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元魏天竺三藏菩提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尔时世尊于日脯时从自房出在外宽处。大众围绕恭敬供养而为说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于彼一切五百比丘行住之处次第巡行。遂到长老舍利弗所。见长老舍利弗独在一处端身而坐入禅思惟。尔时文殊师利童子既见长老舍利弗已。而语之言。大德舍利弗汝入禅耶。长老舍利弗言。如是文殊师利。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为未寂静欲令寂静汝入禅耶。为先寂静何所寂静。汝入禅耶。大德舍利弗。汝依何禅为依过去为依未来为依现在为依内外汝入禅耶。又舍利弗。为依身禅为依心禅。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我此禅义诸有一切见法乐行。诸有一切心不散乱如是正念。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汝得彼法耶。彼法是何法。为见法乐行不见法乐行。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不得彼法为有何者法。若见法乐行。不见法乐行。复次文殊师利。如来为彼声闻之人说离欲法。我依彼法如是入禅。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何者离欲法。如来为彼声闻人说。大德舍利弗依而行耶。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比丘如是。依过去行依未来行依现在行。乃至依心行。如是等应知。文殊师利。如来为彼声闻之人。说此离欲法。我随彼法依彼法行。

  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若如是说。依过去行依未来行依现在行。乃至依心。离欲而行如是等者。大德舍利弗。若彼诸法。过去如来无。未来如来无。现在如来无。此法如是无。大德舍利弗。今者云何作如是说。依过去行。依未来行。依现在行。以无法故则亦无依。复次。大德舍利弗。过去如来未来如来现在如来。无人令住无处可住。若无住者依不可得。复次大德舍利弗。若人说言。过去未来现在如来有依不依。如是之人则谤如来。何以故。真如无念亦无所念。真如不退真如无相。复次大德舍利弗。过去真如不可得。未来真如不可得。现在真如不可得。乃至心真如不可得。如是等应知。复次大德舍利弗。更无有法在真如外而可显说。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诸佛如来住真如已然后说法。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真如非有。云何如来住真如已而当说法。大德舍利弗。彼法亦无。云何如来住真如已而当说法。如来亦无。何处如来住真如已而当说法。一切诸法皆不可得。诸佛如来亦不可得。又此可得不可得法。如是二种皆不可得。如来非说亦非不说。何以故。大德舍利弗。如来无说不可说言。此是如来。

  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当有何人受如是法。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若人不取有为法界不悕涅槃。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人不得过去之法不知彼法。不得未来现在之法不知彼法。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不见染若不见净若无心取。如是之人能受此法。若非我行非无我行非取舍行。如是之人能受此法。如是之人则能知此所说之义。

  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为何所知。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此无可说亦无所问为何所知。

  长老舍利弗言。文殊师利。说法太深。信此法人甚为少耳。文殊师利。阿罗汉人学无学人尚非境界。何况一切愚痴凡夫。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如是如是。阿罗汉人亦非境界。何以故。阿罗汉者无诸境界。阿罗汉者无住无处名阿罗汉。不可得说名阿罗汉。以无说故名阿罗汉。何以故。无为无住名阿罗汉。彼阿罗汉何处境界。阿罗汉者非名非色愚痴凡夫分别名色。阿罗汉者于彼名色不分别知名阿罗汉。阿罗汉者非名分别非色分别。愚痴凡夫亦不可得。凡夫之法亦不可得。阿罗汉者亦不可得。阿罗汉法亦不可得。若不可得则不分别。若不分别则无所行。若无所行则无戏论。若无戏论是则寂静。如是无行亦无戏论。寂静之人则不取有亦不取无。非有非无如是不取。若不取者则无所得。如是之人离一切得。无心离心住声闻法。如是应知。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说此法已。时彼五百诸比丘众。从坐而起舍离而去。作如是言。我不用见文殊师利童子之身。我不用闻文殊师利童子名字。随何方处。若有文殊师利童子住彼处者。亦应舍离。何以故。如是文殊师利童子异我梵行。是故应舍。

  尔时长老舍利弗语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说此法义。意岂不欲令诸众生知法义乎。文殊师利言。如是如是。大德舍利弗。

  长老舍利弗言。云何令此五百比丘从坐而起。毁呰戏论诽谤而去。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若此诸比丘如是说言。我不用是文殊师利童子之身。我不用闻文殊师利童子名字。随何方处。若有文殊师利童子住彼处者。亦应舍离。如是说者。善哉善哉。大德舍利弗。此诸比丘善说此语。何以故。以无文殊师利童子故不可得。如其是无不可得者。则不可见亦不可闻。随何方处。若有文殊师利童子住彼处者。亦应舍离。如是说者。如是文殊师利童子住处亦无。彼若无者则不可近亦不可舍。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既说此法。五百比丘闻已回面。既回面已。后向文殊师利童子说如是言。文殊师利说如是法非我能解。

