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第三 富那迦学童所问之义释

尊者富那迦曰:

“[佛]见根本为不动 我已前来欲质问

 为何仙人刹帝利 婆罗门及[其他]人

 彼等在于此世间 广营供养诸天神

 世尊!我奉问尊师 尊师示彼请语我”

(一〇四三)

“[佛]见根本为不动”[之句中],动者,是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四页参照)……贪欲、贪、不善根。佛世尊舍断根绝、彼之动、渴爱,如截顶之多罗树成为灭无,于未来为不生起者。故佛是“不动”者。动之舍断故是不动,世尊虽对利得亦不动、虽对不利得亦不动、虽对名声亦不动、虽对不名声亦不动、虽对赏赞亦不动、虽对毁訾亦不动、虽对乐亦不动、虽对苦亦不动、不动、不怖动、不动摇、不震、不震动、不震骇、此是不动者。“见根本”者,是世尊见根本、见因、见因缘、见发生、见等起、见食、见所缘、见缘、见集。

有三不善根,[即]贪不善根、瞋不善根、痴不善根。即世尊如斯说:“诸比丘!为诸业之集起有此等之三因缘。[即]为诸业之集起有贪因缘、有瞋因缘、有痴因缘。诸比丘!由贪所生之业、瞋所生之业、痴所生之业天不能认(得),人不能得,又其他所有善趣亦[不能得],但诸比丘!由贪所生之业、瞋所生之业、痴所生之业而地狱认(得),畜生界得,饿鬼界得,又其他所有恶趣[得]。此等三不善根是地狱、畜生界、饿鬼界之身体发生[因]”。如斯世尊知见。如斯世尊见根本……乃至……是见集。

有三善根,[即]无贪善根、无瞋善根、无痴善根。即世尊如斯说:“诸比丘![为诸业之集起]有此等之三因缘……乃至……诸比丘!由无贪所生之业、无瞋所生之业、无痴所生之业而不得地狱,不得畜生界,不得饿鬼界,又其他所有恶趣[不得]。但诸比丘!由无贪所生之业、无瞋所生之业、无痴所生之业而天得,人得,又其他所有善趣[得]。此等三善根是天人之身体发生[因]”,如斯世尊知见,如斯世尊见根本……乃至……是见集。

又世尊已如斯说:“诸比丘!所有不善而有不善分,属于不善之诸法皆以无明为根本,与无明合体。无明若害破,彼等皆至害破”。世尊如斯知见,如斯世尊见根本……乃至……是见集。

又世尊已如斯说:“诸比丘!所有善而有善分,属于善诸法皆以不放逸为根本,与不放逸合体。说不放逸是彼等诸法之最高”。世尊如斯知见,如斯世尊见根本……乃至……是见集。

或又世尊知见:“无明是行之根本,行是识之根本,识是名色之根本,名色是六处之根本,六处是触之根本,触是受之根本,受是爱之根本,爱是取之根本,取是有之根本,有是生之根本,生是老死之根本”世尊知见,如斯世尊见根本……乃至……见集。

或又世尊知见:“眼是眼病之根本,耳是耳病之根本,鼻是鼻眼病之根本,舌是舌病之根本,身是身病之根本,意是心病之根本”世尊知见。如斯世尊见根本、见因、见因缘、见发生、见等起、见食、见所缘、见缘、见集。此是“[佛]见根本为不动”[之义]。

“尊者富那迦曰”[之句中],“曰”,是句之接续。“尊者”是敬语。“富迦那”,是彼婆罗门之名。

“我已前来欲质问”,我来欲质问,欲质问而我来,欲闻质问之[回答]而我来。如斯是“我已前来欲质问”[之义]。或又欲质问之人人,欲行质问之人人,欲闻质问之[回答]之人人来至,赴往,接近,近侍。如斯亦是“欲质问而来”[之义]。或又欲问尊师而来者(我),尊师为有能者、有力者,与我共同而问、说、答、显示、得语。如斯亦是“我来欲质问”[之义]。

“为何仙人[等]之人人”[之句中],所谓“为何”者,是依何、止着、系着、近着、缚着、信解。“仙人”者,是谓有仙人之名者。即所有活命[外学]出家为仙人之出家尼干结发[外学]苦行者。“人人”即是人人之事。此是“为何仙人[等]之人人”[之义]。

