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正文

象护缘品第四十二

【古文】

如是我闻。一时佛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尔时摩竭国中。有一长者。生一男儿。相貌具足。甚可爱敬。其生之日。藏中自然出一金象。父母欢喜。便请相师。为其立字。时诸相师。见儿福德。问其父母。此儿生日。有何瑞应。即答之言。有一金象。与儿共生。因瑞立字名曰象护。

【白话】

如是我闻,一时,佛住在舍卫国祇树给孤独园。当时摩竭国中有一位长者生一男孩,相貌端正,十分可爱。他出生的那天,家中仓库里也自然出现一头金象,父母十分高兴,便邀请相师给儿子起名。相师们察见孩子的福德深厚,就问他父母道:“此子出生时有什么祥瑞。”父母便回答说:“有一头金象和孩子同时诞生。”以此瑞应就为孩子起名为象护。

【古文】

儿渐长大。象亦随大。既能行步。象亦行步。出入进止。常不相离。若意不用。便住在内。象大小便。唯出好金。

【白话】

孩子慢慢长大,那头象也跟着长大;孩子能够走路了,这象也能行走,行住坐卧,恒时形影不离。若想不用它,它便呆在家里。此象大小便都是上好纯金。

【古文】

其象护者。常与五百诸长者子。共行游戏。各各自说家内奇事。或有说言。我家舍宅床榻坐席。悉是七宝。或有自说。我家屋舍及与园林。亦是众宝。复有说言。吾家库藏妙宝恒满。如是之比。种种众多。

【白话】

象护时常与五百长者的孩子们一道嬉戏玩耍,各各都讲述自己家中的奇闻轶事:有人说“我家的房屋和床榻坐席,全是七宝所成”;有的人说“我家屋舍及园林也是众宝构成”;又有的人说“我家的仓库里恒时充满宝物”,如是之类,非常众多。

【古文】

是时象护。复自说言。我初生日。家内自然。生一金象。我年长大。堪任行来。象亦如是。于我无违。我恒骑之。东西游观。迟疾随意。甚适人情。其大小便。纯是好金。

【白话】

这时象护也说道:“我出生那天家里自然出现一头金象,我渐渐长大,能够行走时,象也是这样,对我百依百顺,我时常骑着它到处游玩,快慢随心所欲,非常称心如意,它的大小便都是足色好金。”

【古文】

时王子阿阇世。亦在其中。闻象护所说。便作是念。若我为王。当夺取之。既得作王。便召象护。教使将象共诣王所。时象护父。语其子曰。阿阇世王。凶暴无道。贪求悭吝。自父尚害。何况余人。今者唤卿。将贪卿象。傥能相夺。其子答曰。我此象者。无人能劫。

【白话】

当时阿阇世王子也在人群中,听了象护的话,便生起一个念头:“如果我作了国王,一定要把它夺过来!”后来他做了国王,便召见象护,要他将那只宝象一起带到王宫来。象护的父亲对儿子说:“阿阇世王凶残无道,贪婪吝啬,对父王尚且虐杀,何况是对他人呢?今天召见你去,怕是要贪图你的宝象,也许被他夺去。”象护回答:“我这宝象没有人能夺走它。”

【古文】

父子即时。共乘见王。时守门人。即入白王。象护父子。乘象在门。王告之曰。听乘象入。时守门者。还出具告。象护父子。乘象径前。既达宫内。尔乃下象。为王跪拜。问讯安否。王大欢喜。命令就坐。赐与饮食。粗略谈语。

【白话】

父子两人便一同乘象前去拜见国王,守门的人马上进宫禀报国王:“象护父子乘象已到了门口。”国王吩咐:“准许他们骑着象进来。”守门人就出来告诉他们。象护父子骑着象径直前往,到了宫内,才下了象,向国王跪拜请安。国王十分高兴,让他们就座,赏给他们美酒佳肴,并与他们稍作交谈。

【古文】

须臾之顷。辞王欲去。王告象护。留象在此。莫将出也。象护欣然。奉教留之。空步出宫。未久之间。象没于地。踊出门外。象护还得乘之归家。

【白话】

片刻之后,就向国王告辞想回去。国王对象护说:“把大象留在宫里,不要带走了!”象护爽快地答应了国王的要求,留下宝象,徒步走出王宫。过了一会儿,大象隐没于地,在王宫外踊出,象护又得以骑象回家。

