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阴持入经卷上

后汉安息国三藏安世高译

  佛经所[衛-韋+正]。亦教诫。皆在三部为合[衛-韋+正]。何等为三。一为五阴。二为六本。三为所入。五阴为何等。一为色。二为痛。三为想。四为[衛-韋+正]。五为识是为五阴。色阴名为十现色入。十现色入为何等。一眼。二色。三耳。四声。五鼻。六香。七舌。八味。九身。十乐。是为十现色入。是名为色种。痛种为何等。痛种为身六痛。一眼知痛。二耳知痛。三鼻知痛。四舌知痛。五身知痛。六心知痛。是为身六痛。名为痛种。思想种为何等。思想种为身六思想。一色想。二声想。三香想。四味想。五更想。六法想。是为身六思想。名为思想种。行种为何等。[衛-韋+正]种名为身六更。一色所更。二声所更。三香所更。四味所更。五触所更。六法所更。是为身六更。是名为行种。识种为何等。识种名为身六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心识。是为身六识。是名为识种。名为五阴种。当知。是是从何知。为非常苦空非身。从是知亦有二知。一为慧知。二为断知。从慧知为何等。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从慧知。从断知为何等。爱欲已断是为从断知。阴貌为何等。积为阴貌。足为阴貌。譬如物种名为物种。木种名为木种。火种名为火种。水种名为水种。一切五阴亦如是。有十八本持。十八本持为何等。一眼二色三识。四耳。五声。六识。七鼻。八香。九识。十舌。十一味。十二识。十三身。十四更。十五识。十六心。十七法。十八识。是名为十八本持。已知是从何知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知。从是知亦有二知。一为从慧知。二为从已断知。从慧知为何等。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从慧知。从断知为何等。爱欲已断是为从断知。彼为具足。具足为何等。或言无有余具足。已无有余。令眼明见明。一[衛-韋+正]者。说是已为断眼本耳本。遍说如是。为本持。譬是人为多热如是名遍。譬喻是为具足。亦有十二入。何等为十二。自身六外有六。自身六为何等。一为眼。耳鼻舌身心。是为自身六入。外有六为何等。色声香味更法。是为十二入。一切从何知。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从是知。亦有二知。一从慧知。二从断知。从慧解知为何等。为非常苦空非身。是为从慧知。从断知为何等。爱欲已断是为从断知。何等为入。解从是致名为入。从入解。譬从金入名为金地。从银入名为银地。如是各各应是譬喻所从所入。是从是有。如是从所意念。有行罪苦法如是。从所致。是名为从是入。亦有从是入。譬如王有入所有名。是亦如是。为有四谛苦习尽道。苦名为要语。身亦念。习名为要。痴亦所世间爱。尽名为要。慧亦解脱。道名为要止亦观。亦有三十七品经法。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觉意。贤者八种道[衛-韋+正]。是为三十七品经法。过去佛亦有是。现在佛亦有是。未来佛亦有是。辟支佛亦从是得度世道。佛弟子亦从是。是为度世无为道。四意止为何等。或见比丘自身身身相观行止。外身身身相观[衛-韋+正]止。内外身身身相观行止。尽意念以却世间痴心。不便。自痛痛痛相观[衛-韋+正]止。外痛痛痛相观[衛-韋+正]止。内外痛痛痛相观[衛-韋+正]止。尽意念。以却世间痴心。不便。自意意意相观[衛-韋+正]止。外意意意相观[衛-韋+正]止。内外意意意相观[衛-韋+正]止。尽意念。以却世间痴心。不便。自法法法相观[衛-韋+正]止。外法法法观[衛-韋+正]止。内外法法法相观[衛-韋+正]止。尽意念。以却世间痴。不便。

  何等为从四意正断。或比丘有未生弊恶。意法发方便令不生。劝意不舍方便[衛-韋+正]。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一断意。已生弊恶意发。清净法欲断。劝意求方便[衛-韋+正]。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二断意。未生清净法。劝意发方便令生[衛-韋+正]。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三断意。已生清净法。令止不忘令不减。令[衛-韋+正]不啻令[衛-韋+正]足。发方便[衛-韋+正]。精进摄制意。舍散恶意。是为四意正断。何等为四神足。或有比丘。为欲定断生死。随[衛-韋+正]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是为一神足精进定。断生死。随[衛-韋+正]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不便。意生遣离去。是为二神足。意定断生死。随[衛-韋+正]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不便。意生遣离去。是为三神足。戒定断生死。随[衛-韋+正]增神足。恶生死猗。却欲猗尽猗。从不便。意生遣离去。是为四神足。四意止四意断四神足。为已说具。

