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卷五十五

宗鉴法林卷五十五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一世

吉州青原行思弘济禅师(六祖能嗣)

初参六祖。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祖曰汝曾作什么来。师曰圣谛亦不为。祖曰落何阶级。师曰。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祖深器之。

东苑镜云。我若作六祖。待问当何所务即不落阶级。便喝云者担粪汉在者里作么。若作青原。待问曾作什么。便抚掌云者老汉犹作寐语在。岂不使曹溪一路别有风光。 白岩符云。荡空凡圣。不立纤尘凛凛然。翠壁秋岩迥绝攀仰。自非众角。一麟何以能此。惜乎当时放过。待云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好以杖击右案云。且立者边着。青原老汉到者里。必当别有生涯。 湘翁沄云。单传少室心宗。提挈衲僧正令。师资会合。凡圣浑忘。直得云封宝殿八面玲珑。日照霜空千峰寒翠。就中祇是机用绵密。致令卤莽鉴觉之徒往往构他语脉不上。毕竟如何。丹枫落叶江天晓。万顷晴川驾铁舟。 遁云定云。凤出青霄不恋梧桐烟翠。鹤飞碧汉岂留踪迹寒潭。虽是父子投机。犹欠梢头一语。待云圣谛尚不为何阶级之有。好以手斫额云无人处相望。谅青原老汉必然另起英风。

无见顶露云攒急。劫外灵枝不带春。那边不坐空王殿。争肯耘田向日轮。(投子青)

卓尔难将正眼窥。迥超今古类难齐。苔封古殿无人侍。月锁苍梧凤不栖。(丹霞淳)

劫外相逢那畔行。灵苗丛里铁牛耕。东风吹散千岩雪。空界无云孤月明。(成枯木)

一掬澄潭镜样磨。无风何必自生波。转身纵不离初际。仔细看来较几何。(雪岩钦)

跣足披蓑度别岑。相逢切忌话威音。掀翻麟阁动劳泯。击碎菱花影象沉。霭霭寒云笼岳顶。团团皓月荡波心。金牛不吃凡闲艹。晓入沧溟无处寻。(百愚斯)

人静香消景寂寥。金门不锁夜迢遥。丹墀月满千峰色。衮衮衣冠万国朝。(天愚宝)

霜黄芦月碧溪秋。水有芙蓉客泛舟。春色恼人眠不得。归来塞雁听高楼。(南庵依)

鹤冲霄汉。鹭出芦丛。了无位次。迥绝罗笼。月堂照处尊严甚。方外谁能造次通。(尊道启)

艹遮迥磴绝鸣銮。云树深深碧殿寒。明月自来还自去。更无人倚玉阑干。(莹章玠)

青原因石头问和尚出岭多少时。师曰我却知汝早晚离曹溪。曰希迁不从曹溪来。师曰我亦知汝去处也。曰和尚幸是大人且莫造次。师休去。

木人来问青霄路。石女年尊似不闻。携手相将归故国。暮山岌岌锁重云。(丹霞淳)

回首桃源路已非。不禁把袂暮云迷。泉声湛湛来霄汉。拂尽烟光万岭低。(伴我侣)

青原问石头汝什么处来。曰曹溪。师举拂子曰曹溪还有者个么。曰。非但曹溪。西天亦无。师曰子莫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师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须道取一半。莫全靠学人。师曰。不辞向汝道。恐已后无人承当。

千辉月云。青原老汉惯打冲霄鸾凤。善捉海底狞龙。仔细看来。可谓千古作家。石头虽有格外作略。争奈被者老汉罗笼。带累后代儿孙都落在者圈圚里。即今还有出得底么。良久云。逢人不得错举。

白云藏玉凤。红日照无聊。隐隐星攒处。无私镇九霄。(投子青)

相见锦江头。相携上酒楼。月阑歌笑罢。回首上扁舟。(遁庵演)

谁在画楼西。相逢笑语低。到家春色晚。花落鹧鸪啼。(彖庵易)