“刹帝利与婆罗门于诸天神[之句中]”,刹帝利者,是所有刹帝利(王族)之出生者,婆罗门是所有呼为“卿者”(婆罗门族)。

“诸天神”者,是活命[外学]之弟子以活命[外学]是天神。于尼干之弟子,尼干是天神,于结发[外学]之弟子,结发[外学]是天神,于普行者之弟子,普行者是天神,于驱摈者之弟子,驱摈者是天神。于象务者,象是天神,于马务者,马是天神,于牛务者,牛是天神,于鸡务者,鸡是天神,于鸦务者,鸦是天神,于世天务者,世天[力士]是天神,于力天务者,力天[力士]是天神,于满贤务者,满贤[夜叉]是天神,于珠贤务者,珠贤[夜叉]是天神,于火务者,火是天神,于龙务者,龙是天神,于金翅鸟务者,金翅鸟是天神,于夜叉务者,夜叉是天神,于阿修罗务者,阿修罗是天神,于犍闼婆务者,犍闼婆是天神,于大王务者,大王是天神,于月务者,月是天神,于太阳务者,太阳是天神,于帝释务者,帝释是天神,于梵天务者,梵天是天神,于天务者,天是天神,于方务者,[礼拜]方角是天神,各自礼拜所供养者是彼人人天神。此是“广为供养诸天神”[之义]。

“于此世间,广营供养”[之句中],供养[物]者,是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之施物。“营供养”者,(一)求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供养之觅求、所遍求之人人亦营供养。又(二)是准备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供养之人人亦营供养。又(三)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供养[物]之施、献、施舍人人亦营供养。“广”者,(一)此等供养[物]多,又(二)献此等供养之人人多,又(三)此等之受施者多。

(一)此等供养[物]多者云何?此等之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衣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之供养[物]多。此是“此等供养[物]多”。(二)献此等供养之人人多者云何?是献此等供养人人之刹帝利、婆罗门、毗舍、首陀、在家者、天人等多。此是献此等供养人人之多。(三)此等之受施者多者云何?是此等受施者之沙门、婆罗门、乞丐者、行乞者[及彼等之]弟子。此是“此等之受施者多”。

“在此世间”者,是于人世间。此是“彼等于此世间”[之义]。

“世尊!我奉问尊师,尊师请语我”[之句中],问者,是(一)为欲明解未见之问,(二)为欲[向他]合流已见之问,(三)为欲断疑念之问之三问。

(一)为欲明解未见之问者云何?原来[某者之]特相未知、未见、未考量、未度知、未辨知、于未明了之时,为欲知见,为欲考量,为欲度知,为欲辨知,为欲明了而问。此是“为欲明了未见之问”。

(二)为欲[向他]合流已见之问者云何?原来[某者之]特相已知见、考量、度知、辨知、为明了之时,为欲与他诸贤之说合流而问。此是“为欲向他合流已见之问”。

(三)为断疑念之问者云何?原来[就某事]“如斯耶?不然耶?何耶?云何耶?”为疑所袭,为疑念所袭,于生迷惑之时,彼为欲断[彼]疑念而问。此是“为欲断疑念之问”。有此等之三问。