  何等为五根。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是名为五根。彼根应何义根为根义。属为根义。可喜为根义。不为同事为根义。是名为根义。何等为五力。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是名为五力。彼力应何义。无有能得坏为力义。有所益为力义。有胆为力义。能得依为力义。是名为力义。有七觉意。何等为七觉意。一念觉意。二法分别观觉意。三精进觉意。四爱可觉意。五猗觉意。六定觉意。七护觉意。是名为七觉意。

  有得道者八种道[衛-韋+正]。何等为八。一直见。二直[衛-韋+正]。三直语。四直治。五直利。六直方便。七直意。八直定。是名为八道[衛-韋+正]。八种道[衛-韋+正]为堕合三种。一戒种。二定种。三慧种。彼所直语直业直治。是名为戒种。彼所直方便直念直定。是名为定种。彼所直见直[衛-韋+正]。是名为慧种。皆从是教诫。令不啻教诫。令不啻教意。令不啻慧教诫。彼戒种比丘。为拔嗔恚亦[卄/惡]本。为散嗔恚结。为合恚疮。为识苦痛。为度欲界。彼定种比丘。为拔悭[卄/惡]本。为散欲结。为合欲疮。为知乐痛。为度色界。

  彼慧种比丘。为拔痴[卄/惡]本。为散痴结为合憍慢疮。为知不乐不苦痛。为得度无有色界。是为三种。比丘止为拔三[卄/惡]本。散三[卄/惡]使。合四疮。知三痛。度三界。

  何等为十二种。从求如求等生。从痴因缘令有[衛-韋+正]。从[衛-韋+正]令有识。从识令有名字。从名字令有六入。从六入令有致。从致令有痛痒。从痛痒令有爱。从爱令有受。从受令后有。从有令有生。从生令有老死忧悲苦。不可心致[病-丙+(止/(止*止))]。如是具足苦种。为致习。痴已尽便[衛-韋+正]尽。已[衛-韋+正]尽便识尽。已识尽便名字尽。已名字尽便六入尽。已六入尽便致尽。已致尽便痛痒尽。已痛痒尽便爱尽。已爱尽便受尽。已受尽便有尽。已有尽便生尽。已生尽便老死尽。已老死尽。忧悲苦不可心[病-丙+(止/(止*止))]便尽。如是具足苦种便得尽。彼痴名为不知四谛如有。不解不见。不相应不受。不解不解根。是名为痴。彼痴因缘[衛-韋+正]为何等。为六望受。何等为六。色声香味触法。是为身六望受。是名为[衛-韋+正]。

  彼[衛-韋+正]因缘识为六身识。眼耳鼻舌身心。是名为六身识。

  彼识因缘名字。字为色名为四不色阴。痛想[衛-韋+正]识是为名。色为四大本。谓地水火风是。上为名。是四为色。是二相连共为名字。彼名字因缘身六入受。眼耳鼻舌身心。是名身六入受。彼六入因缘身六思望。眼耳鼻舌身心。是名为身六思望。

  彼思望因缘身六痛。眼耳鼻舌身心。是名为身六痛。

  彼痛因缘六身爱。色爱声爱香爱味爱触爱法爱。是名为六身爱。彼爱因缘受为四受。一欲受。二见结受。三戒愿受。四身结[衛-韋+正]受。是名为四受。

  彼受因缘有为三有。一欲界。二色界。三无色界。是名为三有。彼有因缘生。为上五阴六持六入。己有如有。生聚。已往堕致分别根。已入得有。是名为生死。为何等名为人人所在。在所往。已往坏已过。死时是命亦根已闭塞是为死。上本为老。后要为死。是故名为老死。

  痴相为何等。为冥中见冥。如有不解。令从是致堕行相处。[衛-韋+正]相为何等。为令后复有是为[衛-韋+正]相。上从是发起。令从是致堕识处。识相为何等。为识物识事是为识相。令从是致堕名字处。名字相为何等。为俱猗。是为名字相。令从是致堕六入处。六入相为何等。为分别根是为六入相。令从是致堕思望处。思望相为何等。为相会更生。是为思望相。令从是致堕痛处。痛相为何等。为更觉是为痛相。令从是致堕爱处。爱相为何等。为发往是为爱相。令从是致堕受处。受相为何等。为受持是为受相。令从是致堕有处。有相为何等。令堕若干处。是为有相。令从是致堕生处。生相为何等。为已有五阴是为生相。令从是致堕老处。老相为何等。为转熟是为老相。令从是致堕死处。死相为何等。为命根尽。是为死相。令从是致堕苦处。苦相为何等。为身急是为苦相。令从是致堕不可处。不可相为何等。为心意急。是为不可相。令干从是致堕悒悒忧。悒悒相为何等。为忧五阴。令从是致堕愁[病-丙+(止/(止*止))]处。悲愁相为何等。口出声言。令致悲[病-丙+(止/(止*止))]懑。懑为[病-丙+(止/(止*止))][病-丙+(止/(止*止))]亦为懑。

