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志第九 祭祀下

宗庙 社稷 灵星 先农 迎春

光武帝建武二年正月,立高庙于雒阳。四时祫祀,高帝为太祖,文帝为太宗,武帝为世宗,如旧。余帝四时春以正月,夏以四月,秋以七月,冬以十月及腊,一岁五祀。三年正月,立亲庙雒阳,祀父南顿君以上至舂陵节侯。时寇贼未夷,方务征伐,祀仪未设。至十九年,盗贼讨除,戎事差息,于是五官中郎将张纯与太仆朱浮奏议:「礼,为人子事大宗,降其私亲。礼之设施,不授之与自得之异意。当除今亲庙四。孝宣皇以孙后祖,为父立庙于奉明,曰皇考庙,独群臣侍祠。愿下有司议先帝四庙当代亲庙者及皇考庙事。」下公卿、博士、议郎。大司徒涉等议:「宜奉所代,立平帝、哀帝、成帝、元帝庙,代今亲庙。兄弟以下,使有司祠。宜为南顿君立皇考庙,祭上至舂陵节侯,群臣奉祠。」时议有异,不着。上可涉等议,诏曰:「以宗庙处所未定,且礻合祭高庙。其成、哀、平且祠祭长安故高庙。其南阳舂陵岁时各且因故园庙祭祀。园庙去太守治所远者,在所令长行太守事侍祠。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号曰中宗。」于是雒阳高庙四时加祭孝宣、孝元,凡五帝。其西庙成、哀、平三帝主,四时祭于故高庙。东庙,京兆尹侍祠,冠衣车服如太常祠陵庙之礼。南顿君以上至节侯,皆就园庙。南顿君称皇考庙,钜鹿都尉称皇祖考庙,郁林太守称皇曾祖考庙,节侯称皇高祖考庙,在所郡县侍祠。

二十六年,有诏问张纯,禘礻合之礼不施行几年。纯奏:「礼,三年一祫,五年一禘。毁庙之主,陈于太祖;未毁庙之主,皆升,合食太祖;五年再殷察。旧制,三年三祫,毁庙主合食高庙,存庙主未尝合。元始五年,始行禘礼。父为昭,南向;子为穆,北向。父子不并坐,而孙从王父。禘之为言谛,禘諟昭穆,尊卑之义。以夏四月阳气在上,阴气在下,故正尊卑之义。礻合以冬十月,五谷成熟,故骨肉合饮食。祖宗庙未定,且合祭。今宜以时定。」语在《纯传》。上难复立庙,遂以合祭高庙为常。后以三年冬祫,五年夏禘之时,但就陈祭毁庙主而已,谓之殷。太祖东面,惠、文、武、元帝为昭,景、宣帝为穆。惠、景、昭三帝非殷祭时不祭。光武皇帝崩,明帝即位,以光武帝拨乱中兴,更为起庙,尊号曰世祖庙。以元帝于光武为穆,故虽非宗,不毁也。后遂为常。

明帝临终遗诏,遵俭无起寝庙,藏主于世祖庙更衣。孝章即位,不敢违,以更衣有小别,上尊号曰显宗庙,间祠于更衣,四时合祭于世祖庙。语在《章纪》。章帝临崩,遗诏无起寝庙,庙如先帝故事。和帝即位不敢违,上尊号曰肃宗。后帝承尊,皆藏主于世祖庙,积多无别,是后显宗但为陵寝之号。永元中,和帝追尊其母梁贵人曰恭怀皇后,陵曰西陵。以窦后配食章帝,恭怀后别就陵寝祭之。和帝崩,上尊号曰穆宗。殇帝生三百余日而崩,邓太后摄政,以尚婴孩,故不列于庙,就陵寝祭之而已。安帝以清河孝王子即位,建光元年,追尊其祖母宋贵人曰敬隐后,陵曰敬北陵。亦就陵寝祭,太常领如西陵。追尊父清河孝王曰孝德皇,母曰孝德后,清河嗣王奉祭而已。安帝以谗害大臣,废太子,及崩,无上宗之奏。后以自建武以来无毁者,故遂常祭,因以其陵号称恭宗。顺帝即位,追尊其母曰恭愍后,陵曰恭北陵,就陵寝祭,如敬北陵。顺帝崩,上尊号曰敬宗。冲质帝皆小崩,梁太后摄政,以殇帝故事,就陵寝祭。凡祠庙讫,三公分祭之。桓帝以河间孝王孙蠡吾侯即位,亦追尊祖考,王国奉祀。语在《章和八王传》。桓帝崩,上尊号曰威宗,无嗣。灵帝以河间孝王曾孙解犊侯即位,亦追尊祖考。语在《章和八王传》。灵帝时,京都四时所祭高庙五主,世祖庙七主,少帝三陵,追尊后三陵,凡牲用十八太牢,皆有副倅。故高庙三主亲毁之后,亦但殷祭之岁奉祠。灵帝崩,献帝即位。初平中,相国董卓、左中郎将蔡邕等以和帝以下,功德无殊,而有过差,不应为宗,及余非宗者追尊三后,皆奏毁之。四时所祭,高庙一祖二宗,及近帝四,凡七帝。