更有(一)人问、(二)非人问、(三)化人问之三问。

(一)人问者云何?是人接近佛世尊而问。[即]比丘问,比丘尼问,优婆塞问,优婆夷问,王问,刹帝利问,婆罗门问,毗舍问,首陀问,在家者问,出家者问。此是“人问”。

(二)非人问者云何?是非人接近佛世尊而问。[即]龙问、金翅鸟问、夜叉问、阿修罗问、犍闼婆问、大王问、帝释问、梵天问、天神问。此是非人问。

(三)化人问者云何?世尊[自]有四肢五体化作完具诸根意所成之色身,彼之化人接近佛世尊而问,世尊答彼。此是化人问。有此等之三问。

更有(一)自义问、(二)他义问、(三)两义问之三问。

更有(一)现世义问、(二)来世义问、(三)第一义问之三问。

更有(一)无罪义问、(二)无烦恼义问、(三)净白义问之三问。

更有(一)过去问、(二)未来问、(三)现在问之三问。

更有(一)内问、(二)外向、(三)内外问之三问。

更有(一)善问、(二)不善问、(三)无记问之三问。

更有(一)蕴问、(二)界问、(三)处问之三问。

更有(一)念处问、(二)正勤问、(三)神足问之三问。

更有(一)根问、(二)力问、(三)觉支问之三问。

更有(一)道问、(二)果问、(三)涅槃问之三问。

“世尊!我奉问尊师”者,我向尊师问,向尊师乞,向尊师求,向尊师信乐,请为我说。此是“我奉问尊师”[之义]。“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尊师示彼请语我”者,是请语我,请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世尊!我奉问尊师,尊师示彼请语我”[之义]。故婆罗门言。

尊者富那迦曰:

“[佛]见根本为不动 我已前来欲质问

 为何仙人刹帝利 婆罗门及[其他]人

 彼等在于此世间 广营供养诸天神

 世尊!我奉问尊师 尊师示彼请语我”

世尊宣示:“富那迦!

 所有此等之仙人 刹帝利与婆罗门

 彼等在于此世间 广营供养诸天神

 彼等希望此状态 依着老[死]营供养”

(一〇四四)

“所有此等之仙人”[之句中],“所有此等”者,是普遍一切,一切之一切,无残无余[之义]。仙人者,谓有仙人之名者。即仙人之出家为出家所有活命[外学]、尼干、结发[外学]、苦行者。所谓人人,是人之事。此是“所有此等之仙人”[之义]。

“富那迦”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之世尊与(所谓语)……成为与作证为共同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富那迦!”[之义]。

“刹帝利与婆罗门于诸天神”[之句中],刹帝利,是所有刹帝利之生活者。婆罗门是所有“呼为卿者”。“诸天神”者,于活命[外学]之弟子,活命[外学]是天神……乃至(四七页以下参照)……于方务者,[礼拜]方角是天神,各自所礼拜供养者是彼人人之天神。此是“诸天神”[之义]。

“于此世间,广营供养”[之句中]“供养[物]”,是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之设物。“营供养”者,(一)是求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之供养,觅求,所遍求之人人亦营供养。又(二)是准备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供养之人人亦营供养。又(三)是施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之供养[物]、献、施舍之人人亦营供养。“广”者,是此等供养[物]多,又献此等供养人人多,又此等受施者多。此等供养[物]多者云何?……乃至(四九页参照)……此是“此等受施者多”。于此世间者,是于人世间。此是“彼等在于此世间,广营供养”[之义]。

“富那迦!希望此状态”[之句中],希望者,是希望色之获得,希望声之获得,希望香之获得,希望味之获得,希望触之获得,希望子之获得,希望妻之获得,希望财之获得,希望名声之获得,希望于自在之获得,希望于刹帝利大家身体之获得,希望于婆罗门大家身体之获得,希望于居士大家身体之获得,希望于四大王天身体之获得,希望于三十三天、夜摩天、都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梵众天身体之获得,乐、冀求、冀望、热望。此是“希望”[之义]。

“富那迦希望此状态”[之句中],在此处希望身体之发生,即希望于此刹帝利大家身体之发生,希望于此婆罗门大家身体之发生,希望于此居士大家身体之发生,希望于四大王天身体之发生,希望于此三十三天、此夜摩天、此都率天、此化乐天、此他化自在天、此梵众天身体之发生,是乐,冀求,冀望,热望也。此是“希望此状态”[之义]。

“依着老死营供养”[之句中],“依着老死”是依止老,依止病,依止死,依止愁悲苦忧恼。依止于生,此即依止于老,依止于老者,此即依止于病,依止于病者,此即依止于死,依止于死者,此即依止于愁悲苦忧恼,依止于愁悲苦忧恼者,此即依止于趣,依止于趣者,此即依止于生起,依止于生起者,此即依止于结生,依止于结生者,此即依止于有,依止于有者,此即依止于轮回,依止于轮回者,此即依止、止着、近着、缚着,信解于轮回。此是“依着老死营供养”[之义]。故世尊已宣示。