  九绝处。为一切[卄/惡][衛-韋+正]令部伴。从流行。为有二本从有结罪。为三[卄/惡]本。亦有四倒。彼二本罪[病-丙+(止/(止*止))]为何等。一为痴。二为堕。有爱名为二本。三[卄/惡]本为何等。一为贪欲。二为嗔恚。三为痴惑。是名为三[卄/惡]本。有四倒。四倒为何等。非常念常。是为思想倒。为意倒。为见倒。是为一倒。计苦为乐。非身为身。不净为净。思想意见倒如上说。是名为四倒。彼痴名为不解四谛。不慧。不见。不相应。不解受为[卄/惡]。是为痴。彼有爱为何等。为所世间欲发往不舍。是为有爱。是名为二本。彼欲贪本为何等。为所在所种贪。为奇珍宝。为奇财产。为奇严事。为有嫉在奇。贪可贪欲。可往爱相。爱哀相。往不舍。是为贪[卄/惡]本。是本为谁。为所有贪。为身非法[衛-韋+正]。口非法[衛-韋+正]。心非法行。亦余俱相连。[卄/惡]种所作。意念是法本。是故名为贪[卄/惡]本。彼嗔恚非法本为何等。为在人为在[衛-韋+正]。恚相恚。不忍不识。因缘嗔嗔恚发评谆。念不可。说不可。所念说不好令意却。是为恚非法本。是本为谁。为非法本。所身罪。所言罪。所心罪。亦余所相连意念。为是法本。是故为嗔。名为非法本。彼痴惑非法本为何等。不知四贤者谛如有。不解不见。不相应不解受非法。或随或受。或在或不识。或痴冥在冥。蔽覆令冥令无眼。令慧坏。知尽不能致无为度世。是痴惑非法[衛-韋+正]本。是本为谁。为惑非法。身[衛-韋+正]作。口[衛-韋+正]作。心[衛-韋+正]作。亦所共相助非法。意所念非法本。是名为惑非法本。

  彼当知。倒亦当知。所倒当知。从所倒当知是。

  彼有一倒。从一倒为四倒。从所有为三倒。何等为一倒。为对或受。非常为常。苦为乐。非身为身。不净为净。是为一倒。何等为四倒。所有身痛意法。是为四倒。何等为三倒。一为想。二为意。三为见。是为三倒使。彼所可意根相连著。若色若像为受想。是为欲想。以为有欲想。相随久不断。在意念是。为欲念种。若彼所想分别受。是名为想倒。彼惑意不如有受。所从不应受解。是名为意倒。所以受不舍在意。念在色。不净意计净。听可意念已快所见受往。是名为见倒。彼所见已为相分别。应当为十二倒。何等为十二。在身有三。在痛有三。在意有三。在法有三。有四想倒。意倒亦有四。见倒亦有四。亦为在入因缘相会色。令为十二倒。身三痛三意三法。三合为十二倒。为如是六。为七十二倒。从本得因缘。起随因缘。多少无有量。不可数在人无有数无有数倒。彼五阴为四身有。从所有色阴。是属身。从有痛阴是属痛身。从有识阴是属意身。从有想阴亦[衛-韋+正]阴。是属法身。从有是五阴。令受四身因缘有。