古不墓祭,汉诸陵皆有园寝,承秦所为也。说者以为古宗庙前制庙,后制寝,以象人之居前有朝,后有寝也。《月令》有「先荐寝庙」,《诗》称「寝庙弈弈」,言相通也。庙以藏主,以四时祭。寝有衣冠几杖象生之具,以荐新物。秦始出寝,起于墓侧,汉因而弗改,故陵上称寝殿,起居衣服象生人之具,古寝之意也。建武以来,关西诸陵以转久远,但四时特牲祠;帝每幸长安谒诸陵,乃太牢祠。自雒阳诸陵至灵帝,皆以晦望二十四气伏腊及四时祠。庙日上饭,太官送用物,园令、食监典省,其亲陵所宫人随鼓漏理被枕,具盥水,陈严具。

建武二年,立太社稷于雒阳,在宗庙之右,方坛,无屋,有墙门而已。二月、八月及腊,一岁三祠,皆太牢具,使有司祠。《孝经援神契》曰:「社者,土地之主也。稷者,五谷之长也。」《礼记》及《国语》皆谓共工氏之子曰句龙,为后土官,能平九土,故祀以为社。烈山氏之子曰柱,能植百谷疏,自夏以上祀以为稷,至殷以柱久远,而尧时弃为后稷,亦植百谷,故废柱,祀弃为稷。大司农郑玄说,古者官有大功,则配食其神。故句龙配食于社,弃配食于稷。郡县置社稷,太守、令、长侍祠,牲用羊F5B9。唯州所治有社无稷,以其使官。古者师行平有载社主,不载稷也。国家亦有五祀之祭,有司掌之,其礼简于社稷云。

汉兴八年,有言周兴而邑立后稷之祀,于是高帝令天下立灵星祠。言祠后稷而谓之灵星者,以后稷又配食星也。旧说,星谓天田星也。一曰,龙左角为天田官,主谷。祀用壬辰位祠之。壬为水,辰为龙,就其类也。牲用太牢,县邑令长侍祠。舞者用童男十六人。舞者象教田,初为芟除,次耕种、芸耨、驱爵及获刈、舂簸之形,象其功也。

