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大乘方广总持经全文

隋天竺三藏毗尼多流支译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王舍城耆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六万二千人俱。菩萨摩诃萨八十亿众。摩伽陀国优婆塞六十亿百千人尔时世尊夏安居已,临涅槃时入如法三昧。入三昧已,是时三千大千世界。普遍庄严悬缯幡盖。置宝香瓶众香涂饰处处遍散千叶莲花。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亿百千众。诸梵天王及亿百千眷属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卻住一面。复有亿百千净居天子。自在天王大自在天王,龙王夜叉王。阿修罗王迦楼罗王紧那罗王摩睺罗伽王。各与亿百千眷属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卻住一面。尔时十方如恒河沙大威德菩萨摩诃萨来诣佛所。到佛所已头面礼足。合掌向佛卻住一面。尔时此三千大千世界。乃至有顶皆悉来集大众充满间无空处。尔时复有馀大威力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等皆来集会。

尔时世尊正念现前从三昧起。遍观大众欠呿频申。如师子王如是至三。尔时世尊从其面门出广长舌。遍覆三千大千世界。是时如来现神通已复观大众。尔时一切大众即从坐起。合掌作礼默然而祝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如来不久当入涅槃。汝於诸法有所疑者,我今现在。欲有所问今正是时,佛灭度後勿生忧悔。尔时弥勒菩萨摩诃萨白佛言:唯然世尊,善自知时。诸佛如来於一切法皆悉究竟。惟愿宣说令此法眼久住於世。尔时会中有大自在天子及八十亿净居天众。眷属围绕顶礼佛足。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世尊,此大乘方广总持法门。过去无量诸佛如来应供正遍知已曾宣说。惟愿世尊,今复敷演利益安乐无量人天。能令佛法久住世间。尔时世尊默然而许。是时大自在天子知佛许已欢喜踊跃。合掌作礼卻住一面。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此大乘方广总持法门非我独说。过去未来及今现在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亦常宣说。若有众生於佛所说言非佛说及谤法僧。而此谤者当堕恶道受地狱苦。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发菩提心。於此大乘方广总持经典。受持读诵复为人说。当知是人不堕恶道。