青原问石头子何方来。曰曹溪。师曰将得什么来。曰未到曹溪亦不失。师曰若恁么用去曹溪作么。曰若不到曹溪怎知不失。

灵岩储拈拄杖云。上大人可知礼也。尔小生且道节文在什么处。卓一下云。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失不失。曹溪路上行人密。雨打风吹动客愁。桃花两岸牯牛迹。穿小桥。归人逸。前邨雨过斜阳出。旅亭风动竹枝寒。狼藉青衫仍自湿。(南庵依)

青原因僧问如何是佛法大意。师曰庐陵米作么价。

博山来云。高低米价。环翠色於奇峰。吞吐庐陵。炼蟾华於玉树。须知大用无方有感斯应。若论青原底佛法。三生六十劫未梦见。 翠岩喆云。还识青原老汉立地处么。但见皇风成一片。不知何处有封疆。

乌龟三眼赤。祥麟一角尖。腾云生暮雨。溪月夜明帘。(法昌遇)

庐陵米价越尖新。那个商量不挂唇。无限清风生阃外。休将升斗较疎亲。(白云端)

庐陵米价走禅徒。五老嵯峨矗太虚。堪笑华山图籍上。又添潘阆倒骑驴。(海印信)

太平治业无象。野老家风至淳。祇管邨歌社舞。那知舜德尧仁。(天童觉)

市行高下不须疑。问着平人自得知。红稻啄残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仰山钦)

自古庐陵是吉州。至今米价没人酬。青山绿水依前在。黄叶西风又一秋。(佛陀逊)

冲开碧落松千尺。截断红尘水一溪。饱食高眠人不到。日从东出又沉西。(无准范)

毒鼓一声闻者皆丧。跨灶起家支那独唱。神龙展眼犹迷。良骥追风莫上。片月横秋兮水天摇漾。(晴云启)

青原令石头驰书与南岳让和尚。且嘱曰。回时我有个鈯斧子与汝住山。头到南岳。未呈书便问。不慕诸圣。不重己灵时如何。岳曰。子问太高生。何不向下问。头曰。宁可永劫受沉沦。不向诸圣求解脱。便归。师曰子返何速。书信达否。头曰。信亦不通。书亦不达。去日蒙和尚许个鈯斧子。即今便请。师垂下一足。头便礼拜。

玄沙备云。大小石头被南岳推倒。至今起不得。 翠峰显云。石头洎担板过。却又云大小南岳不解据令。 翠岩芝云。思和尚垂足。石头礼拜。要且不得斧子。且道后来使个什么。 黄龙南云。石头虽然善能驰达。不辱宗风。其奈逞俊太过不知落节。既是落节。回来因甚么得斧子。 宝掌白云。石头可谓羽檄飞驰不辱使命。但不应贪他个鈯斧子。 药地智云。索底是斧子。如何却垂一足。既不从诸圣求解脱。作么生便礼拜。乃拂袖角云。看看。鈯斧子劈碎天地。作八角磨盘。赶倒金乌玉兔了也。盲龟跛鳖那里得知。 神鼎揆云。冰棱上度过九曲。剑刃上拾得全身。不妨好手。我更问石头。者鈯斧子甚处着。朝参暮请运水般柴又用个甚么。无端累他青原一足。至今缩不得。自身被压倒。至今起不得。

鈯斧持来便住山。斫开南岳好峰峦。儿孙失利将何用。又被胡卢笑鲁班。(佛国白)

千里迢迢信不通。归来何事太悤悤。白云锁断岩前石。挂角羚羊不见踪。(成枯木)

千里亲传事不同。须凭鈯斧赏优功。相如夺璧来还赵。可拟当时一信通。(投子舒)

骨相生来不自欺。逢场惯夺锦标归。坚城固队齐掀倒。赢得金符古篆奇。(云居嵿)

麟阁标名尺土封。观光上国见英雄。至今南岳峰头月。清照潇湘万顷中。(神鼎揆)

青原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又恁么去也。僧又问近日有何言句乞师一两则。师曰近前来。僧近前。师曰分明记取。

