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菩提道次第广论序

比因西藏学者法尊译出黄衣士宗克巴祖师所造菩提道次第广论,教授世苑汉藏院学僧,将梓行而问世。余为参订其译文,阅至‘如是以诸共道净相续已,决定应须趣入密咒,以能速满二资粮故。设逾共道,非所堪能。或由种性功能羸劣不乐趣密咒者,则唯应将此之次第加以推广’。其为特尚密宗之理论,甚为显然。例之贤首以别教一乘特尚华严,天台以纯圆独妙特尚法华,固将无别。然中国尚禅宗者,斥除一切经律论义,虽若宗镜录遍录经论,亦但扬厥宗,鄙余法为中下;尚净土者,亦劝人不参禅学教,专守一句弥陀,贤、台、虽可以小始终顿藏通别圆位摄所余佛言,然既为劣机而设,非胜根所必须,纵曰圆人无不可用为圆法,亦唯俟不获已时始一援用之,而学者又谁肯劣根自居!于是亦皆被弃。此风至日本而加厉,横判显密教、竖判十住心之东密,则除秘密尽排为浅显;高唱经题之日莲,则于法华亦舍迹门而仅崇本门。今日本虽经明治维新复兴,然亦只有各宗而无整全之佛教。中国至清季除参话头、念弥陀外,时一讲习者亦禅之楞严、净之弥陀疏钞、及天台法华与四教仪、或贤首五教仪、附相宗八要而已。经律论古疏早多散失,保之大藏者亦徒资供奉,或翻阅以种善根耳。空疏媕陋之既极,唯仗沿习风俗以支持。学校兴而一呼迷信,几溃颓无以复存,迄今欲扶掖以经论律仪,尚无以树立其基础。而借观西藏四五百年来之黄衣士风教,独能卓然安住,内充外弘,遐被康、青、藏、满而不匮,为之胜缘者虽非一,而此论力阐上士道必经中下士道;俾趣密之士,亦须取一切经律论所诠戒定慧遍为教授,实为最主要原因。论云:如道炬释:“未修止观,学习律仪学处以前,是为戒学。奢摩他者,是为定学。毗钵舍那,是为慧学。复次、奢摩他前,是方便分福德资粮,依世俗谛广大道次;发起三种殊胜慧者,是般若分智慧资粮,依胜义谛甚深道次”。若于此次第决定、数量决定之智慧方便中仅取一分者,当决定知不成菩提。

福德资粮则人天俱摄,智慧资粮则声缘相协,律及经论皆所依止,仅取一分不成菩提。虽未尝不别有最胜之归趣,而确定皆摄入次第之过程。于是不没自宗,不离余法,而巧能安立一切言教,皆趣修证。故从天竺相、性各判三时,以致华、日诸宗之判摄时教,皆逊此论独具之优点。余昔于佛学概论,明因缘所生法为五乘共法,三法印为三乘共法,一切法实相至无障碍法界为大乘不共法;后于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又增说共不共通法为总要,粗引端绪,语焉不彰。今虽未能独崇密宗,欣睹三士道总建立之典要,乃特提出以申论之。(见海刊十六卷三号)

(附注) 海刊原题“菩提道次第广论较中日各宗判教之优点”,以此代序,故今改之。


猜你喜欢
  佛说圣多罗菩萨经·佚名
  入密严微妙身生品之馀·佚名
  佛灭度后棺敛葬送经全文·佚名
  卷二十二·性音
  佛説佛母寶德藏般若波羅蜜經卷中·欧阳竟无
  卷九十六·道世
  因缘品第一·马鸣
  参同一揆禅师语录·超琛
  卷四十二·道世
  弥勒菩萨所问经论 第四卷·佚名
  卷第三十八·德清
  十住毗婆沙论 第一卷·佚名
  卷二百八十七·佚名
  卷二百四十六·佚名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三·智旭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三 十国三·佚名

    全唐诗续补遗卷十三 十国三牛峤评僧道二门论难玄门清净等空门,虔奉天尊与世尊。金口说经十二部,玉皇留教五千言。鳌头宫殿波澜阔,鹫岭香花梦相存。莫向人间争胜负,须知三教本同源。 【《鉴诫录》六《旌论衡》】张蠙刺贾

  • 御选元诗卷七十九·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元诗卷七十九七言絶句十二祖钦山居竟日窗间坐寂寥岩前稚笋欲齐腰幽禽忽起藤花落涧瀑吹声度石桥夹岸桃花红欲然洞中流水自防防山家不会论春夏石烂松枯又一年圎至雪后荆林道中冷风寒栁闭千门栁外嗁鸦聚

  • 列传第九十二·刘昫

    ○李宝臣 子惟岳 惟诚 惟简 惟简子元本王武俊 子士真  士平士则士真子承宗 承元 王廷凑 子元逵 元逵子绍鼎 绍懿 绍鼎子景崇景崇子镕 李宝臣,范阳城旁奚族也。故范阳将张钅巢高之假子,故姓张,名忠志。幼善骑射