尔时世尊复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阿逸多。我从成佛夜乃至将入无馀涅槃。於其中间佛身口意。所作所说所念所思惟。颇有忘失起恶业不。弥勒菩萨言:不也世尊,佛言弥勒。如汝所说,我从成道乃至涅槃。於其中间所言所说皆悉真实无有虚妄。若有愚人不解如来方便所说,而作是言: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诽谤正法及佛菩萨。我说是辈趣向地狱。佛言:阿逸多。於我灭後五浊世中。若有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实非菩萨自谓菩萨。是外道人。曾於过去供养诸佛发愿力故。於佛法律而得出家。随所至处多求亲友。名闻利养。恣行秽污弃舍信心。成就恶行不自禁制。不自调伏贪诸利养。於一切法门及出生坚固三昧。皆悉远离实无所知。为亲属故妄称知解住於谄曲。口说异言身行异行。阿逸多。我菩提道於一切众生。皆悉平等安住大悲。以善方便正念不忘。如来安住无等等力。无障无碍而为说法。若有众生作如是言:佛为声闻所说经典。诸菩萨等不应习学不应听受。此非正法此非正道。辟支佛法亦不应学。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修行法。声闻之人亦不应学不应听受。辟支佛法亦复如是,复作是言:诸菩萨等所有言说。声闻辟支佛不应听受。彼此言行更相违背不与修多罗相应。於如实说真解脱法不能信受。依彼法者不得生天。何况解脱。阿逸多。我今说法随其信心而调伏之如恒河沙。阿逸多。我今欲往十方世界随顺说法利益众生。不为实非菩萨而作菩萨相者,亦不为毒恶欺诳少闻之人於我法中作二说者,其二说人或作是言:是菩萨应学是不应学谤佛法僧。是人身坏命终堕於地狱。多百千劫不可得出。设令得出生贫穷家。至於後时虽得授记。五浊恶世成等正觉。如我今日於是生死五浊世中成於佛道。以是因缘汝应谛听。应当信知。随顺恶友所行如是,阿逸多。我念过去无央数劫。彼时有佛名曰无垢焰称起王如来应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出现於世。是时彼佛寿命八万那由他岁为众说法。尔时无垢焰称起王如来法中。有一比丘名曰净命。总持诸经十四亿部大乘经典六百万部为大法师。言辞清美辩才无碍。利益无量无边众生示教利喜。尔时无垢焰称起王如来。临涅槃时告彼比丘净命言:未来世中汝当护持我正法眼。尔时净命受佛教已,於佛灭後千万岁中。守护流通诸佛祕藏。於此方广总持法门受持读诵深解义趣。於彼世界八万城中所有众生。随其愿乐广为宣说。尔时有一大城名曰跋陀。往彼城中为八十亿家。随其所乐而为说法。是时城中八十亿人获净信心。一亿人众住菩提道。七十九亿人住声闻乘而得调伏。尔时净命法师复与十千比丘众。相随俱往修菩提行。尔时跋陀城中复有比丘名曰达摩。於大乘经方广正典。受持千部获得四禅。唯以方广空法化彼城中一切众生。不能以善方便随欲而说。作如是言:一切诸法悉皆空寂我所说者真是佛说。彼净命比丘所说杂秽不净。此比丘实非净命而称净命。何以故?而此比丘所受诸华。不持供养而自受用。涂香末香亦复如是,净命比丘愚痴无智。不能知我久修梵行。彼既年少出家未久。我慢无信多诸放逸。是诸人等无所知晓。谓是净命持戒比丘。尔时达摩以其恶心谤持法者,身坏命终堕於地狱。经七十劫具受众苦。满七十劫已堕畜生中。过六十劫後值遇香宝光佛。於彼法中发菩提心。於九万世犹生畜生中。过九万世已得生人中。於六万世贫穷下贱恒无舌根。其净命比丘於诸法中得净信心为人说法。彼於後时得值六十三那由他佛。恒为法师具足五通。劝请彼佛转妙法轮。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净命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阿弥陀佛是。阿逸多。汝今当知。过去达摩比丘者岂异人乎莫作异观。今我身是。由我过去愚痴无智毁谤他故受苦如是,我以此业因缘故。处五浊世成等正觉。是故阿逸多。若有菩萨於诸法中作二说者,以是因缘後五浊世成於佛道。其佛国中有诸魔等。於说法时恒作障难。尔时大众闻佛说已,皆悉悲泣涕泪交流俱发是言:愿於佛法莫作二说如达摩比丘。

尔时会中有百菩萨。即从座起右膝著地悲号堕泪。尔时世尊知而故问彼菩萨言:善男子,汝等何为悲号如是,尔时诸菩萨等异口同音俱白佛言:世尊,我等自观亦应有此诸恶业障。尔时世尊作如是言:如是如是,汝亦曾於过去然灯佛所。在彼法中出家修道。是然灯佛灭度之後。时有比丘名曰智积。汝等尔时谤是比丘。因是已来不得见佛。不能发菩提心。不得陀罗尼及诸三昧。後共汝等同时安住菩提之道。汝等善男子,此贤劫最後佛所当获无生法忍。复於後时过三阿僧祇劫行菩萨道。当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故善男子,若菩萨见馀菩萨。不应生於彼此之心。当如塔想如见佛想。是故菩萨见馀菩萨。莫作异念谓非佛想。若起异念为自侵欺。当受持此莫作异想共相和合。我今观初发心菩萨不如佛想者,我便欺诳十方现在一切无量阿僧祇诸佛。是故善男子,菩萨未来於五浊世中。得陀罗尼三昧者,一切皆是佛之威力。是故善男子,若有诽谤其法师者,即为谤佛等无有异。善男子,佛灭度後若有法师。善随乐欲为人说法。能令菩萨学大乘者,及诸大众有发一毛欢喜之心乃至暂下一渧泪者,当知皆是佛之神力。若有愚人实非菩萨假称菩萨。谤真菩萨及所行法。复作是言:彼何所知彼何所解。弥勒。我忆过去於阎浮提学菩萨时。爱重法故为一句一偈。弃舍所爱头目妻子及舍王位。何以故?以求法故。如彼愚人专为名闻耽著利养。自恃少能不往如来传法人所听受正法。弥勒。若彼此和合则能住持流通我法。若彼此违诤则正法不行。阿逸多。汝可观此谤法之人。成就如是极大罪业。堕三恶道难可出离。