  彼身不净计净。是为身倒。彼痛苦计为乐。是为痛倒。彼意非常计为常。是为意倒。彼法不为身计为身。是为法倒。为欲正四倒故。佛为现四意止为说分别。

  彼为身身相观[衛-韋+正]止。为不净意念净倒得解。彼为痛痛相观为苦计为乐倒。得解彼为意意相观。非常计为常倒得解彼。为法法相观非身计为身倒得解彼。冥中冥如有不解是为痴相。令堕所倒处。欲得往是为爱相。令从是受色为身。故令欺奇。是为贪相。令堕不与取。所可不如意是为恚相。令堕杀处。为不解事。是为痴惑相令受邪堕邪处。为作彼所[衛-韋+正]法不却受相。是为令堕有常想不知身。躯。物。为更相会相。令计乐想为堕身处。为不解。所法相为有身想。令堕。是为是我所处为堕。受色像相令计是为净想。令从是堕不摄守根处。是为九品为已分别为一切不可[衛-韋+正]非法伴已说。竟是多闻者能解。不多闻者。卒不解。是为慧人能解。不慧卒不解。是[衛-韋+正]者能解。不随行不解。有九绝处。令一切净法部堕聚合。何等为九。一止二观三不贪四不恚五不痴六非常七为苦八非身九不净。是为九。彼止名为意止。在处能止已止正止摄止不失止。不志心寂然一一向念是名为止。何等为观。观名为了阴。为了持。为了入。了名字。了从本生。了从本法已生。了苦了习了尽了道[衛-韋+正]。了从善[卄/惡]从是法生。了增复增。了白黑。了是可随。不可随。如有分别。为拖。不拖。为下。复下。为念。复念。为思观。为识。为慧。为眼。为谋。为满。为解。为慧。为明。为欲。为光。为敢不离。为观法。为觉意。为直见。为道种。是名为观。亦有若干二辈观。一为净观。二为不净观。三为清净观。四为不清净观。五为黑观。六为白观。七为可[衛-韋+正]观。八为不可[衛-韋+正]观。九为罪[衛-韋+正]观。十为殃福观。十一为缚观。十二为解脱观。十三为有所益观。十四为失无所益观。十五为往观。十六为还观。十七为受罪观。十八为除罪观。是故名为观。亦为二因缘令有是说止。为一切天下人有二病。何等为二。一为痴。二为爱。是二病故佛现二药。何等为二。一为止。二为观。若用二药为愈二病。令自证。贪爱欲不复贪。念意得解脱。痴已解令从慧得解脱。

    阴持入经卷上

猜你喜欢
  卷第四·佚名
  唐梵两语双注集·佚名
  雪關禪師語錄卷之七·雪关智訚
  卷之十二·别庵性统
  评监督寺庙条例·太虚
  卷二百五十五·佚名
  佛说七俱胝佛母准提大明陀罗尼经·佚名
  佛教与素食·太虚
  卷第六十·佚名
  卷六十五·道世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周梦颜
  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卷上·佚名
  上一下·元照
  诣严炽王品第四·佚名
  缘生初胜分法本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二十一·彭定求

        卷21_1 【相和歌辞·子夜春歌】王翰   春气满林香,春游不可忘。落花吹欲尽,垂柳折还长。   桑女淮南曲,金鞍塞北装。行行小垂手,日暮渭川阳。   卷21_2 【相和歌辞·子夜冬歌】崔国辅   寂寥抱冬心,裁

  • 第二出 论心·许自昌

    【喜迁莺】〔生巾服上〕晏婴身短祇自笑。区区质赋优旃。盖世忠肝。包身义胆。然诺重似丘山。酬死士万金立散。答君恩一剑时悬。且雌伏自功曹。有日名垂鼎铉。〔鹧鸪天〕身贱多惭问姓名。气狂羞与斗牛平。侧身天地更

  • 楚辞后语卷第五·朱熹

    招海贾文第三十六【晁氏曰:招海贾文者,唐柳州刺史柳宗元之所作也。昔屈原不遇于楚,傍徨无所依,欲乘云骑龙,遨游八极,以从己志而不可,犹怛然念其故国。至于将死,精神离散,四方上下,无所不往。又有众鬼虎豹怪物之害,故大招其魂而复

  • 卷八·冯琦

    钦定四库全书 海岱会集卷八 五言律诗 晓钟           冯 裕 春眠嫌夜短忽听晓钟鸣度竹来虚枕穿云响太清悠悠晨夜界脉脉古今情独起披衣望瀛洲曙色明 前题           刘澄甫 何处钟声息枫林早

  • 巻六·邵浩

    钦定四库全书坡门酬唱集卷六宋 邵浩 编东坡送范景仁游洛中小人真闇事闲退岂公难道大吾何病言深聴者寒忧时虽早白住世有还丹得酒相逢乐无心所遇安去年行万里蜀路走千盘投老身弥健登山意未防西游为樱笋东道尽鹓鸾杖屦