  • 通鉴续编卷六·陈桱

    【癸亥】仁宗皇帝天圣元年【契丹太平三年】春三月行崇天厯【司天役人张奎运所造也】罢茶行贴射法【初茶之法择要害之地置货务防给交钞往还而不积茶货其淮南蕲黄庐舒光夀六州官自为场置吏谓之山场凡十三所六州采

  • 跋·欧阳昱

    溱兄弟五人,伯兄汪,三兄沂,皆为诸生。沂幼聪慧,最先府君所属望。丱角即遍读群书,常随左右教诲督责,罄所学授之。仲兄汶,四兄泾,则继承府君晚年农桑之志。惟溱未冠失怙,依从兄渐,学以成人。宣统辛亥,伯兄欲刻《崇

  • 卷一百三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皇朝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六王礼考【十二】巡幸【臣】等谨按四巡之典载在虞书时迈之歌列於周颂所以观民设教展义示度典至重也汉唐以後偶有巡幸之文鲜闻勤民之实我朝列圣相承以无逸作所为家法圣祖仁皇帝翠华

  • 礼乐到底是什么?·孔子

    【原文】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钟鼓云乎哉?”?” 【译文】 孔子说:“总是说礼呀礼呀,难道仅仅指玉帛之类的礼物吗?总是说乐呀乐呀,难道仅仅指钟鼓之类的乐器吗?” 【读解】 千里送鹅毛,礼轻仁义重。 礼并不只是

  • 卷一·何楷

    钦定四库全书 诗经世本古义卷一 明 何楷 撰 夏少康之世诗八篇 公刘始迁豳也夏道衰公刘变于西戎邑于豳自漆沮度渭取材用行者有资居者有畜积民赖其庆百姓怀之多徙而保归焉故诗人歌乐思其德【自夏道衰下俱出史记匈奴

  • 磬氏/车人·佚名

    磬氏制作磬,[股、鼓]弯曲的度数为一矩半。以股的宽度作为一,股的长度就是二,鼓的长度则为三。把股的宽度分成三等分,去掉一等分就是鼓的宽度;把鼓的宽度分成三等分,用一等分作为磬的厚度。[磬发出的声音]太清就琢磨它的两面

  • 卷一百九十三·佚名

    △初分难信解品第三十四之十二复次善现,意生清净即色清净。色清净即意生清净。何以故?是意生清净与色清净。无二无二分无别无断故。意生清净即受想行识清净。受想行识清净即意生清净。何以故?是意生清净与受想行识清净。

  • 圣佛母般若波罗蜜多九颂精义论卷下·佚名

        胜德赤衣菩萨造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卿传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法护等奉 诏译  此中应问。彼胜义谛中云何自性。答颂自喻言与阳焰等。  其阳焰者。谓地尘日光三事假合。如阳焰聚前见后坏。是故

  • 卷第七十八·佚名

    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卷第七十八尊者众贤造三藏法师玄奘奉 诏译辩定品第八之二我宗定说。初二静虑乐根为支。违何正理。汝执身受方有乐根。非诸定中可起身识。岂不与此正理相违。此亦无违。以我宗许正在定位。由胜定力起

  • 白牙·杰克·伦敦

    美国作家杰克·伦敦创作的中篇小说。《白牙》的背景是加拿大西北边陲的冰封地带,叙述了一只幼狼如何从荒野中进入人类的文明世界。这篇小说以白牙几经波折终于由狼变成了狗的传奇般的经历告诉人们:当动物不得不为解救自

  • 纯粹理性批判·康德

    德国古典唯心主义哲学家康德的主要哲学著作。本书根据英国麦克米伦图书公司1929年英文版转译,原系三联书店1957年11月出版,自1960年3月起改由商务印书馆出版。这部书是康德“差不多12年悠久岁月沉思的产物”,全书42万

  • 砚山斋杂记·孙炯

    中国书画杂识著作,四卷。清孙炯著。此书杂记书画及印玺砚台眼镜等事,言书画者居泰半。论画部分无甚精旨,论书部分稍有见识,兼作考订。此版本有: 《四库全书》本。

  • 金史·脱脱

    纪传体史书。元脱脱、阿鲁图等撰。一百三十五卷。包括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另附《金国语解》一卷。修于元至正三年至四年(1343—1344)。记述了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阿骨打称帝至金哀宗天兴三年

  • 元儒考略·冯从吾

    四卷。明冯从吾撰。冯从吾,字仲好,长安 (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明万历年间 (1589)进士,官至工部尚书。其为人正直纯厚,好周敦颐、二程之“濂、洛之学”,于理学颇有研究,著有《冯子节要》、《冯少墟集》、《古文辑选》等。《元

  • 巡台退思录·刘璈

    文集。作者刘璈,字兰洲,湖南岳阳人。1874年(同治十三年)被派往台湾任职。1881年(光绪七年)升任分巡台湾兵备道。后因与台湾巡抚刘铭传交恶,被弹劾革职,流放黑龙江,卒以病死。在台期间曾集公牍辑为《巡台退思录》,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