复次弥勒。我初成佛以妙智慧广为众生宣说正法。若有愚人於佛所说而不信受如彼达摩比丘。虽复读诵千部大乘为人解说获得四禅。以谤他故七十劫中受大苦恼。况彼愚痴下劣之人。实无所知而作是言:我是法师明解大乘能广流布。谤正法师言无所解。亦谤佛法而自贡高。若彼愚人於佛大乘。乃至诽谤一四句偈。当知是业定堕地狱。何以故?毁谤佛法及法师故。以是因缘常处恶道永不见佛。以曾诽谤佛法僧故。亦於初发菩提心者,能作障碍令退正道。当知是人以大罪业而自庄严。於无量劫身堕地狱受大苦报。以恶眼视发菩提心人故得无眼报。以恶口谤发菩提心人故得无舌报。阿逸多。我更不见有一恶法能过毁破发菩提心罪之重也。以此罪故堕於恶道。况复毁谤馀菩萨等。若有菩萨为诸众生。能如实说不起断常。言诸众生定有定无。亦不专执诸法有无。阿逸多。学菩萨者应如是祝如是住者是诸菩萨清净善业。凡所修集皆不取著。若有众生起执著者,当知是人生五浊世。复有菩萨善随根欲。能为众生种种说法。阿逸多。菩萨如是具足修行六波罗蜜。乃能成就无上菩提。彼愚痴人信己自执作如是说。菩萨惟学般若波罗蜜。勿学馀波罗蜜。以般若波罗蜜最殊胜故。作是说者是义不然。何以故?阿逸多。往昔迦尸迦王学菩萨时。舍所爱身头目髓恼。尔时此王岂无智慧。弥勒白佛言:世尊,诚如圣说实有智慧。佛告阿逸多。我从昔来经无量时。具足修行六波罗蜜。若不具修六波罗蜜。终不得成无上菩提。如是世尊,佛告阿逸多。如汝所说,我曾往昔於六十劫。行檀波罗蜜尸罗波罗蜜羼提波罗蜜毗梨耶波罗蜜禅那波罗蜜般若波罗蜜各六十劫。彼愚痴人妄作是说。唯修一般若波罗蜜得成菩提。无有是处。彼怀空见故作如是不净说法。作此说者身口意业与法相违。虽解空法为人宣说。而於空法不如说行。以无行故去空义远。心怀嫉妒深著利养逾於亲戚。阿逸多。我於往昔作转轮王。舍诸珍宝头目手足。犹不得成无上菩提。况彼愚人为饮食故。缘历他家有所宣说。唯赞空法言己所说,是菩提道是菩萨行。唯此法是馀法皆非。复作是言:而我所解无量法师悉皆证知。彼为名闻自赞己能憎妒明解。阿逸多。我见彼心规求利养以自活命。虽有善行经於百劫。尚不能得少法忍心。何况能成无上菩提。阿逸多。我不为心口相违诳惑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嫉妒之人而说菩提。不为傲慢不敬之人而说菩提。不为无信之人而说菩提。不为不调伏人而说菩提。不为邪淫之人而说菩提。不为自是非他之人而说菩提。阿逸多。彼愚痴人以我慢故自谓胜佛。谤佛所说大乘经典。言是声闻小乘所说,

