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十二头陀经

宋于阗国三藏求那跋陀罗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给孤独园精舍。与八千比丘僧菩萨万人。皆著衣持钵游行乞食。食已至阿兰若处。加趺而坐。

  尔时世尊怡然微笑。时长老摩诃迦叶。从座起整衣服。长跪合掌而白佛言。世尊。我从昔来未曾见佛无缘而笑。愿见哀愍告示我等。

  佛告迦叶。见阿兰若处。十方诸佛皆赞叹。无量功德皆由此生。求声闻者得声闻乘。求缘觉者得缘觉乘。求大乘者速得无上正真之道。我今住此是故喜耳。尔时摩诃迦叶闻佛所说。欢欣踊跃叹未曾有。重白佛言。世尊。此阿兰若处利益弘深。能令众生依此修学成三乘道。唯愿世尊。开示我等阿兰若法。

  佛告迦叶。谛听善思念之。我当为汝略说其义。迦叶白佛言。世尊。唯然受教。佛告迦叶。阿兰若比丘。远离二著形心清净行头陀法。行此法者。有十二事。一者在阿兰若处。二者常行乞食。三者次第乞食。四者受一食法。五者节量食。六者中后不得饮浆。七者著弊纳衣。八者伹三衣。九者冢间住。十者树下止。十一者露地坐。十二者但坐不卧。

  一者阿兰若比丘行头陀时。应作是念我今在此空闲之处。为无上道舍身命财修三坚法。死当如[袖-由+厭]死不生顾恋。若至病苦须人之时。当作是念。我今一身为。法出家法为我伴。若勤行法者即是救护。是为阿兰若法行者。本以居家多恼。舍父母妻子出家行道。而师徒同学。还生结著心复多娆乱。是故受阿兰若法。令身远离愦闹住于空闲。远离者。离众闹声若放牧处。最近三里能远益善。若得身远离已。亦当令心远离五欲五盖。阿兰若比丘法当如是。

  二者欲入聚落乞食之时。当制六根令不著色声香味触法。又不分别男女等相。得与不得其心平等。若好若恶不生增减。不得食时应作是念。释迦如来舍转轮王位出家成道。入里乞食犹有不得。况我无福薄德之人而有得耶。是为乞食法行者。若受请食。若众僧食。起诸漏因缘。所以者何。受请食者若得食。便作是念。我是福德好人故得。若不得食则嫌恨请者。彼无所别识不应请者请。应请者不请。或自鄙薄懊恼自责而生忧苦。是贪爱法则能遮道。僧食者。入众中当随众法。断事摈人。料理僧事。处分作使。心则散乱妨废行道。有如是等恼乱事故。应受常乞食法。

  三者头陀比丘。不著于色不轻众生。等心怜愍不择贫富故。受常次第乞食法。

  四者应作是念。我今求一食尚多有所妨。何况小食中食后食。若不自损则失半日之功。不能一心行道。为佛法故。为行道故。不为身命。如养马养猪。是故断数数食。应受一食法。

  五者得一食时应作是念。我今若见渴乏众生。以一分施之。我为施主彼为受者。施已作是愿言。令一切众生兴福救之莫堕悭贪。持食至空静处。减一假著净石上施诸禽兽。亦如上愿。若欲食时当敷尼师坛净手。作是念言。身中有八万户虫。虫得此食皆悉安隐。我今以食施此诸虫。后得道时当以法施。汝是为不舍众生。若不见困乏者。但食三分之二。以自支身命。所以者何。行者若贪心极啖令腹胀胸塞妨废行道。若留一分则身轻安隐易消无患。于身无损则行道无废。是故应受节量食法。

  六者节量食后。过中饮浆则心生乐著。求种种浆果浆蜜浆等。求欲无厌不能一心修习善法。如马不著勒。左右啖草不肯进路。若著辔勒。则啖草意断随人意去。是故受中后不饮浆法。七者应入聚落中。拾故尘弃物浣之令净。作弊纳衣覆除寒露。有好衣因缘。则四方追求堕邪命中。若得人好衣则生亲著。若不亲著檀越则恨。若僧中得衣如上说僧中之过。有好衣是未得道者生贪著处。好衣因缘招致贼难。或至夺命。有如是等患故。应受弊纳衣。

  八者应少欲知足。衣趣盖形不多不少。白衣为好故畜种种衣。或有外道苦行裸形无耻。是故佛弟子应舍二边处中道受但三衣法。

  九者若佛在世若灭度后。应修二法。所谓止观无常空观。是佛法初门能令厌离三界。冢间常有悲啼哭声。死尸狼籍眼见无常。又火烧鸟兽所食不久灭尽。因是尸观。一切法中易得无常想。又冢间住。若见死尸臭烂不净。易得九想观。是离欲初门。是故应受冢间住法。

  十者行人已作不净无常等观。得道事办。若未得道者心则大厌。是故应舍至树下思惟求道。又如佛生时。成道转法轮般涅槃时皆在树下。行者随诸法常处树下。有如是等因缘故。应受树下坐法。

