不见山及山相。当知是人去海渐近。何以故?大海深远广阔无涯。近大海边无有一切山树等相。是人虽未至海。以不见彼山树相故。即知渐次近於大海。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瞻礼供养者,是人虽於现在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未得授记。当知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而将授记。何以故?以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为前相故。世尊,又如世间有种种树。於其春时枝叶繁茂青润可爱。阎浮提人见是相已皆生欢喜。即作是念。此树不久开华结实。何以故?彼开敷相先已现故。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瞻礼供养者,当知是菩萨久已成熟最胜善根。以其宿世善因缘故。今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正法会中亲所听受。得见诸佛及众贤圣。复得诸佛贤圣以欢喜心作如是念。过去诸菩萨将得授记亦复如是,闻此正法为前相故。今此菩萨当知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得记。何以故?前相现故。又如世间女人怀妊。日月将满身力疲困心识动乱。饮食减少坐卧懈担凡诸所欲而不勤行。苦恼悉生厌本所习。见是相已,当知此人将产不久。何以故?前相现故。世尊,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瞻礼供养者,当知是菩萨久已成熟善根。渐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得记。何以故?以闻正法为前相故。尔时世尊复赞尊者舍利子言:善哉善哉!舍利子,汝所乐说皆是如来神力所护是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善所护念诸菩萨众。能善宣说诸菩萨法。佛告须菩提言:诸菩萨摩诃萨。於长夜中多所饶益一切众生。以善方便与其利乐。悲愍世间为救度故。而诸菩萨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得证果已,欲为一切众生如其所应宣说法要。是故诸佛共所护念。

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当云何观即得般若波罗蜜多具足。

佛言:须菩提,若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不见色法有所增相。不见受想行识有所增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见色法有所减相。不见受想行识有所减相。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乃至不见是法非法。是行般若波罗蜜多。须菩提,菩萨摩诃萨行般若波罗蜜多时。若如是观即得般若波罗蜜多具足须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般若波罗蜜多不可思议。佛言:须菩提,色受想行识不可思议。若菩萨不分别色不可思议。是行般若波罗蜜多。不分别受想行识不可思议。是行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最上甚深。何人当能如实信解佛告舍利子言:若久行菩萨道者,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即能信解。舍利子白佛言:世尊,何等是久行菩萨道者,佛言: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不分别如来十力四无所畏。不分别如来诸功德法。乃至不分别一切智。若如是不分别诸法。是为久行菩萨道者,何以故?所有如来十力四无所畏不可思议。诸功德法乃至一切智皆不可思议。是故菩萨於一切法无所分别。由如是故。菩萨摩诃萨於法无所行而行。是行般若波罗蜜多。

尔时尊者须菩提白佛言:希有世尊,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是大宝聚最上无染般若波罗蜜多,犹如虚空自性清净。世尊,有诸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记念思惟。乃至为人演说者,云何多难事起而为障碍。佛告尊者须菩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记念思惟。乃至为人说其义时。多难事起而为障碍。须菩提,汝今当知。难事起时是其恶魔作诸魔障。是故善男子善女人。诸有受持读诵乃至为人演说者,应当速疾如理所作。

又复有诸善男子善女人。若欲自书。若使人书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者,当於一月乃至一年速疾书成。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大法宝中。多有怨贼常欲侵害。

复次尊者须菩提白佛言:世尊,诸有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乃至书写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时。若诸魔众伺求其便欲生破坏。当於尔时作何远离。

佛告须菩提,汝今当知。若有人受持读诵乃至书写此法门时。但当志心如理所作。彼诸恶魔虽复长时以坏法心於此法门欲作断灭。及持法者欲生破坏。纵经多劫彼终不能伺得其便。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诸善男子善女人。受持读诵此正法时。若得远离诸魔业者,是人即能读诵通利。乃至书写皆无障碍。世尊,如佛所说彼诸恶魔伺求其便不能得者,当以何力能致如是,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汝今当知。皆是如来应供正等正觉威神之力。加持护念制伏诸魔不得其便。是故能令诸持法者读诵通利。乃至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皆悉无碍。何以故?今此甚深正法摄诸法相即诸法性。所有十方无量阿僧祇世界。现住说法诸佛如来。皆同宣说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是故诸佛如来。以其神通威力共所护念。诸持法者使令受持读诵通利。乃至书写供养。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皆得无碍。舍利子,诸有持法善男子善女人。若为诸佛所护念者,我不见有诸恶魔众而能为害。