尔时佛告尊者须菩提。不应为二见人说般若波罗蜜。须菩提白佛言:唯然世尊,如佛所说,佛言:如是须菩提。以无著心施是名菩提。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不自赞毁他施是名菩提。须菩提言:如是世尊,佛言:须菩提。汝观愚人起我我见。无惭无愧为爱亲戚。贪求活命好受他施。当知是人专造恶业。

复次阿逸多。菩萨於一切法於一切菩萨法莫生恐怖。於一切辟支佛法亦莫恐怖。於一切声闻法亦莫恐怖。於一切凡夫法亦莫恐怖。於一切烦恼法亦莫恐怖。於一切尽法亦莫恐怖。於难精进亦莫恐怖。於是於非亦莫恐怖。於作不作亦莫恐怖。於畏不畏亦莫恐怖。於有於无亦莫恐怖。於心非心亦莫恐怖。於觉不觉亦莫恐怖。於业非业亦莫恐怖。於善不善亦莫恐怖。於安不安亦莫恐怖。於解脱不解脱亦莫恐怖。於修不修亦莫恐怖。於法非法亦莫恐怖。於静於乱亦莫恐怖。於假於实亦莫恐怖。於信不信亦莫恐怖。於善念不善念亦莫恐怖。於住不住亦莫恐怖。如是菩萨於一切法莫生恐怖。阿逸多。我於往昔修如是等无畏法故得成正觉。悉能了知一切众生心之境界。而於所知不起知相。以我所证随机演说。能令闻法诸菩萨等获得光明陀罗尼樱得法印故永不退转。若於此法不如实知言无善巧。终不得成无上菩提。阿逸多。我为四天下众生说此法时。是诸众生以佛神力。各自见释迦如来为我说法。如是次第乃至阿迦尼吒天。彼诸众生亦谓如来唯为我说。如一四天下乃至三千大千世界亦复如是,此诸众生咸作是念。释迦如来独生我国。唯为於我转大法轮。阿逸多。我以如是大方便力。能於无量无边世界。常於晨朝遍观众生所应化者而为说法。於中及暮恒以法眼等观众生。於彼世界而为众生说一切法。如是无量诸佛境界。所有众生学菩萨者应如是修。若彼愚人於佛所说谤诽正法。妄执自解用为真实。若谤法者则不信佛。以此恶业堕於地狱。具受众苦永不闻法。复次阿逸多。汝当受持如来密教以善方便广为人说。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福光平等菩萨无疑惑菩萨定发心菩萨。妙心开意菩萨。光明菩萨。欢喜王菩萨。无畏菩萨。心念遍到无边佛刹菩萨。观世音菩萨。香象菩萨。灭一切恶业菩萨。住定菩萨。百千功德庄严菩萨。妙音远闻菩萨。一切智不忘菩萨。大名远震宝幢庄严菩萨。求一切法菩萨。住佛境界菩萨。月光庄严菩萨。一切世间大众庄严菩萨。如是等菩萨摩诃萨白佛言:世尊,如是如是诚如圣说。我等於此东方过六十恒河沙佛刹。於诸佛所恭敬礼拜。一一佛刹唯见释迦如来出现於世。我等於其七日之中遍游十方。亦见释迦如来出现於世。不睹馀佛。遍游历已还归本土听受正法。