  文殊师利言。善哉善哉。汝诸比丘。如来弟子声闻之人应如是学。诸比丘。如是法者非识所知非智所知。何以故。法界法尔故。法界如是无念无退。如其彼法无念无退。非识所知非智所知。诸非识知非智所知则非所念。汝诸比丘。如来弟子声闻之人应如是学。若如是学。佛说彼人得最胜法。是世福田应受供养。

  说此法时彼诸比丘五百人中。四百比丘不受诸法。尽诸结漏心得解脱。一百比丘起于恶心。自身将堕大地狱中。

  尔时长老舍利弗语文殊师利童子言。文殊师利。仁者说法非护众生。而失如是一百比丘。

  尔时世尊告长老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莫如是说。何以故。舍利弗。此一百比丘堕大叫唤地狱。受一触已生兜率陀天同业之处。以其得闻如是法故。舍利弗。此诸比丘若不得闻如是法门定堕地狱。一劫尽已乃生人中。以其得闻此法门故。应堕地狱一劫受业得为少受。舍利弗。此百比丘弥勒如来初会之中。得作声闻证阿罗汉。得尽诸漏。如是舍利弗。闻此法门所得福胜。非修四禅。非四无量。非四无色三摩跋提。何以故。若不得闻此法门者。则于生死不可得脱。我说彼人生老病死悲苦忧愁。号哭懊恼不可得脱。

  尔时长老舍利弗语文殊师利童子言。甚为希有。文殊师利乃能善说如是法门成就众生。文殊师利言。大德舍利弗。真如不减真如不增。法界不减法界不增。诸众生界不减不增。何以故。彼唯言语无人可依无处可依非依不依。大德舍利弗。如是不依即是菩提。如是菩提即是解脱。若依法者是则分别。若知非作亦非非作即是涅槃。

  尔时世尊告长老舍利弗言。如是如是。舍利弗。如文殊师利童子所说。真如不减真如不增。法界不减法界不增。诸众生界不减不增不染不净。尔时世尊为显此义。重说偈言。

  说过去未来  现在世诸法

  言说非是义  此非相无相

  若相若无相  皆无所分别

  随分别故得  分别故无相

  若分别有为  则分别涅槃

  彼二皆魔业  黠慧如是知

  阴入界唯名  不生灭无相

  若观察分别  彼则不观察

  黠慧不分别  行境界如空

  若分别则取  不分别不取

  分别取则缚  不分别则脱

  若知如是法  彼人名智者

  如是人得尽  名不分别智

  有智故说智  智说二皆空

  若人如是知  彼人名智者

  宝满三千界  布施所得福

  若人闻此法  其福过于彼

  布施持戒忍  神通无障碍

  亿劫常修行  不及闻此经

  若知此法门  正遍知所说

  得闻此经已  一切得如来

 

  如来既说此法门已。十千众生远尘离垢。于诸法中得法眼净。五百比丘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尔时世尊即授五百比丘佛记。作如是言。汝诸比丘于星喻劫。皆当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尽同一号。名曰法华如来正遍知。

  世尊说已。文殊师利童子。长老舍利弗。天人阿修罗乾闼婆等。闻佛说已欢喜奉行。

 

  佛说文殊师利巡行经

猜你喜欢
  十住断结经卷第九·佚名
  卷第六十四·佚名
  大乘中观释论 第一卷·安慧
  佛说目连问戒律中五百轻重事经卷下·佚名
  十二天供仪轨(合两所文为轨已出护摩轨)·佚名
  卷之十五·纪荫
  佛说一切如来安像三昧仪轨经·佚名
  18.说见清净品·佛音
  卷第三十四·白岩净符
  卷第二十·呆翁行悦
  卷五十五·性音
  因明入正理论一卷·商羯罗主
  大丈夫论卷下·提婆
  起信论疏笔削记卷第六·子璇
  温室经疏·慧净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八·杜文澜

    卷八临江僊[临江仙]秦观词、独倚危楼情悄悄句、按淮海集楼作樯、柳永、&M007383;觉小庭院一首、冷风淅淅句、淅误作浙、杏花天周密词、君恩厚空怜命薄句、厚误作薄、应从鲍氏所刻薲洲渔笛谱更正

  • ○附录·沈可培

    元辛文房《唐才子传》罗虬词藻富赡,与族人隐、邺齐名,咸通间称三罗。气宇终不逮广明。庚子乱后,去从州李孝恭为从事。虬狂荡无检束,时雕阴藉中有妓杜红儿,善歌舞,姿色殊绝。尝为副戎属意,会副戎聘邻道,虬久慕之。至是请红儿

  • 卷二百七十·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七十芦菔类五言古徐梦弼以诗求芦菔輙次来韵【金】刘 迎神农尝草木济世以仁爱根源列郡出品目成书载中云莱菔根试验颇为大昌谷呕时须文园渴尝待食异地黄并效与芜菁逮岂惟齿众药政