县邑常以乙未日祠先农于乙地,以丙戌日祠风伯于戌地,以己丑日祠雨师于丑地,用羊F5B9。

立春之日,皆青幡帻,迎春于东郭外。令一童男冒青巾,衣青衣,先在东郭外野中。迎春至者,自野中出,则迎者拜之而还,弗祭。三时不迎。

论曰:「臧文仲祀爰居,而孔子以为不知。《汉书·郊祀志》着自秦以来迄于王莽,典祀或有未修,而爰居之类众焉。世祖中兴,蠲除非常,修复旧祀,方之前事邈殊矣。尝闻儒言,三皇无文,结绳以治,自五帝始有书契。至于三王,俗化雕文,诈伪渐兴,始有印玺,以检奸萌,然犹未有金玉银铜之器也。自上皇以来封泰山者,至周七十二代。封者,谓封土为坛,柴祭告天,代兴成功也。《礼记》所谓「因名山升中于天」者也。易姓则改封者,着一代之始,明不相袭也。继世之王巡狩,则修封以祭而已。自秦始皇、孝武帝封泰山,本由好仙、信方士之言,造为石检印封之事也。所闻如此。虽诚天道难可度知,然其大较犹有本要。天道质诚,约而不费者也。故牲有犊,器用陶匏,殆将无事于检封之间,而乐难攻之石也。且唯封为改代,故曰岱宗。夏康、周宣,由废复兴,不闻改封。世祖欲因孝武故封,实继祖宗之道也。而梁松固争,以为必改。乃当夫既封之后,未有福,而松卒被诛死。虽罪由身,盖亦诬神之咎也。且帝王所以能大显于后者,实在其德加于民,不闻其在封矣。言天地者莫大于《易》,《易》无六宗在中之象。若信为天地四方所宗,是至大也。而比太社,又为失所,难以为诚矣!

赞曰:天地禋郊,宗庙享祀,咸秩无文,山川具止。淫乃国紊,典惟皇纪。肇自盛敬,孰崖厥始?

猜你喜欢
  卷九十八 乾興元年(壬戌,1022)·李焘
  资治通鉴后编卷一百二十七·徐乾学
  卷之四十九·佚名
  卷之八百五十四·佚名
  卷之五百十五·佚名
  一三六三 寄谕浙江巡抚海宁等仿照前次发去装潢书匣等式样制造·佚名
  卷二十五下·班固
  ·统军到彰督剿余匪摺·丁曰健
  读例存疑卷五十·薛允升
  元寿兴传·李延寿
  张浚传·欧阳修
  李定传·脱脱
  神英传·张廷玉
  卷一百五十六·雍正
  卷一百四·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第三出 佞寿·丁耀亢

    【步蟾宫】(丑冠带吉服上)闲来清夜心中痒,不敢把朝靴穿响。权门今日闹称觞,要在他人头上。博带峨冠是一官,当场扮出众人看。仕途自古无公道,谄佞趋时保素餐。自家赵文华,官拜刑曹员外是也。今日为何起得这等早?

  • 卷二 周语中·左丘明

    1襄王十三年,郑人伐滑。王使游孙伯请滑,郑人执之。王怒,将以狄伐郑。富辰谏曰:“不可。古人有言曰:‘兄弟谗阋、侮人百里。’周文公之诗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若是则阋乃内侮,而虽阋不败亲也。郑在天子,兄弟也。郑武、

  • 大明英宗睿皇帝实录卷二百四十四·佚名

    废帝郕戾王附卷第六十二景泰五年八月庚辰朔 太上皇帝居南宫 少傅礼部尚书胡濙奏 万寿圣节赐百官宴而掌道录司事真人卲以正班次未定命列于祭酒之下 命直隶保定府易州来水县县丞李灿复任灿以老疾致仕耆民百余人言灿处事

  • 尚史卷四十八·李锴

    列传二十六晋嬖臣传 梁五 东闗五梁五东闗五者并献公之嬖大夫也骊姬生奚齐其娣生卓子骊姬欲立其子赂梁五与东闗五使言于公曰曲沃君之宗也蒲与二屈君之疆也不可以无主宗邑无主则民不威疆场无主则启戎心戎之生心民慢

  • 李特传·房玄龄

    李特,字玄休,巴西宕渠人,他的祖先是廪君的后代子孙。从前,武落的钟离山倒塌,出现了两个石洞,其中一个红色如丹砂,另一个像漆一样黑。有从红色石洞出来的人,名叫务相,姓巴氏。有从黑石洞出来的人,共四姓:..氏,樊氏,柏氏,郑氏。五个姓

  • 江夏王李道宗传·欧阳修

    江夏郡王李道宗字承范,是毕王李璋之孙,东平王李韶之子。高祖即皇帝位之后,授职任左千牛备身,封为略阳郡公。裴寂与刘武周大战于度索原,裴寂战败之后,贼寇逼近河东城,道宗时年十七,随同秦王世民讨伐贼寇。秦王登上玉壁城观望贼