尔时佛告文殊师利童子,汝今谛观。如来智慧不可思议。如来境界亦不可思议。如是无等等是如来法。彼愚痴人作如是说。唯一般若波罗蜜。是如来行是菩萨行是甘露行。佛告文殊师利。作此说者与法相违。何以故菩萨行法具足甚难。无著行是菩萨行。无我我行是菩萨行。空行是菩萨行。无相行是菩萨行。文殊师利。如是等行是菩萨行。学菩萨者如是受持。若彼愚人心怀邪见。当知是人不了我法。文殊师利。汝等诸菩萨守护身口。於不善法勿令放逸。坚固其心使不退转。为诸众生具足说法。亦当自身住於法中。我从久远阿僧祇劫。具足成就无上菩提。以善方便广为人说。令诸众生远离恶趣。文殊师利。若有愚人谤微妙法。即是谤佛亦名谤僧。又作是说。此法是彼法非。如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法为菩萨说此法为声闻说。作是说者亦名谤法。此是菩萨学此非菩萨学。作是说者亦名谤法。复作是言:过去佛已灭。未来佛未至。现在佛无祝唯我获得陀罗尼法。作此说者亦名谤法。以谤法故言得陀罗尼者是不净法。於真法师毁谤所修。复谤法师虽有解慧不如说行。复谤法师行违於道。复谤法师身不持戒。复谤法师心无智慧。复谤法师意无明解。复谤法师言无辩了。复於如来所说文字心无信受。复作是言:此修多罗是此修多罗非。此偈经是此偈经非。此法可信此法不可信。见正说者妄作异论。於听正法者为作留碍。此是行此非行。此成就此非成就。此是时此非时。诸如此说皆名谤法。复次文殊师利。若声闻说法若菩萨说法。当知皆是如来威神护念力故。令诸菩萨等作如是说。文殊师利。如彼愚人於佛现在犹生诽谤。况我灭後受持我法诸法师等而不被谤。何以故?魔眷属故。当知是人堕於恶道。如彼愚人贪求利养以活亲属。於如来法心无信念。而复破坏如来教法。彼人亲戚以朋党心。往婆罗门家及长者所。作如是说赞彼愚人。於法於义能知能解。明达根欲善为人说。受他信施曾无惭愧。以谤法故身及眷属俱堕地狱。文殊师利。我终不为无信之人说菩萨行。亦不为贪著在家之人说清净法。不为二见之人说解脱法。不为一见之人说出苦法。不为乐世之人说真净法。文殊师利。我於恒河沙等法门。以无著心为人演说。又於恒河沙等法门。以有著心为众生说。若有乐空众生为说空法。若有乐智众生为说智法。若有乐无相众生为说无相法。若有乐有相众生说有相法。若有乐慈众生为说慈法。若有乐因缘众生说因缘法。若有乐无因缘众生说无因缘法。此是有威仪法此是无威仪法。此是空法此是有法。此是有为法此是无为法。此是摄受法此是覆盖法。此是凡夫法此是圣人法。此是色法此是不善法。此是愚人法此是定法。佛告文殊师利。如是等一切法是般若波罗蜜道。彼愚痴人在所言说。不依如来真净教法谤佛正法。

尔时文殊师利童子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说,如是愚人以近恶友现身起谤。如是世尊,以何因缘能免斯咎。佛告文殊师利。我於往昔七年之中。昼夜六时忏悔身口及与意业所作重罪。从是已後乃得清净。经十劫已获得法忍。文殊师利。当知此经是菩萨乘。未觉悟者能令觉悟。闻说此经若不信受。以此谤因堕於恶道。是诸菩萨明受我法。然後乃可为人宣说。如是受持能远恶趣。佛告文殊师利。有四平等法。菩萨当学。云何为四。一者菩萨於一切众生平等。二者於一切法平等。三者於菩提平等。四者於说法平等。如是等四法。菩萨当知是四种法。菩萨知已为众生说。若有信者远离恶趣。若不信者当堕恶道。若善男子善女人住此四法。当知是人不堕恶趣。复有四法。云何为四。一者於诸众生心无退转。二者於诸法师而不轻毁。三者於诸智人心不生谤。四者於诸如来一切所说恒生尊重。如是四法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善修学。终不堕於诸恶趣中。

复次文殊师利。菩萨以恒河沙等诸佛刹土满中七宝。於恒河沙劫日日奉施恒河沙等诸佛世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如是大乘方广微妙经典乃至一句一偈。读诵三遍所获功德。胜前布施所得功德。若有诵持此经典者,所获功德倍多於彼。设复有人修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波罗蜜所得功德亦不能及。文殊师利。如此经典名义广大无与等者,汝诸菩萨摩诃萨应善修学受持读诵广为众生分别解说。尔时一切大众乃至十方诸来菩萨摩诃萨等俱白佛言:

