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四不可得经

西晋月支三藏竺法护译

  闻如是。一时佛游于舍卫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俱。千二百五十人及诸菩萨。

  佛明旦著衣持钵入城分卫。四辈皆从。诸天龙神各赍华香伎乐。追于上侍。佛道眼睹见兄弟同产四人。远家弃业山处闲居。得五神通皆号仙人。宿对来至自知寿尽。悉欲避终。各各思议。吾等神足飞腾自恣。在所至到无所挂碍。今反当为非常所得。便危失身命。当造方便免斯患难。不可就之也。于是一人则踊在空中而自藏形。无常之对安知吾处。一人则入市中人闹之处。广大无量在中避命。无常之对趣得一人何必求吾。一人则退入于大海三百三十六万里。下不至底上不至表。处于其中无常之对何所求耶。一人则计窃至大山无人之处。擗山两解入中还合。非常之对安知吾处。于时四人各各避命。竟不得脱。藏在空中者便自堕地犹果熟落。其在山中于彼丧亡。在大海中则时夭命鱼鳖所食。入市中者在于众人而自终没。

  于是世尊睹之如斯谓。此四人闇昧不达欲舍宿对。三毒不除。不至三达无极之慧。古今以来谁脱此患。佛则颂曰。

  虽欲藏在空  若处大海中

  假使入诸山  而欲自翳形

  欲求不死地  未曾可获之

  是故精进学  无身乃为宁

 

  佛告诸比丘。世有四事不可获致。何等为四。一曰年幼颜色炜晔发黑齿白。形貌光泽气力坚强。行步举止出入自游。上车乘马众人瞻戴莫不爱敬。一旦忽耄。头白齿落面皱皮缓。体重拄杖短气呻吟。欲使常少不至老者。终不可得。

  二谓身体强健骨髓实盛。行步无双饮食自恣。庄饰头首谓为无比。张弓捻矢把执兵仗。有所危害不省曲直。骂詈冲口谓为豪强。自计吾我无有衰耗。疾病卒至伏之著床不能动摇。身痛如搒耳鼻口目不闻声香美味细滑。坐起须人恶露自出。身卧其上众患难喻。假使欲免常安无病终不可得。

  三谓欲求长寿在世无极。得于病死命既甚短。怀万岁虑寿少忧多。不察非常五乐自恣。放心逸意杀盗淫乱。两舌恶口妄言绮语。贪嫉邪见不孝父母。不顺师友轻易尊长。反逆无道希望豪富。谓可永存。讥谤圣道以邪无双。嘘天推步慕于世荣。不识天地表里所由。不别四大因缘合成犹如幻化。不了古今所兴之世。不受倡道。不知生所从来死之所归。心存天地。谓是吾许。非常对至如风吹云。冀念长生命忽然终不得自在。欲使不尔终不可得也。

  四谓父母兄弟家室亲族。朋友知识恩爱荣乐。财物富贵官爵俸禄。骑乘游观妻妾子息。以自憍恣饮食快意。儿客仆使趋行骑视。顾影而步。轻蔑众人。计己无双。奴客庸骂兽类畜生。出入自在无有期度。不察前后。谓其眷属从使之众意可常得。宿对卒至如汤消雪。心乃怀懅请求济患安得如愿。呼噏命断魂神独逝。父母兄弟妻子亲族朋友知识恩爱。皆自独留。官爵财物仆从各散驰走如星。欲求不死不可得也。

  佛告比丘。古今以来天地成立。无免此苦四难之患。以斯四苦佛兴于世。设无此难。不现身相教化群黎。犹如四方有洪石山广大且高。上生草木众果药树。华实悉茂。忽失野火四山俱发。暴疾相向速于日行。有人白王。说有此患宁可避乎。答曰。不可得也。天中之天。唯有神通乃可济矣。

  佛言。有心意识。不解深妙空无之慧。心计吾我。五阴所缚六衰所惑。欲不老病。规拔此恶分离之患。志于常存终不可得。唯成法身阴衰悉蠲。无内无外进退自在。乃能免此四难之患。如春种谷。令秋不熟终不可得。殖老病死别乖之本。欲离不终不如志也。犹树生果。欲使不落终不可得也。犹人饮酒。欲使不醉孰有获愿。种诸根本。欲令不终不可得也。如人服毒。欲令不死谁有获愿。种离根本。欲令不别终不可得也。犹人入溷。欲令不臭谁有获愿。植老病死欲免斯患。未有如愿。人不识此四苦。放心恣意没沈五道。犹如车轮不得离地。悲哀呼嗟转相恋慕。无有竟已。犹如狂逸裸形而游。恍惚妄语谓为真谛。痛哉谁了此义唯有解道乃知之耳。比丘白佛言。何缘免济此苦之难。