  十一者在树下住。如半舍无异。荫覆凉乐又生爱著。我所住者好。彼树下如是等生漏故。至露地住。作是思惟。树下有种种过。一者雨漏湿冷。二者鸟屎污身毒虫所住。有如是等过。空地则无此患。露地者著脱衣裳随意快乐。月光遍照令心明利。易入空定。是故应受露地坐法。

  十二者身四威仪中坐为第一。食易消化气息调和。求道者大事未办。诸烦恼贼常伺其便。不宜安卧。若行若立心动难摄。亦不可久。是故应受常坐法。若欲睡时胁不著席。是为十二头陀之法。

  佛告比丘。汝等念者系心一处无令散乱。禅定功德从是得生。一切凡夫以颠倒故。系有我人众生受命。随逐假名起诸妄见。从本以来五阴清净。空无我所不生不灭不出不在。非凡夫非不凡夫。非圣人非不圣人。离诸名数言语道绝。诸佛不能行不能到。汝等今者。宜各静缘谛观身相。时诸比丘闻佛所说。心生欢欣。即观此身。皮肤血肉脓烂秽恶。筋骨脉髓肪膏脑膜。目泪洟唾肝胆脾肾。心肺痰癊生熟二藏。小肠大肠大小便利。发毛爪齿胞垢污等。三十六物九孔不净。从外至内从内至外。推求我相了不可得。精勤不已遂见色心。念念生灭。如水流灯焰。生无所从来。灭无所至。现在不住。知此五阴从本以来空无所有。灭除诸相证如实智。成阿罗汉。诸菩萨等思惟法已得无生忍。满足十地。

  佛告诸大众。谁能于后像法之中。护持此经广宣流布。使求佛道者识其要妙。时天帝释与龙神八部。闻佛宣告从空而下。稽首佛足而白佛言。世尊。若像法之中有三乘人。在空闲处求佛道者。我等为作卫护。不令诸恶鬼神得娆乱之。文殊师利法王子白佛言。世尊。我当承佛威神。于未来世护持此经使不断绝。有修学者为作开导。尔时阿难前白佛言。世尊。当何名此经。云何奉持。佛告阿难。此经名为头陀苦行。亦名离著集诸善本。汝当奉持。尔时天龙八部。一切大众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佛说十二头陀经

猜你喜欢
  续高僧传卷第十七·道宣
  石雨禪師法檀卷第十七·石雨明方
  卷三百九十·佚名
  卷第六(现涅槃后事佛部第三)·宝唱
  刍品第三十二·佚名
  内政部今颇注重宗教·太虚
  卷十二·道世
  般若波罗蜜多理趣经大乐不空三昧真实金刚萨埵菩萨等一十七圣大曼茶罗义述一卷·佚名
  卷第五十·佚名
  卷第六·如卺
  昧盦诗录跋·太虚
  序·牧云通门
  佛说无二平等最上瑜伽大教王经卷第二·佚名
  卷第十六·昙噩
  自序·圆瑛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杨守·唐圭璋

      八声甘州   寿萧帅参九月廿三   问梅边消息有还无,似微笑应人。道近来别有,相家一种,叶叶都新。趁得嫩寒轻暖,七日小阳春。一点和羹意,来做生辰。   锦绣香中开国,向绮霞洞里,暂寄闲身。欠朝家多少,未了底经纶。便

  • ◆江南吟士倪道原(太初集)·顾嗣立

    道原,字太初,安仁人。以明经就试,弗利于有司。工诗文,好游览山川,所至吟咏弗辍,后没于都下,朝廷贵重而葬之,题曰「江南吟士之墓」。 寄简吴宗师 奉呈虞侍讲三首 题张真人觐回行卷后 送道者归闽省亲 送人入京二首 赠人远游 题

  • 慈姑的盆·周作人

    绿盆里种下几颗慈姑,长出青青的小叶。飘带似的暗绿的水草。秋寒来了,叶都枯了,清冷的水里,荡漾着两三根,时常有可爱的黄雀,在落日里飞来,只剩了一盆的水。蘸水悄悄地洗澡。十月二十一日

  • 竹坡词巻三·周紫芝

    宋 周紫芝 撰满江红【十一月二十有三日雪意浓甚已而复晴客歌世所传催雪举席歆艶有谓其韵俗者使仆作语为赋此曲】寂寂江天雪又满晩来风急空懊恨散盐飞絮未成轻集万里长空飞不到珠帘卷尽还羞入问向晚谁欲画渔蓑寒江立

  • 古诗镜卷二十二·陆时雍

    <集部,总集类,古诗镜> 钦定四库全书 古诗镜卷二十二 明 陆时雍 编 梁第六 吴均【字叔庠吴兴故章人也好学有俊才天监初柳恽为吴兴召补主簿日引与赋诗均文体清拔有古气好事者效之谓为吴均体建安王引为记室寻为国侍郎