蓦头恶水犹嫌少。枷杻重添不厌多。当下若还能解脱。从前知己总为魔。

大鉴下二世

衡州石头希迁无际禅师(青原思嗣)

因青原问。有人道岭南有消息。师曰有人不道岭南有消息。原曰若恁么大藏小藏从何而来。师曰尽从者里去。

有消息。太沉屈。无消息。转埋没。大藏小藏从兹出。撒沙撒土无终极。甜如蜜。苦如蘗。明如日。黑如漆。击碎千年野狐窟。填沟塞壑无人识。(圆悟勤)

家国无人寄信来。客途何事苦徘徊。春风吹入名园里。无限名花一夜开。(无异来)

海门寥廓片云无。倐尔飞来明月孤。万里乾坤都一照。银河深浅倩谁扶。(笠山宁)

毛头星焰扑头来。刀斧横拈劈不开。搅动支那神莫测。夜深偏照古岩隈。(宗楷元)

迢迢千里觅孤踪。觌面当机始见功。却羡桃源春到后。满溪流水落花红。(浪山屿)

石头因药山问。三乘十二分教惟俨粗知。尝闻南方直指人心见性成佛。实未明了。师曰恁么也不得。不恁么也不得。恁么不恁么总不得。子作么生。山罔措。次参马祖。仍伸前问。祖曰我有时教伊扬眉瞬目。有时不教伊扬眉瞬目。有时扬眉瞬目者是。有时扬眉瞬目者不是。子作么生。山於言下契悟便礼拜。祖曰你见个什么道理便礼拜。山曰惟俨在石头处如蚊子上铁牛。祖曰。汝既如是。善自护持。

法云秀云。石头好个无孔铁锤。大似分付不着。药山虽然过江西悟去。争奈平地吃交。有甚么扶策处。 五祖演云。老僧在众。日闻兄弟商量道即心即佛也不得。不即心即佛也不得。若恁么说话敢称禅客。殊不知古人文武兼备韬略双全。山僧见处也要诸人共知。祇见波涛涌。不见海龙宫。 大沩智云。说什么在石头时如蚊子上铁牛。祇今又何曾吐露得出。 沩山果云。前箭犹自可。后箭射人深。药山直饶恁么悟去。也落第二月。 径山杲云。好个话端。阿谁会举。举得十分。未敢相许。 笑岩宝云。马祖当时不合放过。待他作礼。好与本分艹料。直教铁牛也须通身汗出始得。 颐石圆云。石头当时待问。何不和声便打。非惟埽他窠臼直。教脱体风流。如未。且向石头马祖葛藤里会取。

总不得。太无端。野老焉知天地宽。直饶数到八九十。家山犹隔一重关。(杨无为)

四海狼烟静。中原信息通。罢拈三尺剑。休弄一张弓。(鼓山珪)

倒腹倾肠说向伊。不知何故尚迟疑。祇今便好猛提取。莫待天明失却鸡。(蒙庵聪)

坐断千峰路。穿开碧落天。那容问端的。端的髑髅前。(松源岳)

一重山了一重云。行尽天涯转苦辛。蓦札归来屋里坐。落花啼鸟一般春。(虚堂愚)

剖尽枯肠丧尽机。通身不挂一毫丝。清风步步随身转。明月谁分上下池。(高峰妙)

石壁非泥。石瓮非觿。打破菱花。无像可施。垂翼大鹏无伴侣。阴迷六合过天池。(瑞白雪)

春愁无耐理残妆。情压金针一线长。蓦刺沙禽翘翠带。羞人谓是锦鸳鸯。(天章玉)

万里清江万里天。一邨桑柘一邨烟。渔翁醉着无人唤。薄暮醒来月满船。(南山序)

石头因僧问如何是解脱。师曰谁缚汝。

曾把疑情问解脱。拟意投师示一决。兴慈旨意应机酬。是汝当观第二月。(般若柔)

羁宦长安眠未稳。高堂日暮意难忘。鸡声唤醒乡关梦。陶令归来菊正芳。(蔗庵范)