世尊宣示:

“所有此等之仙人 刹帝利与婆罗门

 彼等在于此世间 广营供养诸天神

 彼等希望此状态 依着老[死]营供养”

尊者富那迦曰:

“所有此等之仙人 刹帝利与婆罗门

 彼等在于此世间 广营供养诸天神

 于供养路不放逸 果度生老与否耶

 世尊!我向尊师问 尊师示彼请语我”

(一〇四五)

“所有此等之仙人”[之句中],“所有此等”……乃至(五二页参照)……于供养路不放逸[之句中],“果”者,是“如斯耶”?“不然耶”?“成何耶”?“云何耶”?是疑之质问、疑念之质问、迷惑之质问。此是“果”[之义]。“彼等”是奉献供养之人人。“世尊”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世尊之[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于“供养路不放逸”[之句中]供养言为供养路。譬如圣道[言]为圣路,天道[言]为天路,梵道[言]为梵路,如是供养言为供养路。“不放逸”者,是于供养路不放逸、恭敬而作、常作、坚住作、不萎缩行、不放弃[欲行之]欲,不放弃责任而行彼,屡屡为彼,重视彼,向于彼,倾于彼,赴于彼,信解彼,是以彼为主。此是“于供养路不放逸”[之义]。恭敬作……乃至(前方参照)……以彼为主,求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之供养,觅求、所遍求之人人亦于供养路不放逸。恭敬作……乃至……以彼为主,准备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供养之人人亦是“于供养路不放逸”。恭敬而作……乃至……以此为主施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等]供养,献施舍之人人亦是“于供养路不放逸”。此是“于供养路不放逸”[之义]。

“果度生老与否耶?我尊!”是“能度”生、老、死耶?越度耶?度过耶?超度耶?离越耶?此是“果度生老与否耶”[之义]。“我尊者”,是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此是“我尊!度生老耶”[之义]。

“世尊!我向尊师问,尊师示彼请语我”[之句中],“我向尊师问”者,是我向尊师问,向尊师乞,向尊师求,向尊师信乐,请为我说。此是“我向尊师问”[之义]。世尊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之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请为我语”者,是请语我以彼、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世尊!我向尊师问,尊师示彼请语我”[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富那迦曰:

“所有此等之仙人 刹帝利与婆罗门

 彼等在于此世间 广营供养诸天神

 于供养路不放逸 果度生老与否耶

 世尊!我向尊师问 尊师示彼请语我”

世尊宣示:“富那迦!

 希望赞叹望献供 缘于利得热望欲

 彼等供养有贪染 我言不度生与死”

(一〇四五)

“希望赞叹望献供”[之句中],希望者,是希望色之获得、希望声之获得、希望香之获得、希望味之获得、希望子之获得、希望妻之获得、希望财之获得、希望名声之获得、希望自在之获得、希望于刹帝利大家身体之获得、希望于婆罗门大家身体之获得、希望于居士大家身体之获得、于四大王天……乃至(五四页参照)……希望于梵众天身体之获得,乐、冀求、冀望、热望。此是“希望”[之义]。赞叹是(一)赞叹供养,(二)赞叹果,(三)赞叹受施者。

(一)赞叹供养者云何?“[此供养]是可爱施,适意施,胜妙施,适切施,简择施,无罪施,屡屡施,施而[施者之]心信乐”而赞叹,称誉,赞说,赏赞。如斯是“赞叹供养”。

(二)赞叹果者云何?“于此之[供养]因缘而[供养者]可获得色,可获得声,可获得香,可获得味,可获得触,刹帝利大家,婆罗门大家……乃至(五四页参照)……可获得于梵众天之身体”而为赞叹、称誉、赞说、赏赞。如斯是“赞叹果”。

(三)赞叹受施者云何?“受施者具足生(善生),具足姓,习诵[圣典],持真言,通达三吠陀、语汇、仪轨、音韵语原论[阿闼婆吠陀]为第五传说[诸书典之]句与解说(文法),熟达顺世论、大人相论、离贪、为贪之调伏而为行道,离瞋、为瞋之调伏而为行道,离痴、为痴之调伏而为行道,已具足信,具足戒,具足定,具足慧,具足解脱,具足解脱智见”,而为赞叹,称誉,赞说,赏赞。如斯是“赞叹受施者”。

