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十二天供仪轨(合两所文为轨已出护摩轨)

于道场八方敷茅草。或莲荷叶或余青草。或涂圆坛合为十位。于帝释左右置梵天地天位。与八方而十。若道场内无置位处。即于道场前用净处别为方界。中布八方。于中央作两位。置梵天地天。以施十方天。食应用杂粥。所谓梗米油麻菉豆相和煮。令极清净。香义盛器中。每座先置一净叶。巡环卒置叶上。先以净瓶盛水。即写少香水于叶上以献。次以右手中无名二指弹少涂香。次献一花置之于座次献烧香。次炉梵香。于座前献诸座。同此一炉。次卒一杓粥置叶上以献。次用小蜡烛或纸烛以献。便[打-丁+乖]粥上。从香水至烛。各以本真言加持三遍。每位从水至烛献毕。然向。次其烛作意献诸位。未遍已来不用令灭。须助伴或驱使数人。各执一物以供事。若一一自取即烛必不终事。每位于萨嚩诃上加所求愿语 东方帝释乘白象王。住五色云中。身作金色。右手持三股当心。左手托左胯。左脚垂下。三天女各手持莲花。或以盘盛杂花等。盘盛青莲花。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地水二指屈中节。以风著火背。空屈中节。真言曰 曩莫三曼多没驮南因捺罗耶娑嚩(二合)贺 东南方火天乘青羊。赤肉色遍身火焰。右二手一持青竹一持军持。左二手一杨掌一持念珠。有二天女持天花。左右置苦行仙。垂左脚蹉右足。印相者左手作拳安腰左。右手五指直竖相著。屈空纳著掌中。风屈中节。与娑婆诃相招。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哦那(二合)曳娑嚩(二合引)诃(引)

南方焰摩天乘水牛。右手执人头幢左手仰掌。有二天女侍。二鬼使者持刀捧戟。赤黑色垂右脚。印相者先合掌。二地屈中节背相著。二风亦屈背著。以大指各押风中节即成。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焰摩耶娑嚩(二合)诃

西南方罗刹主天乘白师子。身著甲胄。右手持刀令竖。左手大指押中小二指。赤肉色。二天女侍左右。二罗刹鬼。持三股戟。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竖相著屈地水中节。以空端押地水甲即成。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乃哩底曳(二合)娑嚩(二合)贺

西方水天住于水中乘龟。浅绿色。右手取刀。左手持龙索。冠上有五龙。四天女持妙花。印相者右手如前。左手握拳。空勿入掌中。风即直竖。中节少屈即成。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嚩噜拏野娑嚩(二合)诃

西北方风天云中乘獐著甲胄。左手托胯。右手执独股头创。创上有绯幡。二天女侍之。并药叉众印相者右手如前。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地水屈中节即成。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嚩耶吠娑嚩(二合)诃

北方毗沙门天坐二鬼上。身著甲胄。左手掌捧塔。右手执宝捧。身金色。二天女持宝花等。印相者先合掌。十指内相叉。二水竖头相跓。二风竖微屈。左空入右掌中。押左火甲。右空越左空背入左掌中。押右火甲。二风与诃相招。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吠室啰(二合)嚩拏野娑嚩诃

东北方伊舍那天旧云魔醯首罗天。亦云大自在天。乘黄丰牛。左手持劫波杯盛血。右手持三戟创。浅青肉色三目忿怒。二牙上出。髑髅为璎珞。头冠中有二仰月。二天女持花。印相者右手作拳安腰右。左手五指直竖相著。地水二指屈中节。火风空三指各少相去即成。真言曰。

南莫三漫多驮南伊舍曩曳娑嚩(二合)诃

上方梵天印相者右手作拳安右腰。左手五指相著竖之少屈。其高少许过肩。即成莲花想。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没罗(二合)诃摩(二合)宁娑嚩(二合)诃

下方地天印相者先合掌。风以下四指头相胫。前方大开。二空各著风侧。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毕哩(二合)体微曳(二合)娑嚩(二合)诃

