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十章·管子之教育

管子之教育方针,专以整齐一国之民为主,前第七章第六节所称述者皆是也。军事教育,又其重要之一精神,于第十三章别论之。此所论者其分科教育之法也。教育事业,全责诸地方官吏,前第八章所引《小匡篇》之文是也。《小匡篇》又云:

桓公日:“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日:“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野,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群萃而州处,闲燕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旦夕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今夫农群萃而州处,审其四时,权节具备其械器用,比耒(lěi)耜(sì)谷芨(jī),及寒,击槁(gǎo)除田,以待时。乃耕,深耕均种疾耰(yōu),先雨芸褥,以待时雨。时雨既至,挟 其枪刈耨鎛,以旦暮从事於田墅,脱衣就功。首戴茅蒲,身服襏襫,沾体涂足,暴其发肤,尽其四支之力,以从事於田野。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颉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是故农之子常为农,朴野而不慝,其秀才之能为士者 ,则足赖也。故以耕则多粟,以仕则多贤,是以圣王敬畏戚农。今夫工群萃而州处,相良 材,审其四时,辨其功苦,权节其用,论比计,制断器,尚完利,相语以事,相示以功,相陈以巧,相高以知事。旦昔从事於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工之子常为工。令夫商群萃而州处,观凶饥,审国变,察其四时,而监其乡之货,以知其市之贾,负任担荷。服牛辂马以周四方;料多少,计贵贱,以其所有,易其所无,买贱鬻贵,是以羽旄不求而至,竹箭有余於国,奇怪时来,珍异物聚,旦昔从事於此,以教其子弟,相语以利,相示以时,相陈以知贾。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而颉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 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商之子常为商,相地而衰其政,则民不移。

 此实一种奇异之教育制度,管子诸政策中所最不可解者也。夫其所谓习而安之,则教易成,此固甚合于教育原理,无所容难。而其古代阶级制度之下,民各世其职业,则所谓士之子常为一士,农之子当为农者,亦无足怪;所最可怪者,谓士农工商,不可使杂处,必划分而限定之。此岂非禁民之迁徙自由乎?其干涉之程度,得毋太过乎?目‘其所云制国为二十一乡,商工之乡六,士农之乡十五。夫士农之乡,何以能无工商之乡?工商之乡,何以能无士农?岂古代之社会,诚有此等怪现象耶?或管子举其多数者以名之耶?姑存之以备考。

要之,管子教育之根本,在整齐其民,壹其道德,使无由接于淫非之地。大本既立,其条理则因时变迁,不必刻舟以求也。

管子复有《弟子职》一篇,实为小学教育之条目。其言精粹切实,皆所以导子弟于规则秩序。后世儒者多称之,今不具引。

猜你喜欢
  ●卷二百十一·徐梦莘
  ●卷上·姚汝能
  ●卷二十一·邵博
  东都事略卷二十八·王称
  第一百五十二回 大打武议长争总理 小报复政客失阁席·蔡东藩
  卷之一百九十一·佚名
  卷之二百十二·佚名
  卷之五百八十八·佚名
  平定两金川方略卷一百四·阿桂
  卷二十二·吕中
  舆图·佚名
  李苗传·魏收
  卷一百十五·佚名
  卷一百一十三 南越列传第五十三·司马迁
  方伯梁·周诒春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五百五十四·彭定求

        卷554_1 【寄石桥僧】项斯   逢师入山日,道在石桥边。别后何人见,秋来几处禅。   溪中云隔寺,夜半雪添泉。生有天台约,知无却出缘。   卷554_2 【送欧阳衮归闽中】项斯   秦城几年住,犹著故乡衣。失意时

  • 存余堂诗话 全文·朱承爵

      古乐府命题,俱有主意,后之作者,直当因其事用其题始得。往往借名,不求其原,则失之矣。如刘猛、李余辈,赋〈出门行〉不言离别,〈将进酒〉乃叙烈女事,至于太白名家,亦不能免此病。郑樵作《乐略》叙云:「然使得其声,则义之同异又

  • 元诗选初集戊集目录·顾嗣立

    萨经历都剌(雁门集 天锡集) 宋逸士无(翠寒集 啽呓集 鲸背吟) 陈监丞旅(安雅堂集) 张承旨翥(蜕庵集) 贡尚书师泰(玩斋集 玩斋拾遗) 编修乃贤(金台集) 鹿皮子陈樵(鹿皮子集) 谢□□宗可(咏物诗)

  • 卷二·沐昂

    ●钦定四库全书 沧海遗珠卷二 (明)沐昂 编 ○王景彰(以字行括苍人) 题江南秋晚图 十年不踏钱塘路江上晴烟渺轻素并刀谁剪秋半帘夕阳正在西陵树对之便欲发浩歌西风萧萧水增波胥涛已入乱山去木落台空幽思多 瑶台翫月 瑶台