  • 耶律挞烈传·脱脱

    耶律挞烈,字涅鲁衮,六院部郎君袅古直之后。朴实稳重,足智多谋,有担负重任之才。四十岁还未出来做官。会同年间,任边部令稳。应历初年,升任南院大王,平均赋税徭役,劝导百姓耕织,部人得到化育,户口大量增殖。时逢周人侵犯汉国,由挞

  • 张紞传·张廷玉

    张紞,字昭季,富平人。洪武年间,考中明经科。任东宫侍书,累升为代理左通政。十五年(1382),云南平定,张紞出任左参政。向皇上辞行时,皇上赋诗两首赐给他。历任左布政使。二十八年春,张 紞入京朝见皇上,他的治绩为天下第一,皇

  • 卷四·顺治

    大清世祖体天隆运定统建极英睿钦文显武大徳功至仁纯孝章皇帝圣训卷四理财顺治十年癸巳四月甲寅上谕户部曰比年以来军兴未息催徴烦急兼以水旱频仍深虑小民失所民间充解物料款项烦多以致佥解户赔累难堪向曽量折防项

  • 四书经疑贯通卷四·王充耘

    元 王充耘 撰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集注谓无者自然而然此仁者之事不待勉强故夫子以为非尔所及顔渊言志曰无施劳集注谓劳事非己所欲故亦不以施之于人又为知同于人故无施劳正无加之防然乃曰其志可谓

  • 二十  节用上·墨子

    圣人为政一国,一国可倍也;大之为政天下,天下可倍也。其倍之,非外取地也,因其国家去其无用之费,足以倍之。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费,民德不劳(2),其兴利多矣!其为衣裘何

  • 表·张虙

    进月令解表臣虙言臣窃以後天而奉天时虽夙参於造化按月以观月令实肇见於圣明矧临万务之繁欲极羣书之博惟拔寻於要领庶颐爱於精神【臣】惶惧惶惧顿首顿首考吕氏春秋之书承周末圣贤之论纪分十二井然彚列之条岁尽一周粲若

  • 佛说犊子经·佚名

    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闻如是。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洹阿那邠迟阿蓝精舍。尔时佛遇风患当须牛乳。时有婆罗门大富去城不远。时佛遣阿难言。汝往到婆罗门家从乞牛乳。阿难受教而往。便至婆罗门家。婆罗门问阿难言。来何所求。

  • 法华玄义释签卷第九·湛然

    次明慧圣行中二。先标列。次释。释中但释四种四谛不复判开者。前之两行并在外凡。虽辨浅深初心立信须明浓淡以标远志。今慧圣行始从初住终至初地行自亲证故不劳判。况历位竖深义同四教已当于判。初地证同义当于开。是

  • 佛说宝藏神大明曼拏罗仪轨经卷下·佚名

    西天译经三藏朝散大夫试鸿胪少卿传教大师臣法天奉 诏译次下诸部真言。请召发遣供献加持并皆通用。阿难哆钵纳摩(二合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此是莲花宝藏真言。阿难哆商佉(引)野娑嚩(二合引)贺(引)此是砗磲宝藏真言

  • 采芹录·徐三重

    四卷。明徐三重撰。此书共四卷,第一卷论养民、教民,第二卷、第三卷多论学校贡举、政事利弊,第四卷多论明代人物臧否,大致皆考稽典故,究悉物情,持论较为平实,无激烈偏驳之见,也无恩怨毁誉之私,胜过明人所作的说部文献,也胜过徐三

  • 宝诰大全·佚名

    宝诰:也叫诰章,在道教中,原指神仙传达的“圣意”,如道教的经典著作《真诰》,后衍伸为赞颂神仙的骈文,是道门的特定文体之一。宝诰的平仄韵律十分严谨,多以歌咏形式赞美叙述道教神仙们修行以及功德显化的典故,文字隐晦、精炼。

  • 太华希夷志·佚名

    元张辂撰。二卷。辂字讷斋,曾官晋宁河中府知事。曾采访名道士陈抟再传弟子,延祐元年(1314)成书。万余字。抟道号希夷,后居华山太华岩洞以终,故以名书。此编陈氏道士生涯,生平事迹、喜怒哀乐,言谈举止、坎坷奇遇,十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