日天印相者不异前地天印。但以二空头。各跓水下节即成。真言曰。

南莫三满多没驮南阿(去)你底也(二合)娑嚩(二合)诃

月天印相者如前梵天印。但仰掌。中有月洁白相。真言曰。

南莫三曼多没驮南战捺罗(二合去)也娑嚩(二合)诃

七曜印相者先合掌十指相著。二风与二空极相开。真言曰。

南莫三曼多没驮南蘖罗(二合)醯湿嚩(二合)哩耶钵啰(二合)跛多而偷(二合)底罗摩耶娑嚩(二合)诃

二十八宿印相者先虚心合掌。二火外相叉。二空亦相叉。真言曰。

南莫三曼多没驮南诺乞洒(二合)怛罗(二合)涅苏那你曳娑嚩诃

于八方中加两位。上下天对。曜东宿西。诸献并同。若别有所愿。独用亦得。若护摩坛中。各依本方标心令住亦设位(云云)。

坛中心置四臂不动尊。青肉色。二手金刚拳。头指小指各曲如钩形。安口两角。牙相如牙。右手持刀令竖。左持索半跏右押左。坐盘石上。威焰光明遍身如火(云云)。

今作图位。但文立圆坛(云云)。

临时可作之耳。北面而可修之。

或图 中台五大明王

十二天次第以不动五大明王为十二天主之十二天之次可供诸天妃次可供当土诸名神。

求觅洛东智积院动潮僧正之御本。令写之而挍。以上木。此轨薄草决及金宝集等引以证。

时惟享和元年酉八月

 长谷寺留学沙门 快道志

猜你喜欢
  开元释教录略出卷第二(下)·智升
  代宗朝赠司空大辨正广智三藏和上表制集卷第三·圆照
  马喻品第十九·佚名
  止观辅行传弘决 第十六卷·湛然
  卷第九·佚名
  虚舟省禅师语录卷之三·虚舟普度
  第十三品·佚名
  救西洋之乱即救世界之乱·太虚
  卷第三十·李遵勖
  卷六·佚名
  魔业品第二十一·佚名
  西方合论 第十卷·袁宏道
  佛语法门经·佚名
  卷一百一十四·佚名
  毗耶娑问经卷上·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王从叔·唐圭璋

      从叔号山樵,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昭君怨   门外春风几度。马上行人何处。休更卷朱帘。草连天。   立尽海棠花月。飞到荼香雪。莫怪梦难成。梦无凭。   阮郎归   风中柳絮水中萍。聚散两无情。斜阳路上

  • 罗椿·唐圭璋

      椿字永年,自号就斋,庐陵(今江西省吉安)人。杨诚斋高弟。淳熙四年(1177)解试,屡试不第。   酹江月   贺杨诚斋   郎星锦帐,忽翩然归访,南溪孤鹜。前日登高谁信道,寿酒重浮茱萸。风露杯寒,芙蓉帐冷,笑受长生箓。广寒宫殿,

  • 谭菀醍醐卷三·杨慎

    李华论文李华曰文章本乎作者而哀乐系乎时本乎作者六经之志也系乎时者乐文武而哀幽厉也有徳之文信无徳之文诈臯陶之歌史克之颂信也子朝之告宰嚭之词诈也夫子之文章偃商传焉偃商没而伋轲作盖六经之遗也屈平宋玉哀而伤靡

  • 卷六·杜文澜

    刘辰孙明经词填词家固须讲求格律,而音韵之学,实为格律之原。吴县刘辰孙明经禧延,一字翠峰,廪贡生,精於韵学。曾为薛觐唐中丞,延校龙翰臣方伯所著名韵通说,别为校勘记一卷。又自著中州切韵谱一编。後因避乱,客死申江,著作多遗失

  • 御选宋诗卷四十一·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宋诗卷四十一五言律诗七巩丰晓起甘蔗洲晓起东风恶晴岚忽变昬船随山并失雾与水相吞钲皷遥知寨桑麻略辨邨雨来无准则容易湿柴门林亦之九日游龙卧山留一夕明日值雨坐超上人房偶题野兴更周遭应迟问大刀山

  • 卷之一百七十·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日讲起居注官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工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随带加二级寻常加四级臣曹振镛总裁官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管理刑部事务加五级臣戴均元经筵日讲起居注官

