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目錄

  獻徵錄序

  卷之一  宗室一

  卷之二  宗室二

  卷之三  戚畹

  卷之四  駙馬都尉

  卷之五  公一

  卷之六  公二

  卷之七  侯一

  卷之八  侯二

  卷之九  伯一

  卷之十  伯二

  卷之十一  中書省

  卷之十二  內閣一

  卷之十三  內閣二

  卷之十四  內閣三

  卷之十五  內閣四

  卷之十六  內閣五

  卷之十七  內閣六

  卷之十八  詹事府一

  卷之十九  詹事府二

  卷之二十  翰林院一

  卷之二十一  翰林院二

  卷之二十二  翰林院三

  卷之二十三  南京翰林院

  卷之二十四  吏部一

  卷之二十五  吏部二

  卷之二十六  吏部三

  卷之二十七  南京吏部

  卷之二十八  戶部一

  卷之二十九  戶部二

  卷之三十  戶部三

  卷之三十一  南京戶部一

  卷之三十二  南京戶部二

  卷之三十三  禮部一

  卷之三十四  禮部二

  卷之三十五  禮部三

  卷之三十六  南京禮部一

  卷之三十七  南京禮部二

  卷之三十八  兵部一

  卷之三十九  兵部二

  卷之四十  兵部三

  卷之四十一  兵部四

  卷之四十二  南京兵部一

  卷之四十三  南京兵部二

  卷之四十四  刑部一

  卷之四十五  刑部二

  卷之四十六  刑部三

  卷之四十七  刑部四

  卷之四十八  南京刑部一

  卷之四十九  南京刑部二

  卷之五十  工部一

  卷之五十一  工部二

  卷之五十二  南京工部一

  卷之五十三  南京工部二

  卷之五十四  都察院一

  卷之五十五  都察院二

  卷之五十六  都察院三

  卷之五十七  都察院四

  卷之五十八  都察院五

  卷之五十九  都察院六

  卷之六十  都察院七

  卷之六十一  都察院八

  卷之六十二  都察院九

  卷之六十三  都察院十

  卷之六十四  南京都察院

  卷之六十五  道御史

  卷之六十六  南道御史

  卷之六十七  通政司 南京通政司

  卷之六十八  大理寺

  卷之六十九  南京大理寺

  卷之七十  太常寺 南京太常寺

  卷之七十一  光祿寺 南京光祿寺

  卷之七十二  太僕寺 南京太僕寺

  卷之七十三  國子監

  卷之七十四  南京國子監

  卷之七十五  順天府 應天府

  卷之七十六  鴻臚寺 南京鴻臚寺

  卷之七十七  尚寶司 南京尚寶司

  卷之七十八  太醫院

  卷之七十九  欽天監  

  卷之八十  六科都給事中 左右給事中 給事中 南京六科給事中

  卷之八十一  中書科中書舍人 行人司司正 行人司行人 都督府斷事 錦衣衞經歷

  卷之八十二  直隷

  卷之八十三  南直隸

  卷之八十四  浙江一

  卷之八十五  浙江二

  卷之八十六  江西一

  卷之八十七  江西二

  卷之八十八  湖廣一

  卷之八十九  湖廣二

  卷之九十  福建一

  卷之九十一  福建二

  卷之九十二  河南一

  卷之九十三  河南二

  卷之九十四  陜西

  卷之九十五  山東一

  卷之九十六  山東二

  卷之九十七  山西

  卷之九十八  四川

  卷之九十九  廣東一

  卷之一百  廣東二

  卷之一百一  廣西

  卷之一百二  雲南

  卷之一百三  貴州 交趾(附)

  卷之一百四  行太僕寺 苑馬寺 鹽運司

  卷之一百五  藩府僚

  卷之一百六  都督府一

  卷之一百七  都督府二

  卷之一百八  都督府三

  卷之一百九  錦衣衛

  卷之一百十  都司

  卷之一百十一  各衞

  卷之一百十二  孝子

  卷之一百十三  義人

  卷之一百十四  儒林

  卷之一百十五  藝苑

  卷之一百十六  隱佚

  卷之一百十七  寺人

  卷之一百十八  釋道

  卷之一百十九  勝國羣雄

猜你喜欢
  卷下·郑文宝
  點校說明·叶隆礼
  东都事略卷八十七下·王称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五十八·徐乾学
  第四章 河东君过访半野堂及其前后之关系(八)·陈寅恪
  ●卷三·叶梦珠
  跋·薛时雨
  明世宗肃皇帝实录卷二百六十三·佚名
  卷之九百四十九·佚名
  第八卷 星野晷度(五)·缪荃孙
  一三五四 军机大臣阿桂等奏遵议陆锡熊详校文溯阁书籍折(附清单二)·佚名
  二一五 江苏巡抚萨载为呈缴书籍事致军机处咨呈·佚名
  ●皇朝通典卷五十五·佚名
  卷九十四·佚名
  ●卷一·吕坤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一·彭定求

        卷661_1 【送梅处士归宁国】罗隐   十五年前即别君,别时天下未纷纭。乱罹且喜身俱在,   存没那堪耳更闻。良会谩劳悲曩迹,旧交谁去吊荒坟。   殷勤为谢逃名客,想望千秋岭上云。   卷661_2 【经故友所居(

  • 《词综》(卷八)·朱彝尊

    宋词六十首千秋岁次韵少游见赠孔平仲春风湖外,红杏花初退。孤馆静,愁肠碎。泪余痕在枕,别久香销带。新睡起,小园戏蝶飞成对。 惆怅人谁会?随处聊倾盖。情暂遣,心何在?锦书消息断,玉漏花阴改。迟日暮,仙山杳杳空云海。满庭芳与