是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若诸菩萨摩诃萨。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书写供养。乃至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而能远离诸魔障者,亦是如来神通威力所护念耶。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如是,诸菩萨摩诃萨。已得一切如来神通威力加持护念。是故於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能受持读诵通利。乃至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悉得远离一切魔障。舍利子当知。是菩萨得诸如来神力加持。是诸如来所知所念。为诸如来共所观察。

复次舍利子,若菩萨摩诃萨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能受持读诵记念思惟。广为他人解释其义。乃至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者,当知是菩萨摩诃萨已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久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又舍利子,若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但能受持读诵者,是人得福虽多。不如有人於此法门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舍利子当知。是人得诸如来神力加持。是诸如来所知所念。为诸如来共所观察。是人现世有大威德有大名称。当来决定获大果报。何以故?此般若波罗蜜多是第一义胜妙法门。与一切法如理相应。普摄众生住真实际复次舍利子,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法门。如来应供正等正觉以威神力加持护念。後末世中先於南方广大流布。从是南方流布西方。复从西方流布北方。如是展转流布诸方。舍利子,佛涅盘後法欲灭时。为欲令诸善男子善女人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受持读诵记念思惟。转为他人解释其义。乃至书写供养获大利益是故如来加持护念使令流布又舍利子,若善男子善女人有能受持此正法者,当知是人得诸如来神力加持。是诸如来所知所念。为诸如来共所观察。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最上甚深。於後末世云何北方亦流布耶。

佛言:舍利子,後末世中此法亦当流布北方。而彼方处有修菩萨行者诸善男子善女人。闻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而能受持读诵记念思惟书写供养。舍利子白佛言:世尊,而彼北方有几所人。当能受持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有几所人能读诵通利。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

佛言:舍利子,而彼北方虽多有诸修菩萨行者善男子善女人。能受持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少能於中读诵通利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者,

又舍利子,彼方若有善男子善女人。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惊不怖不退不没者,当知是人久住大乘修菩萨行已曾於其过去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所请问其义。是人久已修习具足菩萨道法。为欲利乐诸众生故广修诸行。勤求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何以故?我今已为是善男子善女人。宣说一切智相应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是人转身亦复乐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欢喜信受。勤修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善住三摩呬多相应胜行。乃至诸魔不能坏其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况复一切人非人等能破坏耶。何以故?是人坚固勇猛不退转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又复是人闻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心大欢喜心得清净。普令众生种诸善根如理修行。成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何以故?是善男子善女人能於佛前作如是言我当以此法门为无量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众生。如理表示如实教授。如所利益如理生喜。如实觉了无所退转。普令安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舍利子,是善男子善女人住菩萨乘广大利益我观其心则生随喜我亦以此甚深正法。示教利喜无量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如是善男子善女人广大信解爱乐大乘。愿生诸佛刹中。现在佛前闻说妙法。相续得闻说此甚深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於彼佛刹亦复以此甚深正法。示教利喜无量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

尔时尊者舍利子白佛言:希有世尊,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於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中。无有少法不见不闻不知不解。一切众生种种行相皆悉了知。诸菩萨法无不通达。乃至未来世中有诸菩萨摩诃萨众。为菩提故发大精进。勤求此般若波罗蜜多。得是法门受持读诵。如所说学如所说行。如理相应者如来悉知。有诸菩萨摩诃萨众。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不求而得者如来亦知。

佛告尊者舍利子言:如是如是,如汝所说,舍利子,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於过去未来现在一切法中。无有少法不见不闻不知不解。乃至未来世中诸菩萨摩诃萨。於此般若波罗蜜多法门。有求而得有不求而得者如来悉知。何以故?如来应供正等正觉。於诸菩萨过去善根及所乐欲乃至菩萨所行道法皆悉了知。