“热望”者,是热望色之获得,热望声之获得,热望香之获得,热望味之获得,热望触之获得,热望于刹帝利大家身体之获得……乃至(五四页参照)……热望于梵众天身体之获得。此是“希望赞叹献热望”[之义]。“献”成为献供,施、供养、施舍、衣服、食物、卧坐所、病者之资具药品、食物、饮物、着物、乘物、鬘、香、涂油、卧床、住宅、灯具。此是“希望赞叹献热望”[之义]。

“世尊宣示:富那迦!”[之句中],“富那迦”,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世尊之(语)此……是与作证共同为施设者。此是“世尊宣示:富那迦!”[之义]。

“缘于利得热望欲”,缘于色之获得而热望欲,缘于声之获得而热望欲,……乃至(五四页参照)……缘于梵众天身体之获得而热望欲,切望、翘望。此是“缘于利得热望欲”[之义]。

“彼等供养有贪染,我言不度生与死”[之句中],“彼等”是行供养之人人。行供养者,“是行供养”、加行、热心、专心、行彼、屡屡为彼、重彼、向于彼、倾于彼、赴于彼、信解彼,是以彼为主。此是“行供养”[之义]。“有贪染”之(句中),有贪者是渴爱。即对所有之有有欲、有贪、有喜、有渴爱、有爱情、有渴、有热恼、有昏迷、有缚着,由于有贪对诸有而贪、贪觅、昏迷、缚着、悬、悬着、碍着。此是“彼等供养有贪染”[之义]。

“我言不度生与死”,彼等行供养而受有贪所染,不得度生老死,不得越度,不得度过,不得超越,不得离越,不出离生老死,不弃遣,不越度,不超越,不离越,于生老死之中而动作,于轮回路之中而动作,从于生,为老所弥漫,为病所打胜,为死所害破,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我言无归依之状态,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彼等供养有贪染,我言不度生与老”[之义]。故世尊已能宣示:

“希望赞叹献热望 缘于利得热望欲

 彼等供养有贪染 我言不度生与死”

尊者富那迦曰:

“彼等行供养 若不度生老

 我尊!如若然 果在天人界

 何人由供养 得度生老耶

 我向尊师问 尊师请语我”

(一〇四七)

“彼等行供养若不度生老”者,彼等行供养之人人,行供养为贪所染,不得度生老死,不得越度,不得度过,不得超越,不得离越,为不出离生老死,为不弃遣,为不越度,为不超越,为不离越,于生老死之中而动作,于轮回路之中而动作,从于生,为老所弥漫,为病所打胜,为死所害破,无救护所,无避难所,无归依所,如为于无归依之状态。此是“彼等行供养若不度生死”[之义]。

“尊者富那迦曰”[之句中],“曰”,是此句之接续……乃至(一〇页参照)……此是“尊者富那迦曰”[之义]。

我尊!依供养而生或老[之句中,依供养者,]是依供养、献供、种种之供养,多供养。我尊!是敬语、敬重语、尊敬语。此是“我尊!依供养而生、老”[之义]。

“我尊!如若然,果在天人界?何人得度生老耶?”然者,何人含天、含魔、含梵天之于世界,含沙门、婆罗门,含天与人之于人人之中,得生老死耶?得越度耶?得度过耶?得超越耶?得离越耶?我尊!是此敬语、敬重语、尊重语、尊敬语。此是“然者果于天界人界何人得度生老耶?”[之义]。

“我向尊师问,世尊请语我”[之句中],“我向尊师问”者,是我向尊师问,乞于尊师,求于尊师,信乐于尊师,请向我说。此是“我向尊师问”[之义]。世尊,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之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设者。“请语我”者,请向我语,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世尊!我向尊师问请语我”[之义]。故彼婆罗门言。

尊者富那迦曰:

“彼等行供养 若不度[生老]

 我尊!若然 果于大人界

 何人由供养 得度生老者

 我向尊师问 [世尊]请语我”

世尊宣示:“富那迦!