  • 彊村语业·跋·朱祖谋

    右彊村语业三卷,前二卷为先生所自刻,而卷三则先生卒后据手稿写定补刊者也。先生始以光绪乙巳,从半塘翁恉,删存所自为词三卷,而以己亥以前作为前集,曾见庚子秋词、春蛰吟者为别集附焉。后又增刻一卷而汰去前集别集,即世传彊村

  • 古乐府巻二·左克明

    元 左克明 撰鼓吹曲歌辞鼓吹曲一曰短箫铙歌刘瓛定军礼云鼓吹未知其始或曰黄帝岐伯所作以建威扬徳风劝敌士蔡邕礼乐志曰汉乐四品其四曰短箫铙歌军乐也建初伎録云列于殿庭者名鼓吹按孙权观魏武帝军作鼓吹而还此应是今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之一百五十九·佚名

    正统十二年冬十月己未朔享 太庙○遣中官祭司井之神○以下元节遣官祭 长陵 献陵 景陵○礼部尚书胡濙等奏应天府乡试录进 皇太后者应用黄绫装潢今用红绫请治本府官吏之罪 上命宥之○庚申命驸马都尉井源掌宗人府印○兵部

  •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之六十六·佚名

    弘治五年八月己亥朔晓刻火星入鬼宿犯积尸气星○辛丑赐鲁府辅国将军当氵□仙-亻当氵凤当潣诰命冠服如制○裁革广西北流县县丞主簿各一员○内阁大学士丘浚复两疏乞致仕 上曰朕擢卿重任当勉图尽职岂可累以目疾求退今后凡

  • 卷之七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保体仁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管理户部事务上书房总师傅翰林院掌院学士兼管顺天府府尹事务随带加五级纪录十八次臣贾桢总裁官经筵讲官吏部尚书镶蓝旗汉军都统管理新营房城内官房大臣

  • 二八五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复行查缴不应存留书集折(附清单一)·佚名

    二八五 闽浙总督钟音等奏复行查缴不应存留书集折(附清单一)乾隆四十年九月二十二日闽浙总督臣钟音、福建巡抚臣余文仪谨奏,为复行查出不应存留书集,恭折奏缴销毁事。窃照钦奉上谕,查缴违碍书集,经臣等饬令各属,传集地保,逐户

  • 卷二百七十三·杨士奇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历代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历代名臣奏议卷二百七十三明 杨士奇等 撰理财宋宁宗时青田县主簿陈耆卿上奏曰臣闻钱犹母也楮犹子也母子所以相权也不可重子而轻母也夫有钱而後有楮其楮益多则

  • 野史无文卷五·郑达

    永历皇帝本纪前朝永历皇帝讳由榔,乃神宗万历皇帝之孙、桂恭王常瀛之少子。神宗五子,长光宗泰昌皇帝,次福王常洵,次瑞王常浩,次惠王常润,而常瀛最幼,与惠王同出李贵妃。万历二十九年冬十月己卯,俱受封。至四十二年,福王先就国洛

  • 许肇南·周诒春

    许肇南 字肇南。年三十一岁。生于四川绵竹县。贵州籍。永久住址。贵州贵阳。已婚。女一。初学于四川高等学堂。及日本宏文学院。光緖三十四年。自费游美。入伊里诺爱大学。习机器工程。宣统二年。得官费。入威斯康心

  • (七)·梁漱溟

    从上看来,两先生之解书若是其不同,无可调和融通,而其所用功夫又若是其非一也,吾何为而两取之邪?两取之,其在学者又将何所适从邪?从解书而言,必无两是之理,有一是,必有一非。两家相较,我之所信宁在伍先生。至于严说,亦窃好之,第论

  •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五卷·佚名

    大乘集菩萨学论 第十五卷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宣梵大师赐紫沙门臣日称等奉 诏译治心品第十二之二(亦名禅定波罗蜜多品)复有佛缘菩萨缘声闻独觉缘众生缘等。彼众生缘者。谓先乐与利益安乐。以禅定意

  • 老学究语·李惺

    《老学究语》包括四言、六言、杂言三部分。它以当时的通俗语言向少年儿童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许多人生的道理。

  • 三元参赞延寿书·李鹏飞

    养生学著作。五卷。宋末元初人李鹏飞撰集于1291年。作者自谓:宋咸淳四年(1268年)在杭州受官道人之教,始知人的年寿应有天元、地元、人元。三元共180岁。在此启发之下乃撰集此书。作者认为养生之要宜节欲,主张欲不可绝

  • 施一切无畏陀罗尼经·佚名

    一卷,宋施护译。佛为帝释天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