  • 卷之一千二百三·佚名

    监修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渊阁大学士文渊阁领阁事领侍卫内大臣稽察钦奉上谕事件处管理吏部理藩院事务正黄旗满洲都统世袭骑都尉军功加七级随带加一级寻常加二级军功纪录一次臣庆桂总裁官经筵讲官太子太傅文华殿

  • 佛法十疑略释·李叔同

    佛法十疑略释(1)欲挽救今日之世道人心,人皆知推崇佛法,但对于佛法而起之疑问,亦复不少。故学习佛法者,必先解释此种疑问,然后乃能着手学习。以下所举十疑及解释,大半采取近人之说而叙述之,非是讲者之创论,所疑固不限此,今且举

  • 薛序·邹漪

    明季之误,从前京贯中连,顾厨外角,槎枒错出,已非一日。即如豫楚败局,予所目击心讶。不知当年方剿何以遽抚?既抚何以旋剿?何以食葚怀音,方吞灰洗胃,而过憎鸠眼,反俾饱扬?何以负嵎伏毒,犹坐睨玩掌,而厚奉骄子,甘以身殉?自予在南,遥切齿此

  • 卷二十二·彭百川

    <史部,杂史类,太平治迹统类钦定四库全书太平治迹统类卷二十二宋 彭百川 撰熙宁元佑议论青苖皇佑五年三月命陕西转运使李参专制置解塩代范祥也时参转运五年矣自军兴戍兵苦食不足参视民缺时令隐度糓麦之入预贷官钱麦

  • 卷之一百二  使琉球錄(明)陳侃 撰·邓士龙

    (使琉球錄,一卷,明陳侃撰。陳侃,字應和,浙江鄞縣人。嘉靖五年進士,官至南京太僕少卿。是錄記嘉靖十一年,陳侃以給事中身份出使琉球經過。後附夷語、夷字。)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朕恭膺天命,為天下君,凡推行乎庶政,必斟酌夫古禮,其於

  • 卷一百五十四·卫湜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礼记集说>钦定四库全书礼记集说卷一百五十四  宋 卫湜 撰冠义第四十三孔氏曰案郑目録云名曰冠义者以其记冠礼成人之义此於别録属吉事世本云黄帝造火食旃冕是冕起於黄帝也但黄帝以前则以羽皮

  • 金刚忿怒三昧大仪轨分第十·佚名

    尔时释迦牟尼佛能调难调者,作大智拳樱复说调伏一切有情藏般若波罗蜜多教。所谓一切有情平等故。是即忿怒平等。一切有情调伏故。是即忿怒调伏。一切有情依法故。是即忿怒依法。一切有情自性坚固故。是即忿怒自性坚固。

  • 王子与贫儿·马克·吐温

    《王子与乞丐》为美国作家马克·吐温创作的长篇小说。用很久以前就在英国流传的《王子和侍从》的故事为素材,描写了一个贫苦儿童汤姆和一个富贵王子爱德华交换社会地位的童话式故事,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成为了

  • 雍正河南通志·田文镜

    河南地方志。清田文镜等修, 顾栋高等纂。八十卷。文镜,汉军正黄旗人。累官县丞、总督。栋高字复初、震沧,号左畬,江苏无锡人。康熙进士,官内阁中书,精通经史,著述甚富。明成化、嘉靖、清顺治、康熙五修其志。继康熙三十四年

  • 蜀锦谱·费著

    记述蜀锦工艺和花色习俗的书。作者姓名已佚,大约在南宋时期成书。明人杨慎所编纂的《全蜀艺文志》,题其为元人费著所作。书中记录了宋代成都地区民间机户和官办锦院的织锦情况。介绍了蜀锦发展的历史变迁。记述了当时

  • 孔子诗论·孔子

    上博楚简之一。收入《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第一册。完、残简共29支。由马承源整理并释读。全篇盖为孔子向弟子授诗之记录。马氏认为“可能当时社会对诗的认识和诗的运用,已有相当的偏差,所以在《诗论》中常强调主

  • 龙施女经·佚名

    全一卷。吴·支谦译。收于大正藏第十四册。本经叙述佛陀游维耶离奈氏树园,须福长者之女龙施,遥见佛之相好,因发菩提心,修菩萨行。魔遂化形其父,诱修小乘罗汉,龙施不为所动。魔复教云:菩萨行者,当不贪世间、不惜寿命,若能从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