一剑盘空万国降。狼烟无复扰封疆。坦平自古长安道。不涉纤尘达帝乡。(德微昱)

石头参同契曰。回互不回互。

云门因僧问如何是回互。门指板头云不可唤作板头。如何是不回互。门云祇者个是板头。 天童觉云。石头舌头无骨。云门眼里有筋。千古之下声光赫扬。如今要把手共行。直须恁么。始解不恁么。然后没交涉。还委悉么。少年曾决龙蛇阵。潦倒还听稚子歌。

丫角婆婆雪鬓儿。离居日久苦相思。等闲昼锦萱阶舞。云掩慈帏缓步迟。(玉林琇)

石头因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问取露柱。曰某甲不会。师曰我更不会。

觌面相呈便相骂。两个中有一人瞋。要识是非须看取。铁牛耕出玉麒麟。(灵源清)

天骥骑云趁海犀。洗清凡骨喷瑶池。廐中驽子劳鞭影。争解乘风万里追。(御之龙)

石头示众。语言动用没交涉。药山出曰。直得非语言动用。亦没交涉。师曰我者里针札不入。山曰我者里如石上栽花。

灵焰烛云。没量大底二老宿。如蚊子向青石板上插[此/束]不下。祇是令人好笑。然而。为众竭力。祸出私门。 遁云定云。二大老恁么道。为复是逞奇斗富。为复是割土分茅。为复是别有长处。试道看。如道得。许你与祖师同一鼻孔出气。如道不得。莫将闲学解。埋没祖师心。

井底泥牛吼月。云间木马嘶风。把断乾坤世界。谁分南北西东。直中曲。曲中直。要平不平凭秤尺。(圆悟勤)

木人把板云中拍。石女含笙井底吹。将谓平分明月美。谁知竟入是非堆。(唯岑嶾)

有[此/束]如针上铁牛。不知锥到几时休。自从一吸西江后。空笑栽花向石头。(豁堂嵓)

大鉴下三世

澧州药山惟俨弘道禅师(石头迁嗣)

初侍奉马祖三年。一日祖问子近日见处作么生。师曰。皮肤脱落尽。惟有一真实。祖曰。子之所得。可谓协於心体。布於四肢。既然如是。将三条篾束取肚皮。随处住山去。师曰。某甲何人。敢言住山。祖曰。不然。未有常行而不住。未有常住而不行。欲益无所益。欲为无所为。宜作舟航。无久住此。

师资遇会意非轻。脱落皮肤转不亲。三篾束来成话杷。至今错认定盘星。

药山一日石上坐。石头问汝在者里作么。师曰一物不为。曰恁么即闲坐也。师曰闲坐则为也。曰。汝道不为。不为个什么。师曰千圣亦不识。头以偈赞曰。从来共住不知名。任运相将祇么行。自古上贤犹不识。造次凡流岂可名。

五祖戒云。药山梦中说梦两重重。 妙喜杲云。物是实价。钱是足百。 云松品云。药山眼空四海。眉棱上十万八千。石头足蹋黄河。手指间光发海印。及乎挨拶将来。祇道个不识。既是不识。毕竟任运相将行个甚么。乃挥拂子云。偶来不意开双角。怪道沩山唤作牛。

玄微及尽本翛然。若谓渠闲万八千。月印澄江鱼不见。钓人何必更抛筌。(丹霞淳)

任运不知名。轻轻着眼听。水上青青绿。原来是浮萍。(五祖演)

摆拨佛祖缚。旷然绳墨外。一物亦不为。纵横得自在。古鉴临台。明辨去来。金锤影动。铁树花开。任运相将不可陪。法云随处作风雷。(圆悟勤)

行行月冷风高。步步山寒水深。逢人披肝露胆。见义劈腹剜心。(瞎堂远)

平常闲坐与闲行。岭上无心云片横。照境俱忘人不立。从前日午打三更。(雪岩钦)