  • 卷之五十二·佚名

    成化四年三月辛酉朔升毛怜卫都指挥佥事劄里答木兰河卫指挥使撒赤哈古里卫指挥使亦儿兀里奚山卫指挥同知程哥阿真河卫指挥同知阿喇阿答哈者帖列山卫指挥同知锁奴兀者右卫指挥佥事忽失答古里河卫指挥佥事鬼未等俱一级以

  • 卷之八十·祁韵士

    钦定四库全书 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卷之八十 传第六十四 扎萨克多罗贝勒和罗理列传【今袭和硕亲王】 和罗理厄鲁特人和硕特族姓博尔济吉特号巴图尔额尔克济农初驻牧西套隶鄂齐尔图汗嗣鄂齐尔图汗被难和罗理徙牧

  • 第八章 西征之役(上)·冯承钧

    成吉思汗分军为四:第一军察合台阔窝台二子将之进攻讹荅剌;第二军拙赤将之,焉右手军,进取毡的;第三军阿剌黑速客秃塔海三将将之,为左手军,进取别纳客忒。三军之目的地皆在昔浑河畔诸城。成吉思汗自率四子拖雷将大军渡河选取不

  • 裴矩传·欧阳修

    裴矩别名弘大,绛州闻喜县人。父亲名讷之,北齐时官至太子舍人。裴矩尚在襁褓之中,父亲就去世了,长大之后爱好学习,富于文采心计。两度在北齐高平王府任文学。北齐灭亡了,无处任职。当时隋文帝杨坚任定州总管,聘任他为总管府记

  • 卷二十五·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大金集礼卷二十五宣命宣麻      赐勅命送宣赐生日宣麻大定四年十一月检讨宣麻典故防酌定到下项【封皇太子妃元议宣麻后止给诰】学士院撰到制书用白诏纸依写诏字大小録一本不用寳进呈讫次日分付閤门

  • 卷一百七十·山井鼎

    钦定四库全书七经孟子考文补遗卷一百七十日本山井鼎物观 撰礼记注疏第五十八存旧礼记正义卷第六十五【宋板】凡生天地之间者【三年问】考异足利本经则失丧其羣匹无羣字 古本注无止已下有之也二字三年之防至也哉补遗

  • ·正心诚意··王守仁

    答罗整庵少宰书罗整庵(公元1465——1547年),即罗钦顺,字允升,号整庵。明代江西泰和人。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少宰(明清吏部侍郎的别称)。学术上主张理得于天而具于心,理气本为一物,著有《困知记》。阳明先生的这封回信

  • 楞严经卷第四文句·智旭

    大佛顶如来密因修证了义诸菩萨万行首楞严经卷第四文句唐天竺沙门般剌密谛译经明菩萨沙弥古吴智旭文句菩萨比丘温陵道昉参订(丙)二广破余疑。上文就事显理。卽性具相。圆顿妙理。昭揭无余。所以当机圆悟。永断疑情。今则

  • 新青年救国之新道德·太虚

    ──二十一年十一月在厦门新青年会讲──厦门在中国已成了一个新兴的都市,在这新兴都市的厦门而成立贵会──新青年会,我今天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和在座的诸君聚首一室,觉得非常的欢喜!所谓新青年会,必定负有能抓住新时代的新

  • 卷第四十六·德清

    大方广佛华严经纲要卷第四十六 于阗国三藏沙门实叉难陀 译经 清凉山大华严寺沙门澄观 疏义 明匡山法云寺憨山沙门德清提挈 佛不思议法品第三十三之上 初来意。先通后别。通则此下五品为答第二会初如来地等十句问。

  • 兜率龟镜集卷中·弘赞

    广州南海宝象林沙门释弘赞在犙辑○中集 上生内院上生经云。佛告优波离。佛灭度后。我诸弟子。若有精进。修诸功德。威仪不缺。扫塔涂地。以众名香。妙花供养。行众三昧。深入正受。读诵经典。如是等人。应当至心。虽

  • 西隐集·宋讷

    十卷。明宋讷 (1311—1390)撰。宋讷,字仲敏,号西隐,滑县(今属河南)人。元至正中举进士。官河北盐山知县,弃官归。洪武十三年(1380)征为国子助教,后升翰林学士,文渊阁大学士。迁国子祭酒,卒于官。正德中,追谥文恪。事

  • 诸天传·佚名

    凡二卷。南宋行霆撰。收于卍续藏第一五○册,题号重编诸天传。改订自神焕所著之诸天列传。记述天台宗伽蓝所安置诸神之由来,并依金光明忏法定其道场列次。举梵天、帝释、多闻、持国、增长、广目、金刚密迹、摩醯首罗、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