【古文】

经由少时。便自念曰。国王无道。刑罚非理。因此象故。或能见害。今佛在世。泽润群生。不如离家遵修梵行。即白父母。求索入道。二亲听许。便辞而去。乘其金象。往至祇洹。既见世尊。稽首作礼。陈说本志。

【白话】

象护过了不久便暗自想道:“国王无道,滥用刑罚不讲道理,因为这头象的缘故或许会被他加害。如今佛在世间,普度众生,不如离家随佛出家修行。”他就禀明父母,要求出家修行。父母答应后,他就辞别父母,乘着他的金象,来到祇洹精舍。见到佛陀,稽首行礼,陈述了自己的志向。

【古文】

佛寻许言。善来比丘。须发自落。法服在身。便成沙门。佛便为说四谛要法。神心超悟。便逮罗汉。每与诸比丘。林间树下。思惟修道。其金象者。恒在目前。

【白话】

佛随即允许说:“善来比丘!”象护须发自落,法衣披身,便成为沙门。佛于是为他宣说了苦集灭道四谛法要,他心领神会,便证得阿罗汉果。每次与比丘们在林间树下思惟修道时,他的金象也一直住在前面。

【古文】

舍卫国人。闻有金象。竞集观之。匆闹不静。妨废行道。时诸比丘。以意白佛。佛告象护。因此象故。致有烦愦。卿今可疾遣之令去。象护白佛。久欲遣之。然不肯去。

【白话】

舍卫国的百姓听说有一只金象,都争先恐后前来围观,纷纷扰扰,不得安宁,妨碍了比丘们的修行。于是比丘们向佛陀讲述了苦衷,佛对象护说:“因为这象的缘故,招致了麻烦、散乱,你现在要快些让象离开。”象护对佛说:“早就想让它走,但它始终不肯离去。”

【古文】

佛复告曰。汝可语之。我今生分已尽。更不用汝。如是至三。象当灭去。尔时象护。奉世尊教。向象三说。吾不须汝。是时金象。即入地中。时诸比丘。咸共奇怪。白世尊言。象护比丘。本修何德。于何福田。种此善根。乃获斯报巍巍如是。

【白话】

佛又告诉他:“你可以对它说:‘我现在生分已尽,不再需要你了。’这样说三遍,象就会消失。”象护依照佛陀所教,对大象说了三次“我不需要你了”,当时金象立即没入地中。比丘们都觉得奇怪,启请世尊说:“象护比丘以前修了什么功德,在什么福田,种下这样的善根,以至获得这样巨大的果报?”

【古文】

佛告阿难及诸比丘。若有众生。于三宝福田之中。种少少之善。得无极果。乃往过去。迦叶佛时。时彼世人。寿二万岁。彼佛教化周讫。迁神涅槃。分布灵骨。多起塔庙。

【白话】

世尊告诉阿难和众比丘:“如果有人在三宝福田中哪怕种下少许善根,也会得到无量的果报。在过去迦叶佛时,那时人寿二万岁。迦叶佛度化众生事业圆满后,便趣入涅槃。大众分布舍利,建造了许多宝塔寺庙。

【古文】

时有一塔。中有菩萨。本兜率天所乘。来下入胎时象。彼时象身。有少剥破。时有一人。直行绕塔。见象身破。便自念言。此是菩萨所乘之象。今者损坏。我当治之。取泥用补。雌黄[雌黄:用矿物雌黄制成的颜料。]污涂。

【白话】

当时其中一座佛塔中有一尊菩萨像,是以前从兜率天乘大象来入母胎的塑像,象身体上的泥彩稍有剥落残破。有一个人正好绕塔经过,看到象身损坏,心中便想道:这是菩萨乘坐的象,现在破损了,我应当修补它。于是就用泥来修补,用雌黄来涂色。

【古文】

因立誓愿。使我将来恒处尊贵财用无乏。彼人寿终。生于天上。尽天之命。下生世间。常生尊豪富乐之家。颜貌端正。与世有异。恒有金象。随侍卫护。

【白话】

因此立下誓愿:‘让我以后永远处在富贵尊荣人家,财用无乏。’那人命终后转生到天上,在天上寿终以后又投生在人间。一直转生在尊贵富乐之家,相貌端正庄严,非世人可比,常有金象随时侍卫。”