相逢丫角不知名。铁笛横吹岭外行。回首乍惊沧海竭。玉鸾飞起五云平。(俍亭挺)

药山久不升座。院主白曰大众久思法诲。师曰撞钟着。众才集。师便下座归方丈。主随后问曰。和尚适来许为大众说法。因甚一言不措。师曰。经有经师。论有论师。怎怪得老僧。

琅琊觉云。药山下座不妨疑着。及乎院主拶着。失却一只眼。 翠岩芝云。药山下座。院主当初怪不为说法。可谓误他三军。天童杰云。翠岩祇具一只眼。殊不知药山归方丈。正是劳他三军。 雪窦显云。可惜药山老汉。平地上吃扑。尽大地人扶不起。 荐福怀云。药山还见院主么。院主还见药山么。三十年后遇着作家。不得错举。 五祖演云。虽然以己方人。争奈贼身自露。诸人要识药山么。闲持经卷倚松立。笑问客从何处来。 开福宁云。药山慎初护末。佛眼难窥。院主狭路相逢。等闲蹉过。 径山杲於下座处云。葛藤不少。於怎怪得老僧处云。笑杀人。 雪窦宗云。威音劫外携手。谁肯同归。十字街头掷金。几人蹋着。敢问大众。且道药山曾说不曾说。若道曾说。是谤药山。若道不曾说。是孤负药山。且道毕竟为人在什么处。良久云。须知云外千峰上。别有灵松带露寒。 中峰本云。药山久不上堂与对众不措一词。将谓将谓。末后道个经有经师论有论师。元来元来。 博山来云。接物情捐。澹泊为累。予夺相感。毋怪其然。又岂知希听乱蛩音。素质烦饰彩。被院主拶着。直得百杂碎。 古南门举翠岩密庵语毕云。二老虽则尽力扶持。也祇具一只眼。殊不知药山院主一人运筹帷幄。一人决胜千里。虽然药山但知与么去不知与么来。若是山僧。归方丈见院主恁么问。但云向下文长付在来日。 资福先云。药山竟归方丈。却似个好人。祇被他轻轻一捏。便见忘前失后。 法林音云。资福错下名言。殊不知药山竟归方丈。早已失后忘前。良久云。依俙似曲才堪听。又被风吹别调中。

家法简严。非二非三。月来明湛。水云退。露寒岩。真机自得。妙处谁参。不是文殊白槌后。也应千古屈瞿昙。(天童觉二)

痴儿刻意止啼钱。良驷追风顾影鞭。云扫长空巢月鹤。寒清入骨不成眠。

明珠一颗价难酬。不是知音便暗投。堪笑药山空费力。水清鱼现不吞钩。(慈受深)

铺席宏开见也么。买人何似看人多。十成好柄吹毛剑。祇作陶家壁上梭。(无准范)

钟鸣众集归方丈。苦杀当头请法人。法法本来无一法。若言无法法缠身。(横川珙)

眉毛罅里积山狱。鼻孔中藏狮子儿。南北东西无限意。此心能有几人知。(高峰妙)

凛凛寒风八面斜。一轮杲日映霜花。深林异艹嫌冬冷。除是庭梅得意赊。(惟岑嶾)

自古嫦娥不画眉。痴人徒对问残脂。惹他恶水重重泼。犹自嫌无红粉施。(云中凤)

髻绾乌云懒插花。短裙素服任情赊。世间偏爱梳妆巧。谁信风流出当家。(嵩庵正)

一层峰锁一层峰。路入桃源势转穷。蹋遍归来无觅处。洞门却被白云封。(法林音)

药山因僧问如何是道中至宝。师曰莫谄曲。曰不谄曲时如何。师曰倾国不换。

直如弦。莹如玉。露胆倾心更无迂曲。直饶遍地黄金未免易之不得。易不得。南海波斯面如墨。(佛性泰)

户外百千竿绿竹。庭前三两树梅花。客来莫道贫无待。清澹门墙有几家。(寒松操)