世尊,如是如是,如佛所说我等受持。说此法时三十恒河沙诸菩萨等得无生法忍。七十恒河沙诸菩萨等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复有六十三亿百千那由他三千大千世界一切大众。闻佛所说心生欢喜。於八十劫度生死流。复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不退转。经六十三劫已具足成就无上菩提。彼诸菩萨及一切大众。天龙夜叉乾闼婆阿修罗迦楼罗紧那罗摩睺罗伽人非人等。闻佛所说皆大欢喜作礼奉行。

猜你喜欢
  黄龙南禅师·惠洪
  卷二·心圆
  阿閦佛刹善快品第二·佚名
  因明正理門論本〈不分品〉·欧阳竟无
  法华经传记卷第九·佚名
  卷一百六十一·佚名
  温室经疏·慧净
  佛说长阿含经卷第十四·佚名
  华严策林·法藏
  集文字禅序·蕰上
  第九十二章 奢耶婆夫等七王·佚名
  三教平心论卷上·刘谧
  卷第七十九·李通玄
  观音义疏记卷第二·知礼
  [第六品]行双论·佚名

热门推荐
  巻十四·顾瑛
  卷三十·胡文学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卷二十·胡文学

随机推荐

  • 乐府指迷 全文·沈义父

    论作词之法余自幼好吟诗。壬寅秋,始识静翁于泽滨。癸卯,识梦窗。暇日相与倡酬,率多填词,因讲论作词之法。然后知词之作难于诗。盖音律欲其协,不协则成长短之诗。下字欲其雅,不雅则近乎缠令之体。用字不可太露,露则直突而无深

  • 第二折·李文蔚

    (外扮黄石公上,云)闲游蓬岛跨黄鹤,三千弱手任逍遥。亲赴苍天朝上帝,奉承敕旨下云霄。贫道济北谷城山人也。幼年父母双亡,自立安存,不知其姓,忽遇神师指教,已得成道。山下有一石,其石生而黄色,贫道以石为姓,乃黄石公是也。受上界

  • 满庭芳·胡适

    枫翼敲帘, 榆钱入户, 柳棉飞上春衣。 落花时节, 随地乱莺啼。 枝上红襟软语, 商量定, 掠地双飞。 何须待, 销魂杜宇, 劝我不如归?归期今倦数。 十年作客, 已惯天涯。 况壑深多瀑, 湖丽如斯。 多谢殷勤我友, 能容我傲骨狂思。

  • 卷三·康熙

    钦定四库全书御选唐诗卷三五言古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少有逸才志气宏放初隠岷山天寳初至长安贺知章见其文叹曰子谪仙人也言于明皇召见奏颂一篇有诏供奉翰林不为亲近所容恳求还山浪迹江湖终日沈饮永王璘辟为僚佐璘败

  • 志第七 律历中·房玄龄

    昔者圣人拟宸极以运璿玑,揆天行而序景曜,分辰野,辨躔历,敬农时,兴物利,皆以系顺两仪,纪纲万物者也。然则观象设卦,扐闰成爻,历数之原,存乎此也。逮乎炎帝,分八节以始农功,轩辕纪三纲而阐书契,乃使羲和占日,常仪占月,臾区占星气,伶伦造

  • 韩忠献公遗事 全文·强至

      公自定武入为枢密使,时仁宗嗣位未立,公请置内学教宗子,建储之意默存其中。事未及行,公秉政,仁宗倦勤甚,势渐逼,更不暇置内学。每进对罢,即论太子天下本,不可不预立,以系天下心,语日益深切,前后不可胜数。仁宗终无一言,不喜,亦不