  • 卷457 ·佚名

    姚勉 寄题武安节推同年万君定翁露香堂 尽将心事写成碑,大要操修在不欺。 此一瓣香前辈似,只三个字老天知。 素瓶贮豆应先满,匹马携琴料自随。 吾榜得人今又盛,会排介甫击升之。 姚勉 寄题章贡刘氏

  • 日涉园集巻六·李彭

    宋 李彭 撰七言古诗晨起晨起按行芋区园竪畦丁争殿最蹲鸱垅底未轮囷蒲鸽藤间悬钩带锦里先生态度同青门故侯风味在肥家敢望李衡奴击彊安用任棠薤累人仅解口腹嘲贳酒可免寻常债含毫初不为矜竒遣兴聊须风雨快韩熙载宴

  • 卷二百十四 熙寧三年(庚戌,1070)·李焘

      起神宗熙寧三年八月盡其月   八月戊午朔,宣徽南院使、靜難軍留後、判延州郭逵加檢校太尉、雄武軍留後,令再任。先是,夏人以親軍夾河壯騎侵順安、綏平、黑水等寨,諸將請擊之,逵曰:「賊遠來,利在速戰,其鋒未可當。」令毋

  • 建炎以来系年要录卷一百五十六·李心传

    宋 李心传 撰绍兴十有七年岁次丁卯金熙宗亶皇统七年春正月按是月乙丑朔丙寅丹阳隐士苏庠卒年八十有三丙子御笔诸军统制将官已添差诸州都监已上人并令厘务戊寅秦桧奏已行出上曰诸将乍离军中若请给减半恐失所也己卯手诏

  • 卷首·金履祥

    三皇纪【索隐曰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後代之纲纪也】总论【双湖胡氏曰三皇之号昉於周礼外史掌三皇五帝之书而不指其名其次则见於秦博士有天皇地皇人皇之议秦去古未远意三皇之称此或庶几焉汉孔

  •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佚名

    四二四 浙江巡抚三宝为开造应还书籍清册事致四库全书处咨文乾隆四十二年八月巡抚浙江 升授湖广总督兼兵部尚书 世管佐领三宝为咨送事。窃照浙江省解进备采遗书四千六百种内,熊前院、王护院任内进书一百一十六种,本院任

  • 卷之九十一·祁韵士

    <史部,传记类,总录之属,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九十一 传第七十五 西藏总传 西藏即唐古特别称土伯特至 京师万四千余里东界四川西界大沙海南界云南北界青海东西距

  • 张大节传·脱脱

    张大节,字信之,代州五台人。提为天德三年(1151)进士及第,调任崞县丞。改任东京市令。世宗让他兼任留务,非常喜爱看重他。海陵修汴京,用大节主管此工程。世宗在辽东登位,有人劝大节去跟他,富贵荣华即刻可以到手。大节说:“命运

  • 杨选传·张廷玉

    杨选,字以公,章丘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进士。授官行人。提升为御史,迁易州兵备副使。俺答包围大同右卫,巡抚朱笈被逮捕,越级升杨选为右佥都御史代替他。与侍郎江东、总兵官张承勋解大同之围。因父丧回家,再次被起用,仍然任

  • 乐二·徐松

    律吕景佑三年六月九日,冯元等上言:「奉诏修撰乐书,望特降书名。」诏以《景佑广乐记》为名。 七月十三日,冯元等上《景佑广乐记》八十一卷。《因革》篇叙国朝制作云: 元年秋九月,太常燕肃建言:「金石不调,愿以周世王朴律准更加

  • 都察院·佚名

    左右都御史副都御史佥都御史职专紏劾百司辩明冤枉提督各道及一应不公不法等事其属有十二道监察御史凡遇刑名各照道分送问发落其有差委监察御史出巡追问审理刷卷等事各具事目请旨点差十二道监察御史照刷卷宗衙门浙江道

  • 第六章·管子之法治之主义·梁启超

    第一节今世立宪之国家,学者称为法治国。法治国者,谓以法为治之国也。夫世界将来之政治,其有能更微于今日之立宪政治者与否,吾不敢知。藉曰有之,而要不能舍法以为治,则吾所敢断言也。故法治者,治之极轨也,而通五洲万国数千年间

  • 奏谳书二·佚名

    原文:十一年八月甲申朔丙戌,江陵丞驁敢讞之。三月己巳大夫祿辭曰:六年二月中買婢媚士五點所,價錢萬六千,迺三月丁巳亡,求得媚,媚曰:不當為婢。.媚曰:故點婢,楚時去亡,降為漢,不書名數,點得媚,占數復婢媚,賣祿所,自當不當復受婢,即去亡,它

  • 强弱品第二十四·佚名

    秋露子问善业。闿士大士行明度无极为高行耶。报言:我从佛闻。行明度为无高行。诸爱欲天念。当为十方发意为闿士道者作礼。何以故?行深明度闿士誓忍众苦究竟佛业。不中取证寂灭度矣。善业语诸天。虽不堕落中道取证。是不

  • 千只鹤·川端康成

    《千只鹤》是日本作家川端康成的中篇小说,作品发表于1952年,主要讲述的是一段涉及两代人的畸恋故事,表现了爱与道德的冲突,同时对日式风物与心理的刻画也十分细腻,“字里行间仿佛有洁白的千只鹤在晚霞中翩翩飞舞。”三谷菊

  • 杜工部诗年谱·鲁訔

    年谱。宋鲁訔撰。訔字寄卿,号冷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宋高宗绍兴朝进士,曾官福建提点刑狱公事。鲁有《编次杜工部集》十八卷,附《年谱》一卷,今《集》亡《谱》存。周采泉《杜集书录》说:“此《谱》今所见者,已为文字联贯,自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