复次舍利子白佛言:世尊,馀诸深经与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者,亦不勤求而自得耶佛言:如是如是,舍利子,所有馀诸深经与此般若波罗蜜多相应者,亦有不求而自获得舍利子白佛言:世尊,所有馀诸深经与六波罗蜜多相应者,未来世中善男子善女人。亦不勤求而自得耶。

佛言:舍利子,所有馀诸深经与六波罗蜜多相应者,未来世中亦有不求而自获得。何以故?法本如是,诸修菩萨道者善男子善女人。常当以法示教利喜无量百千万亿俱胝那庾多众生。令住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果。亦自於中如理修学。是人转身於馀深经与六波罗蜜多无所得相应。与一切法自性相应者,是人亦复不求自得。

猜你喜欢
  卷第三·费隐通容
  善思童子经卷上·佚名
  卷九·佚名
  佛说一切如来金刚三业最上秘密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卷二十六·赜藏主
  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疏卷中二·良贲
  世间万有为进化抑为退化·太虚
  阿毗昙毗婆沙论 第三十四卷·佚名
  刻准提心要序·佚名
  嘱累人天·佚名
  卷四·佚名
  佛说人本欲生经·道安
  古农佛学答问目录·范古农
  一切经音义卷第十一·唐慧琳
  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第二十五·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三槐书屋诗钞卷三·金朝觐

    锦州金朝觐午亭撰 奉和洪玉亭送别元韵四首 有感 题孙墨林小照一首 送伊莘起主事任满赴都一首 楳澥所赠柳春日复萌书此寄怀 和答同年何愚溪都中见怀元韵二首 塞上吟二首 课农七首 李将军射虎石 吴越王铁弩射潮 读吊古

  • 志第十 礼四之一·魏收

    夫在天莫明于日月,在人莫明于礼仪。先王以安上治民,用成风化,苟或失之,斯亡云及。圣者因人有尊敬哀思嗜欲喜怒之情,而制以上下隆杀长幼众寡之节,本于人心,会于神道,故使三才惟穆,百姓允谐。而淳浇世殊,质文异设,损益相仍,随时作范

  • 卷一百二十四·列传第十一·宋濂

        塔本   塔本,伊吾庐人。人以其好扬人善,称之曰扬公。父宋五设托陀,托陀者,其国主所赐号,犹华言国老也。塔本初从太祖讨诸部,屡厄艰危。复从围燕,征辽西,下平滦、白霫诸城。军士有妄杀人者,塔本戒之曰:“国之本

  • ●卷下·皇甫谧

      ○王霸  王霸字儒仲,太原广武人也,少立清节。及王莽篡位,弃冠带,绝交宦。建武中,徵到尚书,拜称名不称臣。有司问其故,霸曰:“天子有所不臣,诸侯有所不友。”司徒侯霸让位於霸,故梁令阎阳毁之曰:“太原俗党,

  • 附記·彭遵泗

    江津曹立卿,府學生也,賦性端方,為鄉里所矜式。煤山之變,公聞之,北向泣血,悲憤成疾,及賊據川,懸偽職,逼勒士紳,公誓死不從,疾劇,戒子恢曰:吾家世受國恩,汝又弱冠登賢書,茲大節攸關之日,失身取義,止爭些子。吾一生自反無愧,可謂得全。爾勉

  • 五三 我的笔名·周作人

    我的别名实在也太多了,自从在书房的时候起,便种种的换花样,后来看见了还自惊讶,在那时有过这称号么,觉得很可笑的,不值得再来讲述了。现在只就和写文章有关系的略为说明,这便是所谓“笔名”,和普通一般的别名不同,是专用作文章

  • 陈宝应传·姚思廉

    陈宝应,晋安候官地方的人。世代为闽中四姓贵族。父亲陈羽,有才干,是郡中的英雄豪杰。陈宝应性情反复无常,多变化与狡诈。梁代晋安多次反叛,连续杀死郡中守将,陈羽起初都蛊惑参与其事,后又任官军向导打败叛军,因此全郡的兵权都