药山问僧甚处来。曰湖南来。师曰洞庭湖水满也未。曰未。师曰。许多时雨水。为甚不满。

云岩晟代僧云。湛湛地。 道吾智别云。满也。 洞山价云。什么劫中曾增减来。 云门偃云。祇在者里。

药山坐次。僧问兀兀地思量什么。师曰思量个不思量底。曰不思量底如何思量。师曰非思量。

兀兀地思量。无可得思量。无可思量处。真个好思量。大庾岭头逢六祖。鳌山店上见曾郎。(无准范)

端拱垂裳何所为。山河一统太平时。夜明帘外春风起。醉卧龙床百不知。(恒修舍)

药山问僧年多少也。曰七十二也。师曰是年七十二那。曰是。师便打。

曹山章云。前箭犹自可。后箭射人深。时有僧问。如何免得此棒。山云。正敕既行。诸侯避道。

药山一日因遵布衲浴佛。乃曰。者个从汝浴。还浴得那个么。曰把将那个来。师休去。

长庆棱云。邪法难扶。 报慈遂云。长庆恁么道。在宾在主。众中唤作浴佛语。亦云兼带语。尽善不尽善。 黄龙南云。此二尊宿一出一入。未见输赢。三十年后不得错举。 昭觉勤云。药山问处暗隔重关。遵老答来一锤两当。不可祇守者一路。有问崇宁。还浴得那个么。拈起杓子向伊道何似生。 天童华云。遵布衲当时若是个汉。待他道还浴得那个么。拈起杓子劈面掷。虽然。也不得屈药山。何故。不入虎穴争得虎子。 天宝枢云。老僧当时若见药山恁么道。便舀杓水蓦头浇。教伊冰消瓦解。 磬山修云。药山旁通线路俯诱初机。布衲当仁不让一拶便了。山僧若作药山。待伊道把将那个来。夺杓子蓦头与他一杓。何故。定水湛然满。浴此无垢人。

爱将恶水蓦头浇。引得清风慰寂寥。无限远山描不得。乔松修竹冷萧萧。(涂毒策)

一番雨过一番晴。蚕眼已开桑眼青。鹁鸠树头啼不已。百舌黄骊相共鸣。(懒庵枢)

惜花起早坐春风。更有郎先弄绿红。携手相将花下醉。不知云月影重重。(梦庵律)

药山因僧问。己事未明乞师指示。师良久曰。吾今为汝道一句亦不难。祇宜言下便见去。犹较些子。若更思量。却成吾罪过。不如且各合口。免相累及。

永宁鼎云。药山刚被者僧撩拨。将护惜无尽宝藏珍珠奇异一时撒出。殊不知也是腊月扇子。

药山因僧问。学人有疑请师决。师曰待晚间来为汝决。至晚参众集。师曰今日要决疑上座何在。僧出众。师下座把住曰。大众。者僧有疑。便与一推。却归方丈。

报慈遂征云。且道与伊决疑不决疑。 翠岩芝云。与么决疑。土上更加泥。虽然。也不得孤负药山。 云居元云。大小药山被者僧勘破。 愚庵盂云。是醍醐是毒药。杀人剑活人刀。 独超悟云。捉象亦全其力。捉兔亦全其力。药山老汉则固是。若要屠龙斩蛟。犹欠在。

玉药金枝争互妍。佳人斜插鬓云边。可怜不遇知音者。徒自沉吟月满天。(宗睦和)

药山书佛字。问道吾什么字。曰佛字。师曰多口阿师。

药山此问实堪嗟。啐啄同风不易夸。问佛须知呈妙旨。多因於此见空花。(廷寿慧)

药山手中书佛字。问他端尔要心开。祇将佛字为酬对。元是曾持五戒来。(横川珙)

