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一折

(正末同卜儿,净扮乞僧、丑扮福僧,二旦上)(正末云)老夫张善友,离了晋州古城县,搬到了这福阳县,一住三十年光景也。自从被那贼人偷了我五个银子去,我这家私,火焰也似长将起来。婆婆当年得了大的个孩儿,唤做乞僧,年三十岁也。以后又添的这厮,是第二个,唤做福僧,年二十五岁也。这个媳妇儿是大的孩儿的,这个媳妇是第二个的。这大的个孩儿,披星带月,早起晚眠,这家私多亏了他。老夫不知造下甚么孽来,轮到这小的个孩儿,每日则是吃酒赌钱,不成半分儿器。兀那厮!我问你咱,恁是呵,几时是了也?(福僧云)父亲,你孩儿幼小,正好奢华受用。有的是钱,使了些打甚么紧?(乞僧云)兄弟,你怎生这等把钱钞不着疼热使用?可不疼杀我也。(正末叹科,云)这都是命运里招来的,大的个孩儿,你不知道,听我说与你咱。(唱)

【仙吕】【点绛唇】浊骨凡胎,递生人海,三十载。也是我缘分合该,(带云)正为这泼家私呵,(唱)我也曾捱淡饭黄齑菜。

【混江龙】俺大哥一家无外,干家活计觅钱财,积垒下前厅后阁,更攒下万贯家财。俺大哥爷娘行能行孝道,也是我前世里积阴功,苦修来。大的儿甘心守分,量力求财,为人本分,不染尘埃,衣不裁绫罗段疋,食不拣好歹安排,爷娘行千般孝顺,亲眷行万事和谐。若说着这个禽兽,知他怎天地栽排?每日向花门柳户,舞榭歌台,铅华触眼,酒肉拥颏,但行处着人骂,惹人嫌,将家私可便由他使,由他卖。这的是破家五鬼,不弱如横祸非灾。

(乞僧云)父亲,这家私费了我多少辛苦积攒就的,到那兄弟手里,多使去了。兀的不疼杀我也!(正末云)大哥,这家私都亏了你。兀那厮!我问你咱:你这几时做甚么买卖来?(福僧云)偏我不曾做买卖,打一日双陆,曲的腰节骨还是疼的。你可知道我受这等苦哩!(正末唱)

【油葫芦】贼也你搭手在心头自监解,这家私端的是谁挣扎,则你那二十年何曾道觅的半文来?你、你、你,则待要撞着的赊下逢着的买,到家呵抹着的当了拿着的卖。你、你、你,无花呵眼倦开,无酒呵头也不抬。引着些个泼男泼女相扶策,你、你、你,则待每日上花台。

(福僧云)父亲,你孩儿趁着如此青年,受用快活,也还迟哩!(乞僧云)可知你受用快活,单只苦了谁也。(正末唱)

【天下乐】贼也这的是安乐窝中且避乖,这厮从来会放歹,我若不官司行送了你和姓改。(云)我老夫还不曾道着,俺婆婆便道:老子,他也好啰。(唱)做爹的道不才,做娘的早放乖,惯的这厮千自由百自在。

(云)兀那厮,你曾少人的钱钞来么?(福僧云)呸!长进啊,我并不曾少人钱钞。(净扮杂当上,云)张二舍,你少我五百瓶的酒钱,快些拿出来还我。(乞僧云)父亲,兄弟欠了人家酒钱,在门首讨哩。(正末云)你说不少钱,门首有人索酒钱那!(福僧云)还了他便

罢,打甚么不紧?(乞僧云)还有甚么不还了他,只亏了你。(卜儿云)大哥,你还了他罢。(乞僧云)罢、罢、罢,我还,我还。兀的不心疼杀我也。(做发付科)(杂当下)(丑扮杂当上,云)张二舍,你少我爷死钱,只管要我讨,还不拿出来,(乞僧云)父亲,门首讨甚么,爷死钱,在那里嚷。(正末云)甚么爷死钱?(福僧云)你看这老头儿,这些也不懂的。父亲在日,问他甚么爷死钱?(福僧云)你看这老头儿,这些也不懂的。父亲在日,问他借了一千贯钞,父亲若死了,还他二千贯钞。堂上一声举哀,阶下本利相对,这不是爷死钱!(正末叹科,云)嗨,有这样钱借与那厮使来?(唱)