  • 晋纪二十二 孝宗穆皇帝中之下永和十一年(乙卯、355)·司马光

    晋纪二十二 晋穆帝永和十一年(乙卯,公元355年) [1]春,正月,故仇池公杨毅弟宋奴使其姑子梁式王刺杀杨初;初子国诛式王及宋奴,自立为仇池公。桓温表国为镇北将军、秦州刺史。 [1]春季,正月,从前仇池公杨毅的弟弟杨宋奴派他姑姑的

  • 晋纪八 孝惠皇帝下永兴二年(乙丑、305)·司马光

    晋纪八 晋惠帝永兴二年(乙丑,公元305年) [1]夏,四月,张方废羊后。 [1]夏季,四月,张方废黜羊皇后。 [2]游楷等攻皇甫重,累年不能克,重遣其养子昌求救于外。昌诣司空越,越以太宰新与山东连和,不肯出兵。昌乃与故殿中人杨篇诈称越命

  • 孟子杂记卷三·陈士元

    ○校引【诸书多引孟子校其异者记之】孟轲至梁梁惠王曰叟不逺千里辱幸至敝邑之庭将何以利吾国孟轲曰君不可以言利若是夫君欲利则大夫欲利大夫欲利则庶人欲利上下争利国则危矣为人君仁义而已矣何以利为【史记魏世家】孟

  • 卷一百五十三·秦蕙田

    <经部,礼类,通礼之属,五礼通考钦定四库全书五礼通考卷一百五十三刑部尚书秦蕙田撰嘉礼二十六昏礼周礼地官媒氏掌万民之判凡男女自成名以上皆书年月日名焉令男三十而娶女二十而嫁凡娶判妻入子者皆书之【注判半也得耦为

  • 本社对于今年佛诞纪念会之宣言·太虚

    比年来佛教、佛学、佛法、佛化之声浪,弥漫洋溢于全国,全世界僧俗朝野之间,真有一日千里之概!故本年佛诞二九五○之纪念,各处纷纷开纪念会,气势蓬勃,亦较之民二之佛诞二九四○纪念,迥然不同。此固是极可喜之现象。而且本月刊发

  • 佛学会与实现佛化·太虚

    ──二十四年十一月在中国佛学会闽南分会讲──在缘成本会的意义上,大家对于本人的过誉之处,顶好可以免掉!因大家同是在佛法上携手进行,则十方一切佛及菩萨所有无尽的功德与光荣,人人都是有分,人人都是现现成成的具足,各人本

  • 宝悉地成佛陀罗尼经·佚名

    特进试鸿胪卿大兴善寺沙门大广智不空奉 诏译  如是我闻。一时薄伽梵。在摩伽陀国清净园白莲池侧七宝如意树王下与金刚手等诸大菩萨及以无量大声闻众无数恒沙诸天龙王药叉罗刹异类大众前后围绕。各礼佛足退坐一面。

  • 狂禅误人,说食不饱·印光

    彼曰:&ldquo;道贵宏(同弘)通,疑须剖决,师何见拒之甚也?尝闻毗卢遮那[1]遍一切处,其佛所住,名常寂光。则但证法身,当处即是寂光净土,又何必以生灭心,舍东取西,然后为得也?&rdquo;余曰:&ldquo;谈何容易!寂光净土,虽则当处即是,然非智断究

  • 卷第三十七·佚名

    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杂事卷第三十七三藏法师义净奉 制译第八门第十子摄颂之余(说四黑四白法四种沙门次出广严城向涅槃处)尔时世尊告阿难陀曰。如是应知教有真伪。始从今日当依经教不依于人。云何依教不依于人。若苾

  • 卷第十八·佚名

    镡津文集卷第十八 藤州镡津东山沙门契嵩撰 此与杨公济晤冲晦。山游唱和诗。今总编于此。贵后贤披览。以见一时文会之清胜焉。 岁暮值雪。山斋焚香独坐。命童取雪烹茗。因思柳絮随风起之句。遂取谢道蕴传读之。见其神

  • 列子译注·列子

    8卷。旧题周列御寇撰。原本已佚,今本出于晋人收集。其内容庞杂,多宣扬道家虚无思想,兼言佛儒及神仙之说,但保存了较多的古代寓言,神话及民间故事,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散文发展颇有影响。《列子》注本以晋张湛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