药山夜参次不点镫。垂语曰。我有一句子。待特牛生儿即向你道。时有僧曰。特牛生儿也。祇是和尚不道。师曰把镫来。僧便抽身入众。

洞山价云。者僧会。祇是不肯礼拜。 清凉钦云。当时不要索灯。但问他特牛儿牸牛儿。又代云。双生也。 翠岩芝云。我即不然。特牛生儿也不向你道。何故如此。若向你道。何处更有王老师。 浮山远云。我有一句子。待无舌人问即道。 投子青云。且道甚处是者僧会底道理。若道得。可为者僧雪屈。若道不得。却被药山瞒。 昭觉勤云。药山垂钓意在鲲鲸。者僧吞钩激浪三千。洞山眼正。千里同风。法灯重整枪旗再装甲冑。山僧即不然。有一句子。威音已前道与诸人了。或有问明头合暗头合。祇向他道龙得水时添意气。虎逢山势长威狞。 黄龙震云。如人暗中书字。字虽不成文彩已彰。文彩既彰。点灯为甚不见。不见道贼是小人智过君子。 云居庄云。大小药山龙头蛇尾。者僧祇知捉月不觉水深。大众。特牛生儿也。山僧向汝道。问将一句来。

特牛生子颇相谙。两眼通红色似蓝。把火照来无觅处。大家普请一时参。(龙门远)

大树将军不树勋。云台何必列高名。岂是功成逃上赏。愁他汉祖戮淮阴。(俍亭挺)

逢强则弱。遇软则刚。两彩一赛。雪上加霜。(指中慎)

垂钩四海钓狞龙。跛鳖争先拟露踪。千尺丝纶尤未撤。山山依旧暮云封。(松弦音)

宗鉴法林卷五十五

猜你喜欢
  序·佚名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卷第十·慧立
  成唯识论观心法要卷第四·智旭
  卷三十四·道世
  卷十七·赞宁
  佛说佛名经卷第十三·佚名
  复黄忏华居士书(二通)·太虚
  道行经善知识品第十九·佚名
  卷二百一十一·佚名
  卷第五·佚名
  卷第二十九·普瑞
  无畏三藏禅要(海仁睿)·佚名
  卷第八十九·佚名
  二三 弊宿经·佚名
  摄大乘论释 第八卷·无性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93 ·佚名

    方信孺 赠写真求赞者 行乐顿因人事懒,坐忘常觉世缘轻。 琴清临水容鱼听,篁暖当筵学凤鸣。 便道登仙岂欺我,芙蓉花绕桂林城。 方信孺 赠写真求赞者 十年红紫□,容易怨春园。 不向瓶中见,还从檐上

  • ·劝捐乡会试公费约·丁曰健

    台地僻处海外,而人文不逊于他邦。平日培养造就,将以储育英才,备国家选用。古云:“争名者于朝,未有不出户庭而能立功名者也。”乃或狃于便安、甘于小就,大半皆以道阻重洋、资斧不足之故。我朝文教渐

  • 张巡传·欧阳修

    张巡字巡,邓州南阳人。博览群书,通晓兵法。志向高远,不拘小节,交游的都是君子长者,不与庸俗之辈合流,当时人不了解他。开元末年,考中进士。此时其兄张晓已位居监察御史,兄弟都名重一时。张巡由太子舍人的京官,外放为清河县令,政

  • 楚怀王拘张仪·佚名

    【提要】 张仪得罪了不少国家,所以经常有生命危险,但是他还是能施用计谋、化险为夷。这次他只利用宠妃郑袖的女性心理轻易就达到了目的。 【原文】 楚怀王拘张仪,将欲杀之。靳尚为仪谓楚王曰:“拘张仪,秦王必怒。天下见楚

  • 卷二十六·徐一夔

    <史部,政书类,仪制之属,明集礼> 钦定四库全书 明集礼卷二十六 嘉礼十 皇太子纳妃 总序 皇太子纳妃所以重胤嗣也周秦已上莫考其仪汉制皇太子纳妃以奉常迎而不亲迎宋文帝时太子纳妃仪文与纳后不异百官上礼於太极殿西堂

  • 卷一百三十·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舆地考古冀州下元元起朔漠并西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其地北踰隂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泰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