  世尊告曰。当求解脱。何谓解脱。佛言。护身口意初中竟善。不为声闻行。身不犯三罪。口不犯四过。意不念三恶。初中竟善也。又身口意和而归三宝。除于三毒。入空无相不愿之法。向三脱门。是初中竟善之德也。三界皆苦。生老病死。视身如怨。行于四等悲慈喜护。不遵大慈无极之哀。趣欲免身至于泥洹。不念一切便得罗汉。不及十方。虽得免于四患犹有限碍。

  佛言。发菩萨意。普令众生常念遵六度无极之行。初中竟善者。谓发意菩萨也。初亦善者。视一切人如父如母如身。常等无异。中亦善者。不畏勤苦在于生死无央数劫。不以为劳。竟亦善者。分别空慧不见吾我。

  又初亦善者。本发大意愿济一切。不为己计。中亦善者。行四等心慈悲喜护。竟亦善者。弘无极慈欲导群黎。遭诸恼患。初亦善者。观身四大本无化合。缘于无缘。中亦善者。无我无人无寿无命。有斯四事则受身矣。无缘无攀何从得因。犹如立屋。有材有土有水有草。四事别离各散异处。人合作舍因得屋名。计身四事亦复如是。各在一面心著所有我人寿命。四大合成因号为人。竟亦善者。了知无身不倚三界。一切悉空。初亦善者。布施持戒忍辱精进一心智慧之道。中亦善者。晓知六通之法。入柔顺法忍。竟亦善者。知身自然诸法自然人物自然。一切如化如幻计皆本无。初亦善者。谓发无上正真之道。中亦善者。解音响慧。得无所从生不起法忍。竟亦善者。逮一生补处。勇猛之状游一切生。睹无所起救济一切。如日普照无所不遍。是为菩萨初亦善者。中亦善者竟亦善者。佛言。行菩萨道多所度脱。犹众星中月而独光。光如日初出一时悉遍。犹如炬火在所如照。疗诸病如良医。度群黎如船师。安三界犹国主。降异道如师子。道心普如虚空。心等如地。洗垢如水。烧诸罪如火。游无碍如风。是为初中竟善菩萨之事。乃为究畅。

  佛说如是。诸菩萨及众比丘。诸天龙神阿须伦。闻经莫不欢喜。

    佛说四不可得经

猜你喜欢
  卷第十九·佚名
  肇论疏卷上·元康
  一切经音义卷第五十八·唐慧琳
  天帝释问品第二·佚名
  赞法界颂·龙树
  卷十一·僧祐
  四分律卷第三十九(三分之三)·佚名
  弘明集卷第四·僧祐
  第十一卷·佚名
  卷第十五·道原
  卷十(临济宗)·佚名
  ●巴黎本神会录·神会
  阿毗達磨俱舍論卷第十八·欧阳竟无
  第六卷·僧祐
  明哲品第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十四·杜文澜

    卷十四如鱼水柳永词、摇动一片晴光句、落摇字、应遵词谱增、梅子黄时雨张炎词、弹断琵琶留不住句、断字山中白云词作到、又一行柳丝吹暝句、丝作阴、尾犯吴文英词、为偷赋锦雁留别句、落为字、应

  • 卷二·贡奎

    ●钦定四库全书云林集卷二(元)贡奎 撰元日书怀二首今日复何日人事宁得安萧萧马声中杖履尤所难岂无知心者礼法与我寛闭门求圣贤展卷一长叹我爱陶渊明梦幻视今古浊酿亦何味弃官乃归去谁言千金躯终作一坏土人生贵相逢不饮

  • ●卷一百六十五·徐梦莘

      炎兴下帙六十五。   起绍兴四年十一月十四日乙未,尽十二月三十日癸卯。   诏用张浚榜朝堂。   行状曰:是日上亲书诏曰:张浚爱君忧国出於诚心顷履多艰首倡大义固有功於王室仍雅志於中原谓关中据天下之上游未有

  • 第十五回 孙黄并至协定政纲 陆赵递更又易总理·蔡东藩

      却说孙文卸职后,历游沿江各省,到处欢迎,颇也逍遥自在。嗣接袁总统电文,一再相招,词意诚恳,乃乘车北上,甫到都门,但见车站两旁,已是人山人海,拥挤不堪。几乎把这孙中山吓了一惊。嗣由各界代表,投刺表敬,方知数千人士,都为欢迎

  • ●卷十一·陈康祺

    ◎本朝状元总数及常熟科名之盛本朝状元,自顺治三年迄同治十三年,凡九十三人。江南一省,得四十五人。常熟一县,已得六人,盖顺治戊戌孙承恩,康熙己未归允肃,庚辰汪绎,戊戌汪应铨,咸丰丙辰翁同,同治癸亥翁曾源也。翁氏叔侄,八年中