【那吒令】你看这倚势口,啰巷拽街;气的我老业人,亡魂丧魄;你看这少钞脸,无颜落色。(福僧云)这也只使得自己一,有甚么妨碍!(正末云)禽兽!你道是使了钱是自己的,(唱)怎做的自己钱无妨碍!(正末云)禽兽!你道是使了钱是自己的,(唱)怎做的自己钱无妨碍?兀的不气穷破我这胸怀。

【鹊踏枝】一会家上心来,想这厮不成才!气的我手脚酸麻,东倒西歪。贼也,你少有的破了家宅,倒不如两下里早早分开。

(福僧云)就分开了,倒也干净,随我请朋友耍子。(正末唱)

【寄生草】你引着些帮闲汉,更和这吃剑才。你只要杀羊造酒将人待,你道是使钱撒镘令人爱,你怎知囊空钞尽招人怪!气的我老业人目下一身亡。(带云)我死了呵,(唱)恁时节可也还彻你冤家债。

(云)大哥,这也没奈何,你还了者。(乞僧云)父亲,你孩儿披星戴月,做买做卖,一文不使,半文不用,怎生攒下这家私,都着他花费了也。(卜儿云)大哥,你还他罢。(乞僧云)我还,我还。(做发付科,云)还了你去罢。(杂当云)还了我钱,我回家去也。(下)(正末云)婆婆,趁俺两口儿在,将这家私分开了罢。若不分开呵,久已后吃这厮凋零的无了。(卜儿云)老的,这家私分他怎么,还是着大哥管的好。(正末云)只是分开了罢。大哥,你将应有的家私,都搬出来,和那借钱钞的文书也拿将出来。(乞僧云)理会的。(正末云)婆婆,家私都在这里。三分儿分开者。

(福僧云)分开这家私倒也好,省的絮絮聒聒的。(卜儿云)老的,怎生做三分儿分开?(正末云)他弟兄每两分,我和你留着一分。(卜儿云)这也说的是,都依着你便了。(正末唱)

【赚煞】你待要沙暖睡鸳鸯,我则会岁寒知松柏,你将我这逆耳良言不采。这家私亏煞俺爷娘生受来,我便是释迦佛也恼下莲台。想这厮不成才,因此上各自分开,随你商量做买卖。常言道山河易改,本性儿还在,我则怕你有朝福过定生灾。(同下)

猜你喜欢
  卷六百八十一·彭定求
  卷四百零九·彭定求
  史介翁·唐圭璋
  卷二·范梈
  七子之歌·闻一多
  卷一百四十七·徐世昌
  巻七·李攀龙
  卷四十二·查慎行
  卷二百八十八·陈思
  卷十三·朱彝尊
  卷六·沈德潜
  卷四百八十六·曹学佺
  卷二·孟郊
  卷八百八十三·佚名
  卷三百六十八·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卷六百六十三·彭定求

        卷663_1 【送顾云下第】罗隐   行行杯酒莫辞频,怨叹劳歌两未伸。汉帝后宫犹识字,   楚王前殿更无人。年深旅舍衣裳敝,潮打村田活计贫。   百岁都来多几日,不堪相别又伤春。   卷663_2 【村桥】罗隐  

  • 卷三百六十七·彭定求

        卷367_1 【缑山鹤】张仲素   羽客骖仙鹤,将飞驻碧山。映松残雪在,度岭片云还。   清唳因风远,高姿对水闲。笙歌忆天上,城郭叹人间。   几变霜毛洁,方殊藻质斑。迢迢烟路逸,奋翮讵能攀。   卷367_2 【夜闻洛

  • 吴西逸·隋树森

    吴西逸,生平、居里不详。约延祐末(一三二O)前后在世。阿里西瑛作《懒云窝》成,自题[殿前欢],吴西逸及贯云石皆有和作,可知年代相近或同时。其散曲《自况》云:“万倾烟霞归路, 一川花草香车,利名场上我情疏。

  • 卷三百三十八·陈思

    钦定四库全书两宋名贤小集卷三百三十八宋 陈 思 编元 陈世隆 补古梅吟藳【二】寿乡衮讷斋先生三首华衮褒荣御墨鲜堂堂剑佩在凌烟十三相后功为最五百年间遗有传落落甘霖施后土岩岩钜石补青天太平有策安排了浯水清

  • 卷二·应劭

      ○正失孔子曰:"众善焉,必察之;众恶焉,必察之。"孟轲云:"尧、舜不胜其美,桀、纣不胜其恶。"传言失指,图景失形,众口铄金,积毁消骨,久矣其患之也。是故乐正後夔有一足之论,晋师己亥渡河有三豕之文。非夫大圣至明,孰能原析之乎?论