  • 周公言·苏辙

    周公之所以治周者,莫详于《周礼》。然以吾观之,秦、汉诸儒以意损益之者众矣,非周公之无书也。何以言之?周之西都,今之关中也;其东都,今之洛阳也。二都居北山之阳,南山之阴,其地东西长,南北短。短长相补,不过千里,古今一也。而《周

  • 非攻下第十九·墨子

    子墨子言曰:今天下之所誉善者,其说将何哉?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意亡非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与?虽使下愚之人,必曰:“将为其上中天之利,而中中鬼之利,而下中人之利,故誉之。

  • 慈教类·史洁珵

    柳公绰,字子宽,唐京兆人。世为名家,最有家法。每平旦,诸子皆束带晨省于中门。公绰出至小斋,决私事,接宾客。与弟公权及群从弟再会食,皆不离小斋。烛至,命子弟执经史,躬读一过,乃讲议居官治家之法。或论文,或听琴。人定,然后归寝。

  • 卷二十九·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二十九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尚书注疏第十八存旧尚书卷第十一周官二十二周书孔氏传【古本】谨按周官以下诸篇无古文尚书四字为非周官考异古本经四征弗庭弗作不篇内除不庭外不皆作弗 训迪

  • 原序·王应电

    周礼传原序天地之道贞观焉而变易者五气之行也日月之道贞明焉而往来者所乗之机也帝王之治贞一焉而损益者所值之时也粤稽古羲黄而上未尝先天以开人成周而下亦不能为太古之无事故五帝不同礼三王不相沿乐而其所以贞夫一者

  • 卷四·晁迥

    证道歌云无罪福无损益寂寞性中莫问觅予尝独断此谓真性无物廓然虚明究极三空何有一法罪福损益皆属妄情若有横生疑惑谓其为善无福为恶无罪为学无日益为道无日损斯则悮矣逹理之士必无此疑古徳有言曰今人看古教不免心中闹

  •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五·澄观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演义钞卷第五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撰述 ▲第二明西域者即今性相二宗元出彼方故名西域谓那烂陀寺同时有二大德一名戒贤二名智光。 第二叙西域中文分为二先正叙后顺违前中即贤首起信论疏初义理分齐

  • 凡例·性音

    续藏经 宗鉴法林清 集云堂编凡例是书之会集也始於壬辰春在塞北之法林寺。其镌版讫工也於甲午夏在京师柏林之宗鉴堂。今题曰宗鉴法林。识地也。  集书者皆以南岳青原对出。未免舛错。今依统要。南岳归南岳。青原归

  • 海国闻见录·陈伦炯

    中外交通著作。清陈伦炯撰。二卷。伦炯字资斋,福建同安人。官浙江提督。任炯父陈昂康熙二十年从施入台湾。少从其父,熟谙海道形势,及袭父荫,任澎湖副将、台澎镇总兵官,又为浙江宁波水师提督,皆滨海地, 雍正八年(1730)

  • 天涯红泪记·苏曼殊

    社会小说,二章,未完。苏曼殊著。载1914年5月《民国杂志》第一卷第一期。小说写清朝末年“天下大乱”,燕影生辞去高等学校之职,“仓皇归省”。在舟中见一卜者,四目相接,“似欲有言而弗言”。归家后一日,燕影生外出游山,不觉至

  • 毛诗注疏·孔颖达

    亦称《毛诗正义》。经学著作。唐代颁布的官书《五经正义》之一。汉毛亨传、郑玄笺、 唐孔颖达疏。40卷,每卷末附核勘记。民国25年 (1936)上海中华书局缩印《四部备要》本。此书以 隋刘焯《毛诗义疏》,刘炫《毛诗述义

  • 雪关禅师语录·雪关智訚

    十三卷,明智訚说,成峦等录,开诇编。卷一,住博山语录,卷二,住鼓山语录,住虎跑语录,卷三,住妙行语录,住瀛山语录(附各刹法语),卷四,答问,禅淨发隐,归云夜话示禅人,卷五,拈古,卷六,拈颂,颂古,卷七,禅镜语(附禅镜偈),卷八,文赋,记序,题跋,疏说,卷九,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