  • 建康实録卷四·许嵩

    吴后主后主讳晧字元宗大帝孙废太子和之长子一名彭祖字晧宗景帝永安九年封乌程侯七年七月景帝崩时蜀新亡而交趾数叛国内震惧议立长君而左典军万彧昔为乌程令与晧相善称晧才识明断是长沙桓王之俦又加之好学屡言之于丞相

  • 二○四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给还各家遗书折·佚名

    二○四 陕甘总督勒尔谨等奏遵旨给还各家遗书折乾隆三十九年十一月初十日陕甘总督臣勒尔谨、陕西巡抚臣毕沅跪奏,为钦奉上谕事。窃臣等准办理四库全书处咨,本年六月二十六日奉上谕:外省采访遗书,各设公局办理,交到后有因重

  • 一八六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遗书及违碍书情形折·佚名

    一八六 江苏巡抚萨载奏遵旨查办遗书及违碍书情形折乾隆三十九年九月初九日江苏巡抚臣萨载谨奏,为遵旨据实奏覆事。乾隆三十九年八月二十二日,准督臣高晋抄寄大学士于敏中字寄内开,乾隆三十九年八月初五日奉上谕:前曾谕令

  • 卷九上·沈枢

    钦定四库全书 通监总类卷九上     宋 沈枢 撰谏诤门 魏任座之言直 周威烈王二十三年魏文侯使乐羊伐中山克之以封其子击文侯问於羣臣曰我何如主皆曰仁君任座曰君得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子何谓仁君文侯怒

  • 钦定南巡盛典卷七十七·高晋

    阅武乾隆二十七年三月初一日杭州将军福禄闽浙总督杨廷璋浙江巡抚庄有恭浙江提督王无党同奏言浙江满营绿营各官兵马步技勇自乾隆二十二年荷防皇上校阅后迄今又歴五载经【臣】等督饬将备勤加训练不时操演不敢稍有懈弛兹

  • 平书订卷一 分民第一·李塨

    平书曰:民不合则离,不分则乱。分之合之,政教行焉。民之良有五:一曰士[取才为吏曰士,无今生员书办之分],二曰农,三曰军[塨有议在后],四曰商,五曰工[有议在后]。其贱有二,曰役[在官隶胥、应募徒役],曰仆[人之家奴]。士食于官,农军授之田,商工食

  • 二、论“道”·胡适

    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王书》又集道家的大成。道家兼收并蓄,但其中心思想终是那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的“道”。《韩非子》有《解老》、《喻老》两篇(不是韩非所作,大概出于西汉),也是道家的著作,其中《解老篇

  • 三法度論卷中·欧阳竟无

      世賢尊者本 衆軍開士釋   東晉罽賓三藏瞿雲僧伽提婆譯   德品之餘   問.前說由者具方便果.於中已說具方便.云何果。答.   果者.佛辟支佛聲聞。   佛.辟支佛.聲聞者.此三是果。問.爲誰果。答.戒上止智

  • 卷第十七(寒字号)·朱时恩

    佛祖纲目卷第十七(寒字号) 甲子(汉武帝元狩六年起)乙丑(改元元鼎)辛未(改元元封)丁丑(改元太初)辛巳(改元天汉)乙酉(改元太始)已丑(改元征和)癸巳(改元后元)乙未(昭帝始元元年)辛丑(改元元凤)丁未(改元元平)戊申(宣

  • 救亡者·周文

    中篇小说。周文著。1940年7月商务印书馆初版。

  • 五诰解·杨简

    四卷。宋杨简撰。五《诰》系指《尚书》中《康诰》、《酒诰》、《梓材》、《召诰》、《洛诰》。五《诰》言词古奥,佶屈聱牙,最为难读,杨简于《尚书》选此五《诰》作注,知难而上,颇有大匠风范。该书说解,兼取众家之长,不专主一

  • 大摩里支菩萨经·佚名

    宋中印土沙门天息灾译   佛在给孤独园,先为苾刍说菩萨名,及咒,次说种种护摩仪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