  • 卷一百二十九 货殖列传第六十九·司马迁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免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

  • 奢纵第二十五·吴兢

    贞观十一年,侍御史马周上疏陈时政曰:臣历睹前代,自夏、殷、周及汉氏之有天下,传祚相继,多者八百余年,少者犹四五百年,皆为积德累业,恩结于人心。岂无僻王?赖前哲以免尔!自魏、晋以还,降及周、隋,多者不过五六十年,少者才二三十年而

  • 金佗续编卷十一·岳珂

    钦定四库全书金佗续编卷十一宋 岳珂 撰丝纶传信録卷十绍兴十年令差人体探顺昌府金人之聚粮指实省劄权发遣夀春府孙晖奏十月十六日据本府差出干事人丁洪张立回府供责先於今月初七日蒙难离府前去已北干事至十一日早假

  • 世家卷第二十一 高丽史二十一·郑麟趾

    正宪大夫工曹判书集贤殿大提学知 经筵春秋馆事兼成均大司成臣郑麟趾奉 敎修。 神宗。神宗靖孝大王讳晫古讳旼字至华仁宗第五子明宗母弟。 仁宗二十二年甲子七月庚申生及长封为平 公明宗二十七年九月癸亥崔忠献废明

  • 陶侃传·房玄龄

    陶侃字士行,原本鄱陽人。吴国灭亡后,迁到庐江的寻陽。父亲陶丹,在吴国任扬武将军。陶侃年幼而孤贫,任县中小吏。鄱陽的孝廉范逵曾经去拜访陶侃,陶侃毫无准备,无物待客,他母亲于是剪下自己的长发卖给别人做假发,换得酒菜,客人畅

  • 学记·戴圣

    发虑宪,求善良,足以謏闻,不足以动众;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敎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

  • 原序·范家相

    三家诗拾遗原序鲁齐燕韩诗在汉最爲早出后爲毛公所掩遂至亡佚歴唐宋至今未有举其遗説而述之者尝疑三家师承至远其弟子如孔安国匡衡王吉诸人皆当世名儒申公之师浮邱伯与毛本出一家何至相悬如是因集三家之说散见于经传子

  • 无将大车·佚名

    --参与和逃避的困境【原文】无将大车①,祗自尘兮②无思百忧,祗自疧兮③无将大车,维尘冥冥④。无思百忧,不出于熲⑤无将大车,维尘雝兮(6)。无思百优,祗自重兮(7)。【注释】①将:用手推车。大车:牛拉的载重车。

  • 佛说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三昧大教王经卷第十三·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奉大夫试光禄卿传法大师赐紫沙门臣施护等奉 诏译  金刚部法智三昧曼拏罗广大仪轨分第八  尔时世尊。复入一切如来金刚部三摩地智印加持三摩地。说此最上大明曰。  唵(引)萨哩嚩(二合)怛

  • 宝镜三昧本义·行策

    荆溪释 行策 述宝镜三昧者。洞山亲印於云岩而密授曹山者也。洞下诸师恐属流布。但於室中密授。以定宗旨。以防渗漏。自朱世英得之老僧。始获传於世。文有三百六十言。於中如离六爻偏正回互数语。为一篇之枢钮。然秘

  • 桂林风土记·莫休符

    唐莫休符撰。作者在广西西道任职 期间,博采桂林山水、寺庙、里宅、城亭、古迹、人物等 资料。退居后,粗录见闻为《桂林风土记》,成书于 唐昭宗光化二年(899年)。全书内容广泛,其中反映 了传说人物尧、舜与南方民族地区的

  • 水经注集释订讹·沈炳巽

    地理文献考证著作。清沈炳巽撰。四十卷。炳巽字绎旃,归安(今浙江吴兴)人。沈氏以明嘉靖间黄省曾《水经注》刊本为蓝本,进行校定,历九年纂为是编。雍正九年(1731)成书,五十四万余字。其中有以己意厘正者;对郦道元所引

  • 胎息经·佚名

    全称《高上玉皇胎息经》。不着撰人。一篇。底本出处:《正统道藏》洞真部本文类。参校版本:《云夏七签》,该书春六十收有此经注本。道家功理功法类古典名著。《胎息经》作者已无可考,传本署为 “幻真先生注”,但注释颇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