【古文】

佛告阿难。欲知尔时治象人者。今象护是。由于彼世。治象之故。从是以来。天上人中。封受自然。缘其敬心。奉三尊故今遭值我。禀受妙化。心垢都尽。逮阿罗汉。慧命阿难及诸众会。闻佛所说。莫不开解。各得其所。有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者。有发无上正真道意者。有证不退位者。莫不欢喜。敬戴奉行。

【白话】

佛告诉阿难:“要知道那时修补塑像的人,就是现在的象护。由于前世修补象身的缘故,从那时起他在天上人间自然享有富贵。因为他虔诚敬奉三宝的缘故,现在又遇到我,接受妙法教化,心中的一切垢染尽除,证得阿罗汉果。”慧命阿难及与会大众,闻佛所说,莫不心开意解,各得其所。有的证得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果,有的发起无上正真道意,有的证不退转位,无不欢喜,恭敬地奉行。

猜你喜欢
  止观辅行传弘决序·湛然
  缁门警训卷第六·如卺
  在加尔各打孟加拉佛教会欢迎会讲·太虚
  三宝感应要略录卷之下(僧宝聚)·非浊
  成唯识论演秘卷第四(末)·智周
  大乘百法明门论解卷下·窥基
  藏要第一輯叙·欧阳竟无
  俱舍论颂疏论本第八·圆晖
  卷七·佚名
  卷第二十一·佚名
  卷第十二(尽佛不思议法品)·慧苑
  卷二十·赜藏主
  贞元新定释教目录 第六卷·圆照
  卷第十·佚名
  慧上菩萨问大善权经卷下·佚名

热门推荐
  卷三十·胡文学
  巻十四·顾瑛
  卷二十九·胡文学
  卷二十七·胡文学
  卷二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四·胡文学
  卷二十六·胡文学
  卷二十五·胡文学
  卷二十三·胡文学
  卷二十一·胡文学
  卷二十二·胡文学
  卷十九·胡文学
  卷十八·胡文学
  卷二十·胡文学
  巻十三·顾瑛

随机推荐

  • ●绮霞轩诗话(秋梦)·蒋箸超

    咏物诗之有寄托者,如吾乡商麓原先生。《咏秋燕》云:“遨游京国计全非,王谢堂前故侣稀。絮语梁间犹刺刺,离情江上转依依。小楼欲雨寻春过,深巷无人带月飞。云水万重须道远,长安虽好不如归。”“乌衣门巷是家

  • 芦川词 全文·张元干

      ☆贺新郎(寄李伯纪丞相)  曳杖危楼去。斗垂天、沧波万顷,月流烟渚。扫尽浮云风不定,未放扁舟夜渡。宿雁落、寒芦深处。怅望关河空吊影,正人间、鼻息鸣鼍鼓。谁伴我,醉中舞。  十年一梦扬州路。倚高寒、愁生故国,气吞

  • 远山堂曲品·祁彪佳

    逸品博笑沈璟词隐先生游戏词坛,杂取耳谈中可喜、可怪之事,每事演三四折,俱可绝倒。四异沈璟巫、贾二姓,各假男女以相赚,贾儿竟得巫女。吴中曾有此事,惟谈本虚初聘于巫,后娶于贾,系是增出,以多其关目耳。词之稳协,不减他作;至于脱

  • 南湖集巻四·张镃

    宋 张镃 撰五言律诗春前一日赋呈诚斋覔荆溪诗编且邀防玉照堂花颇讶蓬莱主相忘不寄诗荆溪虽有集桂隐未容窥地胜人难老春回律自移梅花如有语莫似去年时次韵答潘茂洪桂花见懐借使音书少何妨好尚通看花虽各自覔句却相同

  • 台湾郑氏始末卷六·沈云

    十六年春正月,大军抵兴化城下。佑中敌闲,疑得胜有贰,使先当敌;战败,佑不敢援。得胜叹曰:『与若共,不亡何待』!乃挽强射数人以死。佑率败军遯还,大军遂入兴化,分下汀州、建宁、泰宁、长汀、宁化、清宁、归化、连江、会昌、新城。

  • 錦衣志·王世贞

    客有徵錦衣事者不能詳余以所聞荅之退而詮其語曰錦衣志 高皇帝初即位置司曰儀鸞掌侍衛法駕鹵簿使冠文冠十五年罷置司改設錦衣衛指揮使一人秩三品同知二人從三品僉事三人四品鎮撫二人五品所千戶五品副千戶從五品百戶六