 察悟世间彼此[状] 于世何等之动[贪]

 寂静无烟[忿]无苦 无求言彼度生老”

(一〇四八)

“察悟世间彼此状”[之句中],察悟者,是智。即所有慧、知解……乃至(一八页参照)……不痴、择法、正见。“彼此”[之句中],“此”者,是人世间,“彼”者,是天世间。“此”是欲界,“彼”是色界、无色界。“此”是欲界、色界,“彼”是无色界。“察悟世间”彼此状态,察悟彼此是无常,是苦,是病,是痈,是箭……乃至(二九页参照)……察悟是无归依所,是知、考量、度知、辨知、明了。此是“察悟世间彼此状”[之义]。

“世尊宣示:富那迦!”[之句中],“富那迦!”是世尊呼彼婆罗门之名。世尊者,此是尊重之同义语……乃至(一二页以下参照)……此谓世尊之语……是与作证共同施舍者。此是“世尊宣示:富那迦!”[之义]。

“于世间无何等之动人”[之句中],“人”者,是阿罗汉、漏尽者。“动”者,是爱动、见动、慢动、烦恼动、业动。此等有无之动、不存、不存在、不能得、舍断者、正断者、寂灭、安息、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之人。“何等”者,是何等、亦如何、于何处亦、亦在内、亦在外、亦在内外。于此世间是恶趣世间……乃至(一八页参照)……处世间。此是“有无何等之动人”[之义]。

“寂静无烟无苦无求之人,我言彼度生与老”[之句中],“寂静”者,是贪之寂静故是寂静。瞋之寂静故是寂静,痴之寂静故是寂静,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慢、过慢、憍、放逸、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之寂静故、寂止故、寂灭故、烧尽故、消灭故、离去故、安息故,是寂静、寂灭、消灭、安息。此是“寂静”。

“无烟”者,是身恶行无烟,坏灭,涸渴,令之灭无,语恶行,意恶行无烟,坏灭,涸渴,令之灭无,贪无烟,坏灭,涸渴,令之灭无,瞋、痴、忿、恨、覆、恼、嫉、悭、谄、诳、强情、激情、慢、过慢、憍、放逸、一切烦恼、一切恶行、一切不安、一切热恼、一切热苦、一切不善行为无烟,坏灭,涸渴,令之灭无。又以忿言为烟。

 婆罗门! 实慢汝重担

 忿言成为烟 妄言成为灰

 [献供]杓子舌 献火之处心

 自使调御者 乃是人之火

又由十行相生忿。[即](一)“[彼]已行我不利”而生忿。(二)“[彼]于行我不利”而生忿。(三)“[彼]将行我不利”而生忿。(四)“已行我可爱可意者之不利”。(五)“行不利”。(六)“将行不利”而生忿。(七)“已行我不爱不可意者之利”。(八)“行利”。(九)“将行利”而生忿。(十)无道理而生忿。如斯所有心之瞋害、瞋恨、瞋恚、违逆、怒、激怒、大激怒、瞋、激瞋、心之大激瞋、恚、意之激瞋、忿、忿怒、忿怒性、瞋、瞋怒、瞋怒性、恚、恚怒、恚怒性、违背、违逆、愤怒、愤慨、心之不快此言为忿。

又对于忿应知有强烈、微弱事。于某时忿只乱心而未至于使口痉挛。于某时忿只使口痉挛而未至于动颚。于某时忿只动颚而未至于发恶口(粗语)。于某时忿只发恶口而未有怒目诸方。于某时忿只怒目诸方而未有执刀杖。于某时忿只执刀杖而未有扬起刀杖。于某时忿只扬起刀杖而未有以刀杖打下。于某时忿只以刀杖打下而未有斩斫。于某时忿只斩斫而未有种种撕裂。于某时忿只种种撕裂而未斩断手足。于某时忿只斩断手足而未夺生命。于某时忿只夺生命而未至于抢遍舍一切状态。[此]忿杀害他人已而杀害自己故,斯忿至第一增盛,达第一广大者。舍断此之忿,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为无烟[者]。此是无烟。

“无苦”者,贪是苦,瞋是苦,痴是苦,忿是苦,恨是苦。……乃至(三九页参照)……一切不善行是苦。舍断此苦,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无苦[者]。此是“无苦”。