  • 卷二百五十一·陈廷敬

    钦定四库全书御定佩文斋咏物诗选卷二百五十一酥类七言絶句刘监仓家煎米粉作饼子余云为甚酥潘邠老家造逡廵酒余饮之云莫作醋错着水来否后数日余携家饮郊外因作小诗戏刘公求之          【宋】苏 轼野饮花间

  • 卷一百十九·杨士奇

    永乐九年九月己未朔脩寿州卫城池 宴满刺加国王拜里迷苏刺及榜葛刺古里等国使臣云南木邦军民宣慰司等处所遣头目于午门○庚申四川仙泉井盐课司言本司盐课岁额有亏灶丁于观官井开煎比仙泉井增盐九千七百二十斤宜定为岁

  • 卷之一千一百五十八·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十三、儿童时代的娱乐·包天笑

      在我十岁以前,苏州有什么娱乐呢?就记忆所得,略为述之。  第一、我就要说戏剧了。当时苏州的戏馆,城内只有一家,在郡庙前,就是上文说过,父亲带我去而适逢忌辰的那一家,专唱昆剧的。城外也有一家,在阊门外的普安桥,那是唱京

  • 卫康叔世家第七·司马迁

    王连升 译注【说明】本篇记述了卫国从建立到灭亡的整个历史。卫是周初姬姓封国,其封地在今河南北部即殷墟一带。先建都朝歌,后迁楚丘,再迁帝丘。初封时,周公担心康叔年少,对付不了这一带复杂的形势,乃作《

  • 篇首·孙中山

    (篇首1[此篇曾于一九一八年单独发表,原为英文,中译名为《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书一一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建国方略》中此处原无标题,“篇首”二字为本书编者所加。])世界大战最后之一年中,各国战

  • 朱复·周诒春

    朱复 字启明。年二十九岁。生于江苏南翔。弟维民。已婚。本籍住址。江苏南翔横街。初学于苏州东吴大学。及苏省铁路学堂。任湖南沅州中学及德山学堂教员。宣统元年。以官费游美。入威立斯顿学校。宣统二年。入理海大

  • ●毛詩多識卷三·多隆阿

      長白多隆阿著   邶風   鄘風   ◆邶風◆   燕燕于飛差池其羽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雄雉于飛泄泄其羽   匏有苦葉   有鷕雉鳴   雝雝鳴雁   采葑采菲無以下體   誰謂

  • 提要·欧阳修

    钦定四库全书    经部三诗本义       诗类提要【臣】等谨案诗本义十六卷宋欧阳修撰是书凡为説一百十有四篇统解十篇时世本末二论豳鲁序三问而补亡郑谱及诗图总序附于卷末修文章名一世而经术亦复湛深王宏撰

  • 佛说甚深大回向经·佚名

    僧祐录中失译人名今附宋录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与大比丘众八千人俱。尔时世尊与诸大众。前后围绕而为说法。于是会中有一菩萨。号曰明天。即从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恭敬合掌。前白佛言。世尊

  • 卷第十(译经宋)·费长房

    历代三宝纪卷第十(译经宋)开皇十七年翻经学士臣费长房上宋世录者。刘裕字德舆。彭城都乡人。初生之辰神光照室。长七尺六寸。受东晋禅称宋。仍都建康。至第三主元嘉年中。有上事者。云比寺塔修饰过。兴乐福之徒奢竞日

  • 松隱唯菴然和尚語錄後序·德然

    唯菴和尚語錄,蓋直指單提一心上乘之法,超出古人蹊徑,驚其若銀河瀉天,莫知其極。真所謂能繼千巖之緒,而大其家世者也。何其偉哉!覽是編者,又豈無如古塔主之讀雲門語而契其機者乎!時洪武四年春三月南屏住山懷渭撰

  • 小把戏·凡尔纳

    《小把戏》(P'tit-Bonhomme)是法国著名作家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作品共2卷31章。本书受狄更斯的影响,并且作者也将这本书题献给了狄更斯。在爱尔兰的一座小城,一个江湖艺人正在表演一场富丽堂皇的英国宫廷觐见场面,而使这

  • 世宗宪皇帝上谕八旗·雍正

    简称《上谕八旗》,允禄、允礼等奉敕编纂。始编于雍正九年(1731),编定于乾隆间。有武英殿本及《四库全书》本行世。该书共13卷,约20余万字,为雍正帝胤禎在位时对八旗官员之训谕汇集。胤禛在位13年,每年所谕各编为一集。其即

  • 缘起圣道经·佚名

    佛说缘起圣道经,一卷,唐玄奘译。方等部之摄。佛说初坐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之道理,而成正觉者。与佛说贝多树下十二因缘经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