  • 一○四八 湖广总督特成额奏遵旨查办《通鉴续编》情形折·佚名

    一○四八 湖广总督特成额奏遵旨查办《通鉴续编》情形折乾隆四十九年十月十六日湖广总督臣特成额跪奏,为遵旨抽改《通鉴续编》,设法查办,奏请圣鉴事。窃照《通鉴续编》,仰荷圣明,将删润改补之处,发交直省各一部,照本抽改,钦遵

  • 卷二·孔毓圻

    钦定四库全书幸鲁盛典卷二康熙二十三年甲子春二月翰林院编修曹禾吏科掌印给事中王承祖各疏请皇上东巡命廷臣集议翰林院编修曹禾题为恭请皇上登封岱宗以告成功以昭盛德事【臣】闻祀典国之大事帝王事天明事地察于是乎神

  • 卷一百一十三 朱子十·黎靖德

      ◎训门人一   问:"气质弱者,如何涵养到刚勇?"曰:"只是一个勉强。然变化气质最难。"(以下训德明。)   "今学者皆是就册子上钻,却不就本原处理会,只成讲论文字,与自家身心都无干涉。须是将身心做根柢。"德明问:"向承见教,

  • 论语集解义疏序·皇侃

    梁皇侃撰论语通曰论语者是孔子没后七十弟子之门徒共所撰録也夫圣人应世事迹多端随感而起故为教不一或负扆御众服龙衮于庙堂之上或南面聚徒衣缝掖于黉校之中但圣师孔子苻应頽周生鲁长宋游歴诸国以鲁哀公十一年冬从卫反

  • 提要·程公说

    【臣】等谨按春秋分纪九十卷宋程公説撰公説字伯刚号克斋丹棱人居于宣化年二十五登第官邛州教授吴曦之乱弃官擕所着春秋诸书匿安固山中修之甫成而卒年仅三十七是书前有开禧乙丑自序淳祐三年其弟公许刋于宜春凡年表九卷

  • 卷十六·王樵

    <经部,书类,尚书日记钦定四库全书尚书日记卷十六    明 王樵 撰君牙君牙臣名穆王命为大司徒此其诰命也王若曰呜呼君牙至纪扵太常穆王康王孙昭王子名满君牙或作君雅言汝父祖世笃忠贞服事勤劳王家有成功见纪録书

  • 原名·章太炎

    《七略》记名家者流出于礼官。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孙卿为《正名》篇,道后王之成名,&ldquo;刑名从商,爵名从周,文名从礼,散名之加于万物者,则从诸夏之成俗曲期&rdquo;。即礼官所守者,名之一端,所谓爵名也。庄周曰:&ldquo;《

  • 佛说方等般泥洹经卷上·佚名

    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译  哀泣品第一  闻如是一时。佛游鸠夷那竭国双树间力士所生处。时佛欲般泥洹。告贤者阿难言。多陀竭出于山间。般泥洹时本瑞云何。如今日宁见闻丛树间感应不乎。答吾所问。尔时阿难以偈答佛言

  • 卷第二·白岩净符

    宗门拈古汇集卷第二 古杭白岩嗣祖沙门 净符 汇集 △七佛 世尊因文殊一日忽起佛见法见。被世尊威神摄向二铁围山。 五云逢云。什么处是二铁围山。还会么。如今有人起佛见法见。五云与烹茶两碗。且道是赏伊罚伊。 白

  • 卷第十三·永觉元贤

    永觉和尚广录卷第十三 嗣法弟子 道霈 重编 序上 建州弘释录序 弘释录者。录能弘释氏之道者也。斯道自金人见梦。白马西来。代有作者。大弘其教。以故。千灯竞照。辉映今古。浩浩乎。莫可纪也。其在我建。则六朝以

  • 卷第二·水鉴慧海

    嘉兴大藏经 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天王水鉴海和尚五会录卷第二嗣法门人原澄等编住扬州仪真地藏禅寺语录康熙元年壬寅八月本寺监院齐缙绅启入楚请师十二月十二日进寺。三门曰不须弹指门自开几重楼阁任徘徊脚头脚底无

  • 救荒活民书·董煟

    《救荒活民书》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系统全面论述救荒之策的著作。宋董煟著。主要版本有墨海金壶本、珠丛别录本、中华书局1985年《丛书集成初编》本。该书是其成进士后知瑞安县前写成的,具体年代不详。董渭,字季兴,

  • 廿载繁华梦·黄世仲

    一名《粤东繁华梦》。社会小说,四十回。黄小配著。初载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香港《时事画报》; 光绪三十三年(1907)有汉口东亚印刷局版线装本;光绪三十四年(1908)有上海书局版石印本。卷首标“近事小说”,且有华亭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