“无求”者,言求渴爱。即所有贪、染贪……乃至(一四页参照)……是贪欲、贪、不善根。舍断此之求、渴爱、正断、令寂灭、令安息、令不得生起、以智火所烧者,言无求[者]。此是“无求”。

“生”者,是于彼彼之有情之彼彼之有情聚生、发生、入来、生起、诸蕴之现前(内六)处之获得。“老”者,是彼彼之有情彼彼之有情聚老、老耄、齿落、白发、皱皮、寿之损耗、诸根之毁熟也。

“寂静无烟无苦无求之人我言彼度生与老”者,是所有寂静、无烟、无苦、无所求之人,彼度生、老、死,越度、度过、超越、离越。此为我言,示、施设、确立、开显、分别、显示、说明。此是“寂静无烟、无苦无求、我言彼度生与老”[之义]。故世尊宣示。

世尊宣示:“富那迦!

 察悟世间彼此状 于世何等之动[贪]

 寂静无烟无苦无求 我言彼度生与老”

[世尊说法之]偈将终……乃至(三二页参照)……合掌,礼拜世尊谓:“尊师!

世尊是我师,我是弟子”而为坐。

富那迦学童所问之义释第三[毕]

猜你喜欢
  大宗地玄文本论 第十六卷·马鸣
  俱舍论疏 第十五卷·法宝
  山家义苑卷下·可观
  俱舍论记 第九卷·普光
  卷第七十·李通玄
  卷四十三·佚名
  目录·寒松智操
  卷第五·契嵩
  卷之九·即非如一
  处胎品第六·佚名
  卷四·丹霞子淳
  卷第七·佚名
  诃利帝母真言经·佚名
  卷第二十二·志磐
  卷五百六十四·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卷七·陈廷敬

    目  录 三十五调七十四体,起四十八字至四十九字三字令二体 山花子一体又名南唐浣溪沙、添字浣溪沙、摊破浣溪沙、感恩多令 忆余杭二体 秋蕊香三体 胡捣练三体又名望仙楼 桃源忆故人二体又名虞美

  • 第二幕·老舍

    第一场时间 又过了些日子,水落下去,王家回到故乡。夏日午后。地点 王家。人物张不三大白猫仙 鹤蜂 王大蚂蚁王小二王妈妈〔幕启:大水已落。王家的磨盘并没被冲走。大柳树也没倒,蝉又回来歌唱。冲坏了的房子已修好多半

  • 第二十一齣~第三十齣·汪廷讷

    第二十一齣 诉寃【三台令】〔小生上〕欲把世道隄防。可许阴骄抗阳。吾友惮妻房。消磨了一片刚肠。黄州柳氏陈家妇。鸷悍狐绥恣嫉妬。劳劳长舌牝鸡晨。废弛三纲全不顾。一身无子可奈何。徐卿有庆偏房多。不思无后绝夫

  • 第廿八折 银瓶坠井·冯梦龙

    【南吕引女临江】【女冠子头】[老旦、旦、贴、侍女随上][老旦]儿夫入狱情难洗,女妻对影空悲。【临江仙尾】[旦]一场冤病竟无医,爹行多不保,合室尽归期。【集岳珂诗】[老旦]有客悲周道,何人归鲁?[旦]同时惟切齿,来者但吹羹。[老旦]长夜

  • 卷一百六十九·列传第五十六·宋濂

        贺仁杰   贺仁杰,字宽甫,其先河东隰州人,祖种德徒关中,遂为京兆鄠人。父贲,有材略,善攻战,数从军有功。关中兵后积尸满野,贲买地金天门外,为大冢收瘗之。远近闻者,争辇尸来葬,复以私钱劳之。尝治室于毁垣中,得白

  • ●卷一百十一·徐梦莘

      炎兴下帙十一。   起建炎元年七月七日乙未,尽十六日甲辰。   七月七日乙未宣示太上皇帝亲书绢背心八字谕宰相黄潜善等。   上出绢背心一领宣示泣谕宰臣等曰:道君太上皇帝自燕山府密遣使臣曹勋赍来背心领中有