  • 卷三百九十二 元祐元年(丙寅,1086)·李焘

      起哲宗元祐元年十一月乙卯盡是月丁丑   十一月戊寅,起居郎蘇轍、起居舍人曾肇並為中書舍人,肇仍充實錄院修撰。   侍御史王巖叟言:「臣聞有旨召起居舍人曾肇試中書舍人,士大夫相顧而笑,不以為允。伏以中書政事之本

  • 卷十九·李心传

     边防一  靖康建炎绍兴大臣和战守避说靖康中大臣言边事者为四说李伯纪欲战何文缜欲守李士美吴元中欲和白蒙亨唐钦叟欲去建炎绍兴闲大臣言边事者亦为四说李伯纪张德远欲战范觉民赵元镇欲守黄懋和汪廷俊秦会之欲和吕

  • 卷之一百八十五·佚名

    成化十四年十二月戊子朔 上视郊祀牲○己丑发太仓银三万两赈兖州府饥民仍命本府以是岁该运口外军需米四万二千四百余石每石折银六钱豆五千九百石每石折银五钱通计所省转运之费以足赈济从户部奏请也○庚寅巡抚福建右佥

  • 第二五六札光绪十三年九月十九日一一六○九--三·佚名

    台北府层奉上级札,行知新竹县:奏参州县未交银项折内,应声明分赔之该管各上司职名札特授台北府正堂、加一级、军功加二级、纪录五次雷为行知事。本年九月初十日,奉藩宪邵札开:「本年九月初一日,奉爵抚宪

  • 第二一佥禀道光二十七年十一月十七日一一一○八-一·佚名

    沪尾街文昌祠董事林步云等,为营兵滋闹建祠,请淡水厅移会艋舺营诣勘谕止具佥禀沪尾街文昌祠董事林步云、何淡嘉、陈四铨、陈词裕、张振咏、张世庇、翁种玉、林长安、高时若,贡生林春和、林宗衡、王国

  • 周纪一 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前403)·司马光

    周纪一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戊寅,公元前403年)[1]初命晋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1]周威烈王姬午初次分封晋国大夫魏斯、赵籍、韩虔为诸侯国君。臣光曰:臣闻天子之职莫大于礼,礼莫大于分,分莫大于名。何谓礼?纪纲是也。何

  • 卷一百九十九·雍正

    钦定四库全书 朱批谕旨卷一百九十九 朱批吴关杰奏摺 雍正二年八月初四日山东兖州府知府【臣】吴关杰谨 奏窃【臣】蒙 皇上特达之知简任兖州府知府无时不以民生为念自上年到任後见荒旱情形目覩心伤百计抚慰遽难安集幸

  • 三年·佚名

    (丁巳)三年清康熙十六年六月6月3日○戊申,兵曹判書金錫冑以鑴、穆疏語,陳章辭職,略曰:傷財病國,是或臣罪,盛兵重權,此何人言?乞解諸務,退守先人丘墓。上批命安心勿辭。〈史臣曰:「錫冑以綺紈年少,無行能過人,而特以戚畹之故,爲大臣者

  • 大般若經第五分校勘說明·欧阳竟无

      一. 般若經梵有廣中略三本.華番皆有初二三四五五分。求其三文歸類足資對勘   者.梵廣.番初.華初.一類也。梵中.番之二三四.華之二三.一類也。梵略.番五.華四.一類   也。獨華之五分無可歸類.對勘無資矣。今設方便.其一類勘.

  • 龙舒增广净土文卷第五·王日休

      东晋远法师倡首修净土。本朝王敏仲侍郎。及近年钱塘陆居士。编集感应事迹。凡二百余传。皆镂板流传。今不及尽载。略取其斋戒修者及中人修者及罪恶人修者及疾苦中修者。共三十传。所以发人之信心也。  东晋远法

  • 观经玄义分卷第一·善导

    沙门善导集记  先劝大众发愿归三宝。  道俗时众等  各发无上心  生死甚难厌  佛法复难欣  共发金刚志  横超断四流  愿入弥陀界  归依合掌礼  世尊我一心  归命尽十方  法性真如海  报化等

  • 平山冷燕·天花藏主人

    长篇白话才子佳人小说,二十回。版本较多。大连图书馆藏本是现知较好、较早的版本。全称《新编批评绣像平山冷燕》,二十回,不著撰者,首序,序署“时顺治戊戌立秋月天花藏主人题于素政堂”,无绣像,有图六叶十二幅,半叶九

  • 承明殿霍光鬼谏·杨梓

    元杂剧剧本。简名《霍光鬼谏》。杨梓撰。末本。本剧仅存有曲文,科白不全。正末扮霍光。 剧写:汉昭帝死后,大司马霍光和尚书杨敞立昌邑王为君。可是昌邑王为君不到一个月,就范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桩大罪,朝野怨声四起,杨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