  • 钦定续通志卷三百三十五 列传一百三十五·纪昀

    列传宋 【三十九】○宋三十九乔维岳 张雍魏廷式卢琰宋抟凌策杨覃陈世卿 李若拙【绎】 陈知微 上官正 卢斌周审玉 裴济李继宣张旦张煦张佶王延德 常延信 张质杨允恭 秦羲谢德权阎日新 靳怀德乔维岳张雍魏廷

  • 卷一百十六·赵汝愚

    <史部,诏令奏议类,奏议之属,宋名臣奏议钦定四库全书宋名臣奏议卷一百十六宋 赵汝愚 编财赋门新法八上神宗论助役      杨 绘臣窃以尧舜之为君禹皋陶之为臣可谓至治矣然考之於书皋陶之所以矢谟於舜而禹亦称为

  • 卷五十六·佚名

    钦定四库全书钦定大清会典卷五十六礼部主客清吏司宾礼朝贡凡四夷朝贡之国东曰朝鲜东南曰琉球苏禄南曰安南暹罗西南曰西洋缅甸南掌【西北番夷见理藩院】皆遣陪臣爲使奉表纳贡来朝凡勅封国王朝贡诸国遇有嗣位者先遣使请

  • 卷四十一、囘部张格尔之役·黄鸿寿

    宣宗道光五年,冬十月,以大学士长龄署伊犁将军,筹办军务,当乾隆朝之平定天山南路也。回酋大和卓木波罗泥都之子萨木克及喀什噶尔地方人民亡入浩罕国,于葱岭以西。其汗为蒙古察合台汗之裔,既纳萨木克等,恐遭战事上之波及,因告中

  • 卷八十·程川

    钦定四库全书朱子五经语类卷八十钱塘程川撰礼二十一大戴礼记安卿问大戴保傅篇多与贾谊防同如何曰保傅中説秦无道之曓此等语必非古书乃后人采贾谊防为之亦有孝昭冠辞【黄义刚録保傅】古者太子生则太师吹管以度其声看合

  • 卷二·柯尚迁

    钦定四库全书周礼全经释原卷二明 柯尚迁 撰天官上大宰之职掌建邦之六典以佐王治邦国释曰大宰天官之长也职所掌之事也建立也邦指王畿言典常也经也六典治教礼刑政事也此六者冡宰秉之以为常经六官守之以为常灋也佐助也

  • 变谋明慧品第五·佚名

    尔时慈氏闿士语善业。有闿士大士代欢喜最尊分德法。虽或布施持戒。所守分德法尊无盖德被无表。善业言:当从是代欢喜分德之法。何以故?十方无量佛刹一一刹土不可计数数灭度。以是本所起无上正真道最正觉及自致灭度处。其

  • 丰臣家的人们·司马辽太郎

    《丰臣家的人们》,又名为《丰臣家族》,是司马辽太郎的短篇小说作品。在《中央公论》杂志上连载,1973年出版单行本。主要描写丰臣秀吉的亲属们的故事,共由九个短篇小说组成,描写了丰臣家族有兴到衰的全过程,司马辽太郎善于用

  • 治河图略·王喜

    元代水利学著作。元王喜撰。一卷。王喜曾任河工,继都实(又译作笃什)、潘昂霄之后据实绘图,详加图说成书,约四千字。绘有禹河之图、汉河之图、宋河之图、今河之图、治河之图、河源之图共十二幅,图末各系图说,据文献资

  • 佛母般泥洹经·佚名

    全一卷。刘宋慧简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述佛母大爱道比丘尼入灭送终等有关之事迹。西晋白法祖译之大爱道般泥洹经为本经异译,较本经详细。

  • 幻化网大瑜伽教十忿怒明王大明观想仪轨经·佚名

    一卷,赵宋法贤译。十忿怒明王之仪轨也。佛在净光天,放大光明。金刚手菩萨请说。

  •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法藏

    又名华严一乘教分记,华严教分记,一乘教分记,五教分记,五教章。三卷,又四卷。唐法藏撰。说一乘之义并五教之分际。开释如来海印三昧一乘教义,略作十门建立。一乘第一。教义摄益第二。古今立教第三。分教开宗第四。乘教开合第