  • 中兴五论序·陈亮

    臣闻治国有大体,谋敌有大略。立大体而后纲纪正,定大略而后机变行,此不易之道也。仰惟陛下以睿圣神武之资,充硕大光明之学,留神政事,励志恢复,罔敢自暇自逸。而大欲未遂,大业未济,意者大体之未立,而大略之未定欤!臣尝为陛下有忧于

  • 第四卷 梁 陈 魏 隋 唐·缪荃孙

    梁朱异造象江宁甘氏家藏拓本高三寸三分,广二寸二分。正书,一行,字迳一分。梁太清丁卯改元,善男子朱异敬造获福。石黝而有光,高四寸二分,顶圆稍狭,底平侈。面作大小佛二尊,分上下层趺坐。下层左右列侍者二。其下有二兽,兽之左

  • 一九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令张羲年在四库全书处纂修上行走折·佚名

    一九九 多罗质郡王永瑢等奏请令张羲年在四库全书处纂修上行走折乾隆三十九年十月十九日多罗质郡王臣永瑢等谨奏,为奏闻请旨事。据浙江俸满训导候选知县张羲年呈称:羲年系乾隆乙酉科选拔贡生,以敎谕衔任于潜县训导,大计卓

  • 绎史卷一百四十三上·马骕

    灵壁县知县马骕撰荀子著书【上】史记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闳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髠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髠田骈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而荀卿

  • 澄斋日录 光绪廿五年己亥·恽毓鼎

    己亥年四月廿四日晴。一日缮封奏。正折以外洋相逼日深,请速筹战备。附片保举人才(直隶候补道前署广平府知府缪慈,正任通州现署房山县知县荣恒,湖北宜昌游击苏德浦)。廿五日晴。寅初至西苑门外敬递封奏,在朝房恭候。辰初事下

  • 南宫奏稿巻五·夏言

    明 夏言 撰一科举疏仪制清吏司案呈照得嘉靖十三年例该天下开科取士欲预行浙江等布政司及顺天应天二府各照前科事例依期开科乡试及查得嘉靖六年九月内该都察院署掌院事兵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张璁题为慎科目以风厉人

  • 卷一百三十四·佚名

    <史部,政书类,通制之属,钦定续文献通考钦定四库全书钦定续文献通考卷一百三十四兵考军器宋理宗淳佑二年诏淮西制置大使司出十七界楮币一万米二万斛令安丰军修武备先是高宗绍兴三十二年诏江东安抚司造木弩五千箭五十万

  • 第十五章 33·辜鸿铭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辜讲孔子说:“聪明而高尚的人,不可能从小事上显出其品质,但是可以承担重大使命。愚蠢的人可能在小事上别具一格,但是却不能委以重任。”

  • 卷三十三·康熙

    <经部,礼类,礼记之属,日讲礼记解义钦定四库全书日讲礼记解义卷三十三玉藻此篇记天子诸侯服冕笏佩之类及行礼容节以篇首二字名篇其文略与少仪曲礼相似范氏锺曰玉藻一篇巨细兼举君有君之威仪臣有臣之成仪以至饮食起居之

  • 佛说师子素驮娑王断肉经·佚名

    大唐沙门智严译  我忆过去无量劫  有王名曰素驮娑  其王一时出游山  群臣部从猎虫兽  忽逢雷雹恶风起  诸人分散悉惊惶  王独走入深山林  临河苏息无人伴  牝母师子在山薮  见王独坐逼王身  众

  • 跋·代智旭

    大乘起信论者。佛祖传心之正印。法性法相之总持也。如来昔以大乘阿毗昙。付与弥勒。摩诃般若。付与文殊。般若破执有而显妙有。毗昙破恶空而显真空。一音所宣。曾无异旨。佛灭五百年后。异见滋生。马鸣大士。应佛悬记

  • 卷七十·性音

    宗鉴法林卷七十 集云堂 编 大鉴下二十三世 燕京报恩万松行秀禅师(雪岩满嗣) 初参胜默和尚。令看长沙转自己归山河大地话。半载无所入。默曰我祇愿你迟会。师忽有省。复看玄沙未彻语。请益雪岩。岩曰。待汝头生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